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雲的美篇 革命后代重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

砚雲

<h3>万花文化园发起人王树贵</h3> <h3>  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认真践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实现全面小康,我决定重走当年党中央转战陕北道路,重温那段光辉历史,圆我多年来一场爱国爱党之梦。</h3><h3> 忆往昔,聆听先辈们讲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非凡伟迹,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创造了"延安精神",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为实现"国富民強"的中国梦,谱写了光辉历史篇章。做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延安儿女,我一直对革命先驱的革命历程和传奇事迹充满了向往。我曾骑自行车沿路走过"延安一一子长一一靖边—一清涧——绥德一一米脂一一吴堡",沿着中共中央在延安的革命活动足迹,走过不少地方,凭吊先贤,领悟"延安精神"的实质,坚定了我以后的人生信仰。</h3><h3> 2020年,恰逢新春伊始,本想邀请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重走革命道路,领悟革命精神,感受时代使命,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我的心愿搁置,我的企业也蒙受巨大损失。但这相比国家损失,轻如鸿毛,何足挂齿。此时,唯有蜗居在家,通过公众号和微信等互联网媒体,分享寻找初心,砥砺前行的感悟,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h3><h3> 巍巍宝塔高伫云霄,湍湍延河悠悠东流。心情神驰于远处的红色革命大道,我的思绪似乎已经转展飘回骑行于延安到吴堡的路上。我坚信疫情就要过去,待到山花烂漫时,正常的生活秩序即将来临。</h3><h3>我有志于继续再走一次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之路,重温历史,感受人生,搜集珍贵资料,发现和挖掘遗失历史痕迹和文物珍品,见证中国革命的艰辛伟大历程,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加快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h3><h3> 树贵企盼与有此想法的同仁,携手共进,一起重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路,为党的一百周年纪念献上一份微薄之礼。</h3><h3> </h3><h3> 王树贵</h3><h3> 2020年3月3日于延安万花文化园</h3> <h3>收集陕北资料</h3> <h3>延安一一吴堡</h3> <h3>计划制作一批个性化邮票和邮册</h3> <h3>8月14日,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沿无定河北上,途经白家渠、寨山、麻地沟、四十里铺、谢家沟、赵家砭、冯庄、尚庄、官家湾,行程50里,来到米脂县井家坪村。</h3><h3> 井家坪县位于米脂县城南10里处。在井家坪,毛泽东居住在井生海家里。井生海的地方在沟掌里,原来有五孔窑洞现在只剩两孔了。图中左边第一-孔窑洞即为毛主席当年居住过的地方。</h3> <h3>8月14日夜,毛泽东从米脂县井家坪出发,经张家塔、何家庄、王岔、磨石沟、桥河分电硷、张家岔、杜家崖窑、惠家沟、前印斗、峁圪塔、高家庄,来到印斗乡陈家岔村,居住在半山坡的高余岚家。据高余岚的三儿:子高有琦(59岁) 说,他们家的地方座北向南,一线四面空洞,毛主席当年住在右边第一孔窑洞中。 右边窑洞旁边向东开有一个后门, 第二天毛泽东走的时候就是从议个后门走出去。高有琦在毛主席居住过的窑洞里拿出个相框,内装毛主席转战陕北时骑马行军的那张照片。他说,毛主席逝世那年,村里就在毛主席住过的院子里开了追悼会,许多人都流泪了,院子里、窑洞里摆满了花圈。</h3> <h3>8月16日,毛泽东率中央前委机关离开陈家岔,经高家园则、柴家岔、 乌龙铺、张王家沟、刘家山,行程50多里,深夜时赶到佳县神泉乡曹庄村。</h3><h3> 毛泽东行经过乌 龙铺时,乌龙铺正逢赶集日,旁边许多群众在观看。突然有一个老乡惊喊:这不是毛泽东嘛!另一老乡马上答话: 是,就是毛泽东,没有错,毛泽东来啦!顿时引起集市上的群众骚动,纷纷拥了上来,立刻汇成奔腾的洪流。</h3><h3> 拥来的群众挤满了整个街道。群众高呼:毛泽东!毛泽东!毛泽东万岁!前进的道路被阻塞,警卫人员极力在前面开路。毛泽东骑在马上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眼睛有些湿润,随从人员也都激动得眼含泪花。毛泽东从马上下来,踩在一块大石头上, 向群众讲话,乡亲们好,乡亲们好,敌人就要来了,乡亲们要赶快疏散,赶快转移。</h3><h3> 曹庄距离佳县城10公里左右。在曹庄,毛泽东居住在曹根生家。曹家有两孔窑洞,毛泽东住在左边第一孔窑 洞内。</h3><h3> 据曹庄的老百姓介绍:“毛主席</h3><h3>走后,当时满山满沟都是胡宗南的军</h3><h3>队,可是没几天功夫就让咱们消灭。</h3><h3>当时胡宗南军队是从佳县到乌龙铺,</h3><h3>路过我们村,没住。黑夜里,路过这</h3><h3>里的胡宗南军队和米脂来的胡宗南军</h3><h3>队没对上号,打起来了,天明才知</h3><h3>道,打了一夜是自己打自己。”</h3> <h3>  8月17日凌晨,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冒雨向通秦寨方向转移,途径古城、西峰则、佳芦河畔、小李家洼、大李家洼,到达白龙庙。</h3><h3> 由于连日暴雨,引起山洪暴发,佳芦河像一匹脱疆的野马,咆哮着,奔腾着。前往通秦寨与野战军主力会合的希望成了泡影。</h3><h3> 毛泽东坚决不过黄河,冒着暴雨,踏着泥泞,到达佳芦河畔。</h3><h3> 眼看人困马乏,一个个筋疲力竭。毛泽东坐在一块大青石头上沉思,过了一会,他伸出两个指头轻轻一夹说: “给我拿支烟吧!”</h3><h3> “烟,得胜同志要烟!”</h3><h3> “烟,有烟吗?谁有烟?”</h3><h3> 前一阵子毛泽东因肺炎已经戒了烟,大家谁也没有想到要备烟,现在他却突然要烟,连警卫员也没有准备。何况连日的大雨人人都淋成了落汤的鸡,到哪儿去找烟呢?</h3><h3> 所有的人都慌了。</h3><h3> “烟呢?给我一支烟! ”毛泽东显然有点焦躁。</h3><h3> 部队里一阵骚动,大家上上下下一起搜索。这时,队尾阵喧哗,毛泽东的马夫老侯同志被大家众星捧月般地簇拥过来,老侯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 一层一层地打开, 从里面取出一包烟。</h3> <h3>  老侯在关键 立了大功! </h3><h3> 周恩来立刻指挥卫士打开背包,用薄棉被搭起一个暂时的 “雨棚”遮在毛主席的头顶,周恩来亲自扯起一头被角,</h3><h3>并且用身体挡住从侧面吹过来的风雨。好</h3><h3> 卫士延永生。(陕西绥德人)马上钻进“雨棚”为毛泽东点了烟。由于火柴受潮,再加上风大,一连划了几根都没有点着,在场的人一个个心果都看了火,可火柴却怎么也着不了。兄见火星一闪了上又熄灭了,毛泽东再次将烟头凑过去,火星却不见了。</h3><h3>毛泽东有些生气,眼看要发火了,吓得延永生两手直发抖,他越抖就越点不着,越点不着他就越抖得厉害。他知道,他的背后有多少双眼睛正在盯着他。</h3><h3> 又一根火柴终于被擦亮了,毛泽东刚凑过去, 凤吹,火花又一次熄灭了。 延水生的手越发抖得厉害了。</h3><h3> “你蠢!”毛泽东终于失去了耐心。</h3><h3> 情急之下,周恩来腾出一只手一把扯出了 雨棚里还锲而不舍地努力划火柴的延永生,立刻命令自己的卫士李银桥:</h3><h3><br></h3><h3> “小李,你点!”</h3><h3> 李银桥从延永生手中接过火柴,胸有成竹地将剩下的七根火柴棒全部捏在一一起用力一 划, 只听“哧”地一声,火虽大了些,可毛泽东的烟总算点着了,在场的人终于都松了一口气。</h3><h3> 毛泽东狠狠吸了一口烟,抬眼看了看李银桥,又侧目看看延永生,然后再狠狠吸几口。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毛泽东用食指弹掉烟灰。落地的烟灰节节随 雨水漂去。</h3><h3> 正在这时,头顶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仅一刻工夫,火炮也响了起来,天地间 一片轰鸣。</h3> <h3>  这时,侦察兵急忙跑来报告说,这枪声是西北野战军许光达部队正在侧击敌人,掩护毛泽东。</h3><h3> 毛泽东把烟头用力摔在地上,用脚狠狠踩灭,站起来说:“不过黄河!老子就不怕邪。我们顺河而上,说不准在上游能遇到桥呢!”</h3><h3> 部队踏着泥泞,冒着暴雨,顺河而上。稍歇片刻的毛泽东暂时恢复了体力,迈开大步,走在最前面。任弼时盼咐身边的刘长明参谋说:“让收尾部队把 上山的痕迹擦掉。”这话被毛泽东听见,他很快转过身于把手中的木棍往草坡上狠狠一截说:“擦什么? 就在这里竖块牌子, 写上:毛泽东由此上山。”</h3><h3> 大家劝他说: “为了安全还是擦擦吧,敌人跟脚印就会追来的。”</h3> <h3>毛泽东再次用力戳着手里的木棍说:“给我竖! 我看他敢追,我看他刘期到底有多大的本事!”</h3><h3>面对敌人的机枪扫射,几万追兵的呐喊,毛泽东全然不顾, 如入无人之境,把系着一根细绳儿的大草帽搭放到后脊背上,昂着头,挺着胸,迎着风雨,阔步前进。</h3><h3> 周恩来悄悄扯了下作战参谋刘长明的长袖, 小声嘱咐道:“毛泽 东的安全关系到全党全军,这事非同小可,为了以防万一,部队过后,你们还是把痕迹消除干净。”</h3><h3> 毛泽东一行在佳芦河畔甩开敌人后,爬上一-座山,来到白龙庙村。毛泽东住在李树仟家中间那孔窑洞。部队将到白龙庙驻扎好,忽然听到远方响起了炮声,大家向东望去,看见佳县县城被敌人炮击,浓烟四起。</h3><h3> 毛泽东说:“敌人就这么两下子, 不用担心,敌人要上这儿来,我们可以凭借有利地形打他几个钟头,到那时再走也来得急。”</h3><h3> 刘参谋报告:“敌人刘戡先头部队到了 佳芦河边,由于找不到中央机关的痕迹,以为我们从佳县过了黄河,于是就用火炮向佳县城猛烈轰击。</h3><h3> 毛泽东:“不这样, 刘戡回去就交不了差。”</h3><h3> 该村80岁的李林升说,毛主席是响午来的,那天白天是晴天,晚上下起了大雨,第二天吃过早饭后走的。听说到了河川村对面过不了河,从河川村摘下门板,用椽子临时搭了座桥过的河。</h3><h3> 2009年6月11日,我到佳县寻访拍摄毛主席在佳县旧居时,由高信耀、李书书作向导,- 路上,两位给我讲了很多毛主席在佳县的故事。</h3><h3> 刘戡的个团在佳县南区乔家寨附近, 由于天黑,下雨,四处找不到路。 一个名叫李 本的青年农民随群众转移时忘了一样东西, 返回村子去取时,被刘战的部队捉住强迫带路,走在队伍最前面。忽然,李本发现河中山洪下来了,在夜色中就像一 条平展展的路、 趁敌军不备,他躲在块一大石头后喊道:“ 前面是条好路呀, 让军队都过来吧。”敌团长也以为白花花的洪水是马平川,立即命令部队加速前进。结果,鬼哭狼嚎,刘我的个营就像煮饺子 样让洪水冲走了。 等到敌团长发现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李本早已无影无踪。</h3><h3></h3><h3><br></h3> <h3>毛泽东居住过的白龙庙村李树仟家(一右二)</h3> <h3>杨正林的儿子杨增光介部队在三官庙避雨的情况</h3> <h3>8月18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前委强渡五女河,途径崔家西山、河川、后家焉、白城、朱官寒,行军35里,来到佳县杨家园子村。在杨家园子,毛主席的房东名叫杨正林。毛主席居住在图中右起第二孔窑洞内,周恩来和任弼时住在第三孔窑洞里。</h3><h3> 于2009年11月7日,我来到杨家园子。杨正林已经去世,他老伴刘芝兰还健在,97岁了,居住在右边第一孔窑洞里,儿子杨增光居住在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第二孔窑洞里。杨增光(68岁)知道我的来意后带领我去见他母亲。</h3> <h3>毛泽东在杨家园子居住的杨正林家(右二)</h3> <h3><br></h3><h3> 当我进入老人的窑洞时,一眼就看见窑掌上贴一幅很大的毛主席画像,红彤彤的颜色,映红了大半个窑洞。侧面墙壁还贴一幅周恩来的画像。刘芝兰说:“毛主席是后半响来的。那天雨可大了,天上光响雷。他们衣裳湿了,在房檐下拉两根绳子晾衣裳。那天山水也很大,有些人到三观爷庙避了一阵雨。</h3><h3> “毛主席进村就住我家,还引个婆姨。我们搬出去到亲戚院住,牲口也赶过去了。院里站哨的一对一对的,闲人不让进。”</h3><h3> 我问老人家见过毛主席没有,刘芝兰坚定地说:“见过, 就在我家里住着哩。毛主席个子高,</h3><h3>我们家的炕小,睡觉时毛主席的腿伸不直,他就睡在我们家石仓盖上。</h3><h3> “我给毛主席他们做了一顿干饭。毛主席婆姨长得很好看。”</h3><h3> 离开刘芝兰老人,我来到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第二孔窑洞内,石仓依然立在窑洞的左侧,里边存放着粮食。我量了一下,石仓不足一米宽,有三米长,十分结实。墙上贴一幅毛主席画像。</h3><h3><br></h3><h3> 8月19日,毛主席率领中央前委从杨家园子出发,沿五女川北上,经前崔家洼、磨家川、蒋家崖、黄石克村,行程30里,天擦黑到达梁家岔,居住在刘永升家(图中第二孔窑洞里)。在梁家岔,毛主席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h3><h3> 沙家店位于梁家岔西面,两地相距20里路程。沙家店战役8月20日打响, 激战一天。歼灭胡示南部整编36师及两个旅,共6000余人,俘虏少将旅长刘子奇,师长钟松和另一名旅长换便衣逃跑。沙家店战役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重点军事进攻的图谋,有力地扭转了陕北战局,标志着转战陕北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h3><h3> 沙家店战役是毛泽东最为</h3><h3><h3>得意的一笔。战役结束后,毛</h3><h3>泽东说:“银桥啊, 你得想办</h3><h3>法给我搞一碗红烧肉好不</h3><h3>好?”</h3><h3> 李银桥:“打了这么大的</h3><h3>胜仗,吃一碗红烧肉还不应该</h3><h3>吗?我这就去找厨师去。”</h3><h3> 毛泽东在梁家岔的窑洞锅</h3><h3>台前,躺在帆布椅子上摇了摇</h3><h3>头说:“其实我不是那个意</h3><h3>思,这段时间用脑子太多,吃</h3><h3>点肥肉对脑子有好处。”听毛</h3><h3>泽东这么一一说,李银桥想,毛泽东已是三天两夜没有合眼休息了。</h3><h3> 当李银桥把一碗红烧肉捧到毛泽东面前时, 毛泽东闻了闻说:“好香啊! ”然后拿起筷子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吃了个底朝天。站在毛泽东身后的李银桥眼圈红红的。毛泽东像是解释又像是征求意见似地问李银桥,“你说, 打胜仗了,(吃碗红烧肉)我的要求不算高吧?”</h3><h3> 李银桥忙说:“不高, 不高,主席的要求也太少了,太低了。”毛泽东:“不低了, 战士们冲锋陷阵死里逃生也没能吃上一碗红烧肉....毛主席说完一直望 着沙家店的方向。“ 主席,你快别说....”.李银桥的眼泪夺眶而出,“ 以后只要我有办法,一定 千方百计给你搞红烧肉吃!”</h3><h3><br></h3></h3> <h3>毛泽东在梁家岔住的刘永升家(左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