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浙西常山有名曰:箬溪。因有天目泉而得名,且泉之溪流两岸盛产箬叶,故而名曰:箬溪!春秋时属:姑篾国。秦时置太未县。东汉时期属会稽郡所辖县区,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析新安县置定阳县,县址定阳(今浙江省常山县招贤镇古县村与古县畈村),属会稽郡。 三国吴国宝鼎元年(226),改属东阳郡。南朝宋、齐、梁三代,隶属不变;陈永定三年(559),置信安郡,领信安、定阳2县,隶缙州。</p><p>隋大业三年(607),太末、定阳2县并入信安,隶东阳郡。</p><p>唐武德四年(621),分婺州于信安置衢州,并分置须江、定阳2县,信安遂为州治;同时,析太末县之西设白石县并置濲州,州领太末、白石2县,白石为州治之所;七年(624)废衢州,并定阳、须江、白石、太末4县入信安县,隶婺州;武后垂拱二年(686),复置衢州,辖信安、龙丘、常山(县以境内山命名,此为常山地名之始)3县,属江南道,信安为州治;证圣元年(695),分须江、定阳、弋阳3县置玉山县,隶衢州;天宝元年(742),改衢州为信安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衢州,同年,玉山县改隶信州;此后,常山县域基本不变,一直隶属衢州。</p><p>明太祖己亥年(1359年亦即元至正十九年),改衢州路为龙游府,治所西安县;丙午年(1366年亦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又改龙游府为衢州府,西安倚廓,隶浙江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永乐二十二年(1424),建越王府;宣德二年(1427),越王府除。[4]</p><p>清代沿袭明制。1958年11月,常山并入衢县;1961年,复置常山县;辖区不变隶属金华专区;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衢州市升省辖市,原衢州市分设柯城区与衢县,实行市管县,常山属衢州市。</p><p>箬溪村明、清两朝属常山乡官塘里二十五都罪字庄,1929年后属官塘联合乡,1935年属招贤乡三保,解放初属招贤乡三村,1957年建箬溪高级社,1958年改为箬溪生产队,1961年改称箬溪大队,1983年改为箬溪村。下辖三个自然村:箬溪、大坑寺和八字塘。现有记载较早的为张得元于清朝康熙年间从江西建昌府广昌县文会里迁来。箬溪居士张鸿飞撰。</p> <p>箬溪抗战纪念馆</p> <p>箬溪张氏企业。</p> <p>箬溪天目井</p> <p>现有人口一千一百人以上。姓氏有10余种,以曾张刘曹为主姓,大中专毕业生近百人。有北大,人大,上海交大香港大学等研究生博士生若干,实为人杰地灵之佳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