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美国历史三角地之约克敦YORKTOWN</b></p><p>约克敦始建于1631年,是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与詹姆斯敦、威廉斯堡一样都是美国重要的历史小镇,共同构成美国历史三角地。</p> <h3><font color="#010101"><p>独立战争前约克敦曾是一个繁华的商港(网络图片)</p></font></h3> <p>1781年8月至10月,当时的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将军,在约克敦地区领导并指挥了决定独立战争最后胜利的“约克敦战役”,并在此接受了英国军队的投降,标志着为独立而战的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从此约克敦成为了美国历史三角地的一个重要“顶角”。图片选自网络</p> <h3><font color="#010101"><p>约克敦据距威廉斯堡小镇约20km,从威廉斯堡小镇附近的住宿地驱车半个小时左右,便看见了约克敦的标志牌。</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4月中下旬的弗吉尼亚州春意盎然,湛蓝的天空下约克敦民居隐映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顺着花间小径寻去,异国的大好春光几乎让我忘却了此行探古寻幽的真意,却超然滴享受了一次他乡的踏春!</p></font></h3> <p>沿着开满鲜花的林荫道,一路来到了小镇旁的约克敦战役胜利纪念碑前。</p> <p>纪念碑旁立着的牌子上介绍说:1781年10月29日,英军投降的消息一传到费城,大陆会议就授权建造一座纪念碑。但是直到100年后的1881年才开始建造,3年后的1884年才建成。可见当年的美国佬办事也真够拖沓滴。胖先生却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锅得甩给美国建国之初银两不足来背!</p> <p>小牌子上接着介绍说:建造胜利纪念碑的材料是来自缅因州的花岗岩,碑柱身高84英尺,顶部的自由女神像高14英尺。自由女神像在一次雷电中被击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柱顶自由像是1956年重建的。</p> <h3><font color="#010101"><p>约克敦主街Main St.</p></font></h3> <p>轻轻走进宁静的小镇,若不是耳畔呢喃的鸟语虫鸣,恍惚间还以为步入了画家的画卷中……</p> <h3><font color="#010101"><p>远远滴便看到了Charles Cox House</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它看上去还是曾经的模样……</p></font></h3> <p><br></p><p>300多年前,Charles·Cox House建成时就是这个模样。</p> <p>Charles Cox House对面不远处的一个大院子里,矗立着著名的纳尔逊大厦Nelson House。纳尔逊家族是美洲殖民地时期,弗吉尼亚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老托马斯·纳尔逊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苏格兰商业种植园主,大约在1730年便置地建造了这幢大豪宅。老托马斯·纳尔逊的儿子威廉·纳尔逊曾任弗吉尼亚自治领总督,被称作总督纳尔逊。</p> <p>孙子Thomas Nelson,Jr.出生在约克敦,人称小托马斯·纳尔逊。由于家产殷实,14岁的小纳尔逊就被送往英国伊顿公学接受贵族式教育,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后返回美洲。</p> <p>回到美洲后不久,随着英国《印花税法案》的实施,年轻的小纳尔逊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积极投身到反对英国《印花税法案》的独立运动中,逐步成长为美国独立运动的著名政治家,《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并参与了《邦联条例》的起草,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曾任弗吉尼亚州第三任州长。</p> <p>小托马斯·纳尔逊Thomas Nelson,Jr.是一位坚定、彻底的独立运动革命者,不仅参加了为独立而战的约克敦战役,还用自家的资金为大陆军购买武器装备。当得知英国军队将自家的豪宅当做英军总部时,他毫不犹豫地支持、鼓励华盛顿将军把它摧毁!这种为独立运动而彻底奉献的革命精神,得到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的高度赞扬!</p><p>独立战争前的纳尔逊大厦</p> <p>“纳尔逊将军与生俱来的慷慨大方、情操高尚、革命性纯洁、以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的每一项事业以及为国牺牲的品格无人能及!”———詹姆斯·麦迪逊,1789。</p><p>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1789年对小托马斯·纳尔逊将军高度评价的这段话,以漂亮隽秀的黑色花体字,印在纳尔逊将军大宅院门外院墙旁立着的解说牌上端。</p> <p>小托马斯·纳尔逊的健康和财富在独立战争中受到严重损伤,1789年1月4日50岁生日一周后病逝。1906年,纳尔逊家族转让了祖爷爷老托马斯·纳尔逊在约克敦置办的这一份家产。1968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购买了纳尔逊大厦,并按照18世纪的模样进行修复后,做为了解那段历史的国家公园免费供游客参观。</p> <p>美国Nelson家族的姓氏在中国不知为什么被译为尼尔森,这样看来其与英国那个战功赫赫、在西班牙特拉法加海战中战死的Nelson将军应该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这一点我并不确定,在此拜求指教!</p><p>Thomas·Nelson,Jr.在《独立宣言》上的签名</p> <p>继续往前走,看到的这栋建筑应该是小镇的市政厅TOWN HALL。在欧美国家市政厅除了行政功能外,其大部分功能是便民服务,诸如信息咨询、游客中心、免费卫生间、饮用水设施、应急救援、旅游纪念品店等等林林总总的服务都设在这里。</p> <p>为了寻找那尊华盛顿将军与法军代表在战舰上会面的塑像,顺着大路悠荡到了海湾边。远远滴便看到了那艘卸下了风帆的战舰,有点“放马南山”滴感觉!</p> <p>站在空寂无人的港湾旁,一片乌云飘来,一阵莫名的孤寂感悄然袭上心头,这大概就是那传说中“好山好水好寂寞”的感受吧。约克敦至今常住人口只有约300人左右,在小镇上游弋了大半天,几乎没有遇见什么人。美国地大人稀,从北至南近40天的美东之旅,除几个大城市外,所到之处大多数地方基本都是这样冷冷清清的,总体感觉朝气人气市井气息实在不足。</p> <p>看屋外这摆设,一定是个与大海航行有关的地方。走近一看,确实是个有关航海的博物馆。</p> <p>走进博物馆,看到制作间内一个老爷爷正聚精会神的忙活着手工帆船模型的制作。</p> <p>心想终于可以与人搭讪聊一聊了,可老人家根本就不搭理我,甚至连眼皮都没有抬一下看看,只好悻悻滴狼狈离去!</p> <p>继续小镇中的寻找游弋,在一个十二万分mini的小广场上终于找到了塑像的基座,怎么就只剩下基座了呢?实在不甘心,便走进旁边的甜品店问个究竟,穿着17世纪服装、胖胖的waitress告诉我说,雕塑被运回工厂做定期维修去了。</p> <p>坐落在小镇尽头另一端的这幢大楼就是当年华盛顿将军与英军代表谈判、接受英军投降的那栋建筑,现在也是个博物馆。找到这里时,约定离去的时间已近,只能带着些许的遗憾走过路过滴看上一眼。</p> <p>约克敦小镇外当年的战场处,修建成了“约克敦战役遗址公园”,做为美国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们学习历史缅怀先圣们。时间关系,也没有去看看!还是那句话:不留遗憾的旅行,成就不了完美!图片选自网络</p> <p>时代的脚步从不会停歇,小镇外早已建起了通今达古的现代化高架桥,约克敦却依然故我静静滴独自坚守着它辉煌的过往。异国他乡的一次探古寻幽踏春之旅就这样匆匆结束了。</p> <p><b style="font-size: 18px;">美国历史三角地之詹姆斯敦JAMESTOWN</b></p><p>詹姆斯敦是英国在美洲大陆上建立的第一个殖民地定居点,地处弗吉尼亚州东南部。在滚滚的历史洪流冲刷下,小镇早已不复存在,唯有一片片依稀可见的遗迹,默默记述着那些曾经的故事……</p> <p>在这个几乎没有车流的大路口,远远滴就看到了JAMESTOWN的标志牌。</p> <p>路旁稀疏的房屋隐映在开满鲜花的树丛后</p> <p>小山坡上转转,看到许多HOUSE都在静待出售,一股股凄凉的感觉再次莫名袭上心头!</p> <p>这里显然没有我们心中追寻的JAMESTOWN遗迹,继续启程按图索骥赶去找寻心中的目标。</p> <p>“登陆纪念碑”是詹姆斯敦遗址公园内最醒目的标志</p> <p>走近一看纪念碑底部四周各有一尊飞鹰雕塑,飞鹰雕塑下面是一束花环,花环下方各刻有一段碑文。</p> <p>纪念碑正面碑文写着:</p><p> 詹姆斯敦</p><p> 英国人第一块永久殖民地</p><p> 弗吉尼亚州与美国诞生地</p><p style="text-align: right;">1607年5月13日</p><p><br></p> <p>纪念碑背面碑文:这个纪念碑由美国于公元1907年建立,以纪念在此地定居300周年。</p> <p>早在1584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派出的探险大臣就到达了纪念碑旁这片海湾和广袤的大陆。大臣为了取悦“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将此地命名为弗吉尼亚(Virginia寓意“处女王之地”),海湾被称作弗吉尼亚湾,又叫维州湾。</p> <p>1603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过世后,把英格兰王位传给了苏格兰王詹姆斯六世,詹姆斯六世便成为了英王詹姆斯一世。为了实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向海外扩张的遗愿,英王詹姆斯一世于1606年再次派出英国殖民探险队前往美洲大陆。</p> <p>1607年,英国殖民探险者在弗吉尼亚的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大英帝国在北美洲的第一个殖民地定居点,并以英王詹姆斯一世的名字命名为詹姆斯镇(JAMESTOWN,又译詹姆斯敦)。</p> <p>面向维州湾矗立着的铜像是船长约翰·史密斯,1606年史密斯船长受英国政府特许,率领英国殖民探险船队再次抵达弗吉尼亚,在这里建立起殖民定居点詹姆斯敦,并担任弗吉尼亚总督。</p> <p>这些场景一看就知道是仿建的</p> <p>一个集会、议事的地方</p> <p>立着这么多十字架,应该是安息之地吧。</p> <p>又一个集会场所,旁边还立着一个石制十字架。</p> <p>供人们祈祷、忏悔的小圣坛</p> <p>小圣坛旁是一个大广场</p> <p>小钢炮依旧固守着维州湾</p> <p>1893年5月3日,爱德华·E·巴尼夫妇决定将这片属于他们私有的历史古迹无偿贡献给弗吉尼亚古迹保护协会。</p><p>遗迹公园内树立着爱德华夫人的铜像</p> <p>铜像旁的小纪念碑上刻着:</p><p>感谢爱德华·E·巴尼先生与夫人无私奉献了这片历史古迹,1893年5月3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弗吉尼亚古迹保护协会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1912</p><p><br></p> <p>真正的遗迹围在栅栏内</p> <p>木栅栏内围着的是安布勒大厦</p> <p>解说牌介绍说:安布勒大厦是1750年代由安布勒家族做为这片美丽种植园的中心而建造的。它是一幢精美的乔治亚风格之家,可与威廉斯堡小镇上优美的乔治亚·威大厦相媲美。安布勒家园烧毁于两次战火,1895年第三次火灾后被遗弃。</p> <p>看解说牌得知:木栅栏围着的这片区域,曾经是詹姆斯敦大兴土木搞城镇基本建设时期,殖民者们利用食用后的牡蛎壳生产石灰的场所之一。考古学家曾在詹姆斯敦发掘出了很多个石灰窑。</p> <p>大树下的解说牌上画着詹姆斯敦的生活场景</p> <p>解说词这样写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并不是看上去的样子</p><p>这些20世纪的土丘和沟渠标明了17世纪类似土丘、沟渠的位置。有什么用呢?尽管看起来像军事工事,但在新城它们更多是做为和平用途。詹姆斯敦的业主们大大扩展了栅栏、树篱、土丘与沟渠的用途,它们可以用来划分领地界线,将饥饿的家畜拦在花园外,排走沼泽地里的水等等。根据1930年代~1950年代考古学家挖掘出的大量物品看,这些沟渠一定曾经还做为垃圾场使用过。</p> <p>这里应该是一个复建现场</p> <p>室内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着</p> <p>发掘出的文物陈列在遗址公园的博物馆内,这是殖民者们当年使用过的烤箱、碗、瓢、餐刀及各种用具。</p> <p>各种农具及烟斗等等</p> <p>盛水壶及洗涮用盆</p> <p>水壶还是酒壶?</p> <p>遗址公园入口处的展览馆内,用大量图文详细介绍了曾经的詹姆斯敦。首先看到的是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铭牌上面醒目的写着“The Atlantic World in 1607”,意示着这里所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607年的大西洋畔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4个男人和小男孩</b></p><p>搭乘苏珊·康斯坦特号、平安号、发现号起航的英国人共计有144人。一个叫爱德华·布鲁克斯的殖民者,不幸在途中去逝。1607年6月22日,受雇执行这次航行任务的船员们开始返回英格兰,殖民者们则留在了自己新建的詹姆斯堡。约翰·史密斯把留下来的104个男人和男孩称为殖民地的“第一批殖民者”。</p><p>在史密斯的记述中,确认了许多第一批殖民者的身份,包括他们的地位及职业。除绅士和体力劳动者外,还有4个木匠,铁匠、水手、理发师、砖匠、石匠、裁缝、鼓手、外科医生各一位,男孩4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詹姆斯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片拥有多种族和丰富经历的大陆</b></p><p>1607年5月13日,三艘英国船登陆詹姆斯敦。这个前途未卜的开端,标志着英国在北美大陆的第一个永久殖民定居点诞生了。最终,弗吉尼亚殖民地融合了来自北美、欧洲、非洲三个不同大陆的民族与文化。这些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共同构筑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与民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生存而战</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詹姆斯堡</b></p><p>5月14日(这里指的应该是1607年5月14日,也就是登陆詹姆斯敦的第二天),詹姆斯敦殖民者们就开始用灌木丛把自己的露营地围了起来。为了强有力的阻止土族部落的袭击,也为日后预料之中西班牙人的进攻做好准备,他们构筑了詹姆斯堡。</p><p><i style="font-size: 15px;">第十五天,我们就修建完成了我们的堡垒,它是三角形状的,在每一个拐角处都设有三个象半月似凸出的壁垒……</i></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乔治·佩西 1608</span></p><p>接下去的20年间,詹姆斯堡毁于大火,但又得到了改造和扩建。到了1620年代中期,在詹姆斯镇上已经看不到这座堡垒了。</p><p>自1994年以来,大量考古挖掘揭示了詹姆斯堡遗迹,大大增加了人们对詹姆斯敦早期的了解。</p> <p>一开始,詹姆斯敦只是一个大约一英亩大小的三角形城堡。1610年代至1620年代期间,小镇沿着城堡外的河岸扩建。按照现代标准衡量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整个17世纪詹姆斯敦都是殖民地的主要城镇。政府部门的业务也在詹姆斯敦进行。烟草在这里分拣并从小镇的码头上装船运走。</p><p><i style="font-size: 15px;">这座小镇基本建在播种线的中部,紧靠河边,东西向长大约4四分之三英里。小镇里建有16或18栋建筑,最多的是砖砌筑的教堂,宽敞明亮。因为这些教堂都没有人居住,12户家庭按特别费率(比如小旅馆费用)井然有序的生活在里面。</i></p><p style="text-align: right;"><i style="font-size: 15px;">印第安人与1675至1676年间弗吉尼亚内战的故事</i></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詹姆斯敦人民</b></p><p>1607年后,还有谁登陆了詹姆斯敦海岸?大多数是英国人,詹姆斯敦殖民者具有多样性的社会背景,从富裕的贵族到没有任何技能的劳苦大众。有些为了好运打算继续待下去,有些则只想短期停留,有些根本就没有机会离去。大多数人是为了家庭团聚或寻求经济机会而来。另一些人,则是被迫离开家乡,不情愿的来到詹姆斯敦。考古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对詹姆斯富人、穷人,知名者、无名小卒,自愿者或被迫者的生活考察。</p><p>这段说明文下,用更小的字体列出了1607年到达殖民地的部分人员名单及他们家乡的地名。并且说明这些个人信息不准确,因为他们的家庭信息也不确定。这里不再一一罗列这份名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尊敬、高贵的绅士们……”</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威廉·斯特拉希,1610</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初几年送到弗吉尼亚来的大约一半的殖民者都是绅士,历史学家们常常指责这些绅士们并没有为殖民地的建设作出过贡献。但是这些绅士在殖民地的军事中,也就是殖民地的保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span></p><p>有时,这些绅士们或许并不乐意帮着做那些需要繁重体力劳动的杂活。毕竟,他们不是为了做这些杂活而来的。绅士们保护着其余的殖民者,因为他们努力为投资者谋利。不过在威廉·斯特拉希看来,体力劳动者和手艺人们期望这些“值得尊敬和高贵的绅士们”用手来帮助他们干活,而不是用剑来保护他们。弗吉尼亚这片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遭遇了传统角色与现实期望的挑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化交融</b></p><p>尽管弗吉尼亚公司建议殖民者们把印第安孩子们带进他们的社区,但是这个政策收效甚微。</p><p>英国人与波瓦坦印第安人交换了年轻人,并把他们训练成口译员。一些年轻人被俘后被扣为人质,另一些则以更和平的方式进行交换。少数几个英国男孩,包括托马斯·萨维奇和亨利·斯佩尔曼与弗吉尼亚印第安人生活在一起,后来他们就成为了口译员。</p><p>在殖民时期的早些年间,访问过英格兰的年轻波瓦坦印第安人包括:纳蒙克,一个值得信任的波瓦坦人;凯塔,瓦拉斯亚克的韦罗万斯之子;以及1616年陪伴波瓦坦人横渡大西洋的妇女们。</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因此我们象一个人一样生活在一起了</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i> </i></b><i style="font-size: 15px;">约翰·史密斯,弗吉尼亚通史,1624年</i></p><p>罗伯特·贝弗利,弗吉尼亚第一位天生的历史学家,很遗憾殖民者与弗吉尼亚印第安人很少通婚。1705年贝弗利写到:“殖民地应保护陷入战争中的许多基督徒和印第安人,而不是损伤双方的男人。这样孩子们才会越来越多,国家需要人丁兴旺”。</p> <p><i>各行各业的生意人在那里都生活得很好,并且通过劳动他们收获颇丰。</i></p><p style="text-align: right;"><i style="font-size: 15px;">完美的描述弗吉尼亚,1649</i></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詹姆斯敦陶工</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30年代,一个今天被称为“詹姆斯敦陶工”的工匠在为总督约翰·哈维的家族企业工作。他的铅釉陶土产品包括蒸煮罐、牛奶平底锅、盘子、储存罐、马克杯等等。在弗吉尼亚蒂德沃特考古遗址发现了这些实用器皿。</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詹姆斯敦的贸易</b></p><p>17世纪的詹姆斯敦,铁匠、金属工人、木工、砖匠、渔民、烘培师、啤酒酿造师都是众多工匠中的一员。烟草种植业赚取块钱的诱惑,使得工匠们常常无法全身心投入自身的行业,迫使殖民地依赖欧洲进口货。1641年,总督伯克利得到指示要求工匠们在小镇上从事他们的生意,以免工匠们经不住诱惑放弃手艺活而成为烟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詹姆斯敦及其它</b></p><p><i>上一个圣诞节我们在这里与来自伦敦的10艘、布里斯托的2艘、荷兰12艘及新英格兰的7艘货船进行了交易。</i></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18px;"> 弗吉尼亚居民,1648</i></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贸易联系</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欧洲人在美洲建立了海外殖民地与市场,弗吉尼亚印第安人把他们的长期贸易网络推进到了北美内陆地区。非洲头领们则拓展了与欧洲国家的生意关系。17世纪,詹姆斯敦成为了大西洋贸易的交汇口</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想象中的詹姆斯敦</b></p><p>几个世纪以来,詹姆斯敦一直做为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殖民地定居纪念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詹姆斯敦许多真实的故事在过去的岁月里消失了或被流行文化改变了。继续进行历史与考古学研究,会大大增强对詹姆斯敦的了解。</p> <p>以上是展厅内部分展板的内容,由于詹姆斯敦州议会大楼两次被烧毁,殖民地便决定将州府搬迁到离詹姆斯敦不远处,当时还是一片种植园的威廉斯堡,詹姆斯敦从此慢慢掩没在历史的洪流下了。</p> <p>说起美国早期殖民历史,人们一般都只会想到“五月花号”。因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1620年“五月花号”登陆地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才是美国历史的源头地。因为“五月花号”上搭载的大多是被英庭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为了保全自己的信仰寻求宗教自由,举家逃亡来到美洲。而比“五月花号”早整整13年到达维州海岸的英国探险者,只是为了寻求财富冒险而来。并且在殖民时代早期艰辛的岁月里,留下了许多不可言传的血泪史。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精神层面的追求永远高于物质层面。所以“五月花号”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远远高于“詹姆斯敦”,《五月花号公约》便成为了第一篇“美国读本”。</p><p>客观的说美利坚有两个历史源头,追求精神自由的“五月花号”和追求物质富足的“詹姆斯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物质上的富足”本就是美利坚合纵国的立国之本!</p> <p>走出展览厅进入遗址公园,看到一小队旅行团在听讲解,这是整个参观过程中遇到的唯一一个小型老年旅行团。</p> <p>詹姆斯敦遗址公园范围不大,也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看的真正“遗迹”,游客更是寥寥无几。眼前这片空阔寂寥、毫无生气的陆地,似乎印证了专家学者们那句“整个西方体系已进入了生理意义上的衰老期”。在近40天的美东自由行中,确实有太多“日暮苍凉”的感触。</p> <p>如果感兴趣请点击链接欣赏上集走进威廉斯堡👇</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1emsr2ma?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自由行走美利坚东海岸(六)过费城走进威廉斯堡</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