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制作:每日学摄影</p><p><br></p><p>摄影用光六大基本要素: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p> <p><b>1、光度 </b></p><p><br></p><p>光度是光的最基本属性,是光源<b>发光强度和光线物体表面照度</b>及<b>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总称。</b></p><p><br></p><p>光源发光强度与照射距离影响照度。照度物体表面的色泽影响亮度。</p><p><br></p><p>摄影光度与<b>曝光</b>直接相关。</p><p><br></p><p><b>从构图上来讲,曝光</b>与<b>影调</b>或<b>色彩</b>再现效果密切相关,<b>丰富的影调和准确的色彩再现是以准确曝光前提的</b>。</p><p><br></p><p>有意识的曝光度准确与不足也需准确的曝光基础。</p><p><br></p><p>掌握<b>光度与准确曝光</b>基本功,这样才能更好的主动地控制摄体<b>影调、色彩</b>以及<b>反差效果</b>。</p> <p><b>照度的</b>大小和物体<b>表面色泽</b>影响<b>亮度</b>。在拍照的时候,<b>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b>。</p><p><br></p><p><b>光度大,所需的曝光量小</b>;光度小,所需的曝光量大。</p><p><br></p><p>光度的大小也间接地影响<b>景深</b>的大小和运动物体的<b>清晰程度</b>。</p><p><br></p><p><b>大光度容易产生大景深和清晰形影象的效果</b>;小光度则容易产生小景深和模糊的运动影像效果。</p> <p><b>2、光位</b></p><p><br></p><p>光位是指<b>光源相对于相机与被摄物体的位置</b>,也就是<b>光线的方向与角度</b>。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会产生不同的明暗效果。</p><p><br></p><p>自然光以太阳照射为主,拍摄的时候,无法改变太阳的位置,但可以通过<b>改变拍摄位置</b>来达到理想的效果。</p><p><br></p><p>正午太阳直射,光照强烈,<b>被摄物体反光现</b>象也会比较严重。这时候就可以考虑“避其锋芒”,通过改变拍摄位置来调整光位,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时可以考虑从较低的角度,进行逆光拍摄。</p><p><br></p><p>植物在强光照射下会呈现<b>比较通透的</b>状态,<b>脉络丝丝分明</b>。通过把焦点定在被摄物体上,调低亮度,形成剪影的效果。</p> <p><b>3、光质</b></p><p><br></p><p>光质指光线聚、散、软、硬性质。<b>聚光的</b>特点自种<b>明显的方向阴影明晰浓重</b>。<b>散光的</b>特点自若干向产生的阴<b>影柔而不明晰</b>。光的软硬程度取决于若干素光束,狭窄的比光束宽广的通常要硬些。晴天的太阳从<b>某一有明显方向性的角度照射被摄</b>体,这就是一种直射的<b>硬光</b>;当天空中有雾,阳光就被扩散在一种广阔的区域上,从许多角度发出光线,这就是一种<b>软光</b>。电子闪光灯的直接闪光是一种硬光,反射闪光就是一种软光。</p><p><b><br></b></p><p><b>硬</b>光能使被摄体产生<b>强烈的明暗对比</b>,有助于<b>质感</b>的表现。<b>软光</b>善于揭示物体的<b>外形、形状和色彩</b>,但<b>不善于表现质感和细</b>节。硬光又往往比软光的照明更富有生气,软光能表现柔美。</p><p><br></p><p>光质硬,是指光线<b>产生的阴影明晰而浓重</b>,<b>轮廓鲜明,反差较高</b>。硬光带有<b>明显的方向性</b>,并且它能使被摄物体产生<b>鲜明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质感的表现</b>,往往给人刚毅、富有生气的感觉。</p><p><br></p><p>光质软则是指光线产生的<b>阴影柔和不明快</b>,<b>轮廓渐变性明显,反差较低</b>。软光则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它适用于反映物体的<b>形态与色彩</b>,但不善于表现物体的质感,往往给人一种<b>轻柔细腻</b>的感觉。</p> <p><b>4、光型</b></p><p><br></p><p>光型是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按照光型来分:主光、辅助光、修饰光、轮廓光、背景光、模拟光。</p><p><br></p><p> 主光又称塑形光。用以显<b>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象</b>的主要照明光。</p><p><br></p><p>辅光又称补光。用以<b>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b>,揭示<b>阴影部细节,减小影像反差</b>。</p><p><br></p><p>修饰光又称装饰光。对被摄体的<b>局部添加的强化塑形光线</b>。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耀斑光等等。</p><p><br></p><p>轮廓光可<b>勾画被摄体轮廓</b>的光线,逆光、侧逆光通常都用作轮廓光。</p><p><br></p><p>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线,用以<b>突出主体或美化画面</b>。</p><p><br></p><p>模拟光又称效果光。用以<b>模拟某种现场光线效果的辅助光</b>。</p> <p><b>5、光比</b></p><p><br></p><p>光比是指被摄体<b>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b>。通常指主光与辅光的差别。</p><p><br></p><p>光比越大,被摄物体上的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就越大;光比越小,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就越小。</p><p><br></p><p>主光与辅光差别光比反差大有利于表现硬效。光比反差小有利于表现柔效。</p><p><br></p><p>光比调节光比手段主要三种:调节主、辅光<b>强度</b>。调节主、辅灯至摄体<b>距离</b>。用反光板、闪光灯暗部进行<b>补光</b>。</p><p><br></p><p><br></p><p>一般情况下,<b>主光和辅光的强弱</b>以及其与被摄物体之间的<b>距离</b>决定了光比的大小。</p><p><br></p><p>拍摄时调节光比的方式有两种:</p><p><br></p><p>一是<b>调节主光与辅光的强度</b>,加强主光强度或者减弱辅光强度就会使关比变大,反之则光比变小。</p><p><br></p><p>二是<b>调节主灯、辅灯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b>,缩小主灯与被摄物体间的距离或者加大辅灯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使光比变大,反之则光比变小。</p> <p><b>6、光色</b></p><p><br></p><p>光色指“<b>光的颜色</b>”或者“<b>色光成分</b>”。通常把光色称为“色温”。</p><p><br></p><p>光色无论在表达上还是技术上都是重要的,光色决定光的冷暖感。这方面能引起许多感情上的联想。<b>光色</b>对构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b>彩色</b>摄影中。</p><p><br></p><p>按照摄影的光色来分:红、绿、橙、黄、青、蓝和紫色。有光就有色,光线的利用色彩会在不断的转化之中。光色决定了照片总的色调倾向,对作品主题影响很大。</p><p><br></p><p><b>红、橙、黄</b>等色彩给人以<b>炽热、热烈、兴奋之感</b>,把这一系列的色彩称为<b>暖色</b>。<b>蓝、青、紫等色彩给人以</b>寒冷、沉静、通透之感,把这一系列的色彩称为冷色。<br></p><p><br></p><p>冷暖色是相对的,比如紫色中的红紫色比较暖而蓝紫色比较冷。绿色中的草绿色带有暖意而翠绿色则偏冷。<br></p> <p>摄影用光的光度 光位 光质 光型 光比和光色的六个基本因素视频讲解。</p><p><br></p><p>【<b>课堂总结</b>】:</p><p><br>我们今天学习的摄影用光六个基本要素: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很多知识点是我们之前没有讲解过的,大家一下子接触这么的知识点,需要一段时间学习与消化。</p><p><br>大家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知识点的解读,这样可以加深认识与理解。这些知识点看起来与读起来比较拗口,实际上,在我们实际的拍摄过程之中,大家对部分知识点都运用上了,光位对大家来讲已经很熟悉了,都可以很好的掌握与运用。</p><p><br></p><p>【<b>课堂总结</b>】:</p><p><br>大家在理解这些知识点之后,再回头看看对曝光、测光、光比、光色、光度这些点,就都能有理解与与认识。</p><p><br><b>光型塑造</b>是一个难点与重点,棚拍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机会比较少,我们的重点是利用好自然光拍摄。<b>在逆光和侧逆光运用上,来对拍摄的主体进行塑形</b>。<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