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都说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不管风景与风情,吸引我更多的是在路上的感受,享受那奔驰在广阔的南疆大地上那种自由的心情。</p><p>离开库车前往阿克苏温宿大峡谷。</p>  <p>晓露晨风报启蒙,光芒金镜冉乾坤。</p><p>闻鸡起舞光曦透,旭日丹珠耀太空。</p><p>迎着朝阳出发,满天的霞光给万物罩上了一层灿烂的霞辉,美好的一天从这里开始。</p>  <p>天空云卷云舒 (学友顾大哥杰作)</p>  <p>看够了整齐划一的小白杨防风固沙林。甚至还有在沙漠上种植成功的水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的让人感动!</p>  <p>山峦起伏跌宕</p>  <p>沿途五彩丹霞地貌目不暇接</p>  <p>一提到丹霞地貌,相信有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则是甘肃张掖丹霞地貌,从上空俯瞰张掖丹霞地貌,能够看到五彩斑斓的奇特景观。不过,在中国的大西部,新疆阿克苏,也有一个丹霞地貌的地方,而且非常壮观,这里就是温宿大峡谷。</p>  <p>温宿大峡谷位于温宿县境内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前山区博孜敦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大峡谷距温宿县城东北约80公里,总面积200平方公里。这里曾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驿路木扎特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地称之为“库都鲁克大峡谷”,维吾尔语意为“惊险,神秘”。</p>  <p>上午11点到达景区,足足三个小时漫长的排队等待。</p>  <p>大峡谷景区入口离峡谷入口约十几里。这段路程是峡谷的河床,需乘坐景区交通车。温宿大峡谷有中国罕见的远古岩盐地质绝景、奇特的雅丹地质怪景、是中国独有的巨型岩溶蚀地质秘境,堪称新疆“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p>  <p>与我们见过的任何峡谷都不一样,温宿大峡谷基本没有植被,没有道路,人们从峡谷底部踩着细沙前行,沙子很松软,一步一陷,无法快行,因风吹日蚀,雨水冲刷,两侧形成了许多神奇壮观的难于用文字表达的山体造型,红褐色的山岩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彩,充满历史沧桑。而阳光折射而过的峡谷则充满神秘感,似是传说中的藏宝之地。</p>  <p>走进大峡谷,倾刻就被两侧的奇景所震撼。峡谷宽处约200至300百米,狭窄处仅可一人通过;山壁岩层分布明朗,因受挤压形成的褶皱线条十分清晰,在历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后,形成了群峰叠嶂,奇峰兀立、嶙峋怪异、形态各异的奇特景观,叹为观止!</p>  <p>大峡谷还是原始的自然景观很壮观,天山以南干燥少雨,而大峡谷的颜色也正好能够为您呈现出这种感觉,白色的砂石,搭配了丹霞的红色,走进这个景区里面,就会让你陶醉在其中。</p>  <p>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峡谷遍布丹霞、雅丹、次雅丹、岩盐喀斯特和独特的盐丘底劈构造等5种地貌,形成一幅幅大自然美丽画卷……</p>  <p>听说这个是悠情谷</p>  <p>峡谷两侧因风吹日蚀,雨水冲刷,形成了许多神奇肃穆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神奇景。</p>  <p>导游说英雄谷,情人谷是大峡谷的镇谷之宝。</p>  <p>穿行在大峡谷中,如同穿越亿万年的沧海桑田,时常会有神奇的魔幻感,因此温宿托木尔大峡谷是摄影家、画家的钟爱之地。</p>  <p>这里就是最高点,一览众山小(团友杰作)</p>  <p>在幽静的峡谷之中,我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用镜头书写自己的感悟……</p>  <p>大美之景,岂敢独享……</p>  <p>坐车从峡谷返回时,司机踩着油门一路狂奔,终于可以这样无视交规,放飞自我!其实这车油门踩到底也只能是30到40码,只是在这样的沙地里以这样的速度行驶,有种横冲直撞的感觉!(还别说,这样快速地行驶反而陷不到沙里)</p>  <p>从库车出发到天山神木园300多公里,天山神木园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境内,位于新疆天山托木尔峰南侧前山区,又称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海拔1700米,占地700余亩。神木园也被称为“戈壁明珠”。维吾尔语“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为传经圣人的坟地,是历史上伊斯兰教集会和朝拜的圣地。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实际上是分布在高出地面几十米的土丘上的一处墓葬群。园内分布着树龄少则300年,多则千年的古树百余棵,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别致造型,多数因长年的固定风向造成各种各样的螺旋状,叹为观止。</p>  <p>有谁会相信,荒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北边缘,人烟几乎绝迹的地方,有一处神木编织的胜境?</p>  <p>林间不时地有鸟儿婉转的叫声,为四周添加了几分神秘的气氛。</p>  <p>马头树:相传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地,将他的小白马拴在一棵古树上,去了竟几日未归,小白马饥饿难捱,想挣脱绳索去自己觅食,不甚却将马头夹在树中间,日久天长形成了马头模样,变成红褐色,</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通天门:千年前的一颗山柳,历经风雨,柔韧扭曲,倒地而生,它衍生了四颗枝干,在风的作用下,形成一道弧形的拱门,而地下枝干好似一道人生的苦槛,携手迈过,天门之外天外有天。</h3><p>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气候湿润,时常可以见到蛇、松鼠、野兔子等小动物。</p>  <p>烈日与干旱并没有征服所有的东西,在干枯痛苦的躯干上,经过湿润的空气的吹拂,又有新的枝杈和绿叶滋生。</p><p>令人称奇的不但在于它们的枝干千奇百怪,而且在于树的年龄甚高。在这海拔1700米的地方,古树浓荫中,百年乃至千年以上的“长寿”老树比比皆是。</p>  <p>据说喝圣水可延年益寿,同伴连喝几口,起码可多活五十年。</p>  <p>在这里,苍老隐约统辖了所有的角落,即使是已有二三百年树龄的核桃树,依然在“产仔生育”,据传年产核桃也在一千多公斤。</p>  <p>鸵鸟起舞</p>  <p>遥望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将军墓,是十一世纪阿拉伯传教士苏里唐·库尔木什·赛义德的马扎。他率领一支2000多人的军队参加“喀拉汗王朝”对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发动的宗教战争,在激烈的拼杀后,几乎全军覆灭,仅有十一人幸存,其余的人全部战死并埋葬在这里。</p>  <p>在神木园,风沙、雷电的打击以及岁月的磨砺使一棵棵修出了灵性。有人说:“神木园归来不看树。”其实到神木园,你看的不仅仅是“树”,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悟。海拔1700米,占地近680亩的神木园,有上百棵树龄逾千年的古木,包括山柳、箭杨、野杏、核桃、桑树等多个树种。至于其树龄、树高、树径,并不是神木园最神奇的地方,虽然一棵“核桃树王”一年能产一吨核桃,一棵树龄1300多年的山柳,所占地盘逾10亩。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在神木园,更多的是一些不守“树规”、不想长成树的树,它们似乎都有种想长成别的什么的想法。</p>  <p>落日余晖非常漂亮,夕阳旁边的云霞色彩变化极多半灰半红,只要你一眨眼,它又变成了紫檀色了,真是色彩缤纷,变幻无穷几位学友连连追拍直到日落西山…</p>  <p>晚餐新疆正中拌面,面的分量很足,很实惠,味道也很不错,真的是盘子很大,再搭配一碗面汤,真是一顿不错的晚餐了。</p>  <p>阿克苏市,是中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轻纺工业聚集地,沿途看到大片大片待收的棉花地。以前采棉花是最让农民头痛的事费工又费力,听导游讲现代农业用采棉机采棉不仅省工、省时,而且还省心高效。</p>  <p>晚上住阿克苏地级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意为“清澈的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是阿克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兵团一师师部所在地。</p><p><br></p>  <p>阿克苏市气候宜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是国家重要优质棉生产基地,红枣、薄皮核桃、红富士苹果、杏、香梨、葡萄、甜瓜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著名的瓜果之乡(阿克苏的苹果倒没觉得特别,个人确是独宠阿克苏大冬枣,皮薄水大酸甜可口,反见必买非常非常的好吃,至今回味无穷。) </p>  <p>始建于1468年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天圆地方,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广场西侧。整个清真寺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它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p><p>艾提尕尔清真寺已成为全新疆穆斯林聚礼处。</p>  <p>寺内有很多气势壮观又极富伊斯兰特色的建筑,可以一一参观。</p>  <p>广场赶着做礼拜的大爷大妈们和漂亮的维吾尔族姑娘</p>  <p>站在清真寺回廊上,突然想起《古兰经》上说的一句话:贫困会使人变得脆弱,于是他就容易被别人所影响。</p><p>而我想,贫困有双重含义,一为物质上的贫瘠,二为精神上的匮乏。当一个人真正因这些贫困而脆弱不堪时,是的确难以顾全自己的自信、自尊,以及自我。</p>  <p>每年伊斯兰的古尔邦节、开斋节等传统节日时,会有远近数万名穆斯林同胞在这里欢歌跳舞庆祝节日。</p>  <p>今天的午餐有两道特色菜:</p><p>大盘鸡,新疆大盘鸡又名为沙湾大盘鸡,是新疆名菜,香喷喷的大盘鸡再配上具有新疆特色的馕或皮带面,绝对是一道美味。大盘鸡量特别大,我们四个人一盘妥妥的个个肚儿圆。</p>  <p>烤全羊:新疆烤全羊的吃法和装点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在大饭店里,烤全羊时备有专用餐台,将烤好的全羊放在台上面,并将羊的头部系上红色的头花,代表喜庆吉祥,嘴里含上青菜叶,代表着羊是在碧绿的草地上生长成熟的。从形态上看非常美观、气派,面对食者,犹如一只活羊卧在草丛里。旁边摆放一把民族小刀,还有孜然粉、辣椒面、精盐调兑好的调味盘。在场的食者被那烤得金黄发亮的色泽、扑鼻的香味、动人的艺术造型,顿时会觉得垂涎欲滴,食欲大增。</p>  <p>人们都说来新疆不到喀什就等于没到新疆,来喀什不到喀什老城,不知道新疆人的美和新疆美食的诱惑。我们此行住的酒店距老城步行仅有十几分钟路程,喀什古城新疆唯一5A级景区,而且免费是最低消费的旅游。</p><p><br></p><p><br></p>  <p>走进古城,我们似乎就走进了一段历史。</p>  <p>古城维吾尔族美食  可以让你尝到满嘴流油</p>  <p>喀什噶尔的灵魂在喀什老城,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现在的老城是在近些年,国家投资76亿元,在原址重新建设搞造的,除了增加消防设施和公共设施外,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及风貌。喀什老城位于喀什市区中心,面积为4.25平方公里,约有居民12.68万人。拥有几百年历史,是喀什噶尔和维吾尔文化最经典的代表。</p>  <p>古城地道的新疆羊肉串  </p>  <p>喀什古城,原称疏勒。一堵厚墙,城门洞开,里面的民居群体是目前世上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这里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老城内的建筑充满伊斯兰和维族风情,令人感觉仿佛走进了中亚的异域。</p>  <p>古城一角 典型的维族建筑风格</p>  <p>古城街拍摄电影的演员随处可见</p>  <p>这边一群摄影爱好者举着长枪短炮在谱写自己心中的美景</p>  <p>老城区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如今,他们仍恪守着世代而居的土屋和上千年的传统习俗。</p>  <p>城里像贫民窟的老房子沧桑古朴</p>  <p>还有一种过街楼,其中的讲究、由来也很有意思,可以充分悟出这些居民善良厚道不争的本性。</p>  <p>民族乐器  喀什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p>  <p>网红店</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我听说这里曾是著名电影《追风筝的人》部分镜头的取景地时,对这个古城有了份别样的情怀,心软化到悲悯。</p><p>维族小朋友超级可爱,她(他)看到拿相机对着他们就会微笑着摆P0S。</p>  <p>也许因了《追风筝的人》,徜徉古城之中,小孩子们是我最关注的焦点。</p><p>当两个小儿从过街楼嬉戏着由远而近奔跑过来时,我恍若看见了哈桑和阿米尔从时光另一头跑来!</p><p>一切恩怨,泯灭于时光洗礼中!</p>  <p>古城夜景不一样的感受,夜色绚丽繁华祥和,像个现代化都市。</p>  <p>进城参观的游客会得到一个热情洋溢的礼遇:每天会有三次开城仪式一一上午十点,中午十二点,下午六点。开城仪式很简短,很能精准体现喀什的历史人文。会有主持人简短介绍喀什古城,开城官引导乐手吹响号角,然后是体现喀什人文历史的重要人物登场——包括历史上的香妃、出使西域的张骞等等。</p>  <p>城墙上的灯光秀</p>  <p>老城里的民居允许游客进入游览,只是有些诸如净手、接食、落座等等之类的讲究。其中,民居若家门前的两扇门都打开,则代表男主人在家;若看到只有单独的一扇门打开,则表示只有女主人在家;若大门前挂了布帘,则代表现在家中正有客人来访。</p>  <p>喀什电视塔与老城交相辉映</p>  <p>新疆阿凡提和他的毛驴儿</p>  <p>西域丝绸的味道、奇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街区土石路面的巷道,宽一点的能走驴车,窄的两人并肩难行;街巷长者600多米,短的50米就到尽头。</p>  <p>老城里有个不为外人知的识路秘密,这是当地人的一种暗语,也是他们智慧的象征:因城里房屋相连,巷道众多,不懂暗语极易迷路。这个暗语就是地上的砖,它是行路的方向标,只要沿着六角的砖走,便可走出老城;而沿了另一种四角的砖向前走则会走入死胡同。</p>  <p>城墙上音乐吧歌手</p>  <p>街巷东转西折,南弯北错,迂回曲折,看似路尽,却柳暗花明又见一巷,民居屋舍很有特点,一般人家都在有限的平面上,盖起两到三层土木结构的小楼,有的向下延伸,建成地下室。</p>  <p>喀什老城,有许多传统手工工匠,在这里,现代的都市生活与古老的民族习俗,得到了完美的统一。</p>  <p>特别的餐厅,这里曾是英国官方派驻中国新疆的唯一外交办事地,其首长称英国总领事,全权处理英属各殖民地在天山南北的商贸活动与外交事宜。</p>  <p>喀什市治安还算不错,到处是全副武装的警察和这样的巡逻的特警车。</p>  <p>白天游览喀什街头邂逅维族一对新人举行婚礼,维吾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传统维族婚礼流程复杂,至少要连续办上好几天。如今城市的现代维族青年再简化也得举办两天。</p>  <p>今天是个好日子, 晚上酒店一对新人也在举行红礼,可以旁观,开始是大堂司仪激昂的说唱,做着我们完全听不懂的主持。没有其他铺垫和过场,新娘身着白色婚纱手捧鲜花,在新郎搀扶下,由一大帮子伴郎伴娘簇拥着径直来到席位坐下。先是一位新郎被自己的男性亲友团拉到舞池开跳。大家一边跳一边将50-100不等的钞票塞进新郎衣兜儿,这便是喜钱了。几曲下来,又各有一女宾代替新娘出场跳舞,接受众人的祝福和喜钱。再到后来,宾客们才下场翩翩起舞,增添了喜庆氛围。整场婚礼在歌舞声中充满着祝福和祝愿。婚礼进行时,餐桌上摆放着各种水果、糕点、喜糖以及维族特色的抓饭、烤羊肉、烤牛肉、烤鱼和茶水。人们边吃边跳,整个过程没人抽烟喝酒大声喧哗非常文明,这既是维吾尔习俗,也是清真餐厅里的规矩。婚礼还在继续,我们离去留下的是深深的祝福……</p>  <p>香妃故园又名阿帕克霍加墓,始建于明崇祯1640年前后,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式古老的陵墓建筑,是阿帕克霍加的家族墓地。“霍加”意为圣人后裔,这一陵墓埋葬着喀什“霍加政权”之王、白山派首领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五代72人。“香妃”是阿帕克霍加的第五代重侄孙女,贵为妃子,其实在家族地位并不高。因为民间炒作“香妃”的缘故,逐渐把这个家族墓地称为香妃故园,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p>  <p>整个陵园是一组构筑得十分精美宏伟的古建筑群。它由教经堂、高低礼拜寺、门楼、主墓室、果园等几大部分组成,占地约72亩。各种不同造型的建筑物构成了陵园高低不同、错落有致的多层次景观,虽历经风吹沙蚀,已不象从前那样华丽,但从建筑物外的彩绘、砖雕等装饰仍可以看出阿帕克霍加墓曾经的辉煌,不愧为新疆最为宏大的墓园。</p>  <p>传说,埋葬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身上有一股常有的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香妃死后由其嫂苏德香将其尸体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帕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不过据考证,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她确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