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

南极光

<h3> 自我介绍:在北大宣传片《星空日记》:“梦,才是最真的现实,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你的现实。”我就是那个想摘星星的孩子,十五年,扎根乡村沃土,仰望教育星空:用心播种,耐心灌溉,宽容等待,知识滋润,智慧点燃,幸福守望。</h3> <h3> 一、做生命感的教育者。 读了北京大学李政涛教授的《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李教授在书中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用教育学创造精神生活,表达对生命的体验与精神追求,表达对世界的理解和生命的热爱。 书中把教师分成4种类型: 第一种:匠师;第二种:艺师; 第三种:儒师;第四种:哲师。</h3> <h3>  二、生命的学问。 有生命感的教师,是以上四种类型教师的融合体,同时还需要具备:教育的大智慧、大爱心和大境界。生命感,浸透骨髓,融化进思维模式,呈现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育研究当中。 显然,这样的生命感不是每个老师都有,但可以培养,前提和关键,是教师把教育研究作为一门“生命的学问”来钻研并贯穿一生。</h3> <h3> 三、把生命放在生命里。 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一位有着深厚生命感的教师,他比较重视教学研究,常现身于校园里、出现在课堂上,与孩子的目光频繁触碰与交流。正因为如此,他的文字饱含着相遇的温暖,生命成长的信息,真正是把“生命放在生命里”。 苏霍姆林斯基有着很多感人的教育小故事,如“永不凋谢的玫瑰花”入选语文课本,其中一句经典名言“有时宽容所带来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h3> <h3> 什么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气度,一种美,一种教育智慧,一种教育修养,是一种对生命成长的期待……</h3> <h3>  四、宽容成就生命感。 我最近这8年,都在毕业班教学,新学年的第一堂课,就发现上下两届的学生思想差异很大。我首先给自己思想清零,然后给学生清零,一切从零开始。静静等待、用心关爱、耐心引导、恰当鼓励、及时肯定,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收获自信,体验成功。宽容,在课堂上惭惭的起着化学反应,学生也变得积极主动、阳光自信起来,慢慢的,课堂上同频共振,情感里心有灵犀,我的教育生命因宽容更丰盈。</h3> <h3>  五、富有意义的生命价值。 2016年,我获得石窝镇十佳好老师。 2017年,我获得北流市十佳班主任。 2018年,我加入北流名师梯级团队:跟岗、培训、阅读、写作、送课等,这些活动让我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面的锻炼。 2019年,校长给了我一个20人的教师小团队:教学研究、帮助新教师成长。一年下来,效果显著,我的教育生命在帮助中收获精彩。 每个人生命,都是一个迷宫,挖掘人性,让他变得生动起来、丰厚起来、高尚、博大起来;让他的生命更有富有意义和价值。</h3> <h3> 六、用生命感培养人。 如何用生命感更好的培养未来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教师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在以下六方面下功夫:1.坚定理想信念。2.厚植爱国主义情怀。3.加强品德修养。4.增长知识见识。5.培养奋斗精神。6.增强综合素质。</h3> <h3> 七、读书收获。 读完此书,受益匪浅;一本好书,胜读十年。陶行知先生:学校是文化的旅馆,只能暂住,不可以久留。想成为一名有生命感的教师,要真正做到爱自己、栽培自己、成长自己。 工作以外,我抓住一切空余时间进行阅读,摘抄文字,书架上放存了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作家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h3> <h3> 八、教育生命的自律。 行走在教育的路上,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h3> <h3> 九、体验新事物。 读书好比旅行,读一本好书,出一趟远门。参与读书会,就像在青春里重游,紧张与兴奋、压力与惊喜,五彩斑斓。 人生总是一站接着一站的旅程,也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继续阅读,继续学习新事物。</h3> <h3>  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陪伴!</h3> <h3> 十、教育路上的引航人。 我们的每一份收获,总是你默默的付出;我们的每一步前进,总是你默默的铺路。草木漫发,春色可望;人才引领,北流辉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