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爱

<h3><font color="#010101">一、援疆教师</font></h3> 姓名:李晓爱 <br>性别:女 <br>原单位:郴州市第六中学 <br>受援单位:托克逊县第一中学 <br>援疆时间:2016年9月-2020年6月 <br>个人简介:中共党员,1994年7月参加工作,于2016年9月-2018年6月选派为湖南省第八批援疆教师来到托克逊县第一中学任音乐教师,2018年8月二次援疆继续在一中工作。入疆来,我在湖南省援疆指挥部和托克逊县援疆工作组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了组织和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肯定。<br> <h3><font color="#010101">二、援疆故事</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湘托情缘一线牵</b></h1><div><b><br></b></div>&nbsp; &nbsp; 2016年9月由郴州市第六中学选派为湖南省第八批援疆教师,2018年8月继续申请为湖南省第八批中期援疆教师。2016年9月,郴州市7名援疆教师来到托克逊县支教,我被分配到托克逊县第一中学。进疆后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连绵的国际线,坚守的边疆人,不顾严寒酷暑,只为国旗升起;坚强的八千湘女,青春和热血抛洒在天山脚下,只为平稳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人,只为边疆建设。走在平安的路上,我明白了,我们的稳定生活,是多少干部职工放弃了自己的家庭欢乐时光,下沉、驻村、结对子换来的;在领略大美新疆风景时,又有多少人在默默地奉献,才换来祖国山河的美好。在维稳攻坚的特殊时期,援疆工作任务非常艰巨,而且对作风纪律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布置任务容不得讨价还价,完成任务没有半点商量余地。我们身处他乡,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工作环境,心灵和肉体经受了双重考验。但我还是克服了诸多困难,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了解到托克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人才短缺,“支教难”“走教难”“教好难”成了帮扶学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发现托克逊县一中的教学和内地有一定差距,虽然有援疆教师在,但毕竟力量有限,派更多教师来又不现实。“输血”不如“造血”,教育精准扶贫面向学生是治标,提高薄弱学校师资力量是治本。“能不能通过网络,共享资源?”。我的想法得到派出单位郴州市六中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人援疆,全校援疆”,在郴州市六中坚强后盾支撑下我砥砺前行,充分发挥自身“援”的优势,在郴州市援助托克逊县工作组和郴州市六中的支持帮助下,2017年6月郴州市六中与托克逊县一中签订了“民族团结—手拉手结对帮扶学校”协议,投入14万元安装了增添直录播互动终端、高清跟踪摄像头等网络联校设备。 <br>&nbsp; &nbsp; 2017年10月12日,第一节网络课堂正式上线。如今,托克县一中的学生坐在教室里通过同样的设备,不仅能听到市六中老师上课,看到托克逊县一中、汝城县岭秀学校等5所学校的同学,还能与其他学校师生进行问答交流。<br>利用网络联校平台,对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历史、生物、音乐等不同学科开展同课异构、座谈交流、经验分享、骨干教师师徒结对等远程同步教研共建活动,网络联校工作实现常态化。在每年5月民族团结月期间组织两校团员互相助力中考学子活动,两校师生相互学习,加深了解,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br>&nbsp; &nbsp; 一根网线让网络教研跨越了学校之间的时空距离,让边疆的师生零距离享受到郴州市六中优质的教育资源,解决了边疆学校教研专家缺乏、校际相隔甚远、教师缺少学习机会等实际问题,广大的一线教师得以实现与同行、与专家的在线交流、探讨,促进各校各学科教学的研究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在帮扶中不断得到提升。<br>&nbsp; &nbsp; 郴州市六中与托克逊县一中“助力民族教育”网络联校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2017年入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2018年教育部将“林邑之光‘1+N’网络联校”共同体项目已立项,已于2019年12月共同体项目成功验收。<br>&nbsp; &nbsp; 托克逊县一中在“林邑之光‘1+N’网络联校”活动带领下将共享资源辐射到县城乡村学校,与郭勒布依乡中心校、夏乡中心校、伊拉湖镇中学、博斯坦中学4所学校建立了“联盟捆绑”,开展校际间教学交流活动和“送课下乡”,切实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br>&nbsp; &nbsp; 援疆期间,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湖南“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在两地网络联校方面作了大量细致辛苦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民族团结、两地的交往交流交融奉献自己的力量。<br>&nbsp; &nbsp; 在这难忘的援疆期间,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境界,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收获了很多的友谊,也为我的人生历程中描上浓浓的墨彩。<br>&nbsp; &nbsp;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托克逊县也必将是我终身牵挂并为之奉献的第二故乡。祝愿托克逊县的明天更加美好!<br><br> <h3><font color="#010101">三、分享美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四、视频分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五、援疆单位</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