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蒋娟,是湘乡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护士。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9点半左右,我刚哄孩子睡下,突然接到医院增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通知,我立即请战。我是一名护士。我院的护士姐妹们都踊跃报名,在众多的请战人员中,经党支部的决定:我、金柯、徐可、陈婷琳被选派增援。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开会、培训、练习穿脱防护服。1月30日我们一行四人来到福利中心医学隔离观察点与其它四个医院的兄弟姐妹们会合,战斗从那一刻开始了。 <div><br></div><div><br></div><div> 这里的工作比想象中的艰难,每次在同事的帮助下开始穿戴防护装备时,心中就开始紧张。在这里的每一个班都需要我们去拼搏。这里的工作除了医疗、护理的日常外,因隔离对象需要单间隔离不能随意走动,在这里我们还要负责给每一位隔离对象送饭、送开水、送生活用品,收生活垃圾等。身穿层层的防护服外加大量运动,让工作变得更加艰难。身上密不透风发热防护服外加防水服会让身体闷热无比,能明显感觉汗水一直在里面流淌;双层口罩让呼吸变得困难,因缺氧有时还会感觉头晕;护目镜也并不舒适,因为它会起雾模糊视线,然后会凝结水珠,最后护目镜里还会有水珠滴落。我们为了不浪费防护用品,降低感染风险,工作期间我们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纸尿裤成了上班的必备物品。有同事说:“幼年没体验过纸尿裤的遗憾,现在算是弥补啦。”</div><div><br></div><div><br></div><div> 这里的密切接触者是会变“脸”的,刚来的时候他们沉默寡言,会在手机上不停的刷新闻,显得恐惧无助;但是时间一长,又会“变脸”,几十平方米的约束会让他们焦躁不安,对待唯一能接触到的医务人员也没有好脸色。有一次接班,同事提醒我,某某床的老大爷又耍脾气了。一辈子习惯田间地里、自由散漫的他,十多天隔离已经超越了他的极限,在得知他的儿子已经治愈回家,让他更加想回家了。经过积极的心理疏导,讲解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老大爷的情绪才逐渐稳定。这里的密切接触者其实对我们的工作是理解的,他们早已记住每一件隔离服上面的名字,也早已经认准了每一副护目镜后的眼睛。解除隔离时,他们对我们十分感激,感谢的话说不完。看着他们健康的、快乐的离开,我们特别振奋,觉得我们一切的努力与辛苦都将有意义,冬天终将过去,春暖花开的春天即将到来。</div><div><br></div><div><br></div><div> 2月8日,我老公跑来看我了,隔着铁门递给了我一碗元宵。本来是不许他来的,但是元宵节,他执意来。当时唯独和他说了一句:“你的口罩要带的严密些,别在外面乱跑。”为了减少接触,见面的时间很短,口罩遮住了他的脸,却让我更加仔细去凝望他的双眸,眼睛里全是思念,我何常又不是呢?我想我的孩子,我的老公,我的家人。回到寝室吃着家里的热汤圆,立马给老公拨了一通电话:“老公谢谢你,我很快就回来了。”眼泪忍不住的往下流。但我们依旧在坚持,不仅仅是我,这里所有的兄弟姐妹们都在坚持,都是好样的!</div><div><br></div> 我们时常收到礼物,都是来自一个神秘的群体——社会爱心人士。那些素未谋面、不知姓名的人。他们是在感谢,激励,关心着我们。在这个观察点的外面,是许许多多的家庭,还有我们美丽的家乡,守护他们是我们的是使命,我们绝不退缩。我们不孤独,正因为有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各行各业的逆行者与我们同行,我为身在这样的国家无比自豪。<br><br><br> 请别叫我勇士,我只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我们会哭、会笑、会吵、会闹。但只要我们身穿“铠甲”,我们成了白衣战士,我们明白“不辱使命,守土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