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由我给大家主讲。我讲的这第一课,它既不是语文,数学,英语课,也不是音乐,美术,体育课,那它是什么课呢?今天的课让我们共同来思考一个话题:那就是关于生命的话题。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充满着危险和灾难,我们的人生道路,布满着困难和挫折。“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这场疫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生命教育,人生大课!<br></h3>  <h3>海城开发区实验学校校长:高波<br></h3>  开学第一课:生命教育  <h3></h3><h3>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大朋友高波。
      今天本应该是我们开学的日子,但一场新冠肺炎的疫情让我们只能以这样的方式隔空相见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由我给大家主讲。我讲的这第一课,它既不是语文,数学,英语课,也不是音乐,美术,体育课,那它是什么课呢?今天的课让我们共同来思考一个话题:那就是关于生命的话题。</h3><h3>      同学们,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世界,这无疑是人类遭遇的一场灾难,但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真实生活。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充满着危险和灾难,我们的人生道路,布满着困难和挫折。“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这场疫情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使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审视周围的世界和自己,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次生命教育,一堂人生大课?我觉得,在这段时间,学好这门课,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呢?我总结出以下四点:<br></h3><h3></h3>  一、珍惜生命,敬畏自然  <h3></h3><h3>      同学们,对于地球四十亿年的生命而言,人类是否存在并不重要;没有人类的大自然以其博大的胸襟与其他生物和谐与共、和睦相处;然而,人类离不开大自然,没有大自然的人类无法生存;2003年的“非典”与2020年的“新冠”同出一辙,都是我们人类失去对大自然的敬畏,失去对生命的敬畏,失去对其他物种的敬畏,导致大自然给我们再次反攻,重重惩罚!<br></h3><h3></h3>  二、身在隔离,心向世界  <h3></h3><h3>      这是央视节目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开场白里说的一段话。这段话,也许道出了此刻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
      因为疫情,你们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并且体会到了什么叫“隔离”;因为疫情,你们有了一个意料之外漫长并且难熬的假期;因为疫情,你们开始想念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课堂,你的校园……但我想说的是,隔离的是病毒,阻断的是疫情。在社会中,在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每个家庭也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仍和世界有着关联。
      现在,请你踏上通往你外部世界的旅程——
      首先,重新感受一下你的家庭。趁着居家隔离的时光,品味一下家的味道,品味一下厨房里妈妈忙碌的身影,品味一下饭桌上爸爸叮嘱的话语,品味一下爷爷奶奶花白的头发,品味一下外公外婆深刻的皱纹, 你或许会品味到,家是生命的驿站,也是避风的港湾;家是一份关怀,更是一份责任。
      其次,重新思考一下你的学校。在这特殊的时刻,学校把课堂搬到空中,把教室架在网上,你能一如往常地投入学习吗?“停课不停学”,学业一刻也耽误不起。学习的环境,学习的方式变了,你们既要自律,更要自学。
      再次,重新审视一下你的国家。翻开“新冠”这本大书,我们会看到:什么是以身许国?什么是生于忧患?什么是力挽狂澜?什么是废寝忘食?什么是逆向而行?在疫情面前,一声令下,武汉封城,直至今天。在我们辽宁,国家一声令下,四个小时两支医疗队集结完毕,一省,一次,一千医护,上雷神山。“冲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十天拔地而起的医院”、“全国各地驰援物资”、“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捐赠”,无不体现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这些显著制度优势正在发挥出空前效应、凝聚起强大的合力,成为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之源。我们的国家也许还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她变得更好,不是吗?
      最后,重新打量一下你的世界。在疫情面前,全人类都是“当事人”。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各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也结成联盟,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研发有效的疫苗,以挽救更多患者。各国民众除了为疫区和患者提供各种物质帮助之外,还以横幅、信函、视频等为载体,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在危难时刻同中国站在一起,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和最好诠释。<br></h3><h3></h3>  三、直面人性,审视自我  <h3></h3><h3>  灾难面前,有人选择坚守,有人选择逆行,有人选择牺牲自我,但我们更相信绝大数都选择阳光和希望。
      当下“新冠”肆虐,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感悟。关于生命、关于敬畏、关于付出、关于担当。“疫情”是一面照妖镜,有人逃离,有人逆行;有人谋取暴利,有人倾其所有;有人推波助澜,有人忧国忧民;有人渎职懈怠,有人守岗敬业;有人昏庸无能,有人科学研判。但,请记住,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有人说,这次疫情是我国从改革开放40年以来第一次急刹车。以往的我们跑得太快,这次疫情可以让我们慢下来,静静地思考,我们将何去何从。如果在这段特殊的时光中能产生更多仰望星空的思想者,那么这次踩下的急刹车,反而会为整个民族的教育品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储足了能量。<br></h3><h3></h3>  四、致敬英雄,牢记担当  <h3></h3><h3></h3><h3>      有人说,人生有两重境界:生命和使命。平庸的人没有高远的目标,只是在维持着自己的生命。优秀的人肩上有担当,心中有使命,他们中很多人把自己同国家、民族及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他们让生命更有意义,把生命活出了价值。
      在这次疫情来临时,84岁的钟南山院士,勇敢地提出了不进出武汉的建议,但自己却义无反顾踏上去武汉的高铁,这位老人以伟大的逆行告诉我们,今天,中国的脊梁依旧挺立,也让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的使命和担当。
      73岁的李兰娟院士,在武汉疫情爆发后,在除夕之夜奔赴抗疫前线,凌晨4点下火车,工作不分昼夜、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与死神赛跑,让人钦佩。
      韩红,是我们熟悉的著名歌手,近年来,她领养了280多个孩子,个人累积捐款达4000万元,在本次疫情中,她的基金会再次以高效、透明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一批批援助物资运抵武汉,折射出这位公众人物的爱心与担当。
      还有我们身边的逆行者,我们学校七年组吴永刚老师的爱子吴奇泽,在疫情来临的时刻,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作为我们海城优秀医护人员的代表,驰援武汉雷神山。
      除他们外,还有那些冲在第一线的其它医护人员、深入疫区的专业记者、昼夜不停建设医院的工程师、建筑工人。我们身边也有天天执勤的工作人员,小区的门卫保安,在疫情期间,坚持为我们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他们以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为我们构筑了抵抗病魔的坚固防线。
      同学们,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苦难,但每次苦难来临,都会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们在危难时刻,用生命和使命带给人们温暖与美好。<br></h3><h3></h3><h3></h3>  <h3></h3><h3>      同学们,防控疫情,推迟开学,请大家不要恐慌。尽管你们见不到自己的老师,但他们一直在岗,一直在线,一直守护在你们的身边。他们会在网上授课,在线答疑,讲述防疫知识,开展心理辅导,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
      希望同学们在延期开学期间,能以专注的态度、自律的精神,坚持锻炼,用心学习,多读读书,多和父母谈谈心,多帮父母做做家务,完成我们学校假前布置的劳动作业。同时,关注这场疫情,关注眼前正在发生的一切,从中读懂世界,读懂灾难,读懂危机,也读懂生命和使命。希望你们在这个史上最长寒假结束的时候,不仅能带回来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能带回学业的收获,带回来一颗丰盈、温暖、充实的内心,我们期待看到一个自律的你!!!
      同学们,时间催人老,花开也有容,一切都会过去,但一切不应该被遗忘,希望在这次灾难中,我们共同学会敬畏,学会珍惜,学会担当!让我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若干年后你们会感谢那个曾经努力过的自己,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曾挥霍时光的自律的你!
      同学们,相信没有赴不了的约,春天一定来!阳光终会照耀!让我们耐心磨砺,等到集结号吹响的那一刻,2020我们一定能赢!迎春暖花开,疫情散去,当我与你在学校再相见,让我惊喜的发现:归来时,你已成长……<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