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大瘟疫 🐹伍连德拯救了🐒危及全球的灾难🍎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第一人

AT哈哈哈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谨以此文,献给战疫一线的所有人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抗击疫情成了世界各国迈向2020年的头等大事,中国以绝无仅有的魄力用最短时间初步控制了国内疫情对外散播,并在逐步稳定国内疫情局势后积极对外开展疫情支援与合作工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6月4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6416828例;死亡病例达到382867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在当今世界科技如此发达,涉及全球的这个新冠肺炎却猖獗了,数个月,确诊病例已达641万余人,死亡人数已达到38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相比之下,我们的伍连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人类历史上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次是公元541年始于埃塞俄比亚,在欧、亚、非流行200年,全球死亡人数超过1亿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二次是14世纪始于蒙古草原,沿商路传入欧洲和非洲,导致欧洲人口减少三分之一,被称为“黑死病”。前后四百年,死难者约6200万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三次是1855年始于中国,高潮期为1894年的印度、香港,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甚至澳大利亚州,死难者不计其数,仅印度一地,死难者即超过百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10年到1911年的从俄罗斯传入中国东北的肺鼠疫,当时在高发的哈尔滨有十几个国家几十万的外侨,还有中东铁路直接通往欧洲,有向全国和世界蔓延的趋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以一代智者30出头的伍连德为首的防疫专家,力挽狂澜,在当时落后的医疗条件、落后的医疗观念和经济落后的条件下,采取了一系列颇有创意的、果断的、突破传统束缚的超常规措施,成功在短短的67天有效控制,仅死亡6万余人,没有进一步向外蔓延。拯救了险些危及世界的大灾难。</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现在的新型肺炎的发展蔓延波及了全球。</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世界卫生组织4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2日2时(北京时间12日8时),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累计超10万例,疫情已影响到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从2020年疫情,人们就发现更加凸显伍连德先生的伟大了,更加由衷的钦佩伍连德的爱国、智慧,魄力,胆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的成功经验至今仍影响着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肺炎!</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伍连德的英名,是不应该忘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不仅仅他是第一个被提名为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而更重要的是他在1911年的疯狂的大鼠疫中,他挽救了哈尔滨,挽救了中国东北,挽救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将鲜花献给英雄的伍连德先生。</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关于进一步弘扬伍连德抗疫精神总结战疫经验 提升哈尔滨城市影响力的建议</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nbsp;</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几乎波及到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我国疫情虽得到有效控制,但国外疫情却依然严峻。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20年7月3日,海外疫情确诊病例已突破1100万,作为疫情最严重的美国,已突破280万。而早在110年前,也有一种肺鼠疫病毒曾肆虐哈尔滨,波及东北威胁全国甚至全世界。时年仅31岁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仅用4个月时间就控制住了疫情。他所采取的封城隔离疫区、实施交通控制、建立车厢医院、佩戴伍式口罩及不同标识颜色袖标、火化患者尸体等一系列防疫措施,对目前疫情防控依然具有诸多借鉴意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伍连德博士在这次抗疫肺鼠疫的战斗中创造了多项历史第一,即:指挥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科学防疫实践,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例病理解剖,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创建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并成为第一任校长,设计的“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哈尔滨市作为曾经的抗击鼠疫主战场,具有独特资源和优越条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大力弘扬伍连德抗疫精神,深度挖掘防疫经验做法,对决战决胜疫情防控,提升哈尔滨城市影响力,全面全方位振兴冰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战略、文化和现实意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一、伍连德抗疫主要事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成为中国近代史也是人类历史上对流行病毒防疫取得成功的第一位华人,被后人称之为“国士无双”英雄,2009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为新中国成立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模范”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伍连德的事迹主要包括抗击疫情、收回检疫主权、创建医学馆、传播中国现代医学,尤其是在抗击东北肺鼠疫中做出了突出贡献。1910年12月,肺鼠疫在东北大流行。疫情蔓延迅速,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达39679人,占当时两省人口的1.7%,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为183人。当时清政府尚无专设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甚至以派兵相要挟。迫于形势,经外务部施肇基推荐,清政府派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当时他年仅31岁,但熟谙细菌学、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他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经路,并采取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到4个月就扑灭了这场最终死亡6万余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受到政府信赖和国际医学界赞赏。清政府为表彰其功绩,授予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伍连德被国内外誉为防疫科学的权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1年4月,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了有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医学专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主席。会上,他系统介绍了中国这次防治鼠疫的经验,与会的各国专家交流了各国的研究成果,会后被中国政府委任为外交部医官。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该处隶属外交部,伍连德任处长兼总医官。伍连德在哈尔滨、满洲里、齐齐哈尔、拉哈苏苏设立了四所直辖医院,平时应诊,疫时防治。1918年北洋政府在北京设中央防疫处,伍连德任处长。1919年哈尔滨霍乱、1920年东北鼠疫、1926年全国霍乱、1932年上海霍乱,伍连德均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最终取得抗疫胜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二、对进一步弘扬伍连德抗疫精神、总结战疫经验,提升哈尔滨城市影响力的建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打造“伍连德”抗疫精神体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是组织相关专家,对伍连德进行全面客观评价,深度挖掘以“爱国、奉献、担当、睿智”为主要内容的“伍连德”精神内涵,将其与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共同熔铸于龙江精神的体系框架之内,大力宣传、传承弘扬“伍连德”精神和2020年抗疫事迹,并将两者深度融合、同步推进,把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发扬光大;</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是通过场景再现、建筑还原、老照片展现等形式,充分表现出1910年傅家甸抗击鼠疫的历史事件,展现龙江、冰城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疫情的感人事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是通过重新拍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编排歌剧、话剧、舞蹈等文艺手法和形式,创作文学作品、撰写字画、连环画、画册、动画片、卡通片等多种方式,集中展现伍连德博士的历史功绩,以及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历程与感人事例;四是将“伍连德”精神和这次抗疫事迹纳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二)构筑“伍连德”文化旅游集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是对“黑龙江伍连德纪念馆”进行翻新扩建和对外开放,创新模式开通“线上纪念馆”查询服务和宣传展示业务。哈尔滨市民凭身份证,全国医护人员、军人、警察、社区、防疫等群体,均可凭工作证免费参观,并可得到赠送的纪念品;二是做好伍连德旧居、故居、防疫办公旧址等建筑物的保护工作,对以前所有“哈尔滨鼠疫”、“哈尔滨肺鼠疫”等称谓,开展“去污名化” 活动;三是以纪念馆原址区域为核心,建立“伍连德战疫”广场,广场上安置“车厢方舱医院”,雕刻铸造“伍连德”铜像,设立抗疫纪念碑,将战疫事迹和殉职人员名单刻录碑文之上,定期组织开展纪念、悼念及宣传活动;四是将周边道路以“伍连德、施肇基等姓名或防疫事件”命名,建造成为“伍式口罩”、防疫袖标、防护服、战疫模型、邮票画册等抗疫纪念品集散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综合产业,使其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我市就业率一个新的增长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搭建“伍连德”学术交流平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是建立“伍连德”抗疫基金会,可由市卫健康部门或市总工会牵头组织推动,立足本市、站位全省、放眼全国,成员单位包括全市各大公立医院,也可扩展到全国、全省三甲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政府出资、社会集资、民间捐赠、缴纳会费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用于办公、办会等;二是设立“战役表彰奖励”专项资金,对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十分突出、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按照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规模性的表彰奖励活动;三是有关单位与相关部门可根据各自权限和实际情况,对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加大政治组织关怀力度,适时开展火线入党、战时提拔、心理疏导、调休疗养等活动;四是以“伍连德”诞辰或抗疫胜利为纪念日,每年举行1次传染病学研讨交流会,深度研究并总结推广“伍连德”抗疫经验做法,交流分享在传染病学领域内的最新学术成果,形成“北有冰城、南有武汉,遥相呼应、互通互鉴”的传染病学研讨交流新格局。</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伍连德拯救了一场</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险些波及全球灭亡的灾难</b></h1><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公共卫生学家,医学博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创始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0年末,东北肺鼠疫大流行,他受任全权总医官,深入疫区领导防治。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1年,他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8年,创建北京中央医院(今位于白塔寺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分院)并首任院长;1922年,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该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军医院;1926年,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任第一任校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建立中华医学会,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910年哈尔滨鼠疫 伍连德拯救了一场险些波及全球的灭亡之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后一场大瘟疫席卷整个东北。震惊全世界的大瘟疫,自欧洲“黑死病”以来,人类又一次大规模的恐怖瘟疫事件。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造成了6万多人死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疫情从俄罗斯向我国蔓延】疫情沿铁路一路南下,一时“疫气蔓延,人心危惧”,有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死尸所在枕藉,形状尤为惨然”。龙江、长春、呼兰,甚至河北、山东……每天疫死者成倍增长。正如当时东三省总督锡良形容的那样,疫情“如水泻地,似火燎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10年12月初,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收到了俄日两国的照会,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疫情势不可挡,列强狼子野心。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在天灾人祸的双重压力下,犹如将倾的大厦。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且主持东北防疫的绝不能是外国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早年曾赴美留学的施肇基深谙国际外交,他知道答应俄日两国独立主持东北防疫的要求,无异于把东三省的主权拱手送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爱国】他想起5年前随清政府宪政考察团到各国考察途中,遇到伍连德是剑桥大学医学博士。生长在海外的伍连德,虽然英文比中文还要熟练,但却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此时,伍连德已从南洋归国两年了,天津陆军军医学堂任帮办(副校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此次鼠疫,是鼠疫中最凶残的一种:肺鼠疫。主要存在于西伯利亚的旱獭身上,西伯利亚地区最先爆发了这种鼠疫,沙俄政府严密封锁消息,随着接近冬季带有鼠疫病毒的劳工和捕獭狩猎者陆续回国过年,鼠疫由俄国向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给整个东北大地,带来这场空前恐怖的灾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东北大鼠疫不仅造成了当时人民的大量死亡,而且还带来了生存压力及经济生活的全面恐慌。鼠疫出现后,清政府下令各处严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作为第一个从剑桥毕业的中国医学博士,鼠疫的凶险伍连德比施肇基更清楚。对于这种恶疾,</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没有任何特效药,而且病死率奇高</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可以说染之必死。但他更明白如果没有科学的防疫措施,任由疫情发展,中国将变成第二个中世纪的欧洲。况且,日俄两国虎视眈眈,随时欲以防疫为名夺取东北主权。控制疫情不但关乎亿万生灵,而且关系国家危亡。面对施肇基的邀请,伍连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910年12月24日晚,一列火车驶入哈尔滨站,这趟列车带来的是整个疫情的逆转,改写了中国医学史和世界烈性传染病防治的历史。两位提着大旅行箱的人在寒风中走下车厢,这两个人是被朝廷任命的“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伍连德和助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伍连德在《自传》中描述第一次深入疫区的所见所闻:“沿途所见,都是一袋一袋刚从田间收获的大豆。这些大豆,既肥且壮,为任何国家所不及。所遇到的人民均在勤奋地工作,然间有谈论吐血发烧之疾病,足见瘟疫之潜势,已印入人心了。”死亡的气息笼罩着每个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来到疫区后即进行了解剖尸体的工作。经过化验,他在死者的血样中发现了鼠疫杆菌。确定流行在傅家甸的恶疾正是鼠疫,而且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人人相传的新型“肺鼠疫”</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但这一发现遭到多方强烈质疑。主管俄国铁路医院的医生哈夫肯可谓家学渊源,他叔父曾主持印度孟买的鼠疫防治工作,并研制出一种能够预防鼠疫的疫苗。这位俄国医生深得乃叔真传。比日本医生强的是,哈夫肯承认在哈尔滨流行的是鼠疫,但他也不认可伍连德肺鼠疫的理论。在他看来,控制疫情的唯一途径是灭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俄国人邀请伍连德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一同检查病人。为了不让俄国人小看,伍连德最终没有要求戴口罩。</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深入一线】 他在为病人们检查身体时,尽量把头抬得很高,避免接触到他们的呼吸。自从深入疫区以来,伍连德第一次感到死亡离他是如此之近。在《自传》中,他这样描绘当时的情景:“在这病室里的十几分钟,实在感到慌张;俟工作完毕后,方透了一口气。哈医生见到这种情形,觉得好笑;他认为他们已注射他的叔父所制的防疫针,足够安全,不需要其他的预防工具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此时,北京方面也收到了东北各地发来的疫情报告,鼠疫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规模蔓延着。北京、天津、上海……关内许多地方相继出现了病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政府在全国征集医生和看护前往东北。令人欣慰的是,面对如此恶疾,报名支援东北的中外医生和医学院的学生十分踊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一天后,伍连德就迎来了第一位志愿者,法国医生迈斯尼。但迈斯尼作为外国知名专家,却因为资历而极度轻视伍连德,以至于拒不配合伍连德的防疫措施,给伍连德极大压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关键时刻,施肇基给了伍连德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没人知道,在那焦灼的一天一夜里,施肇基经历了怎样的重压?《施肇基早年回忆录》中,一笔带过:“东三省瘟疫盛行,每日死亡率约在百人,而且瘟疫逐渐南行,旅华洋人闻之恐慌。各国人士皆畏与华人往来,北京东交民巷外交团区内,亦限制华人入内,时奥国驻华公使任外交团主席日日促余急谋治疫之策。”可以想象,如果伍连德的防疫失败,施肇基将面临怎样的责难和株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专家被传染】几天前被免职的法国医生迈斯尼,竟自信自己的判断,探视病人时没有任何防护,最终染病而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治疗鼠疫的专家竟然死于鼠疫!这个消息,在哈尔滨各界中引起很大震动。在此之前,俄国人认为只要保持卫生、消灭老鼠就能保证疫情不在俄人居住区泛滥,但迈斯尼的死打破了他们的乐观。就连一向自负的哈夫肯医生也不得不戴上了口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哈尔滨一片惶恐。此前,人们对伍连德的种种轻视和怀疑,都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对于他的要求,没有人再敢怠慢。伍连德成了人们抵抗这场大瘟疫的惟一指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最终在伍连德的不懈努力,和清廷的大力协助下终于战胜了这罕见的大瘟疫,在危难中挽救了中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 【伍连德亲自指挥亲自部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接下来的几个月,东北地区的防疫工作基本在伍连德的指挥之下有序进行。</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铁腕治理 隔离措施 交通管制 军警参加,强制执行 逐户清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伍连德亲自指挥下,傅家甸被分为4个区。每区由一名医药大员主持,配有卫生夫役与警察,1000多名士兵被调往疫区进行交通管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健康码的前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傅家甸内居民出行必须在左臂佩戴证章,根据各区不同证章分为白、红、黄、蓝4种。居民可在本区内活动,但要去别的区域,必须申请特别准许证,就连区内的警察、军人们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规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每天,各区派出40多支搜查队,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医院,并对他们的房子进行消毒。</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分类治疗,发明了疑似的叫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按照收治病人的病情,诊病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几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为不同病情的病人提供了治疗,又避免他们之间交叉感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今日方舟医院的前身】伍连德还向中东铁路公司借了一些火车车厢暂作临时隔离营,收容患者家属和接触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交通管制,火车停运】🐭🐓🐹经伍连德交涉,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于1911年1月14日停驶,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于1月19日停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设立留观点,在山海关一律隔离后才可入关】1月13日清政府在山海关设检验所,凡是经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在此停留5天观察。措施得到严格的执行,以至于钦差大臣溥仪皇帝的老师郑孝胥从东北返回时,也毫无例外地在山海关留观5日后才得以返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出任所长。他年仅31岁,但熟谙细菌学、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堪当重任。他不避艰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经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不久便控制了疫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科学🏆担当创新🤺 【解剖尸体查清病因】伍连德事后回忆,这大概是东北乃至全中国境内第一次尸体解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解剖了一日本女性尸体查清病因在肺部。中国人的观念,解剖尸体无疑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中国的法律不允许解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年后,尸体解剖才被官方许可。可以想见,伍连德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多么有魄力,多么敢担当啊!</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社区防控 🏊【家家户户都消毒 出入设卡,发现病人马上隔离】照伍连德的规划,先前所有愚蠢的防疫措施全都推翻,所有发生瘟疫的城市都划片,家家房屋消毒,出入都有军警检查,发现病人立刻就隔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创新查漏洞补短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破天荒的焚化尸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找到了他防疫体系上的最后一个漏洞病人的尸体在传播……,但想填补这缺失环节,就要与传统习俗产生了重大的冲突。终于,在得到了清政府批准后,漏洞得以填补,哈尔滨的疫情终于迎来了拐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新的防疫机制30多天后,1911年3月1日,鼠疫死亡人数为零的报告传来,防疫总部内一片沸腾,人们相拥而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到4月底,东三省的鼠疫被全部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没有伍连德的出现,东北疫情的结果无法想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当时科技并不发达条件下,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了一场险些波及全球的灭亡灾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伍连德以其丰富的学识,严格按科学办事的精神与卓越的组织才能,受到政府的信赖和国际医学界的赞赏。在疫情严重的局势下,不到4个月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政府为表彰其功绩,授予陆军蓝翎军衔及医科进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伍连德一时被国内外誉为防疫科学的权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此不得不提当地最高行政长官锡良对鼠疫治理的大力支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09年2月,锡良被授为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兼任热河都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0年,中俄边境发生鼠疫,很快就蔓延到了东三省。北京岌岌可危。死亡人数节节攀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0年12月初,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收到了俄日两国的照会,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锡良坚持拒绝他们插手,而是自己部署力量全力投入到灭鼠疫的活动中,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遏止了鼠疫的蔓延。十一个国家派医生到沈阳考察,并且在沈阳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由锡良主持,大家对锡良防治鼠疫的功劳和方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给予了伍连德充分信任,伍连德所有的专业建议,要变成切实有效的措施,都不可缺少锡良治下东北行政系统的高效支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伍连德倡导下,锡良在吉林等地组建防疫总局,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行政体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防疫措施耗资巨大,费用吃紧,</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锡良</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的办法不是向国民募捐,而是事急从权,向银行借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对于在瘟疫中冲在前方的防疫人员,锡良上奏朝廷,为防疫人员“照军营异常劳绩褒奖。其病故者,依阵亡例优恤”,当时定下的标准,医生殉职可以得到抚恤银1万两。清代一品大员年俸仅180两,对比之下可知分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自欧洲“黑死病”以来,人类又一次大规模的恐怖瘟疫事件。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造成了6万多人死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当时的落后医疗条件下,落后的观念以及缺少法治的环境,人们文化水平低文盲较多的情况下。一些科学的措施一些现代医学的理念难以被人接受。伍连德智慧的应用了现代医学的理念做法和管理办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将这场发生在大城市里的正在向全国蔓延的瘟疫,伍连德指挥下用了4个月时间及时的得到了控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相比之下,100年以后的今天,发生了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整个医疗条件,人们的素质,发展环境,应对疫情的能力等已经截然相反,远远超越于100年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可是结果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世界卫生组织5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达到3675552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世卫组织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8日10时(北京时间16时),中国以外新冠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87723例,达到3675552例;;中国以外死亡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429例,达到254831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死亡已经25万多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指挥扑灭了1910年在东北爆发的肺鼠疫,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的大型瘟疫。他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的第一人;设计 “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之后,伍连德又分别组织扑灭了1919年、1920年、1926年、1932年在东北、上海等地爆发的肺鼠疫和霍乱。</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哈尔滨、黑龙江,甚至全国作出过杰出贡献的鼠疫斗士,是像赵一曼、赵尚志、杨靖宇革命烈士一样伟大的英雄。有人说,国士无双伍连德。有人说:伍连德——遗失在历史中的超级英雄!&nbsp;</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有些人,这样来评价伍连德,可是是否最恰当呢,还请我们有关权威部门来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以防出偏出差。</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问题】至今为止我们很难看,全涉及到伍连德事迹的全面介绍,几次瘟疫它是怎么扑灭的它的成功之处,对他的评价都没有一个权威准确让人信服的,公认的结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东北疫情爆发后,沙俄、日本都派了专家到东北,但根据传统的防鼠疫老方法,认为鼠疫是老鼠引起的,只能用扑杀老鼠的办法来控制疫情。因为当年让欧洲人闻风丧胆的黑死病就是这么传播的。东北当局听从了日、俄医学专家的意见,全东北范围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打鼠行动。</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但是,东三省官民几乎把耗子抓绝种了,可瘟疫蔓延的现象并没有得到遏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事后,人们得知,东北那场鼠疫的传播途径是人传人,根本不需要中介,通过人的呼吸道就可以传染鼠疫。</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月31日这一天大年初一,傅家甸已经有1/4的人染鼠疫死亡。</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0年 12月下旬,经外务部右丞相施肇基推荐,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博士被紧急召唤进京,他被告知东北爆发鼠疫已有两个多月,多方各种防疫尝试均告无效,东三省危在旦夕,天津、北京也危在旦夕。</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2月24日傍晚,31岁的伍连德手持一台贝克显微镜和助手林家瑞提着一大一小两只藤条箱,里面装满了实验室器械紧急来到哈尔滨。</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的身份是“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开始统筹抗鼠疫各项工作。此时,鼠疫已经肆虐了东北两个月。</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深入疫区,发现此次疫情与以往不一样。比如一些家庭,根本就没有接触到老鼠,但是一家人还是染病了。加上之前日本专家解剖了哈尔滨几百只老鼠,都没有发现带鼠疫菌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人传人】伍连德推测,此次鼠疫,并不是通过老鼠的跳蚤传播,而是更严重的人传人,通过呼吸之间的飞沫传染,他将此命名为“肺鼠疫”。这是人类第一次知道了鼠疫的其他传播途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一招,口罩</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既然确定了传播途径,防止飞沫传播就成了重中之重。</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为此,伍连德设计了一种极其简单的双层纱布囊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隔离病患,成本费仅需当时国币2分半钱,大部分家庭都能买得起。后来,在沈阳召开的国际鼠疫研究会上,各国一致赞成采用这种口罩。至今,医务人员仍在使用这种原理的口罩,并称之“伍氏口罩”。</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所有人都配发口罩,而且强制要求佩戴,不戴口罩者直接抓捕。</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二招,封城”。</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把疫情重灾区傅家甸分为4个区。每区由一名医药大员主持,配有2名助理、4个医学生和为数众多的卫生夫役与警察。救急队内分诊断、消毒、抬埋、站岗等诸多岗位。</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每天,各区派出40多支搜查队,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有人感染鼠疫,立即送到防疫医院隔离,他们的房子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为了成功地执行分区防疫计划,伍连德从长春专门调来了由1160名士兵组成的步兵团。他们被安置在城外俄国一家空旷的面粉厂里,任务是对疫区内进行交通管制。傅家甸内居民出行必须在左臂佩戴证章,根据各区不同证章分为白、红、黄、蓝4种。每个区的居民在左臂上佩戴不同的证章,可以在本区内活动,但要去别的区域,必须申请特别准许证。</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就连区内的军人们也必须严格遵循这一规章,不许随便走动。哈尔滨其他区,和其他有疫情的城市,也按照傅家甸的模式,建立起了防疫体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随后,哈尔滨俄人居住区、奉天、长春、黑龙江全省纷纷仿照傅家甸的模式建立起防疫体系。在后来的奉天国际鼠疫大会上,专家们就总结说:“在新的防疫机制建立之前那个月,死亡人口总数为3413人,在新的防疫机制建立的时候,几乎每天死亡200人,但在30天后,死亡记录为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但是,这还不够,“封城”只是管住了城市,东北那么大,当时铁路网也非常发达,仅仅守住城市是不够的。</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为此,伍连德向中东铁路公司借了一些火车车厢暂作临时隔离营。这些车厢用来收容鼠疫患者家属和接触者,以及出现咳嗽等症状的疑似者。医生每日诊察,如果连续7天体温正常,即解除隔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火车车厢作为集中隔离点】🐼🦊🐜伍连德足足借了120节火车车厢,用做隔离营。</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月11日,东三省总督锡良给北京军机处发了一份急电。他以“万万火急”的字眼,吁请朝廷禁绝满洲交通:“此次疫症,因东清、南满火车往来蔓延甚速……(应)于火车经过大站添设病院、检疫所,凡乘火车由哈赴长、由长赴奉之商民,节节截留,一体送所检验,过七日后方准放行。”自此,断绝交通的措施采取开来。</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山海关隔离带留观点】东北以外,政府采取了强力措施,封锁山海关,并在山海关外设立三道军事防线。从1911年1月13日开始,任何人出入山海关,都必须要先在军人的看守下滞留5日,待确认无恙才可以放行(当时鼠疫的观察期是五天)。 🐌任何人都不能例外,以至于太子太傅、钦差大臣郑孝胥从东北返回时,也毫无例外地在山海关停留5日后才得以返京。</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火车停运】经过东三省总督交涉,从1911年1月14日开始,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与俄国控制东清铁路停止运行,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口罩、“封城”、车厢建立的隔离营,彻底地控制了疫情不扩散。</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三招焚尸</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不过,疫情并没有因此得到控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伍连德一时间没了头绪。一日傍晚,他带着助手从疫区查房出来,看到外面有人正在掩埋尸体。伍连德恍然大悟,原来他漏掉了一个最为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尸体的处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因为鼠疫杆菌可以在尸身上存活很久,俄国专家证实,哈尔滨严冬的极低的温度下,肺鼠疫的病菌至少能存活3个月。而当时伍连德的尸体处理办法是深埋,这显然无法杀死鼠疫杆菌,反而会变成鼠疫杆菌的天然冷藏室。等到来年开春,其又会出来作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如果不把尸体处理好,鼠疫不会结束。</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于是伍连德奏请朝廷,请求以焚烧尸体的方式彻底断绝鼠疫。</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对于伍连德来说,做出这个觉得你是需要极大魄力的。按中国传统文化,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不能安葬就没办法见祖宗,把遗体烧了,这是大不敬的事情。并且一次性要焚烧几千具尸体,这是绝对不能让人接受的事。这是在挑战中国人的伦理观念</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伍连德的提议非常顺利。不仅得到了摄政王载沣的批准,还获得了当地乡绅官员的支持。于是在有了朝廷支持的情况下,东三省所有感染鼠疫的死难者遗体全部被焚烧。这是当地,甚至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集中焚尸行动,烈火足足烧了几天才熄灭。</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目睹亲人遗体化为灰烬,两万名傅家甸市民面无表情,呆呆出神——伍连德语。</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好在,遗体全部焚烧后,奇迹出现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三个月后,1911年3月1日午夜,一份鼠疫死亡人数为零的报告传来,一时间,坐落在哈尔滨傅家甸的防疫总部内一片沸腾。这意味着,踏出了战胜鼠疫的第一步。</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之后数日,鼠疫死亡连续为零,防疫委员会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而其他隔离区,也陆陆续续地解除隔离措施。</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到4月底,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11年5月,摄政王载沣代表宣统皇帝在紫禁城接见伍连德博士,赏蓝顶戴,赐进士出身,授二等双龙肩章。</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肆虐哈尔滨半年之久的大鼠疫,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被遏制住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大瘟疫前,政府态度之开明,行动之果断,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而伍连德为首的中国医务工作者在防疫中采取的措施之科学,又让世界医学界惊叹。鸦片战争以来从未露过脸的清政府,这回可算在西方列强面前扬眉吐气了一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为了扬我国威,清政府下拨十万两银子专款,拟在奉天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届时,清政府将邀请世界各地的名医,汇聚一堂,研讨鼠疫的防治工作。万国鼠疫研究会是在中国举行的第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专家们不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对东北鼠疫的成因、发展和防治方法做了研讨;而且还肯定了伍连德“肺鼠疫”的理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也因在东北大鼠疫防治中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鼠疫斗士”的称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建议建立一个抗击1910年大鼠疫的纪念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即悼念抗疫中牺牲的殉职的医护人员等所有抗疫人员,又悼念因疫情而死亡的人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场数百年不遇的大瘟疫,被一支小小的防疫队在四个月之内扑灭了。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这都是一个奇迹。缔造这个奇迹的除了科学的防疫措施,还有一串长长的</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医务人员殉职</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名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铭记史册】虽然观点不同,但却为中国的防疫工作献出生命的法国医生迈斯尼;刚刚从剑桥大学毕业便深入东北疫区的英国年轻医生杰克森;为支援防疫而临时上阵的中医大夫徐世明……还有那些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数以百计的士兵、警察、救护队员、检察员、杂役乃至厨师们。一个人倒下去,另一个人又顶上来,前赴后继,连绵不绝。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英勇的防疫队伍,一场罕见的大瘟疫才得以扑灭;也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英雄儿女,中华民族才能历百折而不倒,日久弥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伍连德是中国防疫、检疫事业的先驱,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由于他知识广博、敏于观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组织才能,因而在防疫、检疫、兴办医院和医学教育,创建中华医学会,促进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的各项业绩中都闪耀着炎黄子孙的赤诚。他大半生的活动丰富多彩,在国内和国际医学界都享有盛名。他晚年虽远居海外,但仍眷念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他在1959年出版的自传《鼠疫斗士》一书序言中写道:“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亚的槟榔屿逝世,享年82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疑似病院。</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伍连德发明的经济、有效的“伍式口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是中国人第1次用口罩来防止传染病。强制要求佩戴口罩。防疫效果明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至今,医务人员仍在使用这种原理制作的 口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双层纱布囊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隔离病患,成本费仅需当时国币2分半钱,大部分家庭都能买得起。后来,在沈阳召开的国际鼠疫研究会上,各国一致赞成采用这种口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果做成旅游纪念品该多么时尚啊!</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11年在奉天(沈阳市旧称)举办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伍连德抗击鼠疫的功绩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和认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伍连德被推举为大会主席。</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除指挥抗击东北鼠疫,伍连德还一次次拯救了国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9年哈尔滨霍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20年东北鼠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26年全国霍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32年上海霍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每一次疫情来袭,伍连德总是一次次勇毅逆行、无惧无畏。“</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先生逝世,英国《泰晤士报》如此给予高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遗忘还是记住,一个人可以选择;但一个民族对伤痛的忘却,对拯救者的集体失忆则应该反思。</span></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那些为中华民族舍身拼命的人,他们的功勋应该像李白、杜甫的诗句一样被传颂、被记忆。</b></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东北鼠疫防控在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地位,不亚于政治史上的辛亥革命,</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伍连德的名字理应像辛亥英烈一样被铭记</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而不是等到“非典”发生时、新冠肺炎发生时,才在世人的记忆深处复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如果他一直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或许当疫情来袭时我们就不会慌乱无措,贻误战机。因为一百多年前他应对过我们今天应对的诸多难题,他推行的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我们依然必须选择。</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近代中国有三次大的鼠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0年鼠疫,爆发于哈尔滨傅家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7年鼠疫,爆发于绥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0年鼠疫,爆发于海拉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三次大鼠疫中,力挽狂澜,立下赫赫战功的是伍连德,作为中国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伍连德却提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主张:改革中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近代中国这三次大瘟疫,成功扑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有特效药,而是重点做到了两个字”隔离“。因为隔离,消灭了病毒的传播渠道,消灭了病毒的传播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很多文章中,一度提到伍连德主张”废除“中医,这是很错误的,伍连德提出的是”改革“而不是”废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本文最后,我们以1959年伍连德自传《鼠疫斗士》中的一段文字做结尾并加以佐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人们已经看到1910-1911年鼠疫大流行时,受过西方教育的医师取得了值得称赞的业绩,因而开始是清政府,后来是民国政府都郑重地尝试改革上千年的旧医体制,正式承认新体系最有利于国家的需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简介】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今马来西亚的一个州)。1896―1899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Emmanuel College,Cambridge)。</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899―1902年考入圣玛丽医院实习。</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02―1903年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实习、研究。后返回原马来亚,在吉隆坡医学研究院从事热带病研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04年在马来亚槟榔屿开设私人诊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07年应邀赴英国伦敦参加由神学博士文英兰主持的禁鸦片烟会议。后接受清政府邀聘回国任教,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0年12月东北发生鼠疫大流行,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到哈尔滨进行调查、防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1年4月出席在奉天(今沈阳)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任会议主席。</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2年在哈尔滨筹建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及附属医院。</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5年建立中华医学会,任书记并兼任《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6年任黎元洪总统特医及京汉、京张、京奉、津浦四条铁路总医官。当选为中华医学会会长,并兼任公共卫生部委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8年任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处长、北京中央医院(今位于白塔寺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分院)院长。</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9年1月代表外交部到上海监督焚烧鸦片。哈尔滨流行霍乱,伍连德利用防疫医院收治2000余名病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0年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学校卫生和公共卫生。</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2年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医院。</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3―1924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上海圣约翰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名誉医学博士学位、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及苏联微生物学会外国会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6年创办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任第一任校长。</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27年国际联盟卫生处聘伍连德为该处中国委员,并授予鼠疫专家称号。出席国际联盟在印度召开的第七次远东热带病学会,被选为副主席。</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30年任上海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技监,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31年代表南京国民政府卫生署刘瑞恒署长出席国际联盟卫生会议。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届检疫学术研究会。</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37年4月任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会长。八一三事变,举家重返马来西亚,定居怡保市,开设私人诊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60年1月21日病逝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享年81岁。</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伍连德:中国人被提名诺贝尔奖的第一人</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人们查询到1901-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Lien-Teh Wu)。</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诺贝尔基金会规定,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出现的各种传闻,如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云云,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印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博士的诺奖推荐人William W Cadbury(汉名“嘉惠霖”),是当时在华著名美国医生、广州博济医院院长和岭南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费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1909年来到中国,曾在中国工作近40年。他著有《博济医院百年史》,该书是研究中国现代医史及近代中外医学交流史重要的参考文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伍连德的诺奖评价人是著名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1881-1977),中译“韩森”。在瑞典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曾于1942-1946年担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审主席。他著有《病理学史》(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iseases),其中一句名言“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被广为引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他给伍连德的诺奖提名理由: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通过抗疫实践和“疫的研究”(伍连德英文自传中有此专题),伍连德博士提出和确立了“肺鼠疫”学说(著有《肺鼠疫论述》,1926年,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印行,英文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他带领和组织下,依据科学的流行病田野考查,确认了野生啮齿类动物如蒙古旱獭为疫菌宿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通过临床实践及病理解剖和微生物学实验发现和确认了肺鼠疫“呼吸”和“飞沫”的传播方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人传染人】并对肺鼠疫自然疫源地追踪调查,提出见解。他于肺鼠疫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流行病科学理论,为公共卫生学,检疫学、防疫学、疾病社会学等诸多相关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伍连德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候选人提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3年由国际著名流行病学家J.M. Last主编的《流行病学词典》中,伍连德是惟一被列入的华人科学家,当是对他在人类医学科学领域杰出成就的有力肯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伍连德因他的科学抗疫实践和对疫的研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于1927年获得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今W.H.O前身)授予“鼠疫专家”称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主要论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伍连德.医学之取缔及挽救商榷书,中华医学杂志,1915,1(1):8―12.</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伍连德.论中国当筹防病之法及实行卫生之方.中华医学杂志,1915,1(1):13-23.</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伍连德.陆海军参用中西医论.中华医学杂志,1916,2(1):1―3.</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伍连德.传染病之预防.中华医学杂志,1916,2(2):9―12.</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5伍连德.尊重医德刍言.中华医学杂志,1916,2(3):14―15</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6伍连德,鼠疫之流行及御防总论,中华医学杂志,1929,15(3):217―250.</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7伍连德.中国公共卫生之经费问题.中华医学杂志,1929,15(4):351354.</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8伍连德(徐民谋节译).伍连德自传.新加坡:南洋学会,1960.</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纪念活动</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国士无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故居位于北京东堂子胡同属东城区建国门地区,是东单北大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六条胡同,自西向东沟通东单北大街与朝阳门南小街,长700多米,胡同南侧与协和胡同相通。 明代,称“堂子胡同”(旧时苏沪方言称妓院为“堂子”);清代,因与“金鱼胡同”北面的“堂子胡同”重名,遂将此“堂子胡同”改称“东堂子胡同”,彼“堂子胡同”改称“西堂子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二条”,后复称“东堂子胡同”。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胡同内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现为公安部接待站和宿舍。《天咫偶闻》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东堂子胡同,故大学士赛尚阿第也。”院内原有一联:有山有水有竹,宜风宜雨宜晴。赛尚阿,字鹤汀,正蓝旗蒙古人,阿鲁特氏,是当代国学大师启功的外高祖父。赛尚阿在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中举人,曾任内阁学士、理藩院尚书,又被授予过头等侍卫,最后官至步军统领、协办大学士。咸丰元年(1851年),因在与太平军作战中连连失利被治罪,其宅第亦被籍没。咸丰四年,赛尚阿的宅第被改为铁钱局公社;咸丰十一年,铁钱局公社改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顺天府志》载:“此次总理衙门义取简易……拟仅将大门酌加修改,其余则稍加整理,不必重行改修。” 东堂子胡同4号,旧时的门牌是东堂子胡同55号,在胡同东口南侧,占地一亩五分九厘(约1049平方米),有房屋67间,主体建筑为一栋三层西洋式楼房。楼房为砖混结构,红砖砌成的墙体与红色瓦楞铁屋面构成楼房的主色调;具有典型法国建筑风格的“孟萨屋顶”①既浪漫又典雅。 据说,楼房南面原有一个漂亮的花园,楼房与花园均出自清末留法建筑设计师华南圭的手笔,而且是华南圭的代表作品。 1912年,中国现代医学奠基人之一伍连德博士购买了东堂子胡同55号;1960年,伍连德辞世后,根据其遗愿将东堂子胡同55号捐献给中华医学会。 至今,这栋楼房还原样保存着,只是年久失修而已。礼露先生在《朝霞映照着伍连德故居》一文中颇为动情地写道:“21世纪的朝霞辉映着百年老屋——在这散发着浓重古都气息的土地上,一如刚刚过去的风雨岁月,她依然沉静安详,依然美丽端庄,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在都市的喧嚣中兀自默默伫立着,透着高贵与孤傲……” 应该说,东堂子胡同4号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无论是从名人故居的方面考虑,还是从建筑风格的角度观察,绝对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绝对具有文物保留的价值。</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所获荣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人们可以查询到1901-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情况。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Lien-Teh Wu)。</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诺贝尔基金会规定,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对于出现的各种传闻,如某人获得提名成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云云,其真实性必须等50年后才能得到印证。</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博士的诺奖推荐人William W Cadbury(汉名“嘉惠霖”),是当时在华著名美国医生、广州博济医院院长和岭南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费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1909年来到中国,曾在中国工作近40年。他著有《博济医院百年史》,该书是研究中国现代医史及近代中外医学交流史重要的参考文献.</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的诺奖评价人是著名瑞典病理学家Folke Henschen,(1881-1977),中译“韩森”。在瑞典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曾于1942-1946年担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评审主席。他著有《病理学史》(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diseases),其中一句名言“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被广为引用。</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他给伍连德的诺奖提名理由:Work on Pneumonic Plague and especially the discovery of the role played by the Tarbagan in its transmission.(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及发现旱獭(土拨鼠)于其传播中的作用)。</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通过抗疫实践和“疫的研究”(伍连德英文自传中有此专题),伍连德博士提出和确立了“肺鼠疫”学说(著有《肺鼠疫论述》,1926年,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印行,英文版)。在他带领和组织下,依据科学的流行病田野考查,确认了野生啮齿类动物如蒙古旱獭为疫菌宿主;通过临床实践及病理解剖和微生物学实验发现和确认了肺鼠疫“呼吸”和“飞沫”的传播方式,并对肺鼠疫自然疫源地追踪调查,提出见解。他于肺鼠疫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流行病科学理论,为公共卫生学,检疫学、防疫学、疾病社会学等诸多相关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伍连德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候选人提名。</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83年由国际著名流行病学家J.M. Last主编的《流行病学词典》中,伍连德是惟一被列入的华人科学家,当是对他在人类医学科学领域杰出成就的有力肯定。伍连德因他的科学抗疫实践和对疫的研究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于1927年获得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今W.H.O前身)授予“鼠疫专家”称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是第一个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是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主持并主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是中国海港检疫管理处第一任处长</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起草了中国第一部海港检疫章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在国际学术界第一次创立“肺鼠疫”学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是中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国现代医学的开创者很多人却从未听过他的名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就是伍连德</span></p><p><br></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01.他是学神:24岁,在剑桥大学拿了5个学位</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祖籍广东新宁(今台山县),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北部的槟榔屿,父亲伍祺学是开设金店的侨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不是学霸,而是学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7岁考入英国人设立的槟榔屿公学,17岁考取英国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医。</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剑桥大学</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剑桥,他勤奋刻苦,多次获奖金和奖章。先后在英国圣玛丽医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从事研究,曾师从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梅奇尼可夫和霍普金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03年,伍连德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地通过了剑桥大学博士考试,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身着剑桥大学博士服的伍连德</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对了,除了博士学位,他还拿到了医学学士学位、文学学士学位、外科学硕士学位、文学硕士学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那一年,他年仅24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02.他是专家:临危受命,4个月扑灭百年不遇的大鼠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04年底,伍连德回到马来西亚槟榔屿,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07年,他应袁世凯之邀回国服务,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0年12月,一场百年不遇的鼠疫在东三省爆发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疫情蔓延迅速,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达40000人,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每天近200人死亡。</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鼠疫席卷东三省</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彼时,清政府尚无专设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防疫为由,准备抢夺东北控制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迫于形势,清政府委任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临危受命,走进死亡之城,站到了世界鼠疫斗争的最前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虽然年仅31岁,但他熟谙细菌学、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不避艰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经路。</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1年,伍连德在他的第一个鼠疫实验室里工作</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确定传播源为鼠疫后,他果断采取加强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火化尸体、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1年,防疫人员在城里收集尸体</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鼠疫,绰号“黑死病”,曾在16、17 世纪肆虐欧洲,造成 2500 万人死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就是在疫情快速蔓延、没有特效药、日俄帝国主义环视掣肘等的不利局势下,伍连德以绝世无双的医技,强大的组织能力,在不到4个月时间内,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大流行,拯救了亿万生命。</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前排左三)与他的领导的抗击鼠疫组成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可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这次行动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流行病防疫行动,伍连德采用的很多防疫方式直到今天,仍旧是人们面对突发传染病流行的最佳手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作为抗击东北鼠疫的总指挥,伍连德以“鼠疫斗士”名扬世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随后的几年内,哈尔滨又发生霍乱,东北再次发生鼠疫。1926年,又发生全国性的霍乱。正是在伍连德的领导下,这些疫情得到有效控制。</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03.他是勇士:虎口夺食,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检疫主权</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伍连德的推动下,中央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防疫机构,一向被忽略的防疫工作,至此被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而重视起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然而,让伍连德心痛的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海港检疫权与海关主权一并被帝国主义把持,由外籍医生担任检疫医官,为外国人服务。</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工作中的伍连德</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辛亥革命后,伍连德多次呼吁“自己办检疫”,提出收回检疫主权、统一全国检疫事宜的主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23年,伍连德未雨绸缪,派人赴丹东、满洲里等地主持陆路检疫工作,为中国收回检疫主权做准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24年,泛太平洋保存食品会议在檀香山举行时,伍连德力陈海港检疫改革之必要。</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与外国学者</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26年,伍连德再次倡导检疫主权应归属中国,由中国人担任检疫医官的主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29年12月,伍连德与来华的国际联盟卫生处据理力争,终于达成协议。随后,伍连德受命负责收回检疫主权事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30年7月1日,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成立,伍连德任处长,接管了外国控制的海港检疫机构。</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30年代,伍连德任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从辛亥革命后的首倡,到1930年的事成,伍连德为此奋斗了20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正他的勇气、担当与坚持,丢失半个世纪的检疫主权终于被收回,中国卫生事业由此打开了新的局面。</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04.他是学者:获诺贝尔奖提名,开创中国现代医学</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梁启超这样评价伍连德,“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即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基于肺鼠疫方面的实践和研究,伍连德获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提名,成为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著述颇丰,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论及公共卫生、传染病流行病、医学教育、海港检疫题等。</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3年,伍连德就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论文《旱獭(蒙古Mamort)与鼠疫关系的调查》</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和中国防痨协会,任会长或常务理事重要职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主持兴办了北京中央医院(今位于白塔寺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分院)、东北陆军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等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校。</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8年1月,伍连德创建并任第一任院长的北平中央医院落成揭幕</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他的领导下,东北防疫总处成为了世界上最顶尖的瘟疫研究机构,在疾病防疫、科学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多次担任国际医学联合会、远东热带病学会等国际组织主席,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1年4月,万国鼠疫研究会与会者合影。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伍连德被推举为主席</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27年,日内瓦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今W.H.O前身)授予其“鼠疫专家”称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83年,国际著名流行病学家J.M. Last主编《流行病学词典》,伍连德是惟一被列入的华人科学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在国际、国内一些重要场合,都会身着剑桥大学博士服,希望借此会向世人展示:中国人很聪明,有智慧,一样能够在科学领域做到世界顶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做到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的一生丰富多彩、曲折坎坷,见证和亲历了从晚清到民国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出生在国外,却心系祖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接受的是外国教育,却秉持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热衷科学研究,却主动走出实验室,救死扶伤。</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最难得可贵的是,是他的民族情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历史的洪流中,伍连德没有如浮萍般随波逐流,而是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04年,他在马来西亚开设私人诊所,热心为当地华侨服务。1915年,在一次抗日集会上,工人张泰沉痛讲演,刺腹血书“誓死报国”。他深受感动,亲自救治张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25年,哈尔滨市群众声援上海“五卅”惨案受难同胞,他参加义演,募集善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30年,他呼吁20年,终于收回被帝国主义把持半个世纪的检疫主权。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拒绝与日本合作,被日军诬陷为间谍,险些丧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国士无双”</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晚年虽远居海外,但伍连德一直眷念为之奋斗一生的祖国。</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在1959年出版的自传《鼠疫斗士》一书序言中写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曾经将我的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那一切在许多人的脑海里记忆犹新,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文明古国,历经世世代代的兴衰荣辱,才取得了今天的地位,我衷心的希望她能更加繁荣昌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逝世,享年81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8岁那年,他回到中国,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祖国,造福了亿万人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今天,他的名字与事迹却鲜为人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11年伍连德东北抗疫结束后与妻子黄淑琼合影</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19年,哈尔滨又出现新疫情,因霍乱影响,近5000人因此丧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伍连德又再次站了出来,直接利用直辖医院收治了近2000名霍乱病人,并采取了科学可控的办法制止了霍乱蔓延。</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23年,伍连德作为第一次中日交换的教授到日本九州及各大大学讲学,被日本人极大的赞誉,甚至想让其留在日本,并予以丰厚的承诺,伍连德委婉的拒绝。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伍连德为此愤怒,直接唾之不与合作,愤然出走,由哈尔滨赴大连途中,日军将其诬为间谍,于沈阳拘留伍连德,最后还是经过英国领事斡旋保释南下赴沪。</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毫无夸张地说,伍连德拯救了哈尔滨、东北、全中国和世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是一位英雄,他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了万千中国老百姓。他更是一座灯塔,指引着中图防疫治疫的方向。伍连德的这次抗鼠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佩戴口罩,隔离等办法,应对城市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用于防治非典等传染病的紧急措施,许多都是从他这里沿用而来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对中国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个,他力争收回海港检疫主权并促其实现;他用英文著成《中国医史》,成为早期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英文著作,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禁毒事业,医学教育,为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其实,早在9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就称赞过他——国士无双伍连德。</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任何时代,都有伟人和英雄。他们像黑夜里闪耀的星辰,引领着我们向前进,他们燃烧自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光芒,能穿透一切黑暗和恐惧。</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向110年前的防疫先驱伍连德先生致敬!向今天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用今天的话说,一个32岁的伍连德,作为疫情总指挥,他创新的工作方法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一、开天辟地火化尸体。经过了不懈努力战胜了无数的困难终于将被感染的尸体2000多具全部火化,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火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二、尸体解剖。第1个尸体解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封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交通管制,连中东铁路的火车都停运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设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六、设立留观点。在山海关,留观14天,把东北全给封闭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七、没有床位就借火车车厢座位隔离留观点 。就是方舱医院。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八、发明中国第1个防疫口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九、各地医护人员支援疫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十、不同患者,不同区域的人带不同颜色的袖标,类似通行证。</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在中国大地都是首次。</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复活与永生:致敬“防疫斗士”伍连德</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禹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中国妇女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10年前的12月24日,注定是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日子,这趟列车也注定是一趟逆转疫情走势的列车,因为乘车逆行的这个年仅31岁的中国青年伍连德,将改写中国医学史和世界烈性传染病防治的历史。</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0!0!2020年3月19日,武汉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0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这是自1月21日通报每日疫情以来,本土新增确诊病例首次为0。</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1911年3月1日午夜,哈尔滨鼠疫死亡病例为0,这是鼠疫肆虐东北6个多月、造成6万人死亡以来,死亡人数首次为0!</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0!这个空洞无物的数字,是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厚重!因为无论是在109年前的那个3月,还是在2020年的这个3月,这一个个0之后,站着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不惧牺牲忘我奉献的医护,一个个怀着对生的执念与死神抗争的病患,一个个忍辱负重守护家园的疫区民众。</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个个血肉之躯的悲欢离合、深痛大爱铺满了岁月,历史由此鲜活;一个个数字、一个个时间节点连缀着岁月,历史由此简明。而在鲜活与简明之间有一种存在叫记忆,有如香饵,引导我们抵达时间之湖,唤醒沉睡的锦鲤,钩沉过往的峥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10年冬:一个青年书写抗疫传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0年12月24日,一个严寒的下午,北满哈尔滨火车总站上,到达一位年轻的中国医师,他的身高只有5英尺5英寸(1英尺等于12英寸,1英寸等于2.54厘米),就是从中国南方人的标准来看,也不算高大。”伍连德先生在自传《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开篇如此描述。他的自传前4章为何会以第三人称表述,他又为何对自己的身高如此详细说明?这,令人好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10年前的12月24日,注定是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日子,这趟列车也注定是一趟逆转疫情走势的列车,因为乘车逆行的这个年仅31岁的中国青年伍连德,这位由清政府外务部大臣施肇基推荐的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作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将改写中国医学史和世界烈性传染病防治的历史。</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10年前的哈尔滨,笼罩在未知传染病肆虐的恐惧中,官员们手足无措、无力应对;民间谣言纷纷,人心惶惶;日俄两国居心叵测,试图借疫情防控不力干涉东北主权。防疫之战,也是外交之战,只有尽快找到病源有效防控疫情才能争得主动。于是,到哈尔滨的第三天,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他秘密解剖了一具日本死者的遗体,从死者的器官和血液中发现了鼠疫杆菌,并认定这不是以往所知的腺鼠疫,而是肺鼠疫,可以通过飞沫人传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了防控疫情蔓延,他认为应该采取与腺鼠疫完全不同的防疫政策和防疫措施,因为腺鼠疫是采用灭鼠来切断传染源,肺鼠疫则要通过隔离来阻断病毒传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此,他向清政府提出了9条措施,涉及交通管制、警务合作、经费保障、疫区隔离、从南方调集医护驰援等。所幸这些措施均被迅速采纳实施,这些“隔离的智谋”不仅立见成效,也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防疫遗产——</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口罩隔离——伍连德设计了第一只现代防护口罩,即“伍氏口罩”。</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种口罩在双层纱布间内置一块吸水药棉,以防止飞沫传播,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但口罩的推广开始并不顺利,因为伍连德首次提出的“肺鼠疫”结论和防治方法,并没有被日本、法国、俄国等鼠疫专家认同。曾要求代替伍连德统管东北防疫的法国籍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梅尼,无视伍连德的建议,拒绝戴口罩为病患检查,感染鼠疫去世。他的离世令人震惊,也使佩戴口罩这一措施得以推广。</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氏口罩是中国第一只防疫口罩</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疫区隔离分类施治——伍连德把疫情最严重的整个傅家甸分成四个区,各自拥有消毒站、消毒车、医务人员等,并有1100多名士兵和600名警察驻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各区居民在左臂上佩戴白、红、黄、蓝四色不同证章,只能在本区内活动。鼠疫病人则被移送隔离处,并在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分类施治。伍连德还向中东铁路公司借了120节车厢暂作临时隔离营,收容患者家属和接触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交通隔离——火车停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几经交涉,使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于1911年1月14日停驶,俄国控制的东清铁路,二、三等车票于1月19日停售,1月13日在山海关设立检验所,凡是经此南下的旅客均留观5天,1月21日,京津火车一律停止。至此,关内外的铁路交通完全断绝。</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火化尸体阻断传染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鉴于东北当年积雪封冻,无法及时挖地埋葬尸体,抛尸荒野将使鼠疫通过尸体传播,伍连德不得不做出挑战中国传统观念的重大决定——焚化尸体。为此,他向清廷请旨,得到批复同意。</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历时4个月抗疫,一场大鼠疫终于被扑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流行病防疫行动。这虽不是一个人创造的奇迹,但却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的前夜,面临中日俄三国利益博弈的复杂情势,伍连德以专业见识、国际视野、协调能力、人道情怀,成为了一个超级英雄。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披露,伍连德因“在肺鼠疫防治实践与研究上的杰出成就以及发现旱獭于其传播中的作用”,曾被提名193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诺奖提名第一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1年春:一次会议彰显国际视野</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11年4月3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沈阳)召开。这是国际上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会议为期26天,来自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和中国11个国家的33名鼠疫权威与传染病专家出席。由于伍连德防疫之功举世瞩目,与会多国专家公推他为大会主席。</span></p><p><br></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对此,《鼠疫斗士》加以详细记述。从中可知,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明确了东北鼠疫的疫源地和疫源物,与会专家一致认定,此次鼠疫的病原物是旱獭,疫源地是俄属西伯利亚一带,疫源地为中国的结论被否定。大会还确定了染疫房屋的消毒及焚毁原则问题;解决了疫区大豆、粮食及皮货出口的防疫规则问题;建议清政府建立公共防疫组织;确定了国际通用的防疫措施;介绍了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血清疫苗疗法等医学技术。大会共识可喜,意义非凡。大会对中国此次鼠疫防控的充分肯定,加速了中国医学界融入世界的进程;强化了西医药在中国的引用和普及,使得当时世界上刚刚发明出来的几种最先进的鼠疫疫苗得以引进;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防疫制度和防疫法规的建设。</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万国鼠疫研究会是近代中外关系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正如伍连德所言:“举行万国鼠疫研究会,更提升了中国在科学界之地位,并间接地增强了其政治影响。”</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感染者已超63万,波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疫当前,世界纷乱,民族歧视、地域歧视、种族歧视、族群撕裂,令人心寒;阴谋论、污名化甚嚣尘上,令人不齿。寰球一体,人类共殇,疫情伤体,信息疫情伤心。当下,全世界只有团结合作、守望相助才能战胜疫情。当此之际,回望110年前的那个清明,我们更应该向世界各国先贤的智慧致敬,让理性成为战胜病毒的一剂良方,让善意成为抗击病毒的一种疫苗。</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03年春:一场疫病激活一段记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3年春,“非典”在中国暴发,截至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非典的暴发引起了人们对烈性传染病的重视,几乎被国人遗忘的“鼠疫斗士”伍连德在人们的记忆中第一次复活,他的生平事迹开始得到医学专业人士和几家媒体的关注,《发现伍连德》《国士无双伍连德》等图书也相继出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再一次复活,并得到了更多人的景仰。</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人们发现,伍连德的一生由无数第一连缀而成:第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的华人医学博士;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设计了中国第一只防护口罩;主持召开中国政府承办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海港检疫所;撰写了第一部英文版的中国医学史;出任了《中华医学杂志》第一任主编;创办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等20余所医疗、检疫及医学教育机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们发现,除指挥抗击东北鼠疫,伍连德还一次次拯救了国人:1919年哈尔滨霍乱、1920年东北鼠疫、1926年全国霍乱、1932年上海霍乱……每一次疫情来袭,伍连德总是一次次勇毅逆行、无惧无畏。“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先生逝世,英国《泰晤士报》如此给予高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遗忘还是记住,一个人可以选择;但一个民族对伤痛的忘却,对拯救者的集体失忆则应该反思。那些为中华民族舍身拼命的人,他们的功勋应该像李白、杜甫的诗句一样被传颂被记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如果</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北鼠疫防控在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地位不亚于政治史上的辛亥革命,伍连德的名字理应像辛亥英烈一样被铭</b><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记,🍓🥭而不是等到“非典”发生时、新冠肺炎发生时,才在国人的记忆深处复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如果他一直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或许当疫情来袭时我们就不会慌乱无措,贻误战机。因为一百多年前他应对过我们今天应对的诸多难题,他推行的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我们依然必须选择。</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先生曾说,“人以国士待我,必以国士报之。”他曾以命报国,国当以心永铭。希望伍先生的这一次复活,是永生。</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从大清王朝末期、民国初创直到国民党政权的崩溃,作者将他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旧中国,许多人对此依然记忆犹新。希望强盛的新中国人民政府领导这个伟大的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中国在长达四五千年的历史中,曾经历过无数兴衰,方在这个不断动荡的世界中争得今天的地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再三品读伍连德先生在1959年自传原序中的这段深情表白,笔者似有所悟,在书的开篇,那个逆行的瘦弱青年,就像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国一样,虽身单力薄,却只能孤勇向前。因为,他和他的民族都别无选择</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110年后的历史重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通过看1910年的哈尔滨鼠疫和2020年的武汉新型肺炎相比,多么的相似,</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无论从起因到全部的采取的措施都是非常相近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新冠病毒肆虐,我们采取了如封城、戴口罩、隔离“疑似病人”等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鲜为人知的是,从发明医用口罩到建立中国的防疫体系,都离不开——伍连德博士。在清末的东北鼠疫中,他挽救了数万同胞的性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当时科技并不发达条件下,伍连德提出的科学见解,采取创新的防疫措施,实属珍贵。</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评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 ——梁启超</spa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斗士,没有比他留给世人的一切更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了……”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先生逝世,英国《泰晤士报》如此给予高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抗疫胜利后伍连德开始专注于中国防疫事业建设,在全国建立了二十多个医学卫生机构,他也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医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创立了中华医学会,协和医院以及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另外,他还力促政府收回了中国检疫主权,1935年,伍连德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提名,成为第一个获得此提名的华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他带队克服千难万险成功阻止了疫情,挽救了无数生灵,被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授予“鼠疫斗士”的荣誉称号,为中国在世界赢得了尊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他在中国医学、中国防疫史上创下了多个世界第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一个担任国际医学会议主席的中国人,第一个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的中国人,第一位获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虽然中国不是他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但他始终以“中国医生”自居,为中国的防疫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以史为鉴,仰视英雄,伍连德精神是我们不灭的民族之魂。</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献给伟大的抗疫英雄伍连德先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后人评价如果没有伍连德的创新开拓性的防疫工作,那这场鼠疫死去的人,不仅仅是6万人,后头可能要加一个0或者两个0甚至是三个0……</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缅怀伍连德,必须记住他对中国所做的“N个第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①他是第一个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的华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②他是第一个华人诺贝尔奖候选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③建立</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第一个防疫机构</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并在1930年在上海成立海港检疫管理处,使其成为全国港口检疫中心;</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④他主持下,1918年建成北京中央医院,这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综合型大医院</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即今日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⑤他把西方先进医学引入中国,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进行人体解剖,上书朝廷批准解剖,制定条例,并进行临床教学实习,致力于现代医学教育,被称为</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国现代医学之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⑥1915年2月5日,他主持创办了中华医学会及《中华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的第一任、第二任会长。</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并在全国创建了20多所医学卫生机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⑦“大清总医官”伍连德,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第一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⑧他主持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并任会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⑨他第一次使用口罩阻挡病毒传播,</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他被公认是哈尔滨的恩人,他在百年前那场大疫突袭时拯救了这座城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020年,在经历了开年就开始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令人不禁联想起110年前,在哈尔滨发生的那次世纪大瘟疫。1910年末到1911年初的那个寒冬,那时的哈尔滨人都经历了什么?那时的人们面对重大疫情采取的防疫措施是什么?是谁来到哈尔滨,力挽狂澜扼住了瘟疫的咽喉,阻止了一场更大灾难的暴发?</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和他领导下的抗击鼠疫的领导成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扑灭110年前的晚清大鼠疫,拯救了整个东北</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所有人都知道,烈性传染病非常可怕,在人类以往的历史里,因此而失去的生命如同恒河沙数,不可计量。</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所有的烈性传染病中,最恐怖的无疑就是鼠疫,当然,有时它另一个名头更为响亮——黑死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过往的数千年岁月中,鼠疫有过数次恐怖的大爆发。</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次,542年,源起拜占庭,遍及欧洲,肆虐地中海,前后二百年,死难者约1亿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二次,1348年,源起意大利,疫情迅猛,流行欧亚,前后四百年,死难者约6200万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三次,1894年,源起香港,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甚至澳大利亚州,死难者不计其数,仅印度一地,死难者即超过百万。</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尤其是第三次鼠疫,这可是扎扎实实影响到了当时的中国,可您有听说过吗?</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想必是没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所有的现世安稳,都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百年前一罕见天灾差点席卷世界,没人敢救,但唯此中国人挺身而出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原创|2017-10-01 03:07:06</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这对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奇迹,因为当时的中国医疗条件落后,再加上清朝文字狱的危害,民众的认知水平普遍比较低下。若不是伍连德力挽狂澜,灾难会怎么样,谁都不知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文/协虎团队 椰果</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欧洲的黑死病,这场在中世纪席卷了整个欧洲的灾难,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而今天,我们就聊一场晚清时期最严重的一次天灾。这场天灾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鼠疫劫难”,但一开始,这场天灾本不会牵涉到中国。</span></p><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首先要知道,这场天灾如果蔓延出去,甚至对世界都是一次大危机。因此,当这场灾难发生时,全世界都把目光转向了中国,这就是著名的1910年东北大鼠疫。</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哈尔滨伍连德纪念馆🌻🌺🌼</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008年,伍连德纪念馆在东三省防疫处以及附属哈尔滨滨江医院旧址上建成,哈尔滨人民没有忘记一百多年前,那位</span><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满腔爱国热血</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的青年博士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治工作中,这一不畏牺牲的“英雄”精神也不断激励着无数医学工作者投身疫情防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伍连德纪念馆由哈医大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建,成立理事会。2006年9月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80周年校庆时举行了纪念馆奠基典礼。</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2008年9月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82周年校庆之际举行了隆重的伍连德纪念馆开馆仪式。使世人有了一个纪念伍连德、学习伍连德、颂扬伍连德的好去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照片为,1911年12月24日,佩戴双龙宝星勋章的伍连德。拍摄于天津小白楼山本照相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梁启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坐落在哈尔滨道外区保障街140号有一座伍连德纪念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纪念的是拯救了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的伍连德博士,</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提名的中国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这个纪念馆,纪念的是在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中,伍连德作为清政府的全权总医官,率领东北防疫人员,</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消灭了这场百年不遇的烈性传染病的流行,拯救了千万人的生命。</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伍连德纪念馆址前身原为东北防疫管理处,也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的旧址,伍连德纪念馆是利用该遗址进行翻建而成的。装饰一新的纪念馆为巴洛克建筑,从内到外无不透露着古朴典雅的欧陆风情,令人流连驻足,赏心悦目。</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910年11月9日,哈尔滨地区突然爆发鼠疫,灾祸经西伯力亚,再经满洲里,传于哈尔滨傅家甸(今道外区),当时沙俄远东地区的民众生计之一是抓捕土拨鼠用其皮毛卖钱,而染上了鼠疫的土拨鼠,就这样传给了人类。回乡的中国劳工,把鼠疫也传入了中国。</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鼠疫爆发的初期,哈尔滨市内每天平均死亡50余人,最多一天死亡183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正如当时东三省总督锡良所形容的那样,疫情“如水泻地,似火燎原”。在奉天(沈阳),瘟疫甚至引发了人们的挤兑风潮。恐慌也传到了政治中心北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8年9月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82周年校庆之际举行了隆重的伍连德纪念馆开馆仪式。使世人有了一个纪念伍连德、学习伍连德、颂扬伍连德的好去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10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span></p><p>业务活动</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基本陈列纪念馆共有五个展厅,二个场景复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五个展厅的陈列采用专题形式,分为四大部分,即:“出生南洋献身医学”、“扑灭鼠疫功绩卓著”、“建树颇多遗产丰厚”和“世人景仰伟业永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四大专题突出体现了伍连德博士在中国度过的他人生中最辉煌的30年历程。两个复原场景:一个是伍连德办公室,一个是伍连德博士实验室。此外,纪念馆又采用新的展示方法,如:多媒体展示、灯箱地图、室外图片展览等。所有展厅的图片、照片和文字说明均为开放式展示。纪念馆展出藏品为104件,其中珍贵展品25件,主要是:①伍连德所获得的勋章、纪念章5枚,②伍连德经典著作《鼠疫概论》1册,③寿幛8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临时展览2010年12月在哈尔滨市百年老街中央大街举办“纪念伍连德来哈抗击100周年”大型图片展,为期10天。</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藏品来源纪念章、勋章、寿幛、照片等均为伍连德之女伍玉玲女士捐赠,原版书籍为社会著名人士捐赠。</span></p><p>统计总计465件。</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保护纪念馆的一、二、三级文物分类别存放于馆内库房保险箱、铁卷柜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宣教科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①从筹建时起,已举办五届伍连德精神及业绩研讨会,并出版研讨会文件汇编1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②2008年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制作完成《伍连德博士传》大型纪录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③2010年12月出版伍连德博士防治鼠疫100周年纪念邮册和年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④伍连德来哈抗疫100周年、逝世50周年纪念活动录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⑤2007年7月19日起,哈尔滨日报连续登载《国士无双伍连德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北京的伍连德旧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东堂子胡同在东单北大街路东,胡同东西走向,东口至南小街。其明代属黄华坊,称堂子胡同,清代依旧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这胡同住过名人。胡同西口路北,住过蔡元培先生,目前有故居供参观。胡同东口路南,有个洋楼即胡同4~6号,就是伍连德先生的旧居。</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纪念伍公的时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20年是伍公仙逝60周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也是他主持扑灭东北鼠疫110周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际科学会议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召开110周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伍连德,他是哈尔滨的‘恩人’,他的一生都与哈尔滨无法割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表达对伍连德先生的敬仰之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伍连德对中国防疫医学所作的卓越贡献,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史学角和医学角度,学术界对伍连德的研究都比较肤浅,没有达到广泛和深入,现在人们对他的评价和他所作的卓越贡献极不相匹配。虽然有伍连德博士介绍性的文章,但鲜见深入研究之力作。有必要在学界形成“伍连德热”,开展“伍连德学”的研究。</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伍连德精神的内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爱国 ,科学,创新,奉献,担当,睿智。</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朝廷神医武连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临危受命战病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拯救哈市千万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青史留名奏高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刘贵川律师</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感恩曾經拯救過人类的医者🍍🍇</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将病毒性疾病与疫情首先暴发的地区关联在一起,比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还有寨卡病毒是以乌干达的一片森林命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但是,世卫组织在2015年发布指引,要求停止这种做法,以减少污名化和恶劣影响。</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污名化中国,将新冠肺炎病毒称为“****”。遭到众多网友的批评。</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所以对于哈尔滨1910年大鼠疫,1919年霍乱的叫法,哈尔滨有关部门是否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污名化的问题。</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当前在涉及到伍连德先生主持抗击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的问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一,对伍连德的成功经验总结的不够深度有待进一步总结其成功做法,指导现在的抗击疫情。随着2020年抗击疫情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现实意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二,关于去污名化的问题,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1919年哈尔滨霍乱。</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与当今世界通行的做法是相违背的,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用新的命名来取代污名哈尔滨的做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三,宣传伍连德的力度不够。虽然非典之后,人们再次关注到五连德,尤其是2020年新型肺炎的爆发。对伍连德的宣传增加了力度,但是还是不够的,既零散又深度不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应该系统的研究伍连德抗击疫情的做法文联等部门加强创作。用不同形式的方式来记录宣传伍连德抗击疫情的经过及有效的措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四,深入挖掘伍连德抗击疫情的史实,来为我们今日哈尔滨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服务。对伍连德、锡良等所有贡献的人士采取更进一步的纪念方式,如纪念碑,设下学校基金街道。使这些能够成为网红的打卡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对伍连德发明的口罩、袖标、隔离的房子、借用中东铁路的火车厢做病房等。做出旅游产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几点建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随着非典和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人们又想起了伍连德,介绍伍连德的作品越来越多了,可是仅仅是纪念和颂扬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这一历史文化素材,去研究,去学习伍连德,同时,加强文旅融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应该成立伍连德的研究会进行学术研究交流,尤其在防疫方面今天值得借鉴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二,宣传部门、文联做好伍连德的宣传和文学艺术创作。作为哈尔滨市曾经有这么一个伟大的历史名人,哈尔滨理应大树特树,加强宣传,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等应该层出不穷,以及传记,纪念哈尔滨这次鼠疫的纪实文学。请艺术家们创作歌曲、书画、连环画、画册、动画片、卡通片来纪念伍连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三,哈尔滨伍连德纪念馆应扩大影响力,建立网上伍连德纪念馆,内容更应该丰富超过现有的伍连德纪念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四,加强文旅融合,将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应该作为难得的旅游资源,打好伍连德这张旅游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是否可以建立伍连德纪念碑或1910年抗击鼠疫胜利纪念碑,在碑体上重现当年抗疫的一些情景。纪念那些抗疫的英雄人物,又是对死难者的一种纪念和悼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是否应该选择适当的位置,请著名的雕塑师设计制作伍连德的全身塑像。让他成为中外游客来哈尔滨的打卡地、网红点儿。</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3,同时制作旅游纪念品,比如伍连德发明的口罩复制品,袖标系列,当年临时消毒所、疑似病院等模型,伍连德的画册,邮票邮册,作为旅游纪念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第五,国家编写伍连德抗疫的相关内容放入中小学教材内。弘扬抗击疫情的精神,也要纪念他卓越的贡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六,增加伍连德的纪念方式。解放思想可否用伍连德的名字命名学校街道等,以此进行纪念,扩大影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七,组织相关的专家,对伍连德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予他应有的评价……他是科学家、教育家,爱国主义者、抗击疫情的指挥者、英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八,定期开展对伍连德的纪念活动,以他的诞辰纪念日,或抗击疫情胜利纪念日等方式,开展纪念活动,同时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九,对1910年的哈尔滨大鼠疫和1919年的哈尔滨霍乱去污名化的问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十,国家邮政部门出版纪念伍连德的邮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第十一,国家要对伍连德的旧居、工作的地方的历史文化建筑做好保护,如北京、哈尔滨。</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鼎力支持伍连德抗疫的东北最高行政长官锡良</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东北最高行政长官锡良对鼠疫治理的大力支持。</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09年2月,锡良被授为钦差大臣,总督奉天、吉林、黑龙江东三省兼任热河都统。</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0年,中俄边境发生鼠疫,很快就蔓延到了东三省。北京岌岌可危。死亡人数节节攀升,日俄以防疫之名觊觎东北主权,谁能支撑危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10年12月初,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收到了俄日两国的照会,俄国和日本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锡良坚持拒绝他们插手,而是自己部署力量全力投入到灭鼠疫的活动中,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遏止了鼠疫的蔓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消息传出,十一个国家派医生到沈阳考察,并且在沈阳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由锡良主持,大家对锡良防治鼠疫的功劳和方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给予了伍连德充分信任,伍连德所有的专业建议,要变成切实有效的措施,都不可缺少锡良治下东北行政系统的高效支持。如封城、火化尸体、动用军警、强制隔离观察、强制戴口罩、防疫经费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在伍连德倡导下,锡良在吉林等地组建防疫总局,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行政体制。</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防疫措施耗资巨大,费用吃紧,锡良的办法不是向国民募捐,而是事急从权,向银行借款。</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对于在瘟疫中冲在前方的防疫人员,锡良上奏朝廷,为防疫人员“照军营异常劳绩褒奖。其病故者,依阵亡例优恤”,当时定下的标准,医生殉职可以得到抚恤银1万两。清代一品大员年俸仅180两,对比之下可知分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