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序晓敏美篇——吉星红皮沟</p><p>大凡有所眷恋,乃至于萦情,萦情而至于梦绕,乃行诸于美图与文字,岁月静好,故情缱绻,晓敏于暇时,在吉星红皮沟拍摄了百余张图片,配诸脆嫩娟秀的文字,以分享给大家,这实是厚逸情怀之事,桑梓年年,花红处处,故情深深,谁不说故乡好?谁不愿故乡秀?</p><p>千年吉星,千年人文,美丽的传说,古老的故事,先贤古圣,教化卓育,志士仁人,血沃高原。</p><p>吉星场建于光绪20年(1894年),取意吉星高照的意思,是蓬溪古老的二十四场之一,民国26年(1937)年建立吉星乡。吉星乡是蓬溪红色革命的摇篮,当年的胡基准、胡兴才、胡康林就诞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圣李高之、胡首先、唐尧光也曾德泽乡邻,解放后廖青云、周金华带领大家改变家乡面貌,留下了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p><p>吉星贡米,古称“蓬邑吉米”,“米从天上来,饭香溢万家”,在这“蓬溪小高原”上,得天地之灵气,吐五谷之精华,不仅养育了我们的皇帝,还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人民。</p><p>如今世事流转,古物沧桑,人去楼空之后,我们的家乡已略显颓敝,“浮云游子意,落日古人情”,千里万里,我们忘不了我们脚下的土地,晓敏的美图意在唤醒我们的游子之思,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再一次想起神仙洞和鲤鱼跳龙门的美丽的传说;想起我们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生活;想起我们的童年和童年走过的路……</p><p>啊!故乡,我们永远眷恋的故乡,我们魂牵梦萦的故乡,仙鹤归来,祥云万里,这里盛放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祖坟,2020年,庚子年,邀你,春天,“也无风雨也无晴”,在那片古岩下,在那老树林,让我们魂兮归来,梦里老家:吉星。</p> <p> 这是我家乡一个叫红皮沟的小山沟,从老乡镇府下去,穿过邓家院子,走左侧水厂离乡镇只有半里路的地方下山便是了。</p><p> 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枯黄消隐,新芽渐绿,林间那些无忧无虑的鸟儿,打扰了弥漫在空气中的宁静,在岩壁树悄欢快地来回跳跃着,追逐着,给空旷的山沟里增添几分热闹的生机,偶尔传来几声羊叫声,和一块水田里的一群鸭子寻食时发出的欢叫声。</p><p> 沟里的岩壁岩洞非常多,形状奇特,非常壮观,神奇而又美丽。整条沟绵延一里多长,沟虽不宽,但沟底平坦,几乎都是水田。听老乡说沟里的田土己荒废了十几年了,除了放羊放牛的下山,山里几乎没有人去,所以有的田里还长满了杂树。沟里没有住户,只有废弃的提灌站,曾经辉煌的提灌站,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灌溉了大半个吉星农田。</p><p> 吉星的古堰沟水库就在山的另一面,难怪在沟里的岩壁上和石堆里发现了很多人工开凿石壁的痕迹。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在七十年代这条沟里热火朝天的为新修水库而奋战过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望着石壁上那一行行整齐的凿痕,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叮叮当当的锤子錾子声混和着抬石头的号子声组成的交响乐,在山沟里回荡。在许多散落的石头群里还留下了当年开拓者们煮饭时烟薰过的痕迹!</p><p> 沟里有的石壁像一幅幅巨大的水墨画和油画,有的被岁月的风雨雕刻得像一幅幅浮雕,千奇百怪,神密而又雄伟,仿佛来到一个神奇的世界。走在岩壁下,阳光从树枝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五彩斑斓。许多的岩壁下都有着奇型怪状的岩洞,有的大到四五米深,可以住下一家人。有的岩洞长年有泉水流下,岩壁上都形成了钟乳石,还长满了色彩斑澜的苔藓和各种滕漫,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也在这里惊现,显得此处更加神密,沿着沟底的岩壁走了一圈,处处都有亮点。在提灌房后面的崖下还发现一处被鲜花包围的清泉,这股清泉从深不见底的山洞流出,清澈见底,十分迷人。据说,这泉水早年间历经几次大干旱而不枯,可供周边几个队的人做饮用水,是名副其实的神泉,泉井不大被花草环抱,我们就叫它花神泉吧!</p><p> 这样从石缝里涌出的清泉在沟里有很多很多,在沟周边从崖石上滴下,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石笋,石笋是空心的,泉水终年从一排排石笋嘴里滴下,滴嗒、滴嗒像在奏着乐曲,或是相互诉说。总之这沟里有太多的美景太多的惊喜,只要你走近它,你就会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而且更神奇的它居然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如此之近。</p><p> 红皮沟一定给当地居民和水库建设者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现在我用手机拍摄记录下这神奇的红皮沟,分享给吉星的父老乡亲和朋友们,请大家一睹红皮沟现在的神奇风彩吧!</p> <p>花神泉!</p> <p>注:在此特别感谢蓬溪文井张豪老师为此篇写序🙏🙏🙏</p> <p>五下红皮沟</p> <p>四下红皮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