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歌曲《一只鸟仔》

倪陈艳

<h3>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台湾歌曲:《一只鸟仔》,这是流传在台湾的一首儿歌。在两段歌词中,每段都采用了象声词来形容一种小动物的鸣叫声和神态,使得歌曲颇为生动有趣。全曲四乐句,每句四小节,节奏型几乎完全相同:X X︱XX XX︱XO XX︱XOO。常采用下滑音、衬词、衬腔,使得歌曲显得非常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诙谐的风格。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下行大二度移位,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曲式属于典型的“起承转合”。全曲统一、完美、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和纯洁的性格。</h3> <h3>  请同学们找一找每一行歌词的“( )”处有什么字,有几处?共有八处,<font color="#ed2308">“伊都”</font>是一个<font color="#ed2308">衬词</font>,没有实际的意义。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h3> <h3>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速度,想想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听这首歌时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多次练唱,直到学会旋律。</h3>

乐句

歌曲

鸟仔

全曲

首歌

歌词

再来

一首

同学

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