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雲的美篇 革命后代重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

砚雲

<h3>万花文化文化园发起人王树贵</h3> <h3>  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认真践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实现全面小康,我决定重走当年党中央转战陕北道路,重温那段光辉历史,圆我多年来一场爱国爱党之梦。</h3><h3> 忆往昔,聆听先辈们讲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非凡伟迹,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创造了"延安精神",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为实现"国富民強"的中国梦,谱写了光辉历史篇章。做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延安儿女,我一直对革命先驱的革命历程和传奇事迹充满了向往。我曾骑自行车沿路走过"延安一一子长一一靖边—一清涧——绥德一一米脂一一吴堡",沿着中共中央在延安的革命活动足迹,走过不少地方,凭吊先贤,领悟"延安精神"的实质,坚定了我以后的人生信仰。</h3><h3> 2020年,恰逢新春伊始,本想邀请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重走革命道路,领悟革命精神,感受时代使命,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我的心愿搁置,我的企业也蒙受巨大损失。但这相比国家损失,轻如鸿毛,何足挂齿。此时,唯有蜗居在家,通过公众号和微信等互联网媒体,分享寻找初心,砥砺前行的感悟,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h3><h3>巍巍宝塔高伫云霄,湍湍延河悠悠东流。心情神驰于远处的红色革命大道,我的思绪似乎已经转展飘回骑行于延安到吴堡的路上。我坚信疫情就要过去,待到山花烂漫时,正常的生活秩序即将来临。</h3><h3>我有志于继续再走一次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之路,重温历史,感受人生,搜集珍贵资料,发现和挖掘遗失历史痕迹和文物珍品,见证中国革命的艰辛伟大历程,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加快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h3><h3> 树贵企盼与有此想法的同仁,携手共进,一起重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为党的一百周年纪念献上一份微薄之礼。</h3><h3> </h3><h3> 王树贵</h3><h3> 2020年3月5日于延安万花文化园</h3> <h3>收集陕北资料</h3> <h3>延安一一吴堡</h3> <h3>计划制作一批个性化邮票和邮册</h3> <h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 蒋介石集中23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了疯狂的进犯。毛主席本着 “放弃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的原则,于1947年3月 18日率中其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艰辛历程。</h3><h3></h3><h3>转战陕北共历时一一年零五天, 途径12个县,行程2100多里, 于1947年8月16日到达佳县境内,8月20日 在梁家岔指挥了西北战场上扭转乾坤的沙家店战役,8月23日移驻朱官寨,并在此居住29天,这里是主席在佳县居住的第五个地方。</h3> <h3>在朱官寨的日子正是转战陕北时粮食最紧缺的日子,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干部群众起吃黑豆稀饭, “钱钱饭” ,山药蛋稀饭。但主席再叮咛,部队再困难也不能杀一 头驴和牛,因为毛主席再清楚不过,牛和驴是佳县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h3><h3></h3><h3>在朱官寨的近一个月内,毛主席起草的电文多达90多份,平均每天起草电文超过三份,9月1日毛主席在这里起草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方针》向解放军提出了以主力打到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任务,并在指示中指出:我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h3> <h3>9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发来一份电报, 毛主席看完电报后赶快查看军事地图,因为窑洞里光线太暗,地图上的宇又小,看不清楚,警卫员正要点灯,主席已经搬了一个小凳子坐在门口,他把地图铺在膝盖上,仔细查对电报上:提到的名字,就在这个时候,电影团的陈默端起相机,迅速地对准焦距,按下快门。毛主席听见动静,诙谐地对陈默说:“陈默啊陈默, 这相机一响,你可就沉默不了了。”主席的话逗乐了所有人。</h3><h3>在此期间,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部署和实施了“三局配合,两翼牵制,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指挥晋赏鲁像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太岳兵团,三路大军突进中原,把成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使中原大地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h3> <h3>  10月17日,毛泽东从神泉堡出发,带了十几个随从,开始了对佳县黄河沿岸的调查研究。在佳县县城,毛泽东住在城东内任恕家。</h3><h3> 途中,毛泽东对阎长林说:以前大家劝我,我不想它:不知为什么,现在倒是很想它,咱们去看看黄河吧 ! 也到佳县看看。</h3><h3> ‘毛泽东骑马跟随阎长林,李银桥和刘参谋等,去佳县的路上,路两旁有很多枣树,一些红枣被风刮落到地上。有个警卫顺手捡了几个放入口袋里,边吃边说:“ 都说黄河两岸的枣树不同,河东的枣长虫子,河西的枣就不长,还真是这样。”</h3><h3> 毛泽东转身看见警卫员捡枣子,笑着说:“怎么 你们还带头违反群众纪律?</h3><h3> 警卫员忙解释:“是落地上的。”</h3><h3> “地上的枣是哪里来的?”毛泽东边走边说:“枣子熟了, 当然要掉到地下,总不会往天上飞么!”</h3><h3> 警卫员战士有些想不通的嘟嚷:“枣子掉在路 上,踩坏了怪可惜的,还不如吃了好。’</h3><h3> 毛泽东认真的说:“踩坏 了当然可惜,如果你把它捡起来放到树底下,不就踩不到了吗,再说,</h3> <h3>毛泽东在佳县县城住过的任恕家(中间)</h3> <h3>  老乡看见你吃枣子,可不晓得你是路边捡”的还是树上摘得,会有意见的哩!”</h3><h3> 经过毛泽东这么一讲,大家都明白了道理,于是便一起动手将掉在路边的枣子捡了起来,放到枣树下。</h3><h3> 毛泽东:“看来是小事, 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解放军是有严格纪律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我这里工作,更要模范的遵守纪律,“正要先正己’事情就好办了。”</h3><h3> 毛泽东在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陪同下,游览了城外黄河边上的香炉寺。10月18日晨, 毛主席应邀来到县委书记张俊贤的办公室,亲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h3><h3></h3><h3> 吃过早饭后,毛泽东离开佳县城,沿黄河考察了白云山后,住在谭家坪。</h3> <h3>毛泽东在佳县谭家坪住过的贺加厚家(右四)</h3> <h3><br></h3><h3> 10月18日,毛泽东一行在佳县黄河渡口送江青去河东迎接女儿李讷后,沿黄河南下,途经南沟底到白云山,行20里,下午到达谭家坪,住在贺加厚家(图中右起第四孔窑洞)里。</h3><h3> 在谭家坪居住期间,毛泽东曾在五里路外的峪口参观了造纸厂。造纸厂为手工抄纸作纺,但在当时为陕甘宁边区军民生产过识字课本、票证和制币用纸等,作出了很大贡献。</h3><h3> 在谭家坪,至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房东老太太用火镰在打火,老人眼花手又抖,打了好久打不着。那时,火柴极少,人们大都用火镰打火生。毛泽东知道后,就让警卫员送几盒火柴给老人。老太太用了火柴后很稀军,高兴得不得了,赶忙端了一小筐红枣送给毛泽东。毛泽东边尝边称赞:“佳县枣好!义让警卫员给老太送去一些饼干。</h3><h3> 现在,红枣已经成为佳县农民的主导产</h3><h3>全县红枣面积已达48万亩。在公路边看到</h3><h3>“毛主席瓷,”佳县的枣好。”的广告牌。</h3> <h3>佳县白云山</h3> <h3>热闹非凡的白云山庙会</h3> <h3>毛泽东在佳县南河底住过的李正兴家(右一)</h3> <h3>  10月21日,毛泽东一行从谭家坪出发,沿黄河北上,行走不到10里,到达佳县南河底村,居住村口路边李正兴家(图中右起第-孔窑洞)里。</h3><h3> 在2009年6月13日,我们来到南河底时,李正兴的孙子李宗周(75岁)正在家。李宗周说:“毛主席来的那年,我才十来岁。毛主席住在我们家东边第一-孔窑洞, 坑上铺两块门板,睡在门板上。毛主席带的部队给我们村的农民收庄稼,打场,什么都干。李银桥他们都叫毛主席‘老头’。我和李银桥很熟,常跟上看毛主席, (李银桥)叫我是小鬼,还给我一个苹果,我舍不得吃,保存了三天才和几个兄妹一起分得吃了。”</h3><h3> 毛泽东来到南河底村的第二天,恰逢重阳节白云山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有人反对毛主席去跟会,认为庙会期间人太多,怕不安全。毛泽东说:“赶庙会就是凑 个热闹,人少了还有什么意思!”</h3><h3> 10月22日早晨,毛泽东拄着他那条木棍前往白云山去赶庙会。</h3><h3> ,佳县白云云山是道教圣地, “关西名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比青海的塔尔寺还早三十一年。</h3><h3> 一路上人们三五成群,有的挑担,有的赶着毛驴,向白云山云集。庙会上,香客络绎不绝,挤满了做生意的人群,熙熙攘攘。</h3><h3> 木头峪群众剧团正在演出晋剧《反徐州》。毛泽东刚来到戏楼下站稳,突然一观众喊:“呀!毛主席来啦!”顿时观众都转身向毛主席这里拥来,台上的演员也停止了表演,站在舞台边观望。台上台下沸腾了,人人都喊着“毛主席!毛主席!”</h3> <h3>  毛泽东一直站在戏台的左侧看完戏。</h3><h3> 看完戏之后,毛泽东还走上戏楼与演员们一握手, 并给木头峪群众剧团赠送了一面上书“与时并进”的锦旗。</h3><h3> 在陕北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毛主席一行看完戏后, 走进真武大殿,毛主席抽了一签,‘第四十三签,上吉。道长<br></h3><h3>说:“这是上上签,日出扶</h3><h3>桑天下红;万事如意,大吉</h3><h3>之兆啊!”据当年跟随毛主</h3><h3>席转战陕北的作战参谋刘长</h3><h3>明说“主席正殿是进过,但</h3><h3>毛主席是不会抽签的”。</h3><h3> 毛泽东当年在白云山抽</h3><h3>没有抽签并不重要,重要的</h3><h3>是老百姓对毛泽东、共产党</h3><h3>夺取天下的坚定信念,重要</h3><h3>的是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早日</h3><h3></h3><h3>来到的美好愿望。!</h3> <h3>  10月29日上午,毛泽东一行从南河底出发,行程10里,到达佳县吕家坪村,住在张裕普家(图中右起第一孔窑洞)内。</h3><h3> 吕家坪位于佳县山城脚下,佳芦河畔。在2009年6月,我在绿树中找到了毛泽东当年居住过的窑洞,同时也找到了房东张继财。就在大门一进去的碾盘上,张继财给我述说了毛主席当年来时的情景。他说,毛主席来的那年他才八岁,正是秋天,我们家正在院子里打庄稼时,毛主席来了。警卫员说(打庄稼)怕影响首长的工作,我们就停了几天。....毛主席来的第二天,他婆姨(江青)来了,带来个女娃娃(李讷)。...娃娃喊着“爸爸”扑向毛主席怀里,毛主席眼睛湿润了。</h3> <h3><br></h3><h3> 10月31日,毛泽东一行离开吕家坪,重返神泉堡,还居住在高继荣家。</h3><h3> 11月14日, 毛泽东及中央机关离开神泉堡,行程20里,来到佳县阎家峁村,居住在阎揆要家(图中左起第三孔窑洞)里。</h3><h3> 该村85岁的阎斗要介绍:“这一片院子,分上、中、下三个院。下院是阎揆要的旧地方,.....现在院里不住人了。”</h3><h3></h3><h3> 阎揆要毕业于黄埔一期,参加过清涧起义,担任过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 参谋长,曾在杨虎城部任过警卫团长,八路军参谋处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1955年授中将。</h3> <h3>毛泽东在订阎家岇住过的阎揆要家(左三)</h3> <h3><br></h3><h3> 11月20日, 毛泽东率领</h3><h3>中央前委机关离开阎家峁,</h3><h3>经刘家山、张王家沟,行程</h3><h3>20里,到达佳县乌龙铺,居</h3><h3>住在陈占祯家(图中右起第一</h3><h3>孔窑洞)。</h3><h3> 乌龙铺现在改称乌镇,</h3><h3>位于佳县通往米脂的公路边</h3><h3>上。乌龙河自西向东绕过小</h3><h3>镇,在峪口注入黄河。从河</h3><h3>畔到半山腰,一排排不规则</h3><h3>的土窑洞修得满满的,为典</h3><h3>型的陕北农村窑洞群。</h3><h3> 毛泽东曾两次到过乌龙铺。第一次是1947年8月16日,为摆脱国民党钟松部队的纠缠,毛主席从米脂陈家岔匆匆经过乌龙铺,向西北野战军主力靠拢。</h3><h3> 毛泽东于11月21日早饭后离开乌龙铺,向米脂县方向走去。</h3> <h3>毛泽东在乌龙铺住过的陈占祯家(右一)</h3> <h3>乌龙铺(乌镇)</h3> <h3>  11月21日,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离开乌龙铺,经楼家坪、下高寨、赵家河,南行30多里地,来到米脂县桃花峁镇申家硷村,夜宿申树红家,即图中第二孔窑洞。<br></h3><h3>11月22日,毛泽东离开申家硷,前往杨家沟。</h3> <h3>毛泽东在米脂县申家硷住过的申树红家(左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