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农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重算工作进展

清清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提前退休人员配套政策</b></p><p> </p><p> 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文件&nbsp;&nbsp;琼办发[2015]62号关于印发《海南省农垦机构调整和人员安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和《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海南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琼发[2015]12号)精神,扎实做好海南农垦机构调整和人员安排工作。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nbsp;&nbsp;《关于海南农垦改革人员办理退休手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琼人社发[2016]227号。经审核,此次农垦改革中符合办理退休人员共269名,其中机关工作人员5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9名。</p><p>摘录:</p><p><b>&nbsp;&nbsp;</b>(一)改革基准日为2015年12月31日。本方案的配套优惠政策只适用本次农垦改革。</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二)、经批准办理提前退休的人员,级别工资(薪级工资)和特区津贴可一次性晋升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标准(其级别工资、薪级工资、特区津贴不超出本职务、岗位所对应的最高级别),规定计发其养老金,享受退休人员待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机关、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中提前退休的人员,其工龄计算到本人办理提前退休的当月止,并按照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经济特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琼府办[1994]71号)的规定,以其实际的工作年限计发退休费。</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注:海南省农垦改革办理提前退休人员共269人,2016年11月起领取退休待遇,退休时间为2016年11月)。</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待遇重算必备材料</b></p><p>1、按规定填写的《海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重算申请审核表》一式三份。</p><p>2、在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时提交的《海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审核表》或在省人社厅工资福利处办理退休手续时填报的《海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登记表》复印件一份。</p><p>3、工作人员改革时(指2014年9月)经人社部门审核确定的2014年8月和10月工资变动(确定)审核表复印件一份。</p><p>4、工作人员退休时经人社部门审核确定的退休当月和当年工资变动(确定)审核表复印件一份。</p><p>5、属于公务员和参公管理的,提供经审核确认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即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专用表复印件一份。</p><p>6、属于改革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等荣誉称号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工作人员,提供根据琼人社发[2017]344号文规定审批的《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等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一次性退休补贴审批表》一份。</p><p>规范准确填报《海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重算申请审核表》,<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并经退休人员本人审核签名确认;单位对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在申报材料中,凡是提供复印件的,一律由单位盖章确认。</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关于“中人”的释义</b></p><p>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nbsp;&nbsp;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28号)。</p><p>摘录</p><p><b>(四)关于“中人”的过渡。全国实行统一的过渡办法。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简称改革前,下同)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办法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底限高。即:新办法(含职业年金待遇)计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员(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放20%,依次类推,到过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员(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0%。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p><p>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AxMxC)xΠ(1+Gn-1)</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2015</p><p>A:2014年9月工作人员本人的基本工资标准;</p><p>B:2014年9月工作人员本人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对应的退休补贴标准;</p><p>C:按照国发办[2015]3号文件规定相应增加的退休费标准;</p><p>M:工作人员退休时工作年限对应的老办法计发比例;</p><p>Cn_1:参考第n-1年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等因素确定的工资增长率,n∈[2015,N],且G2014=0;</p><p>N:过渡期内退休人员的退休年度,N=[2015,2024]。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退休的,其退休年度视同为2015年。</p><p>注:👆是“老办法待遇计发标准”,各位高才生,根据自己2014年9月工资执行标准,动动手计算本人退休时的基本退休金。</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办法待遇计发标准</b></p><p>新办法待遇计发标准=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其中,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p><p>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1+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x1%,其中,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x视同缴费年限+实际平均缴费指数x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各地根据测算形成以机关事业单位职务职级(艺术等级)和工作年限相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人员退休时,根据本人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他工作年限等确定本人视同缴费指数。</p><p>实际平均缴费指数(Xn/Cn-1+Xn-1/Cn-2+……+X2016/C2015+X2015/C2014+X2014/C2013)/N实缴;</p><p>Xn、Xn-1、…Ⅹ2014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至2014年相应年度本人个月缴费工资基数之和,Cn-1、Cn-2…C2013为参保人员退休上一年至2013年相应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p><p>N实缴为参保人员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p><p>2、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本人视同缴费指数x视同缴费年限x过渡系数。其中。过渡系数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地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过渡系数保持一致。视同缴费指数由各省级地区统一确定。</p><p>3、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计发月数。其中,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p><p>4、职业年金计发按照《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有关规定执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关于视同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指数的认定</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对于改革前曾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后参加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应予确认。不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已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其他情形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在本人退休时,根据其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及对应的视同缴费指数等因素计发基本养老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从2014年10月开始,含原在企业的缴费年限。</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调整部分工作人员退休时加发退休费的政策</b></p><p>&nbsp;&nbsp;&nbsp;&nbsp;&nbsp;改革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在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退休时不再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奖励所需资金不得从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对于改革前已获得此类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本人退休时给予一次性退休补贴并支付给本人,资金从原渠道列支。就补贴标准由各省市根据平衡衔接的原则予以确定。符合原加发退休费情况的其他人员,按照上述办法处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解读</b></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lt;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gt;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28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6]38号)和《海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决定的实施办法》(琼府[2015]65号)等有关规定,经省政府同意,决定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原则,以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时间节点,对我省机关事业单位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等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退休时加发基本退休费政策进行调整。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p><p>一、基本原则及适用范围</p><p>(一)、改革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等荣誉称号,且在改革前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也有家发的计发办法不变,经费渠道不变。</p><p>(二)、改革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等荣誉称号。,符合原省人事劳动保障厅《关于严格执行退休人员享受特殊贡献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琼人劳保[2005]5号),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条件,且改革后退休的工作人员,退休时不再按比例加发基本退休费,改为一次性发放退休补贴。</p><p>二、发放标准</p><p>&nbsp;&nbsp;一次性补贴标准为:本人退休时职务(岗位、职务等级、技术等级)、级别(薪级、岗位)对应2014年9月的基本工资标准(含特区津贴)x提高的计发比例x192。其中,提高的计发比例,按5号文规定增发的比例执行。退休时按原省人事劳动保障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lt;海南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寄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gt;的通知》琼人劳保[2006]331号文)规定计发退休费(含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提高5%或10%)的比例和按本办法提高的计划比例之和不得超过100%。</p><p>&nbsp;&nbsp;&nbsp;因同一事迹获得多个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以最高荣誉称号提高的计发比例计算一次性补贴。</p> <p><b>一次性退休补贴发放人员范围及计发比例</b></p><p><b>一、人员范围</b></p><p>&nbsp;&nbsp;&nbsp;获得以下荣誉称号,在退休时仍保持其荣誉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p><p>(一)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英雄、劳动模范(含先进生产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的;</p><p>(二)获得国务院各部委、各行业、各系统授予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必须是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或是注明享受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待遇的;</p><p>(三)获得中央军委或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转业、复员军人;</p><p>(四)获得省级以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模范公务员”荣誉称号的公务员;</p><p>(五)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的人员。</p><p><b>二、计发比例</b></p><p>(一)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荣誉称号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计发比例为15%,获得一次的,计发比例为10%。</p><p>(二)获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各部委授予的荣誉称号两次以上的,计发比例为10%,获得一次的,计发比例为5%。</p><p>(三)获得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转业、复员军人计发比例为15%;获得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转业、复员军人计发比例为10%。</p> <p><b>【社保小知识】</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关于规范退休日期、法定退休日期和待遇申领日期的问题</b></p><p>&nbsp;&nbsp;&nbsp;&nbsp;改革后参保退休人员的退休日期和法定退休日期归并为“退休日期”,退休日期根据现行人事管理部门认定的出生年月和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规定进行确定。</p><p>&nbsp;&nbsp;&nbsp;组织认定的干部出生日期与户籍登记不一致的,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相应的组织人事部门出生干部出生日期认定函,并由所在市地级或中央单位驻地市级机关以上的组织人事部门汇总相关人员信息后,以公函形式统一提供给干部户籍所在地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p><p>&nbsp;&nbsp;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干部退休时,对干部的出生日期以本人档案中组织人事部门审核认定的为准。</p> <p><b>【社保小知识】</b></p><p>&nbsp;&nbsp;&nbsp;&nbsp;参加海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原省农垦系统工作人员,退休时其所在原农垦总局直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参照地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认定;其在原省农垦总局所属农场的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按企业单位工作年限认定,如其单位后来按政策规定移交地方管理的,其移交地方管理后的工作年限按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年限认定。</p> <p><b>【社保小知识】</b></p><p>&nbsp;&nbsp;&nbsp;我省自1992年建立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一直规定原合同制工人在1984年—1991年期间未按规定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工龄,不得视同为缴费年限。《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第13条第五款对原行业统筹单位移交人员视同缴费年限的规定,是对这些单位移交的所有职工(含固定工、干部等)所作的一般性规定,而原合同制工人的退休养老按国家规定实行有别于固定工、干部等的社会保险制度,应当依据第三款规定处理,<b>即应交未缴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工龄不视同缴费年限。</b></p><p><b>&nbsp;&nbsp;</b></p><p><b>省内合同制工人界定:原则上1984年1月1日以后招收的工人均为合同制工人。</b></p><p><b>农垦原固定工参保时间:1994年1月</b></p><p><b>农垦原合同制工人参保时间:1990年7月</b></p><p><b>农垦总局机关人员参保时间:1995年1月</b></p> <p><b>【社保小知识】</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各地区要妥善处理本地区原有试点政策与《决定》的衔接问题,确保政策统一规范。改革后,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其改革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照有关规定计发待遇。得前个人缴费本息,划转至改革后的本人职业年金账户。本人退休时,该部分个人缴费本息不计入新办法标准对比范围,</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次性支付给本人。</span></p><p>注:省本级直属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核定己完成人员,个人缴费部分已支付到个人账户。(清退1994年——2014年9月在机关、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个人部分)</p> <p><b>【社保小知识】</b></p><p><b>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海南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 海南省税务局《关于加快兑现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琼人社发[2019]172号。</b></p><p><b>摘录</b></p><p>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lt;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gt;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28号)规定,不再要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员(不含合同制工人)缴纳改革前欠费的,我省试点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将本人改革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照有关规定计发待遇,原与此不一致的相关规定不再执行。</p><p><br></p><p><br></p> <p><b>【社保小知识】</b></p><p>关于印发《关于农垦社保移交移交市县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琼人劳保[2008]298号。</p><p>摘录实施意见第七条</p><p> 农垦系统未参加属地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和农场,由农垦总局为其所有退休人员分三年缴纳一次性基本医疗保险补偿金,纳入市、县医疗保险资金统筹,与所在市县实行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至2009年1月1日起,农场单位退休人员在所在市县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农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在所在市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自参加缴费之日起,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p><p><b>医疗保险享受待遇: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未达到男性30年(360个月),女性25年(300个月),每减少一年的医疗保险待遇标准相应降低3%,根据医疗保险政策规定,退休后可以补缴医疗保险待遇。</b></p><p><br></p><p>注: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合同制工人1984—1990年06月期间不能视同缴费年限,<b>当初申请提前退休的人员条件是工作年限满30年。</b>对于合同制工人来说: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所以,合同制工人的实际缴费年限应从1990年7月开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何秒懂退休待遇核定表?</b></p><p class="ql-block">👇👇👇我服务中心2018年11月正常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核定表,此人身份:技师,工资年限41年,按新旧办法待遇计发标准对比,新办法比老办法差额625.36元,过渡比例—60%。自2018年11月执行。</p> <p class="ql-block">👇👇👇此表人员是提前退休公务员,副处级,工作年限35年,新旧待遇对比,老办法待遇计发高于新办法,差额1045.49元,按老办法过渡比例100%,自2016年12月执行。</p> <p class="ql-block">👇👇👇此表是提前退休公务员,副处级,工作年限42年,新旧待遇对比,新办法高于旧待遇,差额117.48元,过渡比例—80%。自2016年12月执行。</p> <p>👆👆👆上表3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核定新、旧办法对比,您看出什么问题?能看懂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近期退休待遇尚未重算情况</b></p><p class="ql-block"> 一、省社保</p><p class="ql-block"> 目前没有完成重算人员9人,含原海口市转入的工会5人,原因是无法提取海口市社保局后台数据(核三系统数据库问题)。</p><p class="ql-block">二、海口市社保</p><p class="ql-block"> 属海口市养老保险待遇重算18家单位人员共计127人,原农垦工会5名公务员转移到省本级,自2019年11月开始海口市社保对农垦单位进行,至今为止,还有8人无法重算,原因有:1、晋升职务须进行工作待遇重新套算,2、文化站职业年金断档(属核三系统问题)。</p><p class="ql-block">三、各市县</p><p class="ql-block"> 没有完成待遇核定的市县有:定安1人、东方2人、保亭1人、三亚2人。</p><p class="ql-block">四、公益二类</p><p class="ql-block"> 目前没有起动公益二类的退休待遇重算,农垦总局驻广州办事处、农垦总局通讯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关于退休待遇重算补退信息</b></p><p class="ql-block">1、造成五指山办事处提前退休雷**、王*补退的原因:五指山社保局以2016年提前退休人员退休时经人社部门审核确定的退休当月和当年工资变动(确定)审核表为依据预发退休金,其他市、县社保局是以工作人员改革时(指2014年9月)经人社部门审核确定的2014年8月和10月工资变动(确定)审核表。<b>五指山社保局执行改革后的工资标准,是造成退休金多发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2、造成海口办事处罗**、黄**、周**等3人待遇核定后补退的原因:2016年底农垦撤并后全额拨款单位发放的“事企差”移交属地社保局,海口办事处没有及时把审核通过的“事企差”个人表送社保局,也没有逐年去社保拷取退休人员退休金做单位发放“事企差”部分逐年递减,造成移交社保局退休金待遇超高,是补退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3、造成乐东办事处退休人员林**补发的原因:2016年农垦改革撤并后,没有及时移交单位发放的“事企差”,造成正处级退休人员每个月才领取4千多元的退休金,补发待遇全省之最。</p><p class="ql-block">4、造成海秀干休所退休人员陈**补发的原因:2016年11月农垦撤并,没有主体单位核定“事企差”表,只能按当时社保核定的退休金3千多元领取。</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待遇核定中工资变动确定</b></p><p> 根据琼人社发[2017]340号文提前退休人员事业身份人员执行公务员工资标准,须要重新套算的机关事业身份童**、周**、黄**等3人,晋升职务重新套算的郭**、蔡**等2人,套算对应2014年9月的工资标准。办事处曾**、冼**、文**等3人工资变动重新套改。</p> <p>答疑解惑</p><p>王元波的问题,对比岗位、薪级、特区津贴补贴基本相似,但累计缴费年限就看出来了吧,这是旧待遇计发办法,要拿到个人养老保险待遇重新核定表后,才能看详细新旧待遇计发标准比较。</p> <p class="ql-block">答疑解惑</p><p class="ql-block">林景权的问题,旧办法计发,对比,虽然岗位、薪级、特区津贴补贴基本相似,但累计缴费月数就看出差别。这是旧待遇计发办法,要拿到个人养老保险待遇重新核定表后,才能看详细新旧办法计发标准比较。</p> <p>答疑解惑</p><p>屯昌吴弟良</p><p> 海南省委办公厅文件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农垦机构调整和人员安排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办发[2015]62号)的精神,妥善衔接好海南省农垦总局所属单位调整前后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工作。我们填写《海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重算申请审核表》中退休时工资基本信息栏中岗位、薪级、特区津贴补贴填写到本人<b>一次性晋升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标准。</b></p> <p>中共海口市委办公厅 海口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绿色殡葬实施办法》的通知。(海办发〔2018〕6号)</p><p> 各区委、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属企事业单位:</p><p>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3〕23号)、《民政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发〔2016〕21号)和《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琼办发〔2015〕6号)、《海南省民政厅等九厅委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琼民发〔2016〕2号)以及《海口市2017-2025年公墓建设规划》(海府办〔2017〕258号)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殡葬改革中的带头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绿色殡葬,特制定本办法。</p><p>一、指导思想</p><p>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示范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坚持属地管理、扎实推进、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通过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绿色殡葬,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作出新的贡献。</p><p>二、主要内容</p><p> (一)推广火葬,规范土葬。采取有力措施,依法推广火葬,提高火化率。火葬区死亡人口除国家另有规定外,遗体必须火化。党员、干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教师严格实行凭火化证领取丧葬费及一次性抚恤金制度。鼓励和支持土葬区遗体自愿火化。坚决杜绝乱埋乱葬行为,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对沿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县级和镇级公路两侧,沿河流、水库岸边,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旅游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集中住宅区、可视范围内的各类散墓,逐步集中迁至公墓安葬或就地深埋,不留坟头,不留标记,植树绿化。对城市规划区、工业园区范围内的旧坟墓,一律迁入公墓集中安葬。对新增死亡人员,火葬区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应当安放在公墓或市殡仪服务机构骨灰楼内,不得乱埋乱葬,不得将骨灰装棺再葬,不得超标准建墓立碑。土葬区死亡人口遗体应安葬到公墓内,对暂时没有公墓的镇(村)应尽可能选择荒山瘠地实行集中安葬,不得用钢筋混凝土、花岗岩等石材建造坟墓,推广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的遗体安葬方式。</p><p>(二)加强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控制发展”的原则,严格遵照《海口市2017-2025年公墓建设规划》(海府办〔2017〕258号),树立规划权威,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建设和管理。由市民政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委配合,选取2个区建设区级公益性公墓,进一步研究现有公墓的改扩建事宜,镇(村)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益性公墓。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已建成集中安葬点的利用率,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坚决杜绝乱埋乱葬的现象发生。深入开展原有经营性公墓的节地生态安葬改造工作。新建公墓要严格控制墓穴占地面积(埋葬骨灰或罐装遗骨的单人墓或双人合葬墓的墓穴不超过1平方米,允许遗体土葬的单人墓的墓穴不超过3平方米,合葬墓穴不超过6平方米),对墓穴占地面积超标的,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p><p>(三)实行普惠型惠民殡葬政策。一是扩大基本殡葬服务补贴范围。对具有我市户籍,在市殡仪服务机构实行遗体火化的,可享受基本殡葬服务补贴。补贴项目为:1.遗体接运费(普通殡葬专用车,限主城区范围内,含车辆消毒);2.遗体消毒费;3.遗体存放费〔3天内普通冷藏(冻)柜〕;4.遗体火化费(普通火化设备);5.骨灰寄存费(不超过1年)。上列项目的补贴最高限额标准为1640元/具,在限额标准内实报实销。二是对具有我市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享受定期抚恤待遇的重点优抚对象和自行选择火化的土葬区人员,在市殡仪服务机构火化的,市政府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三是发放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对具有我市户籍,火化后实行树葬、花葬、壁葬、草坪葬、海葬等绿色生态、节地葬法的,市政府再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p><p> 基本殡葬服务补贴、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按共享税比例共同负担,列入各级民政部门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对该资金使用情况,民政部门要进行年度绩效考评,形成考评报告报市政府,并抄送财政部门。</p><p>三、保障措施</p><p>(一)突出党员干部带头。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3〕23号)和《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琼办发〔2015〕6号)文件精神,党员干部要做殡葬改革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切实发挥推动殡葬改革的带头作用。要带头推行遗体火化,节约土地资源;带头推行绿色生态安葬,保护自然环境;带头实行节俭治丧,倡导文明新风;带头文明低碳祭扫,传承先进文化;带头治理乱埋乱葬,保护绿水青山;带头倡导殡葬改革,弘扬新风正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对亲属和本单位工作人员丧事活动的引导和约束,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对不良倾向和苗头性问题,要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纠正。要以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为契机,切实推动殡葬改革全面深化有序发展。</p><p>(二)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海口市深化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的分管领导以及各区政府、市发改、财政、民政、人社、国土、规划、农业、林业、住建、公安、城管、卫生、工商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全面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绿色殡葬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签订责任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p><p>(三)落实部门职责。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组织部门要注意掌握党员干部治丧情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党员干部在丧事活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要做好殡葬改革的宣传引导工作,将殡葬改革有关内容纳入文明城市建设范围;民政部门要承担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监督殡葬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制止乱埋乱葬,加强市场监管;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院太平间的管理,杜绝遗体从太平间流入社会乱埋乱葬;国土、农业、林业、住建、公安、城管等部门要加大对乱埋乱葬、毁田毁林造坟等行为的治理;发改、财政、民政、人社等部门要加强基本殡葬服务供给,完善惠民殡葬政策措施;工商部门要规范殡葬用品市场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生产、经营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丧葬用品行为,收缴销毁非法丧葬用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以及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殡葬改革。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任务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p><p>(四)注重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深入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宣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殡葬习俗和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确定每年4月份为“殡葬改革宣传月”,大力开展殡葬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要大力宣传推动殡葬改革的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要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曝光负面案例,努力营造有利于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p><p>(五)强化责任追究。自本实施办法下发之日起,凡享受国家殡葬费用补贴的人员,去世后未按规定火葬的,要停止发放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党员干部及其直系亲属未按规定执行殡葬政策,干扰殡葬改革,搞封建迷信活动、利用丧事借机收敛钱财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对违反火葬要求偷埋乱葬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殡葬改革不力、火化率下降、乱埋乱葬现象严重的地区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p><p><br></p><p>中共海口市委办公厅2018年2月13日印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后续工作</b></p><p><b> 待各市、县社保局重算工作完成后,反馈给重算人员的《海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重算申请核算表》、《海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待遇重算核定表》,我们收到这两份表后,将通知待遇重算退休人员来核表、确认无误,如有异议,我们向社保局经办机构申请复核。</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0年3月4日</b></p><p><br></p>

退休

计发

待遇

缴费

年限

养老保险

人员

事业单位

改革

殡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