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题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自己所处的时代,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与教师和学生相联系。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激情、怀抱希望的时代,是一个色彩斑斓、气象宏大的时代。有幸在书香的校园工作过10年,将真诚与努力写入这个时代,请您跟随我走进这个粉红色的理想主义时代,走进我的母校台州师专。</p> <h3><font color="#39b54a"> 一、 百年老校</font></h3> <p>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有两个人对台州教育影响大矣:一是郑虔(号广文,河南人),临海有条广文路,八仙岩有座“郑广文纪念馆”。“安史之乱”时,郑虔被贬官台州,任上选择良家子弟因材施教,“首开官学,兴学易风”,尽瘁文教,老死于台,为推动台州文教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二是周继潆,临海人,清末举人,浙江省参议院议员、议长,兴办台州府中学堂简易师范科(1908年),为台州师专之源头。</p> <h3>“广文纪念馆”</h3> <h3>周继潆像。</h3> <h3> </h3> <p>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源头可上溯到1908年;这是一所诞生于春天的新校,历史航船在1978年转舵;这是一所螺蛳壳里的“袖珍大学”,当时学校面积仅59亩,没有运动场;这又是一所胸怀大海,承载希望,为600万台州儿女所骄傲的全市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p><p> 从发轫到师专,经历了清末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拯救国家危亡的抗日战争和共和国时期的历次政治运动,改革开放,迎来了新生。</p> <p>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发文建立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学制三年,规模1200人,地址:临海城关北固山麓。</p><p><br></p> <h3> 学校全景</h3> <p> 这是老的教学楼,2000年作了重建。</p> <h3> 校运动会。</h3> <p> 1980年7月11日,首届146名毕业生毕业。其中中文48人、数学49人、物理49人。他们1978年入学,被称为77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级”,是载入历史的符号。</p> <h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h3> <h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h3> <h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h3> <p> 这些年轻的教职工,一部分团员今天要离团了,合个影留念。照片中有您吗?您还认识几位?当年的帅哥、小花,如今已成“老爷、阿婆”,历史可以翻看,但青春无法逆转。</p> <h3><font color="#39b54a"> 二、人生之书</font></h3> <p> 1980年,我考入了台州师专,就读80中文(1)班,班里共49人。班主任谢宗荣老师,他在毕业寄语中这样写道:“这是一部书,一部关于人生的书,它由49位同学花了三年时间著成……但它仅仅是初稿。我们要不断地修改,一年,十年,二十年,直至它趋于完善”。</p> <p>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p> <h3> 还记得你在这里出黑板报,我驻足观看。</h3> <p> 毕业30年时(2013.4.2),我们重返校园,在台州学院湖边种下数十棵梅树,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学院国强副书记、尚申副院长陪同一起植。</p> <h3> 有模有样,你们拍啥?</h3> <p> 我们与老师在一起。</p> <h3><font color="#39b54a"> 三、 毕业 留校</font></h3> <p> 83年下半年,留校分到英语科(后改系)当秘书兼学生政治辅导员。为提前点上班,我特意把手表拨快15分钟提醒自己。秘书工作:扫地抹桌打开水,勤杂服务多跑腿。辅导员工作:花前月下谈谈心,大事小事细关心。找找看,毕业照你站哪一排?问一声,这些年你都过得好吗?</p> <h3> 人生三大“照”(出生照、毕业照、婚纱照),只有毕业照是集体意识的宣誓。</h3> <h3>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祖国栋梁,今天是弦歌一堂,明天是汗流讲堂。</h3> <h3>告别青春的童话,我们已经长大。</h3> <h3>明天就要出发,我就成了你(老师)。</h3> <h3>我们更喜欢笑容之后的泪花。</h3> <p> 2002年,上海交大教授、博导毛荣贵老师回到阔别12年的台州学院,应邀给师生讲学,讲学后与英语系新老领导合影。毛华奋老师尽地主之谊陪老友游雁荡。“两帅哥”再度相逢时,一晃快花甲之年。</p> <h3> 英语科科主任陈彩忠老师事业心强,一心扑在工作上,党支部书记张耀飞为人爽直,两人头带得好!</h3> <p> 80年代英语科有个美丽传说,学习优秀的学生,将来可以“专升本”,即专科学生升到本科去读。这个美丽传说80年代虽然没有实现,但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个传说在学生中始播人据说是毛荣贵老师,他在课堂上与学生说,学生如获至宝。毛老师说法也非空穴来风,是捕风捉了影。因为科主任陈彩忠老师在教师会上说,我们建议省里开辟“专升本”通道,鼓励优秀的专科生升学。90年代后,这件事实现了,成为师生的美谈。英语科还推出学生学习“月考”制度,以考促学,老师良苦用心,结出丰硕实果。</p> <p>陈彩忠老师在上听力课,图三是1995年5月21日担任台州市“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现场口译。</p> <h3>听力课</h3> <p> 1988年的冬天,83英语陶战勇、叶玲玲、徐道先看望班主任毛荣贵老师。毛老师说:战勇,越战越勇;玲玲美女,喜欢唱歌;道先写得一手好书法。老师如数家珍,学生常想恩师!</p> <p> 2019年4月,在深圳与贤志相逢,他推荐我去前海看看,海雷在那边。不巧,海雷去北京学习了,海雷安排永艺接待,我们参观了前海自贸区。</p> <p> 永艺,你这海拔太高了,又帅气,站你旁边我好无语!</p> <p> 这是一文(在台州市农行工作)发来的毕业留念册,保存的挺好。英语科定制留念册,毕业赠言是陈年的酒。</p> <p> 英语科英才辈出,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子,后来又踏上社会新舞台,跳出优美的舞姿。</p> <p> 王文斌 温岭人,1981年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p> <p> 姚剑鹏 1990年调入宁波高专(现宁波工程学院),担任外国语学院院长长达13年,现为校督导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p><p><br></p> <p> 黎昌抱 三门人,1985年英语专业毕业,留校任教,现为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p> <p> 朱琦 临海人,1984年留校,现为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博士。他接受“一带一路”访谈</p> <p> 沈贤志 玉环人,1986年英语专业毕业,现为《深圳日报》社常务副主任、常务副总编,职业“把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高级翻译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专家库成员。</p> <h3> 赵杰 1988年毕业留校,现任美国韦尔兰国际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吉利铭泰文化体育旅游集团合伙人,北京信托上海绵绵置业有限公司合伙人、投资顾问等。目前定居美国洛杉矶。</h3> <p> 吴政 我住西楼时的邻居,也是英语科同事。吴老师90年代初调回温岭老家,先在检察院工作,后在工商局提前退休。她怀有一个“教育梦”,创办了“勤学堂”,远近闻名。培养学生英语的读写听说能力。她说:我当大学老师,学生是我的眼睛;现当中小学学生老师,我是他们的眼晴,我要保护好眼睛,让学生登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是良心工程,做到有教无类,上了讲堂,我就很享受。</p> <h3> 一年很快过去,我调办公室工作。</h3> <h3><font color="#39b54a"> 四、 安居乐业</font></h3> <p> 毕业时已26岁,老大不小,家里催婚了。1984年春成家,85年有了女儿,住在西楼,房子18平方米,水缸煤饼炉连眠床。可惜,20年前西楼属危房已拆除。</p> <h3>有年份的东西,时间创造价值。</h3> <p>女儿长大了,我们慢慢变老。</p> <p> 大概是1985年底左右,学校分房,我从西楼搬家到望天台23—1—5606室,面积54平方,换了大房,非常满足。后来接父母到临海,住在一起也不觉得挤。1987年初夏一天,家里进了小偷,抽屉被撬,母亲放在铁皮盒中的传家宝—“几块银洋”,全部偷走。</p> <h3>现房号都改了,当年就住这一幢。</h3> <p> 1984年4月6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1986年我拿到了身份证,第一代身份证有效期20年。此前证明自己身份的是户口簿和单位介绍信。身份证上手写的字出自郭秀撑之手,好漂亮啊!1999年10月1日起,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证号码制度,代码唯一,终身不变。第二代身份证2004年开始换发。</p> <p> 发工资数钱的感觉真好!1983年时全校发一个月工资总数就是2万元左右,我基本工资47元,加上其它,每月发到手的工资约59元。会计室把各人工资装进塑皮封工资袋,来领时一人一个,当面清点。现在工资,银行发到卡上,买东西支付宝付,对钱的感觉远不如从前亲密。</p> <h3><font color="#39b54a"> 五、 老师您好!</font></h3> <p> 中文系有许多优秀老师。同学相遇聊到老师上课,说张艺声老师教文艺理论,自己“偷懒”,常让学生质疑争论,自成派别,从课内争到课外,也不停歇。蒋承勇老师年轻学高,带我们周游外国文学世界,与作品人物深度对话。叶云鹏老师教中教法,穿衣打扮、课堂讲学、业余谈吐,都是“身正为范”的样子!</p> <h3>敬爱的老师,您们都好吗?</h3> <h3><font color="#39b54a"> 六、 校园拾贝</font></h3> <p> 怀念校办公室8年多的美好时光,时间带不走那份感情。追寻有兴奋感,也难免会叹息。陈季聪副校长(兼校办公室主任)已故,张云卿主任孙子已读高中了,秀撑、新富、美荷都已退休多年,少苓去了杭州,应哲后来在学校多个部门负责工作,马丽现任台州市妇联副主席。珍惜当下,继续前行。</p> <p> 正襟危坐与席地而坐,前者正规、后者自由。</p> <h3> 春天般的笑脸。“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3> <h3> 老行政楼已是危房,被围了起来,让我再看你一眼。</h3> <h3> 1989年购买台州军分区招待所后改为行政办公区。</h3> <p> 校办公室是个锻炼人的地方,学习机会也多。邵全建校长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夏崇德书记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林青书记校长的勇于担当精神,杨森书记校长的宽厚待人胸襟,足以学习一生。</p> <h3> 1985年11月19日,邵全建校长会见英国学者海伦.奥代,她来校短期任教,本校第一位外籍教师。一向严肃的老校长,与客人谈笑风生。</h3> <p> 1987年5月7日,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右二)来校视察,副专员李相缪(左一)、党委书记夏崇德(左二)、副校长陈季聪(右一)陪同</p> <p> 1990年5月4日,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兰州大学原校长林迪生(右一)来校讲学,校长邵全建,党委书记林青陪同。</p> <h3> 杨森校长与澳大利亚客人鲁门斯先生交谈。1990年10月24日,杨森校长陪临海籍将军张崇文及夫人徐真视察本校。</h3> <h3> 杨校长与张老师、李老师商量工作。</h3> <p> 社团雨后春笋,《鹿路文学社》最出名。高峰时有30多个社团,500多人次参加,学校设立第二课堂指导委员会。</p><p><br></p> <p> 台州师专政工干部力量非常强,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特色,学雷锋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学习张华、张海迪、女排精神,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主旋律下引导好学生思想,建设良好的学风校风。舒仁华、毛章伟副书记等分管,梁光夫、李茂珍、李跃程、史小华、陈伟义等老师策划并组织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一度走红全省。</p> <h3> 舒仁华副书记是老共青,50年代给团中央书记耀邦同志当秘书,后到学校部工作,再去西藏日喀则任教育局长。年过半百时返回家乡。他是师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领导者。</h3> <h3>教育学习资料。</h3> <h3> 李茂珍 1977年中文专业毕业留校,一直在学校工作,任过学生科长、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已退休。</h3> <p class="ql-block"> 李跃程 1980年物理专业毕业留校,任过校团委书记。2018年副厅退休,2022年亡故。</p> <h3> 史小华 1980年中文专业毕业留校,任过校宣传部长,2019年副厅退休。(宁波)</h3> <h3> 陈伟义 1983年中文专业毕业留校,任过德育室主任。现为台州市政协主席。</h3> <h3> 高校政工工作研讨会在学校召开。</h3> <p> 爱国卫生检查很认真,寝室、教室、公共场地每周卫生要打分,教工宿舍也要贴“清洁”、“基本清洁”户。讲究卫生,为人师表从细节抓起。</p> <h3>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留影。</h3> <h3> 党代会、教代会是学校的“两会”,把握学校方向,讨论学校大事,通过重要决定。</h3> <h3> 审议、表决,把学校目标变成教职工的意志。</h3> <p> 关于教师节时间有过讨论,有的建议孔子纪念日(9.28),谢冰心建议“春暖花开”时,叶圣陶赞成“硕果累累”日,全国人大通过定为每年9.10。1985.9.10为首届教师节。</p> <h3><font color="#39b54a"> 七、 提灯秉烛</font></h3> <p> 毕业时,他们志愿到艰苦的地方去,83届中文毕业生项香女去了椒江大陈岛,5年后调台州第一中学,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特级教师、省劳模;90届政史毕业生陈华乾到了三门小雄中学,10多年后从政。</p> <h3>陈华乾在中学上课。</h3> <h3> 他现任三门海游街道主任,工作在防疫一线。</h3> <h3> 昨天我以校为荣,今天学校以我为荣,一直活跃在教坛上闪亮的星。</h3> <h3> 林卫民 玉环人,1982年化学专业毕业,任过玉城中学、杭外校长。现为国家督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校长、研究员、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h3> <p> 严秀平 临海人,1981年化学专业毕业,留校。现为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p> <p> 冯尚申 临海人,1984年物理专业毕业,留校任教。现为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工学博士。</p> <h3> 赵小明 临海人,1986年数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台州学院副院长,教授,省控制学科与工程一流学科负责人。</h3> <h3> 王正 临海人,1983年中文专业毕业,现为台州学院副院长、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资助对象。</h3> <h3> 任学宝 临海人,1981年毕业于化学专业。现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国务院督导委员会特约专家,大学兼职教授。</h3> <p> 任美琴 临海人,1985年英语专业毕业,曾任临海市回浦中学、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她用“手电筒”照亮学生求知路。</p> <p> 郑青岳 玉环人,1980年物理专业毕业,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省功勋教师、省特级教师。</p> <h3> 陈才锜 温岭人,1978年毕业于台州师范,温岭中学校长,省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省特级教师、功勋教师、省劳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h3> <p> 黄道元 温岭人,1980年中文专业毕业,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特级教师。</p> <p> 邵文其 玉环人,1983年中文专业毕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功勋教师。</p> <h3> 冯如希 三门人,1981年毕业于中文专业,省劳动模范、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h3> <h3> 陈征燕 黄岩人,1980年物理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省特级教师、师德楷模。现致力于青少年科普工作,照片是她在中国科技会堂报告。</h3> <h3> 邵全建校长、舒仁华、茅许政副书记、李群副校长等与77级团委、学生会干部合影。</h3> <h3> 李茂珍老师与三届团委、学生会干部合影</h3> <p class="ql-block"> 看看二届至七届(1980——1992)的学生会主席都是谁?他们今安在?</p> <h3> 任友正 二届主席(1980.11)副处退休,自称爱种地的任老师。</h3> <h3> 马世宙 三届主席(1982.11)副厅退休,快乐种地。</h3> <h3>何家祥 1983年9月接任三届主席,毕业分配至中共龙泉市委党校任党委委员、教务科长,从事培训干部工作,后任常务副校长、高级讲师,2007年退休。健康生活。</h3> <h3> 柯昕野 四届主席(1984.11),副厅退休,静心看书。</h3> <h3> 方观祥 1985年.9月接任四届主席,现为黄岩区政协副主席。</h3> <h3> 胡平法 五届主席(1986.11),现为台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h3> <h3> 陈雄 1987年6月接任五届主席,现为台州广播电视总台副书记、副台长。</h3> <h3> 王波 六届主席(1988.12),现为台州学院书法教授、省书协副主席、台州书协主席。</h3> <h3> 郭中正 七届主席(1990.12),现为省立同德医院物资服务采购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h3> <h3><font color="#39b54a"> 八、领导关怀</font></h3> <p> 台州地委、行署重视高校工作,1989年年初,台州地区专员杨雨洒来校报告;年底,地委书记项秉炎来校报告。</p> <h3> 孙忠焕书记等视察学校。</h3> <h3> 林希才专员与陈幸均副书记听取学校汇报。</h3> <h3> 省人大副主任毛昭晰视察学校。</h3> <h3> 徐志纯副省长深入食堂,了解学生生活。</h3> <h3> 这内容与书法都不错吧!</h3>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这题词,对我而言,是“美言”背后那份情愫,那份认真。这次整理时找到一本影集,扉页有题词,事情经过大致这样,1992年12月,我明确调动去玉环,收发室的老董与小王商量了几次,想买点东西送别留念,最后买了本影集,经讨论,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写了16个字,其中“重”字写得不满意,擦了重写,盖了收发章。内容见下:</span></p> <h3> 最近我问小王,老董原先走路有些不方便,现在还好吗?小王告诉我,老董去年走了!唉,“故人日以稀”。</h3> <p> 一段师专路,一生师专情。母校不仅给了我知识,也教会我做事做人的道理,母校之光照亮我前方的路。</p> <p> </p> <h3> 后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洪流奔腾不息。校训、校歌,校标。学校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h3> <p> 2000年7月1日学校迁至临海市大洋经济开发区新校区(第二校区);2002年1月9日升格为本科院校,12月1日学院挂牌;2002年椒江校区开建,2005年10月启用</p> <h3> 学院升格后,校园面积达1670亩,在校生15300余人,二级学院12个,2019年入选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学院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铸校”四大战略,努力将学科专业建立在当地产业上,将研究落实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上,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良好声誉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h3><h3> 百年老校,从历史沧桑中走来,在改革开放中新生,在21世纪曙光中升格。面向大海,海纳百川,台州大学正在路上!</h3> <h3>面向未来!学院现任班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