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恪尽职守,甘于奉献;放飞希望,乐此不彼。一名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危春华。第四届汉中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多年担任班主任及双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时值今日临近退休,可她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任一个班语文教学工作,兼任年级语文学科组长,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她于 1990 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 30 年了。在这30年里,她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她挚爱的孩子们,把勤劳和智慧融入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使这块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b></p><p><b> 激情满怀,无私奉献。 她热爱教育事业, 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从学校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在她向往的讲台上,她从没忘记自己的初衷,不曾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凭着这种对教育的赤诚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工作中永远保持着一种可贵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 </b></p> <p><b> 在此次延迟开学,网上授课时期,她虚心向青年教师请教,一点一点克服信息技术困难,硬是学会了使用鸿合,钉钉,晓黑板等网络直播技术工具,和青年教师一样精心组织直播课教学。</b></p><p><b> 在“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她时刻牵挂着不能面对面交流的孩子们。利用微信,晓黑板,QQ,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在晓黑板设计阅读打卡活动,及时跟踪鼓励。她坚持每天提前公告语文授课内容,提出预习和听课要求,和学生一起听每一堂网课,观察学生听课状态,要求学生上传每堂课的听课笔记。对听课、作业存在的问题,都及时联系家长,督促监督纠正。</b></p><p><b> 尽管年龄大,视力差,网上批阅作业费时费力,但她从不懈怠,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批阅作业,及时与家长和学生反馈交流。展示优秀作业,鼓励进步学生。她的作业评语中,有热情的赞扬,温馨的纠正,耐心的指点。一笔一划圈圈点点全都是爱。如此用心,尽心,让学生敬服,让家长感激,让老师赞叹。她的语文课,上线率100%,作业优秀率90%以上。</b></p> <p><b> 率先垂范,身教感染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都起着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作为一名老师,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在她的带动感染之下,我们的年轻教师,都积极向上,相互学习,传播着正能量,用全部的爱呵护着每一颗心灵。</b></p><p><b> 她曾这样说:“我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能带孩子上课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每一天我都倍加珍惜,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把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教给孩子们。不让自己的教学生涯留有遗憾”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b></p> <p><b> 她说:“教书是一辈子的修行。时间越长,越知为师之难。从教越久,对这份职业越是敬畏,内心也会越来越慌。有学习提升的压力,更有落伍于时代的危机感”。所以她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热爱生活,不断学习。</b></p><p><b> 播种阳光,收获了春天。学生才是她最好的荣誉证书。面对雏鹰般跃跃欲飞的学生,她依然风里雨里、脚步坚定、豪情满怀!</b></p><p><b>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的自谦之语,但对危春华老师来说,当为真实写照,亦是鞭策自励之语。</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初心如磐,大爱无疆</b></p><p><b> 汉中市第二届名师——黄文兴老师。1983年7月毕业于汉中师范学校,同年八月参加工作,1988年入陕西教育学院政教系就读。于2003年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三十七载的教学生涯,教育充盈着生活,生活洋溢着教育。他说:“最大的欣慰,是学生成为栋梁之材,报效祖国;最大的收获,是延绵的师生情谊;最幸福的时光,是享受着学生花开的声音和对老师的满满祝福。如果精力许可,时间足够,所有的感悟或许写本书也是可以的。”多么真诚,多么质朴。</b></p><p><b> 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面对天天新鲜变化的教育实践活动,面对一个个充满活力而灵动的生命个体,不舍的教育情怀和难言的教育情结时时刻刻撞击着他。</b></p><p><b> 眼看就要退休了,但他仍旧带着四个班的政治课,在学校还有和他一样的老教师,像欧继林老师、张忠老师、黄文华老师、王翠琴老师等等,都坚守在教学一线,坚守在网课一线。无论何时,他们坚守梦想,潜心教书育人,他们的青春正在孩子们身上延续燃烧。</b></p><p><b> 这些老教师多数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生,他们经历过艰苦生活的洗礼。在工作岗位上,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在疫情面前,坚定有力,不屈不挠。在具体工作中,带班、帮扶贫困、消毒杀菌、上网课……老教师们样样不落后。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所有教师做出了榜样。他们用自身精神,塑造了校园的基因和魂魄。在抗“疫”中发展,在困难中强大,愈挫愈勇、永不言弃。他们像土地一样,四时无言,滋养着一代一代莘莘学子,给予孩子们力量和信仰,为孩子们插上奔向星辰和大海的翅膀。</b></p><p><br></p><p><br></p> <p><b> 黄老师坚守梦想,潜心教书育人,他的青春正在孩子们身上延续燃烧。在此次“停课不停学”教学活动中,他竟主动请缨,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给全年级的学生们上了一堂“思想政治课”,用一组组数据,给孩子们剖析当前疫情的蔓延,学会敬畏;用一幅幅画面,让孩子们感受大爱无疆,学会感恩;用一张张图片,使孩子们明白生活不易,学会珍惜;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促孩子们发奋图强,学会学习。作为思政课教师他深刻认识到,必须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时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依此宽广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做为学、为人的表率,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更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黄老师凭借过硬的政治素养,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育人水平,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质学生。</b></p> <p><b> 探寻根源,引领成长。作为一名资深的学科带头人,他积极探寻思政教育的智慧之处,引领青年教师感受思政课堂的魅力所在。</b></p><p><b> 教师“立”起来。回归教育初心,培养时代新人,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学生的人生引路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打铁还须自身硬,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借助“抗疫”网上教学,他没有被信息化高科技教学手段逼退,反而迎难而上,带头学技术,上直播,克服重重困难,无形之中又给青年老师们上了一堂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模范引领,带动和感染这一批教师,满满的正能量。在他看来,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思政课是一门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高度统一的课程,它承载着鲜明的价值观,具有思想引领与价值导向作用。要培养新时代思政课好老师,首先教育者必须要有较强的政治意识,思政课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才能肩负起学生引路人的重任。</b></p><p><b> “课堂‘活’起来”。这是我听了他的课的直接感受。政治不再是空中楼阁,也不再是应试而生,而是可以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引导我们做出正确价值观选择的实用科学。在黄老师的带动引领下,学校思政课除了教学内容的灵活多变,同时,始终致力于探索教学形式的推陈出新。告别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早已成为城一思政课堂的“主旋律”,如今,视频、图片、动画等新兴元素统统被调动起来,成为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思政课跳出课堂走进社会。在他的带领下现在涌现出了像孟琪娜(市级教学能手,县级学科带头人)、李冬梅(省级教学新秀,县级学科带头人)、何晓俊、张春红、王蕊、梁欢等县级教学能手,这样的一批思政课优秀教师。</b></p> <p><b> 陈记英,乍一看,一个活波可爱的小姑娘,实际上,你是被她娇小玲珑的外表和一张娃娃脸给欺骗了!她可是省、市、区三级教学能手,市、区级名师,市、区级学科带头人。真可谓是:“小人物大本事。”</b></p><p><b> 强化学习,以自变应万变。近几年,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转变”。无论是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还是固守成规。对她来说,其实内心深处还是怕有风险,怕改失败了影响孩子们学习。之前也有很多人给她提过主播、直播教学,也录过一些微型课、微视频,供孩子们学习,但都属于小试牛刀。没有这场疫情,她一直觉得可以等一等,看一看,慢慢变,无所谓。而现在,疫情还在蔓延,开学尚无明确时间,她必须要变。这场疫情袭来,学校停课,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学校通知暂缓开学,校园空了,教室空了。心里还在焦急,她带的是毕业班,孩子们不去学校,怎么办?幸好还给孩子们布置了每天一页单词积累的英语作业。想着至少孩子们还有作业,还能坚持学习。没过几天,就接到学校安排上网课的通知。当时她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欣喜孩子们终于可以学习了。另一方面,忙乱。晓黑板,鸿合,钉钉,这些软件之前都没用过。重新学习,改变自我。参加学校网课培训,自己反复操作摸索,试播、观看、在播、再看,终于顺利过关。</b></p> <p><b>克服困难,勇往直前。</b></p><p><b> 她是初三班主任,带两个班英语教学。一大早就开始在客厅忙碌,打开灯,拿起手机,叮叮的消息提醒的声音响成一片……“你怎么还没有签到?”“你怎么还没有登录平台?”“你怎么还没有交作业?”“你怎么啦,身体不舒服吗?”“是不是还在睡懒觉!”……在客厅里对着手机发号施令。</b></p><p><b>班级微信群,钉钉群,学校工作微信群,钉钉群……蜂拥而至。依次进入处理问题,回复留言,提醒打卡,安排上课……她说:孩子们不提醒就会偷懒,课前不提醒又担心忘了,课后不督促又怕任务完不成,就这样每天从早到晚,看信息、回信息、打电话、接电话、转发学生群,转发家长群,统计数据,核对数据,汇总数据,上报数据……家里人劝她不要太较真儿,她没有搭理。劝老师不较真儿,就像劝商人不爱钱一样。不厌其烦,不辞辛劳。</b></p><p><b> 作为年级学科组长,她带领大家积极研讨,统一授课内容、研判授课方式、商讨辅导反馈渠道、优化教学模式、开展网上听课、磨课,并提出上第一轮英语课,第一次面对全年级七百多的孩子上英语,甚至有家长、领导听课。要保证零失误,她认真备课,反复修改,组内研讨,群里试播,正式开播时,由于家里上有95岁的爷爷,下有六岁的儿子,环境复杂,杂音太大,没办法操作网课。索性她就从家里,提上电脑,带上录音机,来到学校办公室上课。给全年级英语教学树标杆,高质量完成任务。</b></p><p><br></p> <p><b> 直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对她来说非常陌生。对着屏幕和对着学生,完全两码事。教学即交流,看不到学生的眼睛、表情和状态,得不到回应,教师心里没底,思路会乱,表达不流畅。在这一点上,真的应该学一学那些网红主播。</b></p> <p><b> 既然今生做了一名老师,那就把做好一名老师当作最伟大的理想吧。就像雷夫说的:一如莎士比亚在作诗,一如米开朗琪罗在绘画,一如贝多芬在作曲。既然今生做了一名老师,那就做好一个老师该做的事情吧。就像那位杜老师说:当无数医护人员,无数公安干警,无数快递小哥,无数出租司机奋战在一线时,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教好他们的孩子。</b></p><p><b> 最后,希望老师们请不要太累,请保重自己的身体,毕竟正式开学后,才是您的主战场!</b></p><p><b> 长路漫漫,未来可期。注意身体,来日方长。</b></p><p><b> 今时“一犁春雨”,日后“满目金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