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旗山记

阳都故城

<h3>  庚子之春,华夏遭疫,遵钟老之言,响党之号召,居家中、勤洗手、多通风、适锻炼。居家月半,忽闻喜讯,阳都低险,邢兄议起,适炼时至,郊外旷野,日照风清,登山为佳。 </h3><h3> 邢老兄祖居孙祖,多次夸赞家乡的山美水美风景美,特别推荐老屋北面的山顶风景,今日成行,早9点从县城出发至山底,上山之行,怪石嶙峋,一路荆棘。</h3> <h3>  累的气喘嘘嘘,手足并用终于到达山顶,视野 豁然开朗。</h3> <h3>  上到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围子的遗址,围墙清晰可见,围墙高处三米有余 宽70__80公分,部分已经坍塌,但是尚有完好之处。</h3> <h3>  围墙颇似长城,烽火台在拐弯处、垛口在险要处都有配备,只是已经损毁,但是仍然能看出当时的雄伟。</h3> <h3>  围子内面积估计万余平方,里面的房屋遗迹俱在,当时应是一浩大工程,一个疑问 在心,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房子有多少人居住啊?</h3> <h3>  围子的选址第一是安全,,不得不佩服人民的智慧,皂旗山顶无疑是最佳选择,围子周围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h3> <h3>  山顶是典型的岱崮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结合体,甚为少见,二者合一。</h3> <h3>  继续在山顶北行,发现了一奇特现象,碎石散如铜钱,积似榆钱,排列如人为。</h3> <h3>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腹中也略有饥感,虽有美景在前,众议下山,下山途中不觉劳累,发现美景及惊喜就在眼前。</h3> <h3>  山中果实居多,虽是来年春天,但去年的丰果犹挂枝间。</h3> <h3>  行中邢兄提起山为皂旗山,有碑为证,激起我的考证之欲,经多次变换地点,邢兄咨询其兄,始找到。碑载:皂旗(非此旗)山三个大字,下载:居住村庄:南匣石、北匣石、邢家庄子、刘家庄子、黄庄、罗官庄。寨主:邢丰东。看完碑载豁然明白为什么围子建这么大,然为六村人民所住,对付鬼子焉。</h3> <h3>  回家的路上增加了一个点睛之作,感叹为阳都之地的梵净山精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