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医院援鄂医疗队

林西县医院宣传科

<h3>战地日记</h3> <h3>  孙朕宇——今天上午,武汉市领导代表市政府来宾馆慰问我们援鄂队员,领导们讲话朴实、亲切,面面俱到的关怀和问候,使我们感受到他乡异地的亲切和温暖。</h3> <h3> 钟冬青——今天是2月29日,自来到武汉的第一天,我便主动请缨担任起这支队伍的生活委员,哈哈~我当官了!激动的同时还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队友们每天上班都很辛苦,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隔离衣,会出很多汗,就需要能量来支撑。我要按时领饭,统计每天上班有多少人,不上班有多少人,保证按时将热乎的饭菜发到每一位队友的手上,帮助队友们紫外线消毒、领取生活物资等等,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我却很高兴,每天盼望着能为这支勇敢的队伍尽微薄之力,让我们早日战胜疫情,平安的踏上草原大地!</h3> <h3>梁欢——今天是3月2号,下班后,我们在医院外面等通勤车,一位戴着口罩的阿姨举着手机拍照,开始我们并未在意,仅过了几十秒,阿姨努力的将身体探过绿化带的栏杆,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我们:“孩子们,你们从哪儿来?”“内蒙,阿姨,我们从内蒙林西来的”。随即,阿姨双手合十,向我们鞠了一躬,声音哽咽的说:“谢谢你们,孩子,谢谢你们能来武汉,能在这个时候来帮助武汉,谢谢,谢谢!”阿姨转身慢慢的走了。我们楞在了原地,忘了说句什么,也忘了留下一张照片,记录这温暖的一刻。虽然武汉生病了,我们在路上很少遇到行人,可只是这一位阿姨就让我们觉得感动。</h3><h3>面对这么温暖的一幕,我们没有理由不尽心尽力,与武汉的父老乡亲站在一起,放心吧!阿姨!</h3> <h3>  王玉荣——今天是3月1日,紧张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没有了第一次进病房时的忐忑和不安,每天都能从容应对,今天,病区又有2位患者痊愈出院,天天都有好消息,真好!</h3><h3> 16床患者的母亲不久前因新冠肺炎病重去世,他心情格外不好,每次查房时我都会陪他唠一会儿,他的情绪一天比一天好,病情好转的很快,今天他见到我,一口“鄂普”口音,笑着对我说了些什么,虽然没听懂,但隔着护目镜看着他伸出的大拇指,心里暖暖的。</h3><h3> 每天下班后,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压出的一道道印子,汗水湿透的护理服,捶着酸胀的小腿…然而,想到痊愈患者的笑容、患者伸出的拇指,暗暗的对自己说“值了”!</h3> <h3>赵艳杰——今天,收到女儿送给我的画,是她那个小小的年纪对新冠病毒的理解,在她的心里,妈妈、叔叔、阿姨像房子一样高大,像战士一样,拿着刀剑与病毒战斗着…女儿的画让我心酸也给了我力量,我知道这是女儿思念妈妈的另一种方式。夜已深,睡下,希望梦里抱抱我可爱的女儿…<br></h3> <h3>蒋欣茹——</h3><h3>妈妈,你干什么去了?</h3><h3>妈妈去打妖怪了。</h3><h3>妈妈,你是去给妖怪打针了吗?</h3><h3>哈哈,对……</h3><h3>这是来到武汉的第一天,和伊蛋蛋视频时的对话,接下来的每一天,我的丫丫们都会在视频里握着小拳头给我加油。每每听到两个稚嫩的声音喊“妈妈,加油!”时,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我亲爱的宝贝,你们要乖乖的等着妈妈回家!</h3> <h3>孟苓玉——今天是3月1号,开始了我的又一个24小时工作。每天我必须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病房。早晨,我们在主任的带领下统一查房,需要了解昨天24小时每个患者的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出入量以及化验结果等,以此制定今日24小时的治疗计划,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个上午,不是因为病人多,而是因为每个病人都很危重,病房里有我们的同行,我称他们为前辈,面对他们我由衷的敬畏,他们曾经驰骋战场,为了保护他人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我多么想为他们创造奇迹,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h3><h3>到了中午,简单的吃口午饭马上进入隔离病区,因为防护物资紧缺,所以每次进去都是一下午,甚至更长时间。病房里每个病人身上都插满了各种管子,那些管子很粗,看着真的感觉好心疼,但是没办法,他们的每一个指标的变化都有可能给他们带来生命危险,我们要小心的看护好每一个管路,监测处理任何可能带来的危险的情况。其实他们也在奋斗,从他们那渴望生命的眼神里,给予我更多的坚强,要努力,不放弃!</h3><h3>和他们一样,每天盼着发生奇迹每天盼着太阳升起…</h3><h3>希望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愿每一位患者健康无恙!</h3> <h3><br></h3><h3> 王克也—— 今天上中夜班,夜间12:00下班,腰疼、腿累。卸下满身“盔甲”走出楼外。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略感微凉,但对于刚刚脱下防护服的我,感到神清气爽,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好舒服!按约定,不论几点下班都必须给老公发个微信报平安,接到我的微信后,他马上给我回了电话,这时已经凌晨12:30,问他怎么还不睡,他说:“不收到你的微信,咋能睡得着?你还在回宾馆的路上吗?害怕吗?别挂电话我陪你走到宾馆”我哽咽了……</h3><h3>能来武汉参加抗击疫情,家人在后方默默给予很多的支持和鼓励。年迈的公婆不辞辛苦的照看着我两个年幼的女儿,解除我的后顾之忧。</h3><h3> 我亲爱的家人,有你们真好!</h3> <h3>  梁 欢——下班了,已是夜间0点10分,街上虽没见到车水马龙的热闹,却感到了万家灯火的温暖。每一个夜晚都会被黎明所替代,每一个清晨都值得被期待,当太阳升起,光芒与希望洒满大地,荆楚之疫,必退!-</h3> <h3>  倪 鑫——清晨,武汉淅淅沥沥下着小雨,雨水打在地上,似乎闻到了泥土的芳香,这是春天的味道~</h3><h3> 精神饱满的坐上大巴车向医院出发,今天我是中班(16点至0点),穿脱防护服一定是有条不紊,防护好自己进病区开始我的工作。出舱后摘掉防护面罩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好清晰,虽然每一次下班都是汗流浃背,但是看到那么多患者微笑着为我们竖起大拇指的时候,所有的汗水都很值得。-</h3><h3> </h3><h3> </h3><h3> </h3><h3> </h3><h3><br></h3> <h3>  王克也——这些天,病房的李婆婆下床不方便,在床上大小便,同病房的意见很大,但我每天都会耐心安慰她照顾她,给她室友们解释她的状况,病友们也理解了很多。大家都能和谐友爱的相处。病友们不停的道谢,甚至双手合一的感恩,使我那么的温暖。</h3><h3>工作虽然很累,但每次与家人视频,总能给我信心和力量,透过视频我可爱可亲的俩宝儿,心情美美哒!……相信不久我们就会战胜疫情,早日与家人团聚。</h3> <h3>  <b>毕红岩</b>——今天是来武汉的第十一天,电话和微信收到太多太多的关心和问候,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收获了大量的关注、赞美和祝福,有许多未及时回复,所以在这里像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自己,请大家放心,等待樱花绽放之时,必是我们凯旋之日!</h3> <h3>朱国兵——每一次看到这“武汉必胜”这四个大字,无形中都给我增添无穷的力量,心中暗暗祈祷,祈祷武汉尽快散尽阴霾,祈祷武汉重见美好。武汉加油!内蒙加油!中国加油!-</h3> <h3>李志蕊——今天起床后发现天空灰蒙蒙的,气温下降,下起了小雨。接送我们上班的大客车早早的发动了引擎在楼下等待,辛苦的司机师傅就站在路边吃着冰凉的早餐,时不时的还用手擦一下冻出的鼻涕,这画面突然感觉很心疼。因为我们班次的原因,客车每天要不分昼夜的接送我们回宾馆或者去医院,不知道一天要跑多少趟。他就像是我们的家人一样,每天护送着我们,保护着我们,共同为这个城市贡献一份力量!</h3><h3><br></h3> <h3>李彩东——今天查房结束的有点晚,打开微信看到队群里这么多消息:</h3><h3>❤️院长发进群里的照片,是家乡我的医院,门诊大厅忙忙碌碌的战场,是好多同事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医院当起了志愿者,我们在不同的岗位做着同一份工作,抗击疫情。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我的同事,我好想你们!</h3> <p><br></p><p>❤️看见了白姐发来的视频,是医院的亲人又为我们采购了吃的用的还有换季的衣服…特别的暖心,看到了熟悉的身影,熟悉的街道…本来今天消毒水浓度有点大,鼻子就有点刺激,加上这一剂温暖的催化剂,一阵酸楚…感谢我的家乡大后方,感谢院领导家长般的惦念,感谢同事姐妹般的温暖…</p> <h3>  刘瑞金——今天是3月1日。昨晚临睡前,王岚老师给我发了一张照片。这是2019年武汉的夜晚,在点点繁星的夜空下,武汉的街区流光溢彩,一片谧静祥和。不息流动的暖光掩映在蓝色的楼宇中,归家的人汇聚成河奔向温暖的港湾。看着照片,让我想起了那天下班后</h3><h3>王老师给我聊起了疫情前的武汉。她用江南的软语,向我们介绍武汉的当地小吃,热干面、周黑鸭、糊汤米粉、五芳斋汤圆……王岚老师深情的看着窗外,对我们说,现在的街道很冷清,等武汉人开始吃小龙虾的时候,那时做小龙虾的铺子是要排起长队的。听到这,我的心里感慨万千,我想,这一天一定不会遥远,武汉一定会还原她原有的最美的画面!</h3> <p> 从他们的日记里,我看见与家人视频时报喜不报忧的坚强;看见夜深人静时默默流泪的孤独;也看见初为人母因思念孩子将泪水滴满照片的心痛……然而没有人放弃,他们逆行而上。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见证着快乐与悲伤,经历着人生的一次大考,用坚定的守候呵护着每一位患者。</p><p> 没有一个不会来临的春天,没有一个过不去的黑夜,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享受阳光!</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