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酒大作战——揭秘淀粉与酒那千丝万缕的关系

金色童年

<h3>  碘酒,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碘酒,又称为碘酊,为红棕色的液体,主要成分为碘和碘化钾。色泽随浓度增加而变深。适应症为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h3> <h3>  淀粉,相信各位同学也不陌生,面包、米饭、红薯……很多食物中都有它的存在。那我也不多说,上资料:淀粉是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是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其基本构成单位为α-D-吡喃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0O5 )n。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h3> <p>  米饭,餐桌上的主食,是中国人民填饱肚子的根本,挑一小口放入嘴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甜甜的味道弥漫口腔。那米饭与碘酒摩擦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我们就将它作为我们第一个研究的对象吧!</p> <p>  轻轻地从碘酒瓶中取出两三滴棕褐色的碘酒,滴在米饭上。米粒充分将碘酒吸收,渗透进中心,但是碘酒的颜色尚未发生变化。咦?这与传闻中的不同啊?我仔细盯着米粒,但似乎没有一点变化,我不禁浮想联翩:是不是有油会影响实验效果呀?菜叶会不会影响实验效果啊?正准备问“度娘”之时,米粒被滴上碘酒的地方悄悄地发生了颜色的变化:由原先的深褐色变为了紫蓝色。我不禁睁大了眼睛,慢慢地观看碘酒渗入米粒,发生变化的过程,脑子里装满了无数个问号: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导致了这微妙的颜色变化呢?</p> <p>  为了解决心中的问号,我翻箱倒柜,从厨房里找到了5种食材,切成实验所需的小块,用纸巾垫好,编好序号,实验样本出炉!再找来碘酒,在每个实验样本上都滴上1-2滴,接着,便静候奇迹的发生,与此同时,大脑也在飞快地运转着,联想到米饭嚼在嘴里甜甜的,是因为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的原因,我做出了这样的实验猜想:碘酒滴到米饭上会变色是因为米饭中有淀粉存在。</p> <h3>  很快,答案就出炉了。果真,这些食材中,有的被滴上碘酒的部分变成了蓝紫色,有的没有变色。</h3><h3> 1号样本面包,含有淀粉——变色。</h3> <h3>  2号样本梨,不含有淀粉——没有变色。</h3><h3><br></h3> <h3>  3号样本红薯,含有淀粉——变色。</h3><h3><br></h3> <h3>  4号样本菜叶,不含有淀粉——没有变色。</h3> <h3>  5号样本葱叶,不含有淀粉——没有变色。</h3> <h3>  果不其然,与实验猜想完全一致,碘酒遇到食材会变成蓝紫色,是因为有淀粉在“作怪”。</h3> <h3>  既然碘酒滴到含有淀粉的食材上,会使食物变成蓝紫色,那么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可以用碘酒来判断断这种食材中是否含有淀粉呢?我兴冲冲地想。心动不如行动,我兴致勃勃地拿着碘酒和滴管,判断了厨房中下列食材是否含有淀粉:1.香肠,遇到碘酒不会变色,不含有淀粉。2.香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含有淀粉。3.苹果,遇到碘酒不会变色,不含有淀粉。4.萝卜,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含有淀粉。5.葵花籽,遇到碘酒不会变色,不含有淀粉。6.……</h3> <h3>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知道了,含有淀粉的食材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也可以用碘酒来判断一种食材是否含有淀粉。还知道了,科学在玩中学,在实验中学。学会做小的科学实验,学会举一反三,勤用脑,不仅可以开发动手能力和了解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对科学的兴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