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指南》中也明确提出促使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br> 当幼儿期的孩子开始变得“固执”、“任性”、“强迫症”,那么就是他们的“秩序敏感期”来了。 在这一时期,他们对物品摆设的位置、与周围的空间概念等有着严格的要求。 “秩序敏感期”对孩子道德意识以及习惯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抓住“秩序敏感期”,对孩子的整理行为及习惯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如自己收放玩具、整理书柜等等,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疫情,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但也是家庭的教育契机。在这段亲子共处的时光里,我们可以来学一学整理,争做整理小达人!<br> 在学习整理方法之前,先要给孩子明确整理的规则:<br><br> 一、物归原位,取放一致。<br>这个规则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不管使用什么东西,用完了请再放回原处。<br>同时要为孩子创造能够用一个动作就放回玩具的环境,例如使用无盖的收纳箱、收纳袋或筐子。也可以在家里设立一个专门的玩耍区,孩子只在这个区域玩,就不会把整个家都弄乱。 二、先分类,后整理。<br> 先把东西进行分类,然后再逐个整理。例如绘本类、积木类、毛绒玩具类等。<br> 提前准备几个透明的整理箱,贴上分类标签,然后按照箱子上的标签,逐个放置物品。 接下来以玩具和图书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来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 1.玩具的家:找一块地方专门给孩子放置玩具用,并合理地划分位置。 2.陪伴孩子:利用孩子愿意做妈妈小帮手的心理,请孩子帮忙,从帮妈妈过渡到让孩子独立完成。<br> 3.循序渐进:孩子初学阶段应该把收拾玩具的过程分成几个小的段落,待一个段落达标后再继续下一个段落。<br> 4.体验快乐:和孩子做游戏,使孩子感觉到收拾玩具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而不是负担。 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玩具坏了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可以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尝试自己修补玩具。通过亲手修理玩具的过程,让他们拥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 1.遥控车类的检修:<br> 首先检查电池是否有电?接着注意电池盒是否因受潮而锈化产生接触不良,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该在使用完后尽量将电池取出。若是外壳因撞击而损毁可到遥控专卖店购买配件自行替换。 2.一般塑料类合金类可变形的玩具:<br> 常会因不小心摔到而破裂、或弄错了主体部分的活动方向和范围而折断,可用胶水使之固定。 3.绒毛类玩偶:<br> 脏了的布偶玩具可干洗或水洗,破洞也可请爸爸妈妈帮忙,用针线来缝补。长毛类绒毛玩具应时常用梳子来整理毛发,以免破坏原有质感及美观。 1.按大小分类:<br> 图书的规格有大有小,爸爸妈妈可引导孩子观察图书是否一样大,将一样大的书放在一起。 2.区分封面和封底:<br> 图书的摆放规则一般都是封面朝外,封底朝内。爸爸妈妈先教孩子认识封面和封底,封面一般色彩比较漂亮,图画比较大,还有醒目的书名。每次归还图书时让他们自行检查,如错误就及时重新摆放整齐。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锻炼了观察能力。<br> 3.摆放的形式:<br> 怎样摆放显得既整齐又漂亮呢?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家书柜的样式,尝试图书的摆放形式,可以是竖着立在书柜里,也可以是平躺在书柜里,又或许是其他形式。总之,通过一定的尝试,找到最合适的摆放形式即可。 孩子们在整理图书的过程中,发现图书有损坏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扔了未免太可惜,修补图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准备修补工具:<br> 剪刀、胶带、固体胶、订书机等。 2.进行修补:<br> 找到图书破损的地方,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修补。修补过程中要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看似简单的修补图书活动,却激发了孩子勤俭节约、爱护图书的情感,掌握了修补图书的技能,提高了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着实一举多得。 游戏一:整理袜子<div>准备材料如下:不同颜色、不同图案的干净袜子;整理盒。<br></div> 开始整理袜子。 游戏二:自制整理盒<br>家中的废旧材料都可以用来制作整理盒,鞋盒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游戏三:分类整理统计表<br>幼儿可按照家中物品情况,来制作分类整理统计表。 小朋友们,快和爸爸妈妈一起行动起来吧,快乐整理,争做整理小达人!<br> 同时,我们也想对爸爸妈妈们说,整理事物,绝对是一个要花很长时间和耐心才能慢慢培养起来的习惯。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只要您的孩子有进步,就不要吝啬称赞,摸摸他的头,认真地告诉他:你真棒!这样他便会做得越来越好!<br> 面对疫情,我们在行动。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我们共同助力孩子成长,助力这场全民战役的胜利!让我们一起期待春暖花开,早日回到温馨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