<p>“下午四点接通知,凌晨两点完成酒店的全面接管,此时我已经是店长了。”3月4日中午,刚从社区转战到隔离点,硚口区税务局古田所所长孙柱便在朋友圈里晒起了“新身份”。</p> <p>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孙柱的身份很多,武汉稀有血型互助会献血量最多的“熊猫大侠”、税务系统业务骨干、武汉市优秀青年卫士……身份不断转变,但他共产党员的初心不变,为生命加油的动力不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18px;"><i>“组长就是带头走在前!”</i></b></p><p><br></p> <p>疫情就是命令!1月26日,接到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号召,作为古田税务所党支部书记,孙柱主动请战:“不讲条件,随叫随到!”此后,他便坚守在长寿社区,排班表上他的名字最多,签到表上他到的最早、走的最晚。</p> <p>同事担心他的身体,孙柱被“强制”要求休息一天。没想到早上一个电话又让他整装待发,原来是小吴通行证不合要求,无法去长寿社区值守。“没事儿,我去!反正我也闲不住,通行证我再帮你想办法。”赶到长寿社区,面对战友们惊讶的表情,孙柱笑道:“我代班,组长嘛就是带头走在前面的。”说完又投入到值守路口、上门排查、沟通协调各项工作中。</p> <p>社区下达任务,要求两天内完成一次大排查,每位下沉干部认领了100户任务,孙柱“软磨硬泡”:“我年轻,多跑点路,给我300户。”他开启了早八点到晚八点的工作模式,除了逐户上门量体温,还细致询问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把独居老人、生活困难人群的房号记在本子上。回到家里,他一刻不闲着,号召所干部自发捐款,还联系朋友单位和基金会筹集捐款5482.5元,悉数送到了社区困难人群手上。</p> <p>“孙柱同志能挑大梁,不怕吃苦,把事情想在前面,帮我们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长寿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剑对这位“税官”印象很好。</p> <p>有次,孙柱和社区干部聊天得知,现在生活物资库存只有一天的量,因要办车辆通行证,会有两三天供应不足。孙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那些困难人群。他向社区建议,一定提前备好存货:“我的车能用,可以帮忙运输。”说干就干,他们齐心协力运菜品等物资,保证了社区两三天的物资需求,还把菜品送到老人们手上。</p> <p>听到老人们的连声道谢,孙柱不由得也想起了家人。自下沉社区以来,他便搬出来独自居住,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家人虽然居住在同一个小区,也难得见到他一面,不到7岁的女儿,只能通过日记来表达对爸爸的思念之情:“1月28日,晴。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吃早饭,爸爸去工作了,他是一个热爱人民的男人,我爱爸爸妈妈。2月1日,晴。这两天爸爸都很忙,每天他住楼上,让我们在楼下睡,因为他怕病毒传染给我们了。我每天都很想他。” 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妻子只好在趁着送晚饭的时候,让父女俩远远地望几眼,来一个隔空的拥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我是店长,也是店小二!”</i></b></p><p><br></p> <p>3月3日,在社区忙得热火朝天的孙柱看到通知,区局承接了三个康复隔离点的任务,现需要抽调人手。党有召唤,我有行动!他二话没说,主动申请成为了如家酒店建设大道隔离点的负责人,当天就带着2个兵来到新的战场。</p> <p>当时,防疫物资、生活用品还未调配到位,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不到一天。“现在我是店长,你们俩是副店长,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店筹备起来。”孙柱开始分工,沈审负责防疫物资领取、登记和发放,王德俊负责各类信息统计、沟通协调,大家忙得不可开交,直到凌晨两点酒店才“打烊”。</p> <p>“早上七点人员到位、设备调试,下午客人就要来了,祝愿所有的客人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3月4日仍然是忙碌的一天,孙柱由“店长”变为“店小二”,引导“客人”办理登记手续,忙得不亦乐乎。</p> <p>整理“客人”入住信息时,孙柱发现其中老年人占了90%,部分还有基础疾病,他交代干部要更加“过细”,从喷洒消毒、测量体温、查看出院小结、采集登记信息、发放口罩、洗漱用品、叮嘱隔离须知、询问特殊需求,一个环节都不能少。</p> <p>店长这个角色还真不轻松,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孙柱顶住压力,“尽全力去解决!” 82岁的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搭过支架,他赶紧联系家属,并和社区对接,安排陪护;7岁小朋友想要吃点面条和粥,要准备个电饭煲;还有孕妇和10个月大的婴儿,这些特殊群体得叮嘱驻店医生多加照看……</p> <p>“客人”王女士脑梗引起偏瘫,生活还不能自理,她的丈夫在汉西三路康复隔离点,无子女,亲属也不在身边。“别担心,我会尽量让你们夫妻团聚,凡事有个照应。”孙柱一天跑了区防疫指挥部、街道办事处、社区、汉西隔离点几个地方。当孙柱用私家车接到王女士丈夫时,他们不停地感谢道:“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全家感谢你们!”</p> <p>孙柱所有的疲惫都被抵消:“还好还好,最重要是你们的理解、支持和满意!”</p> <p>那天,安顿好第35位“客人”,已是凌晨一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i>“这次我希望向‘战疫大侠’看齐!”</i></b></p><p><br></p> <p>2001年5月,25岁的孙柱第一次走进街头献血车,那时候他才得知自己是RH阴性B型血,也就是传说中的“熊猫血”,当即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武汉稀有血型血液捐献者互助会,每隔半年都会去献一次血。</p> <p>十多年来,孙柱共献血12次,包括9次全血,共2600毫升,相当于正常人血量的一半,还有3次成分献血(机采血小板),是武汉稀有血型互助会献血量最多的一个。医生说,孙柱所捐献的血液至少救活了5个孩子的生命,是当之无愧的“熊猫大侠”。</p> <p>很多人都会问他为什么总去献血?“救人性命的事情,你能看着不管么?”孙柱回忆,自己曾与其他两位互助会成员一起无偿捐献了血小板,帮助一位身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小男孩度过了生命危险。“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小男孩亮晶晶的眼神,他现在应该20岁了吧。小朋友的眼神和感谢都很纯粹,我在帮助他人时,也感受到了简单的快乐。”</p> <p>谈到这次疫情防控战,孙柱说:“这也是救人命的事情,我们唯有多做一点,跑快一点,为生命加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次我希望能向‘战疫大侠’看齐!”</p> <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武汉市硚口区税务局</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