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情深一一安亚军

安利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故 乡 情 深</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808080">安亚军</font></b></h3><h1><font color="#167efb"><b> 2016年 9月26日,忠良二哥全程陪同我们从靖边到子洲榆林。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看到定边、靖边都是大平原,快到横山时才看到了陕北的山,下了高速公路驱入省道干线,不远处看到了大理河、小理河。水流量不大,水有点混浊,但山是绿的,完全被绿色植被覆盖的严严实实。一种激情、一种好奇、也是一种本能反应,渴望回家的心情。不由自主的喊了一声:周家到了!踩了刹车,下车一看果然是周家古镇。当时我十分激动,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每个人都感觉很亲,看不够照不够,把家乡的点点滴滴全部放在相机中。天完全黑了下来,我们来到了忠华二哥的窑洞,二嫂香宁夫妇对我们的到来,忙前忙后、盛情款待,十分热闹。仿佛感到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歌词里的场景,坐在窑洞的土炕上,啦着家常,说着知心话,喝着美酒,不知不觉中过了子时,二嫂安排我们休息。一行六人中我和媳妇秦喜红、小妹安慧没有见过窑洞,第一次住在窑洞,第一次吃了家乡的美食杂面羊肉饭、黄馍馍、油糕还有叫不上名的美食。体验了一下做为陕北人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只能按老家的方言说“可美哩”!。 </b></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b>   9月27日清晨,忠良二哥和向宁带着我们认祖祭奠,山路崎岖陡峭,满山的萍果树,犁树、枣树、野枣树挂满了树枝,无人采摘,满地都是萍果,萍果犁,红枣。掉在地上十分可惜。不到一会功夫,我们来到了祖坟墓地,爷爷奶奶的墓碑高高叠立在山岗上,走近墓碑看到爷爷:维昌、呼氏安府太公之墓周围有孝子孝女孝媳、孝孙孝媳等安家亲人的名字,我们也见到了自己名列其中。祭拜开始首先敬献花圈,给爷爷奶奶上香、敬献祭品、烧紙叩头。然后再给各位伯父伯母及安家亲人一一祭拜烧纸叩头。以了去我们六门子全家认根归祖的一桩心愿!同时祈求天堂的亲人,保佑我们安家子孙万代繁荣昌盛!祭奠结束后,我和亚东哥用双手捧回了一代黄土,带回临夏澈在六爸六妈的坟墓上,也让在异乡的父母感受到老家的黄土情缘,与自己的父母兄弟在天堂相聚!。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展现的是大理河在眼前悄悄流过,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一辆辆汽车在高速路上奔驰!废弃的旧窑洞院中的小石磨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过去。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穿越时空把我们带到了过去和现在。在返还的途中,我们参观了中良二哥、中亚三哥、秀哥、重庆哥的窑洞。亲眼目睹了安崄上老安家的原貌旧址。隐隐约约感觉到当年前辈及老哥兄们:为创家立业,白手起家,自己动手,艰辛创业的精神!中午忠华二嫂及向宁夫妇做了丰盛的午餐,吃过午饭后二嫂陪我们参观了周硷古镇,周家小学,周家中学愽物馆,看到了陕北地区早期的革命前辈的战斗历程……!同时也见到了爷爷伯父及亲人的像片,没想到六爸六妈的像片也在其中,我们对此感到不胜荣幸和自豪!按照安排的时间我们探望了安世武的母亲我们的老嫂子,由于老年痴呆,生活无法自理,连身边的亲人也不认识,确是可怜。随后又探望了住在周中的三姐,三姐举步艰难,但思维正常,老远就认识了我和亚东哥,记忆清楚,见到我们非常亲,我们合影留念!告别了三姐。忠华二嫂把糕油馍馍留给了三姐。看完三姐后我们道別了忠华二嫂及向宁,谢决了他们的再三挽留。随后驱车探望四大姐,到了马岔见到了四大姐和亲人们,大姐十分精神,啦了家常,在网上看到我们的相片,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告别了四大姐一家人。我们又继续探望冯曲(地名我可能记错了)的王家大姐,王治宁的母亲,老姐夫有点老年疾病,行动不便。三大姐看到我们后悲喜交替,对我们非常亲,拿出了我忠贤哥的遗像,一直唸叨美的小名,确实让人心酸,那种情那种爱,我们深深地被亲亲包围着,见过的没见过的亲人感触很深,并再三嘱咐王治宁让我们吃了饭再走。我们深深感到老家的亲人就是亲……吃完饭已经是黄昏时间,我们动身离开了马蹄沟水浇湾村。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榆林,很快夜暮降临了,为了行车安全,大约九点左右才到榆林,忠亚三哥三嫂及家人等待我们的到来,一见面大家格外亲切,问寒问暖,三哥一一介绍了我们一行六人,然后又认识了三嫂,金凤志军夫妇还有他们聪明可爱的小浩浩。三嫂非常热情十分好客,和金凤一起忙里忙外,准备了夜餐、备好了美酒。由于主人的好客,很快打消了陌生的感觉,就跟自己家中一样,聊起了家长,忠亚三哥,治军陪伴我们喝酒,三嫂和几位女士拉话酒过三巡不知不觉中,时间已到了午夜时分,三哥安排亚东、杨黎明亚林留在三哥家居住,我小红安慧到治军金凤家居住,来到金凤家回神一看,房屋是上下两层的复式楼,南北通透,宽敞明亮,装璜考究,富丽堂煌的大吊灯更为显眼。金凤早己准备好了暂新的被褥,安排我和小红住在二楼主卧室,安慧在次卧室,经过洗漱,冲了一个热水澡,一天的疲惫很快消失了,进入了梦乡。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b></font><b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 9月28日,天气晴,金凤早早起来,并按我们的喝茶习惯沏好了茶水,做好早点。随后在忠良二哥忠亚三哥的带领下,由金凤做向导参观考察榆林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文物古迹镇北台。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四公里的红山顶上,据高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塞,层高四层,雄伟壮观。镇北台有天下第一台之称,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的结晶。当我们一行站在高高的镇北台眺望远方的明长城隐隐可见,整个榆林市近在咫尺,东西金砂蓝天,绿色屏障和城市风貌相辉映!榆林沙漠已成为过去,一片片绿色植被覆盖着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告诉人们,陕北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征服了沙漠,改变了环境,回归自然,陕北人民用鲜血和汗水在沙漠上浇铸历史的丰碑!我们兴趣勃勃,在赞叹声中留影照像。家乡人民太伟大了。</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时间流逝的真快,一眨眼的瞬间,到了中午时分,金凤领我们进入一家地方特色的饭馆,点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大烩菜,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还有冉冉菜,钱钱饭,许多叫不上名的菜,用文字无法表达口感,总之一句话老家的饭就是香!随后我们漫步在河滨公园,占地面积很大,南北大约二十公里,园内有人造的小桥流水,楼台亭阁。小溪在静静的流淌,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宝塔,倒影在湖水中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公园里我们谈笑风声,不远的地方有个人造假山,风景秀丽风光无限,我们纷纷取景拍摄。前面还有一个大型游乐场所,高高的摩天轮,庞大的过山车,叫不上名的现代游乐设施,一一矗立在湖畔。三哥讲这里曾经是沙漠,让我们来自异乡的人十分震惊,没想到我们的脚下就是沙漠,沙漠变绿洲,沙漠变公园。陕北人民创造了奇迹,陕北人民改变了自然,陕北人民改写了历史。原前的黄山变成了花果山,原前的沙漠变成了绿洲。 傍晚三哥三嫂及家人邀请我们及榆林的亲人,在榆林大酒店举行了隆重的接风宴,三哥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认识了小凤一家人,安可一家人,安莉、小丽一家人,共有二十多人的大聚会。亲人们一一祝酒,气氛异常热闹,按老家的酒文化,客人喝二主人喝一,大家喝着酒拉着家常,从陌生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无掬无束,知心的话儿说不完道不尽。大家分享了亲人团聚的热烈气氛,感受了亲人间的友好交流,了解了相互之间的情况,捋顺了亲亲关系,在欢乐愉快声中结束了晚宴!。 </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font></b><b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 </font></b></h1><h1><b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167efb"> 9月29日,我们一行在二哥三哥的陪同下,由小凤做导游前往佳县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古迹道教名山,白云观是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大小庙宇殿堂鳞次栉比,精美绝伦,雄伟壮观!站在白云山顶,眺望黄河大峪谷,黄河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黄土高原,久经不衰,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奔流,苍劲的陕北黄土风情一览无遗。在朝斳圣拜的同时,我和亚东哥,小红安慧抽了一笺。结果是我和亚东抽的上上笺大吉。参观完毕,我们在白云山山门留影!中午一点多,小风领我们一行到佳县一家地方特色的饭馆,品尝了拼三鲜、碗托、黑愣愣、烤老老、黑面荞粉等等。当时这些菜名难记,我让服务员写下了菜名。果然名不虚传,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由于首次吃陕北风味的独特美食,记忆深刻!三哥说光洋芋这个单一品种,老家的人可以做出上百个不同口味的美食,真是太不可思议!</font></b></h1> <p class="ql-block">我的家 满院草 围墙倒 大门在 </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靖边龙洲丹霞地貌周边生态环境</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