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乡哥散文有感——郭贵生

乡哥

<p> 1.读《舅舅的八字胡》有感:</p><p> 生活是什么?有人说,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生活真是这样吗?当你读完《舅舅的八字胡》这篇散文后,你就会对这样解释生活的含义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舅舅的八字胡》开篇明意,直入主题。舅舅“如宇宙里飞落的一颗流星”,已于“八八年三月悄然地去了”。很显然,这是一篇怀念舅舅的回忆文章。在文章的整体布局中,作者充分运用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把舅舅的八字胡作为一根针,把对舅舅真切感情的刻画作为一条线,巧妙串联起舅舅命运多舛的一生,让读者对舅舅生活凄凉的境遇寄予了无限的同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写到, “从我记事起,舅舅的脸上就已布满了蜘蛛网似的皱纹”。这里,作者没有详实刻画舅舅的外在形象,但实际上,在生活重压下主人公舅舅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一个“黑窝窝头”让读者看到了当时舅舅的家境状况;每次舅舅来家里,作者的脸上都会被舅舅的八字胡“扎的脸上生疼”,在这里作者感受到的是年幼不懂事的疼,而读者感受到的是满满的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还运用叙事的手法,详细描写了舅舅在旧社会为了全家的活命,拿着家里仅有的衣服去换钱而差点丢了性命的过程,虽说是从母亲的口中听说的,但却在作者的心灵深处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好像对舅舅的感情又有了重新认识的感觉,从此舅舅再亲自己脸也不觉得疼了,好像舅舅的八字胡变得柔软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对舅舅性格的描写颇具匠心,详实叙述了作为顶梁柱的舅舅为了全家的生活,面对残酷的生活压力所表现出的坚强以及顽强的求生欲望;而对舅舅在艰难生活煎熬下的乐观、聪明与大义则寥寥几笔,一带而过,文中写到“舅舅很会讲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故事随口就来。”特别是当作者写到舅舅送十六岁的儿子去当八路军,到前线打日本鬼子时,不禁让读者对舅舅的义举肃然起敬。</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人的性格,人的品质,能折射出生活的变化,社会的变化。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只是镜子,而不是生活,生活不可能你对它笑它就一定对你笑。《舅舅的八字胡》中的主人公舅舅用坎坷一生的命运诠释了生活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残酷性。</p><p>  作为散文以叙事抒情为主要特征,在《舅舅的八字胡》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舅舅真情实感的描写,就像涓涓细流在字里行间里缓缓流淌,那种从心灵深处涌现出的殷殷之情让人感动。一方面作者通篇用真挚的语言是在怀念自己的舅舅,另一方面又是在向读者倾吐对舅舅那份难以排遣的哀思。</p><p>  《舅舅的八字胡》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语言精炼,张弛有度,遣词造句方面朴素大方,感情的宣泄,自然而流畅。作者在整个的叙述的过程中显得舒缓从容,用娓娓道来向读者展示对舅舅的情感与思念,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拨动了读者心灵深处那根柔软的琴弦。</p><p><br></p> <p>&nbsp;2.读《致战友》有感:</p><p>《致战友》读了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对于当过兵的人来说,战友一词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那么的举足轻重,每个人的军队生涯有长有短,但每个人的军人情结却是深深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 南昌古城,湘江之畔,井冈山顶,泸定桥上,吴起镇旁会师​了一支未来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作为这座钢铁长城中的一个老兵,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的思念,时时刻刻萦绕在自己的脑海。无论现役军人,还是退伍军人,对军歌都有一种深深眷恋之情,无论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听到军歌的旋律,心中都会为之一振,然后停下脚步,挺起胸膛,举起右手,为军歌致一个重重的军礼,这就是一个曾经军人的情怀。 ​ 因为军歌,与军队的发展同行,与祖国的强盛同在;因为军歌,记录着革命的历史,凝聚着优良的传统,彰显着爱国主义情操和英雄主义气概,每一首都能让你我感动!</p> <p>郭贵生,原河南焦作链条厂下岗职工,己退休,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喜欢音乐, 热爱文学, 热心公益。现为焦作市云舞歌艺术团成员, 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十几年来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2017年被评为焦作市山阳区“道德模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