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3月3日,福州市上下杭保护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州市永春商会、福州市德化商会,在上下杭公司签署了为期十年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场地使用合同书》。</p> <p>此次签署的文物保护单位“永德会馆”,以文保场地使用方式回归永春、德化两县使用。此后,该会馆将作为两县商旅文化的展示窗口,由两县文旅部门和两县在榕商会共同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其传承商贾文化、海丝文化等价值与功能,并将着力提升两县历史文化形象、扩大影响、拓展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p> <p>“永德会馆”座落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硋埕20号,位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三通桥和星安桥之间,距中亭街百余米。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年间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年)重建,均为两县在榕商贾贤达集资修建。</p><p><br></p> <p>会馆坐东南朝西北(巽乾向),占地面积1224平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米,包含主楼和两侧附属建筑,一、二层西式建筑元素居多,第三层歇山顶,飞檐翘脊,纯属清代闽南风格古建筑。形成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与东南亚仿西洋建筑叠加融合的中西合璧建筑典范。</p> <p>会馆大门楣额嵌石刻镏金牌匾,</p><p>榜书“永德会馆”。</p><p>大门前石柱阴刻楹联——</p><p>永命肇基盛典桃源昭奕禩,</p><p>德星耀彩华轩榕会焕祥辉。</p> <p>前厅廊方柱石刻楹联——</p><p>永好言欢佳日觥筹听凤管,</p><p>德华兆瑞故乡烟景话龙浔。</p><p>厅内还有中柱、门柱楹联两副,联文皆以“永德”冠头(鹤顶格),充分体现了两县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怀。</p> <p>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为《福州古厝》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指出要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保护好自然遗产,大力倡导热爱文化、珍惜文化的情怀,更好地传承文明、增强文化自信。</p> <p>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王宁在「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上指出:“咸康参号、永德会馆等,展现着当年福州上下杭商贾云集、商会林立的兴盛与繁华。”</p> <p>2019年8月,在第三批台江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永德会馆”位列榜首。这是十年来福州市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等五区首次公布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自清代建立以来,会馆一直作为福州永德商帮、商会开展商业贸易和同乡议事、联谊、互助的重要活动场所,对推动永德经济发展和福州内外贸市场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p><p> 改革开放以来,经永春、德化两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历届两会上的呼吁,希望福州市政府将“永德会馆”归还两县使用。</p> <p> 近年来,在两县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和支持下,两县在榕商会、社会贤达积极争取。经福州市政府批准,“永德会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回归永春、德化两县管理使用,发扬光大。</p> <p>经永春、德化两县商议达成共识,“永德会馆”管理使用实行“四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出资、统一运营。其中,主楼两县共用,为综合动态区;左右两侧为静态区,右侧落两层为永春县规划使用,左侧落两层为德化县规划使用。</p> <p> 目前,福州市正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开展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和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行动。</p><p> “永德会馆”所在的上下杭与三坊七巷、朱紫坊、烟台山联合申遗作为古厝保护提升项目之一,将于五月底基本完成。</p><p> 重焕异彩的永德会馆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即将召开的世遗大会。</p> <p>未来十年,两县文旅部门和在榕商会将坚持“会馆文化、闽商文化、陶瓷文化、海丝文化”等兼容并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新时代的“永德会馆”,使之成为乡土文化和历史建筑保护传承的典范,成为“海丝物源地”的展示平台,成为拓展商贸文化的桥头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