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 度

三省

&nbsp; &nbsp; &nbsp; &nbsp; 学习是一种能力,但越来越退化了,学不了多久就忘。学习已成为一种兴趣,最近迷上黑白影像,从亚当斯到郎静山,在大师的作品中去发现美丽,琢磨人生。<br>&nbsp; &nbsp; &nbsp; &nbsp; 黑白灰,过曝会白,欠则灰黑。除黑白两极外,灰是层次最丰富的,细节都在里面。从灰墙黛瓦高宅大院到白茅青竹土坯寒舍,灰度里面看细节,这社会都在里面。走出家门,看这灰蒙蒙的城市灰蒙蒙的天。这灰不是以往的霾,车停了,生产企业也停了。处疫情之下,用鱼眼镜头去放大人眼中的这个世界。<br> &nbsp; &nbsp; &nbsp; &nbsp; 我钦佩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气。初中时看过一幅浮世绘《神奈川冲浪里》,当时觉得画面挺夸张,印象很深刻,大无畏的精神在激流中体现。对处于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准一线的防控人员,各个媒体喜欢用“逆行者”来表扬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不知道是谁第一个用的这名词,我觉得有待商榷,逆行总觉不合适,有不讲规则的感觉,用“溯流者”是否会好些,溯流而上与勇往直前相得益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nbsp; &nbsp; &nbsp; &nbsp; 我鄙视一切挥舞着裹脚布、以预设立场讲述故事的行为。印象里的文人是骄傲的,一袭灰衣或青衣,或一裘一葛一纶巾,处山之巅或浪之尖。有击鼓骂曹、率意独驾穷途之哭者,有负薪挂角、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者,或“狷”或“狂”,即使为生活迫、环境压而放下身段、放弃理想,但底线存、良心在,宁为狂狷、勿为乡愿。许多人常感叹崖山之后或XX后,文人风骨不存。文化有断层,但文人从未断,或进或隐,遇和不遇,仍有许多还在坚守。即使某些时刻打断骨头连着筋,还在传承、还在布道。 &nbsp; &nbsp; &nbsp; &nbsp; 一种社会形态下两种人格,高光或暗调,正十八度灰或负十八度灰,直面或虚伪,奉献或投机。<br>&nbsp; &nbsp; &nbsp; &nbsp; 从某个角度来说,灰色是永远的生命色,城墙、老街、古村落,一切艳丽、浮华,最终会褪为坚韧经久的灰色。黑白影调里,剥离了色彩的繁杂,干净简洁,我们可以静观这丰富的世界,从灰色里看出黑白,看出人心,看透人性。<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