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哈瓦那走透透(上)

无欲则刚

1.21 出发<br><br>新年伊始,又开始在网上找避寒胜地,看到一个“太阳之翼”(Sunwing)超值的古巴哈瓦那七天假期,立刻下单。去过三次古巴,两次走马观花哈瓦那。第一次跟团一日游, 不小心被导游“甩”了,只在老城转了很少一部分。第二次特地住在离哈瓦那不远,却因为感冒,只能在旅馆里对着大海发呆……只在最后进城逛了半天。这次一周就扎在哈瓦那,彻底走透透。<br><br>下午从多伦多出发,晚上八点多到Varadero,然后坐两小时的大巴到哈瓦那,入住酒店时已经接近午夜了。虽然哈瓦那有机场,但加拿大的度假航班都不飞,因为那里的度假村很少。加航直飞哈瓦那的普通航线机票价格,贵过回中国。 古巴的街道路面失修很厉害,但是蛮干净。 <div>农业部大楼</div><div><br></div>1.22 <br>这次住的酒店位于古巴首都的京畿重地,前有交通部大楼,后靠农业部大厦。旁边就是革命广场、古共中央、国防部和内政部等,最多十几分钟的步行距离。这里的外国游客很少,基本上都是外地人来首都公干,有的一看就是农民伯伯到农业部办事的,陈奂生进城的感觉。工作日来往的客人很多,晚上酒吧里音乐震耳,一到周末就安静下来。<br><br>需要用古巴钱,找了一家换钱所。一进门,就见厅里有很多挺旧的沙发,已有不少当地人坐在那里。门口的沙发上坐了个小姐姐,每个顾客进来,她会询问你要干什么,然后根据不同的业务,指点你去哪里。我说要换钱,她指指沙发上一个黑瘦的中年男子:before that man!当然,我明白她是说我应该等在那人后面。这里有八个窗口(其中两个办理换钱服务),大家既没有排队,也没有叫号,而是采用人盯人的方式等候。这个苗条可人的小姐姐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花瓶,业务繁忙的换钱所秩序的维持,完全靠她的记忆力。<br><br>政府换钱所的汇率是最优惠的,比旅馆、机场好。古巴的可兑换比索(CUC,红比索)是和美元等值的,另外还有一种当地人用的土比索(CUP),差不多1:24。因为古巴人收入很低,很多配给的商品按极低的价格出售,连旅游门票、服务和非基本需求的商品都是内外有别。游客买个冰激凌2CUC,当地人只要2CUP,有1:24的差价。 <div>买错卡的小店</div><div><br></div>上网在古巴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我们住的旅馆有网却没有卡卖,我只能去找电讯公司卖卡的地方。当地很少人懂英语,鸡同鸭讲半天,我被指东指西地狂窜,有的地方还关门,走了快两万步,好不容易找到了,买了两张卡。结果回到旅馆一试,却发现买了10元的电话卡,还奉送两个脚底大水泡。 卖报纸的亭子 旅馆离居民区不远,可以看到当地老百姓真实的生活。 晚上来到革命广场拍夜景,看到一群大妈在跳广场舞,姿势有点像拳击。 胡塞•马丁是古巴的国父,革命广场中心就是他的座像,当年卡斯特罗就是经常在这里的群众集会上,慷慨激昂几个小时。 在古巴,雕像最多的就是胡塞•马丁了,大小城镇中都能见到他的半身雕像。他是19世纪古巴争取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独立的重要人物,主张拉美地区的社会正义,直到最后开始游击战争。悲催的是,1895年,他第一次参加战斗就被西班牙人击毙。但他对一个自由古巴的展望,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是他留下的最大遗产,得到了所有古巴人的尊敬。老卡也把他尊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声称一党制是胡塞·马丁所倡导的。 广场对面内政部大楼上,有切•格瓦拉和卡米罗的巨型钢制头像,使用的钢材是1993年由法国政府捐赠的。1960年3月5日,在为纪念La Coubre货机爆炸而举行的追悼会上,摄影师科尔达(Korda)聚焦格瓦拉:弥赛亚式的目光注视着遥远的地平线,贝雷帽下是一头不羁的长发。这张照片广为流传,体现了格瓦拉坚定不移的革命热情和精神, 特别是格瓦拉牺牲后,更是成了革命造反的象征。格瓦拉头像下面还有他的名言“永远走向胜利”(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后来,发现交通部大楼的屋顶上,那些一米多高的大红字,就是这句话。 旁边通讯部的大楼上,是另一位革命领袖卡米罗的巨型钢制头像。<br><br>卡斯特罗兄弟、切•格瓦拉和卡米罗被称为古巴革命的四杰。老卡在2016年得以善终,小卡劳尔尚健在,不过已经退居二线,格瓦拉1967年死于他输出革命的玻利维亚,而卡米罗则在1959年一次空难中神秘失踪,再无下落。<br><br>老卡本人并没有在革命广场亮相,很有意思的是在卡米罗的头像下面,有一句表扬老卡的话:“菲德尔,干的好”,好像有了小兄弟的肯定,老卡就心满意足地隐身了。其实,老卡也许有点生性低调,他的光辉形象在古巴各地很少,也没有见过任何雕像,只有在一些标语上和人们的生活场所,能见到这位最高领导人的画像。 早晨的哈瓦那“长安街”街景<div><br></div><div>1.23&nbsp;<br><br>韦达多(Vedado )是这座城市现代文化的核心,有不少富丽堂皇的酒店,比如著名的国家大酒店,是以前名流巨星流连忘返的地方,娱乐文化场所、餐馆、酒吧和夜总会都很集中,是除老城以外,游客聚集最多的地区。</div>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大建筑物和那些狂奔的老爷车,使这里充满浓郁的北美色彩,与19世纪豪宅的古典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如同一个不完全密封的时间胶囊,把数十年和几个世纪的时间都包在一起了。 哈瓦那大学位于韦达多的一个小山上,居高临下,建筑宏伟气派,是古巴的最高学府,包括国父胡塞•马丁和老卡本人都曾在此就读。最早的大学是个教会学校,位于老城,只有白人的精英阶层才有资格入学。1902年迁至此地,后来世俗化。 <p>大学在革命前一直是激进势力的温床,大学生热衷于参加革命活动,校园的花园里还有一辆缴获的美国坦克,以纪念在革命中牺牲的热血青年。</p> 校园里很安静,有不少学生坐在高大建筑物的台阶上,沐浴着冬日的暖阳,玩手机聊天。 象牙塔里岁月静好 <div>古巴国家大酒店(Hotel Nacional de Cuba)<br></div><div><br></div>在街上,我终于买到了上网卡,5 CUC可以用5个小时。由于交流上的误解,还和卖卡的女士争执了一番。不过没想到,好不容易买到的电信局上网卡,在旅馆还用不了!害得我每天不得不走十分钟,去附近的一个小公园上网——被领导称为上班。后来,我却发现在别的旅馆都可以用了上网,不知道我们这个旅馆搞什么名堂,也许不想让那些出差的人上网太容易?古巴人上网的比例很低,也没有我们那么大的网瘾。 买卡的地方 韦达多街头的小市场 修饰一新的老建筑 在古巴街头,经常看到许多人在排队买东西。店铺的门脸很小,里头很暗,看不清是卖什么的。1962年以来,古巴就一直实行配给制,每家按人头发购货本,每月凭本可以用很低的价格购买定量供应的商品,类似于中国八十年代之前的情况。但是,由于配给的商品不够充裕,往往很快就售罄,所以当地人不得不排队等开门。从2019年5月起,由于美国认为古巴没有本质改变的倾向,而且还支持玻利维亚的左派政权,就进一步加强了对古巴的禁运,加上委内瑞拉经济恶化而自顾不暇,使得古巴配给的范围不得不进一步扩大,物质匮乏的程度日趋严重。<br><br>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现在享受的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是四十年前无法想象的,也是古巴人民望尘莫及的。在古巴,如果你有在国外的亲戚资助,或者能够赚到外汇(即CUC),你也可以买到高价的商品。我们住的旅馆旁边就有一个自由市场,卖肉类和一些蔬菜、水果、点心,不过品种还是很有限的,数量也不多。领导本来还想去找点零嘴,逛了一圈,完全没有什么引起食欲的东西。古巴三分之二的食品需要进口,自己又没有太多可以出口的东西,所以旅游业是赚取外汇的重要渠道,加拿大的度假游客是主要客源之一。<br><br>政府对配给制有自己的理由:我们可以保证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古巴人的生老病死国家全包,医疗、教育,甚至身后的墓地,完全免费,没有后顾之忧。加上民族天性乐观,活得悠闲自在,喜歌善舞,衣着整洁,色彩缤纷。 旅馆旁边的农贸市场 傍晚的独立大道 <p>雪茄工厂</p><p><br></p><p>1.24</p><p><br></p><p>维那勒斯山谷(Vinales Valley)是古巴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我们跟团到此一游,从哈瓦那要两个小时的车程。先到的是Pinar del Río,参观了一个雪茄工厂Fábrica de Tabacos Francisco Donatién。工厂原来是一座监狱,里面完全是手工制作,工人一排排坐在那里卷着雪茄烟,导游说里面不让照相,我用手机盲拍了几张,说实话,真看不出有什么可保密的。</p> Pinar del Río街景 接着前往维那勒斯山谷,这里地貌独特,一个个小馒头般的山丘,好像从天而降,散落在山谷。这些怪异的山丘,是在约1.6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侵蚀形成的,由于长期降雨,使得可溶解的石灰岩慢慢消失,留下的山丘块状表面,覆盖着浓密的植被,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 进入峡谷后,好像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双胞胎姐妹”(Mogote Dos Hermanas)是两个巨大的悬崖山丘,矗立在数英亩的平坦谷地中,一条公路从两山之间穿过,把我们带到了一幅巨型壁画前。 <p>这幅称为“史前壁画”(Mural de la Prehistoria)的作品,是古巴科学院前测绘主任莫里略(Morillo)的杰作,他在岩壁上描绘了人类进化的历史,跨越了早期的软体动物和其他古老的海洋生物,然后是恐龙的进化,最后是三个巨大的红色人类岩画。 由于颜料的褪色和山体的断裂,现在社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维护这幅壁画。</p> 在这里品尝了一种当地的饮料Pina Colada,是用菠萝、椰奶、糖、奶粉及姜黄粉调成,再加一点朗姆(Rum)酒,味道很不错。 离开山谷,导游带我们来到一家雪茄烟叶的种植园,山谷的红土地盛产优质的雪茄烟叶,古巴政府规定90%的烟叶要交公烟,剩下的才可以自己支配。 晒干后的烟叶摸起来很柔软 <p>我们观看了卷烟过程,每人还有机会获得一支雪茄品尝,我也试了一下,吸雪茄不能将烟吸入肺中,只在嘴里回味吐出,拿烟的方式也有讲究,入嘴的一段雪茄,还要沾上一圈蜂蜜,如果再喝点Rum酒,就更地道了。吸完之后,雪茄味的确在嘴里持续很久。</p> 好雪茄的烟灰可以积很长 导游然后带我们进了一个地下溶洞,在这里的馒头山下面,有不少石灰岩溶解后形成的溶洞,这些溶洞的规模远远小于我们在斯洛文尼亚见过的巨型溶洞,里面的钟乳石造型也不是特别的出色。<br> 蹭拍美女 <p>从溶洞出来已经二点多了,饿的要死,导游才安排我们吃饭。餐厅接待的都是团客,吃的东西味道真是很一般,同车的三个北京女生,一直在抱怨古巴没有美食,古巴人连花生米都炸得那么难吃。</p><p><br></p><p>有不少游客从哈瓦那到这里,会住下来玩几天,慢慢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当地居民有民宿可以出租。与我们同车的几位游客,最后下了车留在了当地。</p><p><br></p><p>回到哈瓦那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p><p><br></p><p>———</p><p>送花瓣收入归美篇,作者不能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