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诚坚守初心,用实干担当使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卫健局医政科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局党组工作要求,在局领导的带领下,闻令而动,严密部署,强化统筹,狠抓落实,勠力同心,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卫健人的责任和担当。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整合资源,打好疫情防控主动战</b></div> 安排部署工作任务,随时调度工作进展,各级防控文件、各个战“疫”信息、各种防控报表纷至沓来,电话铃声、通话声、键盘敲击声、文件打印声,此起彼伏,门开门关、人出人进,行色匆匆……;在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医学观察点……,都有他们指导督导的身影。这是医政科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br> 局医政科是全区医疗卫生单位疫情防控的指挥中枢。每天,全区医疗卫生单位防控方案、工作规程、疫情监测、流调处置、医疗救治、消杀隔离、人员排查等最新工作指令,都从这里发出。抓实培训,1月19日组织各医疗机构分管院长、公共卫生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影像科、检验科及院感科主任等220余人,开展了新冠肺炎防控诊疗培训,打响了我区抗击疫情的第一枪。此后根据疫情的进展,对新冠肺炎临床诊疗方案第二、三、四、五、六版的内容通过视频会议同步培训,让全区医务人员能第一时间掌握最新诊疗知识。组建专家队伍,我区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医政科主要承担疫情防治组的任务。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救治、院感防控工作,立即从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三家医疗机构抽调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影像科、检验科等抽调29名专家成立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和125名医务人员组成的5支医疗救治预备队。设置发热门诊,按照《山东省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规范》,在5家医疗机构设置发热门诊,规范布局、人员及设备配备,严格隔离防护及接诊流程。<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准施策,打好疫情防控组合拳</b></div> 精准科学施治是阻击疫情的有力武器。指令畅通,及时把指挥部的指令(各级文件)迅速传达到前线阵地落实执行,把前线作战信息(发热患者接诊留观、密切接触者集中观察、重点人群集中观察、核酸检测等)汇总上报市、区指挥部。统筹“四点一院”,先后设置赭山、桃花山、明山、文山4处临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完成马山医院建设,用于集中管控密接人员和重点人员,做到应收尽收,协调调度“120”专用救护车组接诊、转诊发热患者。深入一线,反复对全区5家发热门诊、4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1处定点留观医院、各镇街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点进行督导检查。上下无缝对接,积极与济南市卫健委对接,每天从早8点开始到晚上22点,上报涉及发热门诊信息、留观人员信息、核酸检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各集中医学观察点信息等十几项数据统计,未出现漏报、错报等情况。统筹物资,针对防护物资、消毒药品短缺现象,广泛联系各地供货单位,为医疗机构提供货源,组织采购防护服、医用手套、酒精等消杀防护用品3次,多次多方申请上级拨付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物资,为重点单位拨放到位,接受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区应急办等部门转赠的社会捐赠物资5 批,均发放到临床一线。<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无怨无悔,危难时刻显担当</b></div> 在抗“疫”阻击战的冲锋号吹响后,医政科全体人员坚守岗位冲在一线,在督导落实、上传下达、值班值守、医务服务上做好全方位保障,以担当务实的作风守初心、履使命。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颜冲,科室带头人,冲在抗疫最前线的人。现场调度,确定核酸采样、送检的工作流程,检查督导发热门诊、预检分诊、隔离病房,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有人问他“你不知道危险吗?”,“我是学医的,知道危险,但我是党员,更懂得责任!”颜冲坚定地说。1月23日(农历大年三十)晚上8点,不见往年热闹的景象,大街上冷冷清清,新冠肺炎病毒这一恶魔的阴影正在笼罩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人们的恐慌和忧虑。他没有回家与家人团圆吃年夜饭,而是行色匆匆的出现在区人民医院感染科病房的门前,原来有1名从武汉回来的发热肺炎患者病情加重,经CT检查该患者双肺炎症,磨玻璃样表现,经治疗后病情仍不稳定,且有加重倾向,当时大家对新冠肺炎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考虑到患者有流行病学史,接诊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都高度紧张。在接到区人民医院的汇报后,从事临床工作多年的他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与济南市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联系,经专家组会诊后,果断做出核酸检测的决定,联系区疾控中心,现场调度并确定核酸采样、送检的工作流程,开启了章丘核酸检测的序幕。截至目前,我区核酸检测人数已超过1500人,每一次他都全程调度。从那时开始,工作连轴转,高强度,作息没规律成为常态。做为区指挥部疫情防控组的联络员,24小时接受各种专业咨询,每天休息时间不足4、5个小时,美美的睡一觉成了奢望,吃饭的时候在一个角落“偷偷”眯上10分钟是他新练出来的“技能”。<br></div> 杜娟,后勤保障最给力的人。“只要有需要,我就肯定在。”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杜娟一直协调调度“军械”,源源不断的为前方输送“弹药”,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高强度工作让她熬红了双眼,声音也变的嘶哑,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扑面而来的活力。活力的一方面来自对工作的负责,还有女儿的大力支持。杜娟的女儿很优秀,今年考取了复旦大学硕博连读,她本计划这个春节好好与女儿庆祝一下,但疫情到来打乱了她们计划,懂事的女儿不担没有埋怨她,而是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给她增加营养,说是做好后方保障,让妈妈有更大的活力投入工作。 李红军,工作交给她最放心的人。女儿在外求学,两个春节没能回来,今年回来本打算一起回姥爷家吃团圆饭。但疫情突如其来,年三十仍在加班加点工作的她,为能更好的指导各医疗机构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认真学习治疗方案,制定医疗救治工作的计划,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视频培训会议,忙碌的她忘记了今天是年三十,更忘记了许下女儿和老爸的年夜饭。当晚上七点多回到家,刚想抱歉的对女儿说对不起,但女儿没等她说完,紧紧抱住她,“妈妈,辛苦了,您也是抗疫战士,我们支持您的工作”。搂着女儿的李红军心里既幸福又愧疚,但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 还有潘聚浩,他的儿子以前最黏他,但自从知道爸爸是冲锋在抗疫一线,打败病毒的战士时,越来越崇拜爸爸,并全力支持他,一天晚上,孩子因为肠胃不舒服上吐下泻折腾了半宿,也不让妈妈告诉爸爸,因为他怕爸爸担心,影响打败病毒。 科室成员赵晶晶,婆婆因病住院治疗,丈夫在工信局办公室负责疫情期间物资供应保障,夫妻两人都在抗疫一线,两个孩子不得不托付亲戚照看,一次工作很晚才去接女儿的她,刚想与女儿亲亲,两岁的女儿不高兴地推开她,“妈妈我不喜欢你了”,一向刚强的她落下了难过的眼泪。 弭秀芳,因工作需要,她作为援兵从老龄工作管理科紧急支援医政科。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的上幼儿园,大的上高二,都是需要她的陪伴,特别是小儿子因为想妈妈,有一天等到12点也不见妈妈回家,哭着睡着了,凌晨2点多才回到家的她,看着儿子脸上的泪痕,心酸不已。但第二天,她亲亲还没睡醒的小儿子,七点半早早来到科室,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还有张琦、姚娜,孩子都上小学,老师布置的亲子作业,她们从没完成过,看到群里其他孩子各种的亲子视频,她们也觉着对不起孩子,但她们说“在疫情面前,我们是老党员,履职尽责,责无旁贷。”他们几个孩子都很小,都是需要父母陪伴年纪,但他们深深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担和责任,疫情防控是一场不能懈怠的赛跑,不到全面胜利,他们一刻也不能放松。 30多天的连轴转,30多天的通宵达旦,30多次的披星戴月,无数次的家人等候……那延误饭点放凉的饭菜,那冬夜结冰的车门车窗,那划过肌肤的凛冽寒风,那路灯拉长的清冷背影,那凌晨进家的疲惫脚步,都挡不住他们抗击疫情的责任和担当。<div> “疫情面前,责无旁贷,不负韶华,共克时艰,只愿一份坚守,换一方平安!”他们坚定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