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夏威夷大岛为夏威夷之行的第三站,也是最后一站。</h3> <h3> 大岛,又称夏威夷岛,是夏威夷群岛中最大、地形最特殊的一个岛屿。希洛(Hilo)、科纳(Kona)两大城市分别位於东、西岸。希洛是亘古的火山地形,而科纳却有美丽的白沙滩,山区更是咖啡知名产地。在这个岛屿上可以看到热带雨林,也能看到沙漠,既能下海游泳,又能上山滑雪,还能看到仍然流淌着红色岩浆的活跃火山。</h3> <h3> 孩子预定的从毛伊岛飞往大岛的飞机是架小飞机!整架飞机只有11个座位,统共两个驾驶员还要兼职行李运送和上机验票,空姐神马的那都是传说了。我坐第一排能直视驾驶舱,仪表盘、行驶仪之类的东西,两位驾驶员的操作过程尽在眼前。起飞十几分钟时遇到气流,乘坐的飞机忽上忽下地颠簸,如同游乐场里的过山车。紧张的我不敢睁眼,紧握的手里都是汗!当飞机“哐、哐、哐”的降落在科纳机场的时候,我紧绷着的心才放下来,感觉活着实属不易!</h3> <h3> 大岛预定的仍是Alamo公司的车。出了机场后提车、前往酒店休息。</h3> <h3> 酒店提供免费自助早餐,东西不太丰富,味道还差。</h3> <h3> 昨晚机场提车时检查不细,饭后发现车后背厢上有一小坑,不知还车时会不会找麻烦。美国租车如果没有买保险的话,出现刮擦事故会比较麻烦!</h3> <h3> 第一个景点就在科纳小镇附近的凯卢阿码头(Kailua),步行须穿过科纳小镇。 小镇古时是个静谧的小渔村,并且是夏威夷皇室的夏日行宫所在地。如今俨然成为住宿、购物和享用美食的旅游地。</h3> <h3><br> 摩库阿伊卡瓦(Mokuaikaua)教堂尖顶是科纳小镇的标志性地标。这座建于1820年的教堂,是夏威夷岛最古老的基督教堂,整座教堂用火山熔岩堆砌而成,其顶部白色尖塔的造型格外的醒目。</h3> <h3> 穿过小镇是一段称作阿里大道(Ali Drive)沿海公路。</h3> <h3> 路旁住宅墙上大片的三角梅开得正艳!看来时时吹拂着夏威夷海风的花儿就是不一样啊。</h3> <h3> 道路的另一侧则为视野开阔的美丽海岸线。</h3> <h3> 凯卢阿码头建于1915年,曾经是一个大型的用于运载牲畜的码头。人们将牲畜从山坡上的牧场运下来,然后将之赶到水里停靠的轮船旁,再用吊索把它们吊到甲板上,运送到檀香山的各个屠宰场。如今凯卢阿码头主要用来停靠潜水船和游船。</h3> <h3> 站在码头远眺蓝天白云、碧海金沙,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诗和远方”?</h3> <h3> 大岛旅行孩子采用边走边住的方式,虽节约行车时间,但每每行动时整理行李也是挺麻烦的。<br> 游罢凯卢阿前往第二个景点——冒纳凯亚(Mauna Kea)雪山公园。</h3> <h3> 随着雪山公园的临近,海拔逐渐升高,中控台上的饼干袋子鼓了起来,很好地诠释了海拔与气压的关系!</h3> <h3> 冒纳凯亚火山是位于夏威夷群岛的一座火山,是形成夏威夷岛的五座火山之一,冬季这里山顶有积雪,山上有13个天文台。 位于公园中心的休眠火山冒纳凯亚峰,海拔4,205米,冒纳基(冒纳凯)原意为“白色山峰”,因其顶部常年积雪而得名。</h3> <h3> 一路上坡赶到公园入口处,因为山上风大,为了避免意外暂时关闭了。只好远远地拍张公园入口留作纪念了...... 出外旅行总有不如意的情况发生,所以诸事难以十全十美!</h3> <h3> 离开雪山前往大岛东部的城镇希洛(Hilo)通往希洛的路上火山地貌越来越明显了,车行途中两侧都是火山喷发后遗留下来的地形地貌。</h3> <h3> 踩在火山熔岩流淌过的遗址上,可以想见当时熔岩流淌时的壮观景象!</h3> <h3> 几位老外在熔岩堆里不停地找来找去,莫非在高温灼烧后的熔岩缝中能发现黄金钻石?</h3> <h3> 通往希洛的道路两侧基本是一望无边的黑色岩浆岩荒丘。虽然车程不短,但路况好且车少,孩子一路耍得挺嗨。</h3> <h3> 一路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抵达希洛镇。希洛和科纳分处大岛东西两岸,是岛上最重要的二个镇,二处均建有国际机场。从美国本土飞来的都是到希洛机场,从欧胡岛方向飞来的都是到科纳机场。 希洛镇是夏威夷岛上面积最大的一个小镇。因为此处面朝希洛湾,背靠连绵的青山,所以这个地方的风光十分秀丽,同时这里的人文景观也丰富多样,希洛镇是夏威夷最著名的旅游城镇之一。镇上还有很多的高等学府和教育机构、博物馆和文化中心,以及天文学研究中心等知名的建筑物,所以这里的科学文化氛围也十分浓厚。</h3> <h3> 因为希洛镇不在旅行行程中,只在镇子外围的公园看了下,吃晚饭。</h3> <h3> 公园主要有日本人投资兴建,整体看明显带有东方园林的格局和色彩。</h3> <h3> 园内的大榕树长势特别高大,看来公园的历史也很悠久了。<br></h3> <h3> 夕阳斜照下的绿地,静谧舒爽的感觉油然而生!</h3> <h3> 公园旁边靠近海岸的地方,有家日本风味的餐厅,排队就餐的人不少,品尝下日本的美食也不错。</h3> <h3> 日本风味的美食还是值得品尝滴!</h3> <h3> 吃饭过程中,窗外渐渐黑下来了,远处的夕阳虽然不是那么震撼,也算了却一桩心愿吧。<br></h3> <h3> 饭后前往著名的基拉韦厄火山(Kilauea)。摸黑一路找到了火山公园附近预订的日本民宅。大门为密码锁,进出输入密码即可。客人进门前要把鞋子脱掉放在门外,光脚进入房间,算是体验了一把日本风俗。</h3> <h3> 房间在二层,由于屋顶是倾斜的,所以有些地方直不起来腰,房间虽小,但收拾的特别干净。</h3> <h3> 放下行李在楼下厨房烧水时,二位来自瑞典的老太太,告知现在上去还可以看火山喷发。于是快速开车上山。赶到山上停车场,打开车门浓重的硫磺味扑鼻而来,这才是纯正的火山味道。</h3> <h3><br></h3> <h3> 黑漆漆的观景平台上挤满了游客,火山口里炙热的岩浆喷出的熊熊火光,在夜幕的衬托下,非常的壮观震撼。前方的红色小点慢慢变大,逐渐从地底涌出,朝我们涌来的感觉难以名状。活火山,高达三千度的岩浆,就在几乎触手可及的地方,感受扑面而来的热量和力度,那真是大自然的奇迹!</h3> <h3> 计划凌晨再次上山观赏日出,结果因为夜里下起了小雨而泡汤,看来注定无缘夏威夷看日出啊......<br></h3> <h3> 早晨厨房烧水,窗前遇到了房东。<br> 个子不高,身材嶙峋,满头白发。原为一所小学的校长,因为当地日本学童日渐减少,停办学校改为出租民居维生了。</h3> <h3> 再次遇到了二位老太太,连说带比划和我交流,虽然一句没听懂,但意思明白:“昨晚火山口看到火山喷发了吗?”并且在世界地图上指出她们国家的位置。</h3> <h3> 墙上的世界地图上,看到密密麻麻的彩色图钉,原来这是房东用来表明在这所民宅住过的游客来自于哪些国家。从图钉的密度看,美国和欧洲的最多,亚洲最多的为日韩。我也找个图钉扎到山东的位置上。</h3> <h3> 临走前,可以端详下这座住过的木屋。</h3> <h3> 已经停办的小学校舍和操场。</h3> <h3> 车旁树下生长着几棵茂盛的红掌,这才是纯粹的野生植物,时刻沐浴着夏威夷的阳光雨露,靓丽且幸福!</h3> <h3> 再次登山看火山,公园门票按车收费(晚上下班后随便进出),每辆车收费15$,六天内可以反复使用。</h3> <h3> 观景台上摩肩接踵的人群,都是为了一睹火山喷发美景而来的各国游客。观景台上设有游客中心,里面有相关的影视资料介绍了有关数次火山喷发的成因、标本、传说。<br></h3> <h3> 基拉韦厄火山是世界上最为活跃的活火山。这个因为火山爆发撞击所形成的坑洞,像是上帝突然的恶作剧,在地球表面上挖了个大洞,直径大约4027米,深度则有130余米,寸草不生的黑色大地上冒出浓浓白色的烟雾,真有一种到了地狱边缘的感觉。其奇幻的烟雾和喷涌的岩浆带给人们久久的震撼。白天观赏喷发的熔岩远没有晚上的效果感受!</h3> <h3> 观罢火山喷发的盛况,赶往大岛东南角的另一著名景点——帕霍亚(Pahoa)。途中还有个比较著名的景点——瑟斯顿熔岩隧道(Thurston Lava Tube)一定要看。<br></h3> <h3> 瑟斯顿熔岩隧道是一条由火山熔岩迅速由山顶往下流经所形成的隧道,由于顶端和两侧的表面冷却,形成一层外壳,而熔岩则继续流动至海岸,因此形成一道中空形的熔岩隧道。由于最初发现这儿的探险队员叫做罗令·瑟斯顿(Lorrin Thurston),因而以他的姓来命名。这个天然的熔岩流形成的熔洞已有500年的历史,总长度约600米,在昏黄的灯光下,这里显得神秘莫测。</h3> <h3> 熔洞两端的蕨类植物非常漂亮,原始森林的韵味十足。</h3> <h3> 最后一段路就是在曾经的火山熔岩路上飞奔了。这一段的风景异常壮阔,道路两边是卷麻花一般黑黝黝的熔岩,经历万年的喷发凝结,到现在为止还在增长壮大,熔岩缝中不时能看到生长茂盛的植物。1974年火山再次大规模喷发,当时的炽热岩浆象瀑布一样喷涌而出,炽热无比的岩浆吞噬着周围的一切,盖过山谷,趟过公路,最终流入大海。这里就是当年火山岩浆覆盖的土地。火山岩浆冷却、凝固时保留的形状与纹理清晰可见。火山停止喷发后,重新在冷却后的熔岩上铺出如今的公路。<br> </h3> <h3> 在冷却后的熔岩上看到的植物,虽然不高大,但依然盛开着美丽的花朵。抵抗大自然的顽强生命力,令人惊叹!</h3> <h3> 站在这片辽阔苍茫的大自然中,人会不由自主的顶礼膜拜,膜拜大自然的伟力,膜拜那不顾一切的生命力!</h3> <h3> 这是一条从山顶下到到海边约30公里的之字形公路,一路上能清晰的看到近年来火山喷发后熔岩流经的痕迹。黑色、棕色、绿色的山体,与远处蔚蓝的太平洋,都给了我们最大的视觉冲击。<br></h3> <h3> 大岛最后一个著名景点帕霍亚终于到了。</h3> <h3> 熔岩上留下的字迹说明这里曾有印第安人的生活足迹。<br></h3> <h3> 熔岩地貌上当初挤压所致的皱褶清晰可见。</h3> <h3> 海岸线的尽头就是著名的海拱石(Holei)。这座因岩浆奔流、海浪冲击、海水腐蚀形成的拱石,神似我国桂林的象鼻山。据介绍随着经年累月的海浪冲刷,不久这个景色会坍塌而消失。</h3> <h3> 站在海拱石旁远眺,太平洋的巨浪冲击黑礁石的声音震耳欲聋。</h3> <h3> 在这里,照片所能拍摄的美景不及眼睛所见风景的十分之一,因为它实在太过辽阔太过广袤。</h3> <h3> 因为保护环境的要求,原来可以将车开至海岸尽头,观看炽热的熔岩浆流入大海的景色,现在不准车辆进去了。要看到这一景色需步行五公里才行。考虑二位领导的体力,极不情愿地放弃了。远处升起袅袅青烟处即为熔岩入海观赏点。<br></h3> <h3> 将网友拍摄的大岛火山喷发时的视频转载于此,感受下大自然的无穷魅力!</h3> <h3> 游毕帕霍亚返回科纳的路上,下起了大雨。</h3> <h3> 途中经过希洛时再次品尝下大岛美食,红烧排骨做得特别地道,只是量少了些不过瘾啊!</h3> <h3> 饭后伴着夕阳一路疾行赶回科纳住宿。</h3> <h3> 按照孩子的安排,大岛旅行的最后一晚住宿科纳机场附近的希尔顿酒店。一是放松心情;二是感受下顶级酒店的设施及服务。</h3> <h3> 天刚放亮就一个人悄悄出去,游走在酒店的周边路上。</h3> <h3> 作为世界顶级酒店,无论是选址还是整体设计上,总是给人奢华大气的感觉,当然消费不菲!</h3> <h3> 漫步绿荫草地,令人心旷神怡。</h3> <h3> 走在海边的小路上,巨浪冲击礁石的景色令人难忘。</h3> <h3> 椰林掩映下,倾听海风歌唱,人生快事。</h3> <h3> 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就是因故未能登顶的冒纳凯亚雪山。</h3> <h3> 结束大岛旅行,前往机场途中景色迷人。</h3> <h3> 离开夏威夷前,海滩前、椰树下,最后享受一顿美味大餐!</h3> <h3> 小镇上的农产品市场水果丰富,夏威夷的木瓜味道名扬天下!</h3> <h3> 大岛机场比较简陋,门前的雕塑体现了夏威夷的风情特点!</h3> <h3> 别了,夏威夷……</h3> <h3> 最后再看一眼皑皑积雪覆盖的冒纳凯亚雪山!</h3> <h3> 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了一周的夏威夷之行。<br> 再见,“人间天堂夏威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