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专家讲座,引领教师成长——倾听,让学习真正发生。

<h3>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正是一年的开春时节,我们要播种下希望的种子。下午2:30我们开始聆听张齐华老师带来的—倾听,让学习真正发生。</h3> <h3>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倾听的技巧、方法、能力、素养、品质都没有掌握的话,那么所谓的“学习已经真正发生”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空想,只能算是所谓的“诗和远方”罢了。在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张齐华老师和他的团队早已为改变现状潜心研究,才促成了今天这美好的相约。</h3><h3>今天的内容,张老师分三大部分进行讲解。</h3> <h3>一、什么是倾听?</h3><h3>张老师先是从文献、说文解字、心理学流程框架三个角度帮助大家详细疏理倾听的内涵:倾听看起来只是一个动作,但其最终指向的是让思维、认识、理解发生改变。</h3> <h3>为加深理解,张老师还为我们疏理了心理学上的倾听能力结构图,它由三大方面、六大指标组成。</h3> <h3>二、学生的倾听能力怎么样?</h3><h3>通过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现状不容乐观。</h3> <h3>我想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关注倾听能力的培养。其实倾听能力对我来说是个很模糊的概念,导致在对学生的倾听能力的判断上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且没有有效的应对之策,张老师就为我点亮了灯塔。</h3><h3>三、如何提升学生的倾听力?</h3><h3>要想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之策,先要抓住问题的根源。张老师就指出了学生在倾听方面存在四大问题。</h3> <h3>针对这四大问题,张老师和他的团队用心研究,得出四大应对策略供我们学习。</h3><h3>策略一:让学生愿意倾听</h3><h3>路径1.用“规则”约束倾听。</h3><h3><br></h3> <h3><h3>我想,这为我们制定班规进行了补充。</h3></h3><h3>路径2.用“表达”撬动倾听。</h3><h3><br></h3><h3><br></h3> <h3>张老师结合着具体场景为我们解读,帮助我们更好的应用于实际教学。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字的改变、一个词的添加,可知这是经过不断的探索、修正才得到的,我们应该万分珍惜。</h3><h3>路径3:用“反馈”激励倾听</h3> <h3>倾听能够让想法从错到对、从单一到多元、从浅层次到深层次,优秀的倾听行为是可以改变、改善、丰富、优化原来想法的。</h3><h3>策略二:让学生知道“听谁”</h3><h3>张老师给我们呈现了四种课堂倾听模式,模式的运用要视场景而定。</h3> <h3>理想的倾听模式应该是:老师、学生不分主次,共同组成一个交流、沟通、对话的共同体,是两两相互的。</h3><h3>策略三:让学生明白“听什么”</h3><h3>很多老师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一节课下来,有些同学看起来坐姿端正、双眼有神,但却颗粒无收或收获甚微。那问题出在哪儿呢?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不知道听什么。</h3> <h3>知道了该听什么,那又该怎么听呢?</h3><h3>策略四:让学生掌握“怎么听”</h3> <h3>张老师讲解的详细又具体,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和领悟。</h3><h3>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但看完这场讲座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要知道,有价值的培训不在于对方说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将你认为对的部分运用到实践中,边实践、边思考、边调整、边优化,慢慢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今天的学习收获满满,非常感谢张老师助力我们的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