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的三个第一次-宅家日记

星星

<h1><b> 今日 </b><b>农历庚子年二月十二,</b></h1><h1><b> 公</b><b>历2020年3月5日。</b></h1><h1><b> 惊蛰 晴到多云 5度-11度</b></h1><h1><b> 俗语说“春雷一响,蛇虫百脚出洞”。可是今天没有打雷,只有春光无限。</b></h1><h1><b> 突然有写一则日记的冲动,纪念庚子年的宅家生活和三个第一次。</b></h1><h1><b> 第一次去公共场所,</b></h1><h1><b> 第一次乘地铁,</b></h1><h1><b> 第一次拿起相机。</b></h1><h3><br></h3> <h1><b>  掐指算来,从正月开始至今,已经41天了。除了到小区门口拿过几次快递、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去家门口的花木路散过三次步,其他一律自我管束,不出家门一步。</b></h1> <h1><b>  原来快递是送上门或者放在南门箱子里的,但是目前特殊情况只开一扇门,所以都放在东大门外。</b></h1> <h1><b>  本来是赏梅时节,现在公园关门,只能围着公园转圈圈了。</b></h1> <h1><b>路上人非常少,人与人间距特别大。大家都带着口罩,目不斜视。这一家年轻人带老人走几步,已经是非常轻松的场景了。</b></h1> <h1><b>  散步也不忘抓拍-这一家三口装备齐全,其乐融融。</b></h1> <h1><b>二三岁的孩子戴小口罩特别逗人!</b></h1> <h1><b>天依然那样蓝,行道树也绿意盎然。但是这一个鼠年冬春之交:</b></h1><h1><b> 新冠疫情,武汉封城,</b></h1><h1><b> 却是注定要记录在中国历史上。</b></h1> <h1><b>  我头发长得快,近二个月就很长了。因为要去陆家嘴办事,催生我去一次理发店的意愿。</b></h1><h1><b> 这在平时再普通不过的事,却令我十分慎重。毕竟是疫情后第一次去公共场所啊!我和理发师小杨通了电话,知道现在人很少,而且都是预约。戴口罩、勤消毒一点不放松。</b></h1><h1><b> 我这才自己洗了发,大胆去剪发了。还好,一个理发店只有二位客人,很清静。</b></h1><h1><b> 我觉得这不叫胆小,是上海人的谨慎。不生病就不麻烦医生,麻烦家人。</b></h1> <h1><b>本来去陆家嘴乘地铁很方便。但是上午做家务出来晚了二十分钟。怕迟到坏了信誉,所以就扬招了一辆大众的士。车特别干净,戴口罩开窗通风没问题。</b></h1><h1><b> 司机师傅正在听手机里另一位崇明同行的话,慢悠悠特别有趣。经他翻译,真是又好笑又心酸。“我昨日开了一天空车,兜兜转没有人。一共做了100元,加油105元。补贴150元,亏255元。”</b></h1><h1><b> 师傅说,他工龄40年了,以前客人很多,长差也多,一个月一万元没问题。现在没人去机场,如果去接人排队2-3小时。还有感染风险,我不去。饭店、娱乐场所都关门,真的没生意。</b></h1><h1><b> 我安慰他说:快了,大概再熬半个月就出头了。</b></h1> <h1><b>往日熙熙攘攘的🍎手机店也没有人,二位业务员正在聊天。</b></h1> <h1><b>  到了办事的地方,量体温,登记,手部消毒。用过的身份证客服还用酒精棉擦过还给我。上海人做事就是有条不紊,半小时ok!</b></h1> <h1><b>  我出来的时候是11点钟,正大广场前只有零零星星几个路人。上面不断变换的防控疫情广告吸引了我的眼球。</b></h1> <h1><b>陆家嘴环路。依然那样漂亮,只是少了人气。</b></h1> <h1><b>  陆家嘴东路。</b></h1><h1><b> 左面停满的车辆和右面空旷的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h1> <h1><b>云层很厚。东方明珠给我默然不语,静候佳音的感觉。</b></h1> <h1><b>  疫情总要过去,但是用公筷、戴口罩、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能忘。禁食野生动物的法律应该出台。</b></h1> <h1><b>我向地铁站走去,离正大广场越来越远。相信那二句令人血脉贲张的话语会给看见的人以鼓舞!</b></h1> <h1><b>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用如此巨大的牺牲换来的教训一定要总结、要记取、要追责、要防范!不然怎么对得起逝去的几千条鲜活生命?</b></h1> <h1><b>  陆家嘴地铁站的自动扶梯,从来没见过这么少的人。除了上班的人,大多数人都宅在家,“闷死”🦠,难怪上海最近新增数一直为零。</b></h1> <h1><b>代表上海金融业的三巨头,你们一定会再创辉煌!我们也一定会再上高楼!</b></h1> <h1><b>  中午的地铁站里静悄悄。</b></h1><h1><b> 这在以往的经历中绝无仅有。</b></h1> <h1><b>我正求之不得。</b></h1> <h1><b>  上来一看,除了没有站着的,人还不算少。感觉没有了平时穿戴漂亮的姑娘和大妈,都是深色衣服的中年人年轻人。</b></h1> <h1><b>到站了,就我一个人下车。</b></h1> <h1><b>干干净净的自动扶梯也是我一人。我的庚子年第一次乘地铁顺利完成!</b></h1> <h1><b>浦东地铁二号线在内环线段,只有世纪大道和陆家嘴站上下人流最多。我们世纪公园基本都是住家,所以现在人少。</b></h1> <h1><b>  回家的路上,欣喜看见路边梅花开了!所以取名梅花路啊!虽然花很小,也还是用手机拍下来。</b></h1><h1><b> 一路走一路想:小区里形形色色的花开了吗?下午学习几位摄友,拿相机去拍几张吧!宅家也不能太懒了。</b></h1> <h1><b>  昨天天阴,多云。</b></h1><h1><b> 但拍花这样的漫射光线挺好。</b></h1><h1><b> 就是有点风。</b></h1><h1><b> </b></h1> <h1><b>白色的茶花比较少见,盛开时一定很美!</b></h1> <h1><b>这一朵茶花也是复瓣,开得不错。</b></h1> <h1><b>这是一家人院子里自己买的盆景梅花,我隔着铁围栏把它拍下来。</b></h1><h1><b> 梅花开得正旺。</b></h1> <h1><b>白玉兰花苞有了,但很瘦。记得前二年拍过它们,壮多了。是缺少养护和肥料吧!很让人心疼。</b></h1> <h1><b>  红、黄、绿相间的叶子很美!</b></h1><h1><b> 不知是什么树?</b></h1> <h1><b>  此物最相思。</b></h1><h1><b> 令我想起逆行武汉的医护人员和家人间的情思。</b></h1> <h1><b>  外面拍了一圈,风大起来了。</b></h1><h1><b> 还惦记着家里美丽的小兰花,回家再继续战斗。</b></h1><h1><b> </b></h1> <h1><b>  前二天是用手机拍的,现在花茎长长了,用相机留下它的倩影。</b></h1> <h1><b>感觉在阳台上光线太亮,背景比较乱。把它搬到室内,放在电视屏前,可以有个黑背景。</b></h1> <h1><b>  这盆花是在浙江余姚买杨梅时农民送的。当时看上去又小又瘦。</b></h1><h1><b> 用肥料土养了三年了,一直放在朝北阳台上,人不管天管。想不到今年开得这么好!</b></h1> <h1><b>俗语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b></h1><h1><b> 戴着三角帽的小兰兰和古诗词陶土盆相配,黑白黄三色花,浅米色半透明的茎,点缀在团团围绕的悠长绿叶中,是否相得益彰?</b></h1> <h1><b>  有古话说:</b></h1><h1><b> 惊蛰--桃始华,黄鹂鸣,鹰化为鸠。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万物宜长!</b></h1><h1><b> 永远不要忘记2020年的冬春,</b></h1><h1><b> 永远不要忘记疫情中牺牲的人们!</b></h1><h1><b> 珍惜时间,珍惜生命,</b></h1><h1><b> 珍惜爱情、亲情和友情!</b></h1><h1><b> 朱欣 摄影 文字 编辑</b></h1><h3><b> 于 </b><b>上海 家中</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