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191919"> “学”是效仿,即从别人或书本、环境、媒体等处获得知识、增长智慧,“习”的原意是小鸟频频起飞,这里指从自身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技能。学无止境,我很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font></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191919"> 上周孙主任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备课的四个定位”,从宏观上把握了备课的起点,帮我们弄清了:教什么,为什么教,教给谁,怎样教。我收获满满。</font></span></h3><h3><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ont color="#191919"> 这周孙主任的第二讲“细化两个读懂”,则从微观入手,让我们了解:怎样教,怎样学。</font></span></h3> <h3><font color="#191919"> 从读懂教学意图和读懂教学建议两个方面入手,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研读教材。</font></h3> <h3><font color="#191919"> 我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面积为例,进行以下的案例分析:</font></h3><h3><font color="#191919"> 先读懂教材编写意图中的5个细节:</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91919"> 我们总会强调: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却经常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挖掘得不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讲生活经验具体化。</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91919"> 如面积这一单元的情境图,学生对教室中的黑板、课本等有着丰富的感应经验,以学生的直观感知和操作为基础,对这些熟悉的物品进一步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也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font></h3> <h3><font color="#191919"> 在学生试着度量面积时,由于度量的意识还比较欠缺,应该直接出示小精灵的提示语,唤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需求。</font></h3> <h3> 教学中的“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去查找一些有关面积的资料,然后在班内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了解数学的价值。</h3> <h3> 最后,读懂教学建议中的教和学。</h3> <h3> 通过先读这一单元的教学建议,再读本节课的教学建议。<br></h3><h3><br></h3><h3></h3> <h3> 这节课,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为主体,教师扶放结合。</h3><h3> 教师遵循直观性原则,引导学生对面积的描述要做到动作表征与语言表征相结合,即边用手比划边描述该表面的面积,增强对面积概念的直观认识,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面积与之前所有的周长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h3><h3> 在例2中编排了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活动,学生先从直观上给出了最直接的方法:观察和重叠,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很难获得比较的结果。通过小精灵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图形作单位来测量。</h3><h3> 学生进行度量时,让学生经历拼摆、比较和选择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与探究能力的培养。</h3><h3><br></h3> <h3> 将注入式教学转为启发式教学;将单纯知识传授转为知能并重。我深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但“吾将上下而求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