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宝:读魏述波诗文集《相约艾山》

望月文学

<p>,</p> <h3><font color="#010101"><p>(新闻视频:射阳县电视台,许如亮提供)</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图为诗文集《相约艾山》作者魏述波,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人,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散文、诗歌、小说等发表于各类报刊。)</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原创图片《艾山春雪》手机摄影:周慎宝</p></font></h3> <p>创建性的散文写作</p><p>——魏述波散文集《相约艾山》序言</p><p>作者:周慎宝 </p><p><br></p><p>1951年8月9日《人民日报》编者说:“魏巍同志的朝鲜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朝鲜前线通讯中写得很好的一篇。本报编辑部于五月间曾邀请魏巍同志谈他创作这篇通讯的经验,并写成本文《我怎样写&lt;谁是最可爱的人&gt;》。我们认为他所说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是正确的,值得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参考。”《人民日报》按语把《谁是最可爱的人》明确界定为通讯体裁。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也把此篇文章的体裁叫通讯。而我认识散文作家时,魏巍、杨朔、刘白羽他们都是散文大家,而魏巍的文章被界定为散文经典了。在现当代散文鉴赏文集里也选入了这篇文章。新闻通讯靠真实人和事的精神鼓舞人和感动人。而散文作家呢,则是靠文笔的色彩和文学形象感动人,让你受到作品的鼓舞和感动。读了魏述波所著的《相约艾山》这本文集,特别是读了这本集子的散文部分,你即可感到他的创作历程与魏巍的创作历程有相似之处,都是从一个新闻记者到一个散文作家的过度,因为写新闻通讯顺手了,从文章布局到语言的陈述,都或多或少地透出通讯体裁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散文风格——通讯式的散文。</p><p><br></p><p>&nbsp;&nbsp;&nbsp;魏述波的创作是从写新闻报道起步的,从乡镇写到区委宣传部,后来任新闻中心主任,各级报刊上时常看到他写的消息、通讯,宣传钢城乃至莱芜这篇沃土上发生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用真实的人和事鼓舞人、感动人,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改革发展起到了舆论引导作用,他的新闻作品集《沃野放歌》就是他几十年新闻写作的集中展现。就是这样在新闻战线上风风火火的持之以恒的笔耕不止,练就了他的文字功底,当他想写散文的时候,就自然地适应了从新闻通讯写作到散文创作这个在语言和构架上的过渡期。虽然说他适应了这个过渡期,但从通讯到散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裁转换过程中,要有相当的艺术悟性和文学化语言的锤炼。长期的新闻通讯写作使他习惯于在写散文时进行深沉的思索,因而使得那些篇章形成了一种思考生活的特征。这对于描写一个汹涌澎湃的时代来说,确实是可以起到召唤和鼓舞读者的作用的。</p><p><br></p><p>&nbsp;&nbsp;&nbsp;魏述波在散文创作中总是用新闻眼去挖掘生活中的题材,关注历史、关注现实、拷问灵魂的深处,不再因其他文体的光芒被辉映或被掩盖,在写作中或独立高蹈、或潜鱼翔游,既赢得了读者的尊重,同时又为通讯式的散文文体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坚实的活力。他打破散文题材和主题的单一、技巧和形式的单一、神韵和语言的单一,使散文以博大的“胸怀”,对各种文体的技巧兼容并包,寻求和创造不拘定格丰富多彩于弹性和立体感的文体形式。</p><p><br></p><p>&nbsp;&nbsp;&nbsp;魏述波的散文与其忠诚厚道、率直爽快且不藏心事的性格相一致,构思奇颖,笔墨洒脱,行文无拘无束,纵横排闼,具有融合各种语气的开阔“气度”。如“情系艾山”部分的《我和艾山有个约定》《春到艾山入画来》《七夕夜,我去赴你的约会》《艾山摘月》《我把月亮带回家》《月亮躲在云彩后面哭》等写景记游的系列作品,以及那些写乡情乡风、追忆昔日生活的“友情长存”“风情犹存”部分的《丁芒,给我永远的光芒》《小鸟,我为你牵肠挂肚》《多情四月桃花源》《误入桃花深处》《落叶》等篇章,借助于绘画的色彩和诗歌的意向转换、音律节奏,从而使他的散文孕育出了新的具有更高价值的审美特征。他由于不断地寻求与其他文体艺术多重融合和渗透,就具有变化多姿的艺术美质,尤其最能体现通讯式散文文体创新精神的是他那些集合式的散文,大胆地将一些各自具有独立性同时又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异质同构的集合单位组合在一起,有一种统一的基调、氛围作统摄,从而构成一个大系统。如《依依水鸟情》一篇,写的是他从河里捕获一只受伤的水鸟,在家细心喂养,希望康复后回归自然的事。他把每天的喂养活动和心情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其实是记录了一种爱心和怜悯之心,也是行善而崇尚大自然之心。我于2011年7月读了这篇文章后为之感动,于是画了一只他拍的照片上的那只水鸟送给了他。他的这些类型的散文不仅是具有多向伸展的多功能,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超越各种功能之上的系统功能,从纵面上增强了作品发掘生活的深度,又从横面上扩展了作品反映生活的广度,有一种立体交叉效应。</p><p><br></p><p>&nbsp;&nbsp;&nbsp;散文,在真实的书写中再现的是作者的心灵和形象。一切的故人旧事和亲朋好友都出自作者心灵内部的发生机制。在魏述波的笔下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所抒之情、所论之理都在不自觉之间洋溢着他的那种真诚、质朴、无华和才情。他的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任何时髦话语的包装,有的却是独具的诚挚心灵与思想内核。在浮躁的社会现实面前和物欲横流的年代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更显得尤为可贵,因此,魏述波的散文创作也就有了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并重的审美分量。在许多作品中他那真诚的书写使他的散文既打着闲适和时代的烙印,又富有个人的自我色彩,在他的写人叙事的散文中,无论是写事记物还是写人绘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质朴真情,这种质朴不但是其文风的特征,而且也是其人格的象征。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散文的质朴无华,也从中透出质朴的真诚,这些在本书的“亲情无价”和“友情长存”部分里有了充分体现。</p><p><br></p><p>&nbsp;&nbsp;&nbsp;人间有各种各样的爱,但没有哪一种爱可以与父爱母爱相比。其他的爱如果稍加考量,就会透过那层温和的面纱看到隐在的理念,那甚至是一种掩饰起来的含蓄的秘而不宣的价值配比,但唯有父爱母爱是无私的。在以男权为中心的乡村,父亲还是一个家庭的信念、希望和尊严。在父亲突然病倒,久卧病床的时候,魏述波作为家中的长子那颗尽孝道之心更加强烈,和家人姐妹无微不至地侍奉在床前,那份感恩和不舍的之情时常萦绕心头。在床前写下了《盼望你能开口说一句话》《我把你揽在怀里》等真情文字,但父亲再也没有再开口说话......母亲只好抹去眼中的泪水,身影单薄地站起来。魏述波看着母亲的无奈、坚韧和慈善,在多日的深深的思考中那种平民意识、苦难意识和感恩意识一起涌来,先后写下了《祝福父母》《娘,我想对你说》《我爱母亲的小院》《爱吃母亲包的水饺》等怀旧的亲情文章,以此来寄托对父亲的哀思和对母亲的祝福。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对其他亲属朋友感恩的文字。这种感恩意识,与他的平民意识和苦难意识一脉相承。感恩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地对恩情的由衷感激,几乎用仰视的目光对着亲人和恩人。一个心存感恩的人,不论他走到哪里,不论他有多少名誉、多高的地位,他总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上,在心理上“虚己”,他不会倨傲,不会漂浮与张狂,总是以谦卑之心处世为人。在今天的经济社会里,以前所尊奉的价值理性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经济的发展需要欲望,需要诱导刺激欲望,以欲望来驱动对利益的追逐,但经济社会的良性有序又必须规范、约束欲望,我们不能以人性的劣化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代价。但也确实在物欲横流中,人的道德意识弱化了、淡漠了甚至践踏了最基本的人伦,不要说感恩,甚至连亲情都不顾了。 魏述波在“亲情无价”部分里写父母亲情的文章,有它不容忽视的感化、教化的价值,它温暖人性,唤醒良心,激发着爱。</p><p><br></p><p>&nbsp;&nbsp;&nbsp;文如其人,阅读魏述波的作品,也就了解了这个人,他的为政、为人、行事必定是纯粹朴实的,他会把对父母的爱转化为对父老乡亲的爱,转化成对广大民众的爱;他会把对父母的感恩,转化成对领导、对同志、对朋友的感恩,转化成对大众百姓的感恩.....</p><p><br></p><p>&nbsp;&nbsp;&nbsp;“亲情无价”,“友情长存”,人间处处充满着爱的文字。</p><p><br></p><p>&nbsp;&nbsp;&nbsp;“多情的季节一定会留给你美好的回忆......只要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你的心里就会永远荡漾着花的海洋,你的人生就会处处开满鲜花,你的前程也一定会花团锦簇”。魏述波成功实现了从通讯写作到散文创作的转型,以其独到的方式把通讯式的散文创作推向了另一个领域,形成了自己的散文创作风格。希望他的这种散文风格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彰显,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与我们见面。&nbsp;&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望月文学》杂志总编、西安外事学院文学院特聘教授。)</p> <h3><font color="#010101"><p>(本文作者周慎宝)</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顾&nbsp;问:贾平凹&nbsp;王西京&nbsp;王良瑛 许&nbsp;晨&nbsp;王耀东&nbsp;李远山&nbsp;王建明&nbsp;耿庆力李&nbsp;伟&nbsp;毛浓丹&nbsp;桑恒昌&nbsp;何群仓&nbsp;李树宝 谭&nbsp;杰&nbsp;相国军&nbsp;倪进祥&nbsp;余新志</p><p>总&nbsp;编:周慎宝</p><p>副总编:陈钦成&nbsp; 许如亮</p><p>执行主编:齐鲁芽</p><p>执行副主编:党继鑫 张若飞于菊花</p><p>本期编辑:齐鲁芽&nbsp;党继鑫&nbsp;周益慧&nbsp;韩翠芬&nbsp;于菊花&nbsp;张守平</p><p>美术编辑:周仁康&nbsp;王&nbsp;晶&nbsp;曹淑豪</p><p>校&nbsp;对:徐勤国&nbsp;陈艳丽</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诗朗诵视频:江苏诗人布鲁斯)</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快板视频:周慎宝)</p></font></h3> <p>相约艾山&nbsp;&nbsp;&nbsp;相约你我</p><p>———为感谢著名作家、画家、评论家、《望月文学》总编周慎宝先生倾情相荐,本人特举行赠书活动,凡是《望月文学》特约作家经周总编等确认后,加本人微信即可寄送《相约艾山》一本,济南钢城区外作者需自行负担快递费。限送100本。</p><p><br></p><p>——《相约艾山》作者魏述波(微信名田童人wsb120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