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通过分苹果活动体会除法的意义,引入除法竖式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在本单元中,分苹果活动让学生学习竖式的书写和竖式各部分的含义及有余数的除法;分草莓活动通过平均分较大数的物体,让学生了解试商的方法;租船活动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明确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知识点梳理:</b></p> <p>注意:(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p><p><br></p><p> (2)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p> <p>4、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可分为两种类型:</p><p> 类型一:<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商需要加 1 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况</span></p><p>题目特征:需要把人或东西装完、运完或凑齐等。字眼特征:<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至少、最少</span>等。</p><p>典型题目情境:租船、租车、分组、分桌子、存钱、装物等。</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参考例题:</span></p><p>21 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 4 人,至少要租几条船?</p><p><br></p><p>有 23 个同学参加赛跑,每 5 人一组,至少分为几个小组?</p><p><br></p><p>小明每周可存 4 元钱,他要买一本 27 元的书,至少需要存几周的钱?</p><p><br></p><p>淘气有 20 张光碟,每个盒子能装 6 张,最少要多少个盒子?</p> <p><br></p><p>类型二:<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商不用加 1 就能得到答案的情况</span></p><p><br></p><p>题目特征:按照要求使用材料制作、购物等 字眼特征:<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最多、可以、能够</span>等。</p><p>典型题目情境:买东西、制作衣服、剪绳等。</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参考例题:</span></p><p>淘气有 20 元钱,每朵花 6 元,他最多能买几朵花?</p><p><br></p><p>每条船每时租金 3 元,10 元最多可以划几时?</p><p><br></p><p>有 43 个扣子,每件衣服要用 4 个扣子,可以做几件衣服?</p><p><br></p><p>5、如何确定有余数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在问话中的单位就是商的单位;被除数的单位就是余数的单位。</p><p><br></p> <h3> 第二单元教学是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八个方向,并能够用给定的其中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还能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在“东南西北”一节中,首先让学生从“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这句话中找到东方,接着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这一节中,让学生在第一节认识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了解方向的相对性。知道参照物不同,方向也会有所改变。<br></h3>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知识点梳理:</span></p> <p>1、平面图的方向和实际生活的方向不一样,它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绘制的。</p> <p>2、与东相对的方向是西,与南相对的方向是北。这样我们只要找到一个方向就可以确定其余三个方向。</p><p>3、在东和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方向,在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方向。在西和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方向。在西和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方向。</p><p><br></p> <h3>4、在解决问甲地在乙地的什么面这种问题时,我们以“在”字后面的乙地为观测点,向甲地看过去,再对照方向标,看是朝向哪个面。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br></h3> <h3>如果问:少年宫在商店的( )面。</h3><h3>按照上面的方法,就是把“在”字后面商店作为观测点。向少年宫看过去,对照方向标,它在商店的西面。所以,答案应该是西面。</h3> <p> 第三单元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课。主要有6个课时组成。“数一数(一)”和“数一数(二)”分别学习“千”和“万”的认识。“拨一拨”是利用数位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和写。“比比”是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有多少个字”是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练习二”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集中训练。</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知识点梳理:</span></p> <p><br></p><p>1、999 再添 1 就是一千。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p> <p>2、<b>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b>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 百位,千位,万位。</p> <p>3、<b>读万以内数的方法:</b>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和计数单位,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例如: 3478 读作:三千 四百 七十 八(个位上的计数单位不读);8402 读作:八千四百零二(某个数位上的数字为零时,不读计数单位); 7004 读作:七千零四。</p> <p>4、<b>写万以内数的方法:</b>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例如:六千五百零二写作: 6502,九千写作:9000。</p> <p>5、<b>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b>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p> <p>6.<b>能进行数的估测。</b>学会用“以少估多”的方法来估计数量,就是把一定数量的物体划分成组或是分块,先估出每组或每块的数量,然后看整体里包含几个这样的部分,就能估计出一共有多少个了。</p> <p>7.<b>能在数线图上找出数的位置。</b>找数时需要认真观察数线,明确每个点表示的数。</p> <p> 第四单元是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分米”“毫米”和“千米”这些长度单位,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单元安排了两节内容,第一节是“铅笔有多长”主要是认识分米和毫米,使学生体会到学习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一分米和一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是“一千米有多长”,通过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认识10米,想象100米、1000米有多长,借助学校操场的跑道认识千米这一较大的长度单位。此外,估测和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本单元每一节的数学中,都安排了估测内容。</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知识点梳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span></p> <p>2.借助口诀记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关系。</p> <p>3.根据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正确进行换算。</p> <p>4.能选择单位测量或估测物体的长度,根据物体和数值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p> <p> 第五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设计编排的,不仅是对之前所学关于有关加减计算的巩固和加深,也是对加减运算的综合与提高,更是为以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研究加减法的关系,运算顺序与运算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三位数不进位和进位加法,三位数不退位和退位减法。本单元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线段图示法、拨珠法、和竖式法等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知识点梳理:</span></p> <p>1、<b>整百和整百相加减的口算方法:</b>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计算整百数的加减法:第一种方法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用计数器拨珠的方法,第三种方法最简便,就是用百位上的数相加减,再在后面加两个0的方法。</p><p><br></p> <p><b>2、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b></p><p> 主要有以下几种:1.线段图示法;2.计数器拨珠法;3.竖式计算法。同学们在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p> <p><b>3、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b></p><p><b> </b>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线段图示法;2.计数器拨珠法;3.竖式计算法。同学们在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p> <p>4、<b>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b>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加法可以用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也可以根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来验算;减法可以根据“被减数-差=减数”来验算,也可以根据“差+减数=被减数”来验算。同时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做完后要计算检查和验算。</p><p><br></p> <p> 第六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角、认识直角、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欣赏与设计。通过学习,结合生活的情境,直观地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来辨认以上三种角。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结合生活的情境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的意识。</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知识点梳理:</span></p> <p>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