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记—朱秋籽 春天来了

朱秋籽

<p><br></p><p><b style="color: rgb(25, 25, 25);">3月1日援鄂的第22天</b></p> <p>  今天的武汉阳光明媚。坐在去方舱的班车上,看着树影婆娑,蓝天白云,体育馆外面的树梢上开满了花。春天来了!你看,春天总会如约而至!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想到了舱内患者在一点点好转,太多的触动悉数涌来,尽管病毒肆虐,但是在华夏大地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太多的岗位上,太多的平凡人在默默的努力!万民同心,众志成城!还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温暖灿烂的阳光,让中华大地充满希望。</p> <p>  今天是我援鄂的第22天,新冠肺炎感染的疫情发生以来,武汉这座城市和人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磨难。都说我们是逆行者,其实与无数默默奉献的同胞一样,我们只是选择了对职业的坚守。隔一座城,护一国人,武汉护国,我们护汉。</p> <p>  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工作的每一天都让我感动满满。舱内患者的乐观、体贴和他们身上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让我动容。昨天大夜班,一名患者把我们拉到一旁给我们跳起了手指舞,因为她第二天就要出院了。看着她翻复的手指,看着她时不时的鞠躬,我的鼻子酸涩,眼泪流到了嘴巴里。疫情当前,我们本就是命运相连的一家人!</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些照片都是患者特意拍的,说我们从他乡过来,照顾他们很辛苦,一定要留下这些美丽的瞬间。</span></p> <p>  下了班,走出舱门,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习惯了深夜的寒冷与饥饿,习惯了护目镜挤压面额颈部的疼痛,习惯了防护服里面衣服反复的湿透,习惯了护目镜上起层雾珠朦朦胧胧下工作,习惯了口罩系带勒耳钻心的疼痛,习惯了双手因反复消毒后的红肿及瘙痒。虽然筋疲力尽,但是我的内心很充实。</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刚踏上回程的班车就收到了来自方舱医院23床阿姨的一封感谢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感谢信</b></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7, 181, 74);">  尊敬的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的白衣英雄、和白衣天使们,您们遵循习主席号令,不远万里、舍小家顾大家,舍下父母和孩子,英勇出征,来解救武汉兄弟姐妹同胞。</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你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勇敢下到舱里与确诊病人近距离接触,为我们诊断治疗,送汤送药、送饭送营养品无微不至的关怀,比亲人还亲,然而你们白衣英雄及天使们,却忍饥挨饿,饥寒交迫、十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还要忍受层层防护服和面罩引起的缺氧,几度昏过去,在这紧急关头,几名患病的男病人顾不了自己,为了抢救昏倒的小天使,抬上板凳飞快的跑向护士站抢救,因为你们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亲人.我们心疼,心连着心,特别是邹医生和张医生对待病人百问不烦、耐心问诊捡查、和谐可亲,根据病情随时更改治疗方案,病人特别放心,有利于身体得到恢复好转。</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更使我们难忘的是美丽善良的小天使,朱秋籽、王丹、还有闫霜和张莉,他们对病人向孩子对母亲般的照顾,细声柔语听着格外亲切,武汉大雪的深夜,体育舱内寒风刺骨,女孩们冻得缩成一团还坚守岗位,照看病人,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小王丹身体瘦弱因长时间缺氧,体力透支几乎昏倒,朱秋籽关怀备至,姐妺情深,我心疼热了杯牛奶让她们喝点增加点热量,可她们层层防护、面罩不能摘下,我们无能为力只有祝愿他们勇敢挺过去,他们有金子般的心灵、坚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和我们一起与病魔作斗争,是我们最尊敬的人,最感谢的人。</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们为生长在伟大的中国而自豪和放心,我们有亿万血溶于水的同胞团结一条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让我们一起加油,早日取得战疫胜利,迎接春天的曙光,欢送我们的英雄和天使凯旋回家。</span></p> <p>  这封感谢信,让我的心愈发的柔软和温暖。看着体育中心外面的大屏幕滚动着“中国必胜,武汉必胜!”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们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不负韶华!出征前院长的话还言犹在耳,我们一定做好防护工作,全力救治患者。我相信,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而我们,终将取得这次抗疫战争的最后胜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