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这些产品将大行其道

山岱

<p><b>1、高性能轻薄笔记本电脑</b></p><p> 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函授教育,这一方式为我国许多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提供了学习机会,培养了许多人才,但是函授教育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二代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虽然我国的这一远程教育方式和中央电视大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但仍然以课堂学习为主;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现代远程教育。</p><p> 1994年底,在当时国家教委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等10所高校共同承建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TCP/IP协议的公共计算机网。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范围扩大到31所。</p><p><br></p><p> </p> <p>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远程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基本上仍然局限于高等教育领域,中小学远程教育尚未普及。</p><p> 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有别于传统的在校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点上课,可以随时随地的宅在家里上课,避免疫情期间的相互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途径互助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不再是成人的学历教育,学生也不再是业余进修者,而是全社会的远程教育。受教育的对象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呀呀学语的孩童。</p> <p>  这一波新冠病毒疫情,一夜之间将中小学远程教育得到普及。全国的中小学都开始进行远程教育,网上上课。停学不停课是政府和社会的共识。为支持全面打赢防疫阻击战,服务全国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教育部会同工信部于2月17日正式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网址:ykt.eduyun.cn),免费供各地学校自主选择使用。每天平台网页浏览次数两三千万,访问人次也达到两三千万,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运行通畅。</p><p> </p> <p>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使许多城市家庭都没有准备,没有专门给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电脑,只好用家里的台式机或者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给孩子用。很多农村家庭都没有台式机,更没有笔记本电脑,只好靠听广播上课。</p> <p>  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约2.08亿。其中,小学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0564万,初中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5736万,高中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4527万。</p><p> 这一波新冠病毒疫情之后,在家办公和上课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成为常态。办公笔记本电脑,尤其是学生笔记本电脑,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随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兴趣需求的教育软件也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p><p> 超薄超轻设计,高灵敏度的5G配置,高速上网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以及采用个性、声控和既可看自己作业本又可看课堂讲课的双屏技术的手提电脑将更受青睐。</p> <p><b>2、时尚大屏幕5G手机</b></p><p>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这就是大哥大。自从上世纪80年代大哥大诞生以来,手机早已跌下神坛,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现在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几乎每人都有一部手机,有的甚至像拥有银行卡一样,拥有几部手机。</p><p> 这次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四周封城,全国停摆。亿万民众宅在家里,不给亲人添堵,不给政府添乱。虽然大屏幕电视适合居家观看,怎奈众口难调,且有家庭聚集之嫌,手机自然成了大家的最爱。方寸之间可观宇宙,足不出户可看天下。如果有人问你,抱老婆的时间多还是抱手机的时间多?可能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手机。</p><p><br></p> <p>  宅在家里的时间长了,天天玩手机的时间多了,感觉现在用的手机还是有很多缺点。一是上网速度慢,下载一部电影电视剧的时间太长,时有卡顿现象发生。二是手机屏幕太小,缺乏身临其境的感觉,长时间观看对眼睛不利。三是电池容量太小,充电频繁。</p><p> 《2019年Q3 智能手机行业季度数据研究报告》显示,近八成用户换机周期在1年半以上,其中换机周期为2-3年的用户比例最高,达29.7%,其次是换机周期在三年以上的用户,同样达到了24.7%;再者是换机周期在一年半到两年的用户,为22.2%;最后是换机周期在一年到一年半、7-8个月、6个月或更少的用户,用户比例分别为14.5%、5.6%、3.3%。</p><p> </p> <p>  这次疫情使大家宅在家里认真地检验了自己的手机,才发现还有诸多不如人意,想换手机也在情理之中。疫情之后,一波手机换机潮将加速来临。</p><p> 这样的手机将很受青睐。一是大容量,运行内存在10G以上,硬盘内存在1000G以上,方便存储多部电影、电视剧或者是大量相片。二是大屏幕,尤其是可折叠全面屏5G双面手机,方便看电影电视剧。三是大容量电池,电池容量在20000mAh左右,而且充电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可用太阳能充电。安装有一些新的实用软件的手机也受欢迎。如轨迹记录软件,既可在疫情发生时提供医生参考,也可为写日记、游记和回忆录提供便利。</p><p> 华为 Mate X 8英寸可折叠全面屏5G双面手机已经正式开售,它采用鹰翼式折叠设计,兼具手机和平板两种形态, 实现一体化的折叠形态。</p> <p>0~180度可折叠双面屏幕,闭合后是便携舒适的6.6英寸大屏手机,展开后变身为轻盈灵巧的8英寸平板, 为娱乐、生活、商务带来全新体验。HUAWEI Mate X的双面折叠屏设计,实现了镜像智拍、双屏预览。它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可折叠的5G手机,5G信号传输澎湃顺畅,强劲稳定,3秒下载一部1GB视频,30分钟充电85%。其智慧双卡设计分别支持4G和5G,支持全球漫游。</p><p> 但是,目前售价达16999元,使国人望而兴叹。一旦价格回落至5000左右,将引发全民的换机热潮。</p> <p><b>3、家用医疗器械</b></p><p> 医学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治疗医学,人得病后治病。第二个阶段,预防医学,没得病也可以预防。第三个阶段,保健医学,不但防病治病,而且还要不断健身保健,延年益寿。家用医疗器械也包括治疗、预防、保健这三个方面,但主要集中在保健这个方面,市场发展潜力巨大。</p><p>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2019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2.54亿,占人口总数的18.1%,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据预测。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3亿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08亿人。衰老和老年常见病将会成为家庭的一个沉重负担,健康养老日益受到重视,家用医疗器械需求将会不断扩大。</p><p><br></p> <p>  随着中国社会加速老龄化,以及社会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银发经济”越发耀眼,“银元”红利开始加速兑现。这次新冠病毒疫情证实,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容易被传染和死亡。我国糖尿病患者约1.2亿人,慢性阻肺患者约1亿人,疫情之后,老年人群更加注重医疗保健和基础病的治疗,与老年慢性病、常见病、健康保健相关的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将面临井喷式需求。 </p><p> 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实际上是一种普及化的小型医疗保健器械,多为医用器械小型化、电子化、智能化的创新产品,具有一定预防、诊断、保健、治疗、辅助治疗、康复等作用,方便适用、安全可控,尤其适合老年人居家使用。家用医疗保健器械涉及超过几十个产品种类,包括家用制氧机、轮椅车、睡眠呼吸机、电子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静脉注射、病人监护、按摩仪等产品。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了诸如家用超声药物雾化器、电子真空吸痰器、低频治疗仪、指脉血氧仪等越来越多的新型家用医疗器械。</p><p> </p> <p>  2017年,家用医疗保健器械市场规模已达5233.4亿元,疫情之后,家用医疗器械也将迎来快速发展。便携式家用血液透析机将大受肾病患者欢迎,既免除了三天两头跑医院透析的麻烦,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还可以带着它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既可以在家使用,又可以登山使用的便携式呼吸机也很有市场。既能防火,又能呼吸(过滤烟雾)的隔离防护服也会提上家庭应急产品购买计划,为防火防疫做准备。</p><p> 当然,最受青睐的还是智能化、信息化、小型化的具有数据记录、存储、传输功能,适应远程医疗需要的家用医疗保健机器人。它可以测体温,量血压,检心率,自动将检测结果发给社区医生。</p> <p>还可以与社区医生视频通话,让医生看看你的舌苔和喉咙,足不出户让医生给你看病和保健。除了端茶送水,它还可以提醒你按时服药和散步、锻炼。如果你需要,还可以给你读新闻,放音乐。</p><p><br></p> <p>  除了这种普及型的家用医疗保健机器人,高端的家用智能机器人也将逐步进入城市家庭。高端家用智能机器人具备感觉、反应、思考和应变能力,可以认识周围环境状态,识别障碍物和台阶,对外界做出反应性动作。同时,根据感觉所得到的信息,思考采用什么样动作和作出何种回答。高端家用智能机器人主要从事家庭服务、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洁、监护等工作。</p><p><br></p> <p>  清晨,智能机器人便来到你的床前,有礼貌地请你起床。同时,发布一个指令给咖啡壶,让它煮好咖啡、鸡蛋或者牛奶。将监测到的当天天气情况通知给你的智能衣柜,在你更衣时会提示你穿多少衣服、是否要带雨伞。在你吃早餐的时候,给你介绍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提醒你今天要办的事,要见的人和飞机航班。之后,它会给幼儿换尿不湿和喂牛奶。它检查完冰箱物品以后,自动向超市发去蔬菜和食品的订单。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之后,给老人进行每天例行的推拿按摩,搀扶老人下床上厕所。给老人测体温,量血压,检心率,将检测结果发给社区医生。接到社区医生信号,打开视频播放器,让医生看看老人的舌苔和喉咙,确定是否需要开药或者上医院。小孩醒了以后,它可以跟小孩一起玩耍,唱歌跳舞或者识字,为儿童提供有趣的启蒙教育,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p><p> 你疲惫地回到家,智能机器人给你推拿按摩,给你放一曲你喜欢的轻音乐,或者陪你聊聊天,缓解你精神上的疲劳。你还可以在外地用个人电脑或手机通过网络指挥智能机器人巡逻房间,通过机器人的摄像头察看家里的情况,发布整理内务、晾晒衣物、关好门窗等指令。</p> <p>  智能机器人将有助于扩大社会包容性,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心理疾病患者等有可能被边缘化的群体带来宽慰和便利。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产品价格的下降,智能家用机器人必将成为未来数字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p><p>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14%的家庭将拥有自己的机器人,每个养老院将配有10台护理机器人。未来,智能机器人将越来越普及、越来越高级,不仅是我们的得力助手,解放我们的双手,更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当然,指望智能机器人成为你暖身的小老婆还为时过早。</p> <p><b>4、房车</b></p><p>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时尚设施车种,房车上的居家设施有: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吃喝拉撒睡为一体,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汽车产品。</p><p> </p><p><br></p> <p>  1998年电影《不见不散》上映,让中国大众见识了中国人刘元在美国随性自由的生活状况。没有房子,葛优扮演的刘元整天住在一辆“白铁皮拖挂式房车”上,在这两室一厅的房车内,刘元与李清的生活坎坷与幸福交相上演。生活虽然艰苦,可那种自由自在与无拘无束让很多人心生羡慕。对国人来说,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因为这部电影,房车第一次进入了国人的视线中。从那以后,陆续有企业开始关注并研制中国自己的房车,但是那时的房车一般是明星、老板们商务用的房车。</p><p> 2001年8月,中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自驾式房车的下线,彻底打破了中国没有自行研发生产旅居房车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历史性跨越。</p> <p>  其实房车并不是外国人的发明,我国24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不过那时不叫房车而叫鞍车。不同于常规的马车,鞍车是富贵者的专属交通工具,一旦贫民、贱籍者妄用鞍车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中国有句成语“香车宝马”,香车指的就是鞍车,意思是说鞍车的车厢、车板等用的是名贵的木料。宝马说的也不是现在的宝马汽车,而是名贵的坐骑,比如汗血宝马。</p><p><br></p> <p>  可以说,这两样是古代衡量一个人身份地位的标准,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房子和车子。当宝马和香车遇到一起就很了不得了,在中国的古代至少也是士大夫以上的身份才能享受这种出行待遇。</p> <p>  房车对于国人来说,依旧是新鲜的出游休闲方式。房车旅行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随心所欲,想到哪就到哪,不用赶时间,不用担心吃不上饭,不用担心堵车上不了厕所,更不用担心没地方住。这恰恰迎合了中老年群体的旅行需要,因为他们在时间支配上是最自由的,拥有足够多的时间用于旅行。并且手头都有一点积蓄,也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外面精彩的世界多走走多看看。现在房车对许多国人来说已经不是玩的事了,而是一种户外生活方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能忘掉一切烦恼,不受世俗琐事羁绊,活得更加潇洒自我,更能发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p><p> </p> <p> 这次疫情发生后,为防止疫情扩散,不少城市在公路入口处设置了临时检查监测点,由于条件有限,有些地方甚至不能提供基本的后勤保障,真是苦了这些严冬里执勤的公安民警。江苏溧阳市委、市政府陆续调来了28辆房车,用于公安、医疗、防疫等部门的执勤保障,满足了洗手、上厕所和吃饭、休息、睡觉的基本需要,在执勤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的发生使房车再次进入了国人的视线。</p><p><br></p><p><br></p> <p>  房车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自行式房车、拖挂式房车和移动别墅。截止2017年底,世界房车保有量约1900万辆,而中国房车保有量仅6.9万辆,当年销量约为2.1万辆。2018年我国房车销量略有增长,为2.4万辆。</p><p> 疫情发生后,国人才发现房车还有许多好处: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隔离单元,可在任何区域行驶或者驻停,不与其他人直接接触,减少感染风险。即使封路不让下道,房车上的食物和水电也可以坚持一个星期左右,避免了窝在小车里吃方便面的尴尬。房车还可以临时改为卫生防疫、公安执勤、社区配送的工作车,满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p> <p>  疫情以后,在国家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加快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支持刺激下,房车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随着标准露营地越来越多,房车产品越来越丰富,近几年房车需求量将以每年10万辆左右的速度增长。&nbsp;随着时间的推移,房车游必将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买辆房车,感受当下最时尚新潮的出游方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你来说,已经不是梦想,而是要采取的实际行动了吧?</p><p> 在未来一段时间,自持力达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超级房车”将大受欢迎。所谓超级房车,就是房车的食物、水电可以维持半个月以上吃喝拉撒睡的生活需要。它基本配置有:250升主清水箱,250升副清水箱(带过滤系统和抽水泵);100升主油箱,100升副油箱;清水箱、灰水箱、黑水箱在摄氏零度自动保温,即使零下二三十度水箱依然能够使用;300升车载冰箱,5公斤滚筒式洗衣机;7000W充电逆变一体机&nbsp;;车顶装有2000瓦左右的太阳能板;电池容量在30度电左右;选配底盘增高器(增高30厘米以上)。副清水箱和副油箱只在长时间驻车、疫情发生、突发天灾、穿越无人区等特殊情况下使用。当然,为了减轻房车重量,采用增程式动力系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p><b>5、无人机</b></p><p> 1917 年,英国人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 从此无人机主要用作部队训练的靶机,执行战场军事侦察任务的无人侦察机,用于大地测绘资源探测、空气采样、环保监视、交通管理等;海湾战争之后,在军事需求推动和技术进步的支持下,无人机技术获得飞跃式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航时大于24小时的洲际全天候无人机陆续服役并参加了实战。</p><p> 到20世纪90年代,各国制造的无人机有近百种,其起飞质量从数公斤到100kg以上,航程从数公里到上千公里,飞行速度从大于100km /h到超声速。迄今为止,无人机80%以上都用在军事方面。</p><p><br></p> <p>  这次疫情发生以后,各地防疫新招频出,有堵路的,有写幽默标语的,但最吸引国人眼球的莫过于对无人机的运用了。有人往原本用来撒农药的无人机上绑了小喇叭,低空飞行播放防疫知识,省力省事。有的直接给无人机配上了喊话器,边飞边跟下面站在门口晒太阳的人、想趁着街上人少想领着孩子出来溜达溜达的人进行喊话,一时间,搞得淘宝上喊话机都脱销了。总之,聚众打麻将、打扑克牌的,出门江边垂钓的,在路边摘口罩抽烟的,统统都逃不过“ 无人机巡警 ” 的喊话劝导。当然,无人机能干的事情可不止是空中巡查和喊话。</p><p><br></p> <p>  无人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热点,它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动力推进技术等,是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目前,无人机技术有了质的飞跃,除了在军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应用于民用方面。由于无人机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特征,特别是在许多复杂、危险的空中活动中更具备独特优势,在影视航拍、传统农林业、工业作业、灾害救援、公共安全以及旅游、消费娱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无人机代表着未来通用航空业的发展方向,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p><p> </p> <p>  无人机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无人机分为军用无人机与民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可以进一步分为工业级无人机以及消费级无人机。按照技术特征分类,无人机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复合翼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凭借着易部署、安全、便捷等特点,不仅能在消费层面上,提供航拍、竞技等娱乐活动,同时在工业层面上能提供数据采集,运输物品的功能。目前,无人机主要应用领域为物流、能源、农业、警用、基建、救灾、商业、医疗以及个人使用。</p><p><br></p><p><br></p> <p>  山东某村一户居民从武汉返乡以后居家隔离,为了减少人员接触,村干部用无人机给他们运送生活必备物资,把无人机开到房顶上,让他们一家人去房顶取。还可以预先在无人机下面挂口罩,遇到实在是没有口罩的市民就让他们拿上一个。疫情爆发后,有的地方用无人机提供医疗检验检疫物资配送;一些社区外来人口多,每天都安排无人机进行喷洒消毒,甚至用无人机给居民测体温。</p><p> 疫情初期,杭州下城区应用一款智能无人机在空中喊话,“各位顾客,买完菜请立即回家,请勿在外逗留。”同时,这款智能无人机还自带体温测量系统,绕行菜市场飞行一圈,将商户和买菜居民的体温自动测查完毕,把数据传输到了管理者电脑终端。</p><p> </p><p><br></p> <p>  一架无人机的防疫作业效率,相当于 20 个地面防疫宣导车的作业效率。每架无人机每小时的巡查监控范围最大可达到 10 平方公里。一架农业无人机每天至少可为 1800 亩面积的街道、小区、农庄进行消毒喷洒,是人工喷洒效率的5倍以上。</p><p> 新颖的无人机巡查不仅有效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大大降低了防疫特殊时期面对面检查、人员聚集带来的传染风险。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治工作的推进,无接触物流配送服务成为现下主要的配送方式。“无接触配送”的无人机物流,不仅能够提升配送速度,较普通道路运输效率提升了50%以上,也明显减少了运输物资与人员接触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展前景广阔。</p><p> 目前,物流无人配送设备主要为无人机、物流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其中,无人机具有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的特点,及距离短、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有效扩大了物流覆盖范围,是物流配送企业主要的无人配送设备。</p> <p>  无人机另一个大有用武之地是消防。我国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超过100米的高盛层建筑比比皆是。高层建筑因体量庞大、功能复杂、人口密集、危险源多等特点,火灾风险高、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一旦失火,火势蔓延快、疏散难、扑救难,很容易造成灾难性严重后果。目前我国消防队配备的举高车大都在50米以下,多数消防水枪、水炮的喷射高度也只有50多米。也就是说,即使不考虑小区堵塞的因素,50米以上特别是超过100米的楼层发生火灾,除利用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外,几乎没有有效的外攻手段。这时,消防无人机就可以大派用场。</p><p> 虽然近年来消防无人机新技术装备在部分高层建筑火灾应急救援行动中开始频频亮相,但仍然缺乏多功能、智能化、大承载量的消防无人机。</p><p><br></p> <p>  2019 年,我国拥有民用无人机 28.5 万架,消费级占40.32%,农林植保25.81%,电力巡检19.35%,警用安防8.06%,其他类型为6.45%。</p><p> 据预测,2025 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 700 亿美元,而中国的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将达到 400 亿,其中农林植保约 200 亿,安防市场 150 亿,电力巡检 50 亿,这还不包括物流无人机在内。随着无人机产业链配套逐渐成熟、硬件成本曲线不断下降和市场价格的降低,无人机市场关注度将持续攀升,消费级无人机的客户群体从小众拓展至大众,消费需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p><p> 2020 年的新冠疫情使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乃至个人看到了无人机应用的巨大价值,只要突破无人机实时精准定位、动态场景感知与避让、面向复杂环境的自主飞行、群体作业等核心技术,无人机将在世界上大行其道。</p><p>(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