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观察一组</h3> <h3> 这是一个让人内心充满温暖的故事。</h3> <h3> 铅笔闲闲写就的散漫画风,洋溢着一种天真烂漫的气息,使得画页如同撒满春光。<br></h3> <h3> 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女孩走到树林里,看到许多小动物,她想跟它们玩,但每当她伸手去碰触它们时,它们就逃走了。
</h3><h3><br></h3> <h3> 而当女孩独自静静坐下,小动物们却一个又一个地回来,跳到她身边跟她玩了起来。<br></h3> <h3> 情节幼稚可爱,正如许多人所说,生命中的许多东西,努力追逐总是得不到,静静等待自会降临。<br></h3> <h3> 最吸引人注意的是故事里的角色神态描绘的非常细腻。仔细看,我们会发现主角小女孩的目光,当她想跟小动物们玩的时候,她并不是见到一个动物就不管不顾地冲上去,她看到:松鼠用“尖尖的牙齿”啃着橡子、小兔子“一边用鼻子闻,一边小口小口地” 吃着一朵花、小蛇“扭来扭去”爬过草丛。这不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看到”,而是真的“看到”了小动物们自身。在这些场面,那种像是随便划拉的铅笔画就显得出奇的精准,比如小女孩走来时,背对着她、正在小口吃花的兔子一脸警觉,眼睛向后斜视着她,甚至逃跑时也在用这样的视线偷看着她。事实上,每一页的动物们的目光所在都随着情节变化出现了不同变化。<br></h3> <h3> 《和我一起玩》的内涵更耐人寻味。从“所有的动物都不跟我玩”,到“所有的动物都和我玩了”之间,玛丽•荷•艾斯设计了一处情节转折,她让寂寞的小姑娘先去拔了一棵蒲公英,把种子吹散了。又让她无聊地坐在池塘边,看虫子在水面划波纹,然后,蚱蜢、青蛙们才一个接一个地悄悄回来。
女孩静静坐下,并不是为了等待什么,她没有任何“得到”的妄念,只是自然地静下来,任凭自己寂寞着。安静让她学会了耐心,并最终获得动物们的接纳。<br></h3> <h3> 然而这本书的精神内涵并不仅仅在于“得到”,而在于“回归”。它描绘的是一个和谐的自然世界,孩子、蚱蜢、松鼠、兔子等都是其中的平等成员。只是,作为人类,孩子被赋予的社会属性常常使得他们忘了这一点,从而被这个世界拒绝。而当他们回到自身,回到当下,保持完整初心的时候,就会再次融入本来就属于他们的世界。一旦归来,生命就会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书中的小鹿或许就代表了这一隐喻。</h3> <h3> 在所有的动物中,最重要,也最神秘的就是小鹿。它并非女孩之前追逐着要求和她玩的动物,而是在别的动物回来后,主动出现并接近女孩的。它的出现不但让女孩惊喜,还给了女孩额外的温情:伸出舌头舐她的脸颊。</h3> <h3> 曾经是什么让我们只顾低头赶路,忘了自己仅仅是自然万物中一个普通的生命?我想,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正好可以让我们有时间踏踏实实地审视一下自己,放下我们社会性的一面,回归完整的初心,相互理解,彼此尊重,我们便可以与世界言和,与美好握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