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身边的年轻英雄

秋实

<p>今晚收完工20:55,从医院出来,刚走没多远,朋友的长途电话打过来,先小心的问“我没打扰你工作吧?”,我说:“没有,在回住处的路上”,“你一个人在走夜路?”“是的,习惯了”,“那我们多聊会儿,电话里陪着你”,……你一言我一语轻松随意地聊着,我问“还没上班?”,</p><p>友答:“是的,女儿还没开学,我们夫妻俩单位都不忙,就请假在家陪着”</p><p>问:“女儿过二十了吧?还这么不放心?”</p><p>答:“女孩子嘛,都是这样”</p><p>我:……</p><p>友问:“你怎么了?好像哭了?”</p><p>“我身边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姑娘们,她们也都还只是孩子”我哽咽着说完这句话,眼泪再也止不住地往外流。</p><p>这是在疫线坚守40天来,我第二次这么失控地流泪。第一次是元宵夜,那晚我们临时大家庭的人,也开开心心地吃了元宵,可欢快的气氛没持续多久,就被一个个电话打断了,跟家人的视频电话里,听着年幼孩子的一声声哭喊,听着年迈父母的一句句叮咛,再坚强的内心也崩塌了,从春节开始大家陆陆续续离开家搬住进医院,忙忙碌碌不觉已到元宵节了,或是想念,或是愧疚,大家都沉默地无语泪自流。</p><p>我们整日的活动轨迹,不是隔离区就是清洁区,不知阴晴圆缺,忘了今夕何年,甚至忽略了白天黑夜,好像日子只剩下工作、吃饭和睡觉。我们劳累并乐观着,护目镜被水雾蒙得只剩有限的视觉,我们笑说像雾里看花;防护服里汗流浃背,我们戏称是排毒养颜;被口罩帽子捂得满脸勒痕,我们调侃是最美的天使之吻。我们相互鼓励着,彼此温暖着,携手勇往直前。</p><p>每个从隔离区出来的人几乎都有几个类同动作:1、长呼吸一口气。2、小跑儿去厕所。3、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4、一屁股坐下缓一会。这几个动作都是生理极限被挑战的见证。</p><p>有天夜里十点多,化验室的小姑娘从隔离区出来,还不到交接班时间,我好奇地问“有事吗?”,她眼圈一红“我刚才给病人采血时,被扎到手指了”,“挤了吗”,“挤了”,我不放心拉着她就往水池边跑,边冲水边挤压,彻底清洗完之后,用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完伤口,询问事情经过,然后给院感部打电话汇报,再联系科主任申请安排人接替工作。正安慰着小姑娘时,院党委书记来了,他看到姑娘红红的泪眼问“是想家了吧”,我接着回答“是刚才给患者采血时,发生了针刺伤”,书记关切的问“伤口处理了吗?”“刚处理过了”,他边掏电话边问“给院感部汇报了吗?”,“已报过了”,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大疫当前你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你们是功臣,是总医院的骄傲!”。</p><p>2020年的这场新冠疫情,让我们始料未及,让喧嚣的世界突然安静,让人们的生活也呈现两极化,要么在家闭门不出,要么在防控战线回不了家,我们家里的孩子们,身边抗疫战线上90后的孩子们,也因这场疫情而变得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其实她们也都是家里的宝贝,是父母心头最大的放心不下,也都本该被父母陪伴呵护着,可是她们是医者,他们的父母是医者,在时间和生命赛跑时,她们只能选择懂事和坚强。</p><p>没有人是天生的勇士,也没有人是三头六臂,金钢之躯,不是每个人都特别高大,更没有别人想象中的神奇,她们只是选择了“医者”这个行业,肩上便扛着救死扶伤的责任,这些孩子们顾不上害怕,而是勇敢地穿上铠甲,义无反顾地与病魔抗争。致敬我年轻的英雄战友们,你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中国新秀,是青年最强音,是中华民族魂!</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