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所有人都跟我一样,过起了退休生活

Echo

<h3>我曾经说,无条件反战,因为战争只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生活动荡。而除了文化大革命,我这一生,都是在和平中度过的。</h3><h3><br></h3><h3>可是,忽然有了疫情。生活的常态被打乱了:所有人乖乖呆在家里就是最大贡献。虽然有人忽然流浪街头,有人被赶出医院,有人不能得到及时的医治,有人因为疫情逝去……但是整体的社会秩序还在,人们的生活还能继续。</h3><h3><br></h3><h3>所以我说大部分人忽然跟我一样:过起了退休生活。只不过他们总还有要去上班的一天,只要工作的地方没有倒闭。</h3><h3><br></h3><h3>2020因为太多的事件在年初发生,因为波及全国的疫情,让人难忘。忽然想到,在捷克,不经意就能看到雕塑,问起来都说是为了纪念黑死病流行时死去的人们。我们以后也能有这样的城雕吗?不止要纪念医护人员,我希望有纪念普通死者的,那些没有亲人送别的感染而亡的逝者。</h3> <h3>退休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家务,照顾老(妈妈)和小(狗多多),看电影,读书,画画……</h3><h3><br></h3><div>妈妈老了,说这话有点可笑,我都退休多年,妈妈能不老吗?可我是在想老是个什么概念。</div><div><br></div><div>一个人的成长,是不断增长常识、建立逻辑、掌握生存技能、社交能力、以及作为一个群居动物,向自己生活的周遭贡献和索取;以及经年累月积攒记忆……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达到一个顶峰时,开始向下,就是慢慢再还回去。</div><div><br></div><div>妈妈还记得很清楚的是她出生的那个街巷门牌,院子里的样子,每个房间都住了谁,当然还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是她会问我:现在住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会在这个城市?她不记得战争时期的颠沛,也不记得身无分文在大后方求学,甚至也不记得自己一生教书,常问我们现在怎么生活?</div><div><br></div><div>我在看着她越来越依赖亲人,时常半夜叫我,而当答问时,她却不再说什么,只能看她又睡去;有时她会一早叫我起来,说吃了早点再上班。伴着她一点点地遗忘。慢慢,她可能会忘记自己吗?</div><div><br></div><div>这让我想起那部电影《返老还童》,十几年前觉得不懂,现在却依稀看到了前行者飘动的衣摆。</div><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就是哪个圆:越接近终点,就越接近起点。从无到有到无。这个走向无的过程,对陪伴的人来说,是非理性的必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电影和书</b></h1><br>看书不多,只两本:东野圭吾的《恶意》和威廉·庞德斯通的《囚徒的困境》。<div><br></div><h3>《恶意》看得人背后发凉,真有这样的人一辈子抱着恶意生存吗?对某些人某些事,深藏在心的恶意,甚至没有缘由。</h3> <h3><font color="#010101">《囚徒的困境》如果读的话,可能会不太看得下去,除了冯诺依曼的生平轶事部分,但是听,会把实在搞不懂的自动放过去了,让整体能够不断进行下去,然后就会发现要返回再听没听懂的部分,就这样,一本书听完了:被科普了“博弈论”。过去自己以为的棋类桥牌赌博……只是博弈论的一些相对抽象应用,是否挑起战争,是否去丢原子弹才是很实际的博弈。当然,是否收购一家公司,是否开发一个新的产品,也是一种博弈。很好玩儿,只不过我觉得我的脑子不够使的。</font></h3> 电影看了这些:<div>《海街日记》 日本</div><div>《冷战》 波兰</div><div>《普通女人》 智利</div><div>《宠儿》 爱尔兰</div><div>《绿地黄花》 越南</div><div>《传染病》 美国</div><div>《1917》 英国</div><div>《朱迪》 美国</div><div>《黑水》 美国</div><div>《小妇人》 美国</div><h3>《乔乔的异想世界》 德国</h3> 《乔乔的异想世界》<div>非常好的电影。十岁的孩子的愿望是当希特勒的私人保镖,很疯狂吧!他的家里藏了一个犹太女孩儿,他的妈妈是个反纳粹活动家。妈妈没有教育他应该如何,而是告诉他要爱。最后只有他跟犹太女孩活到了解放。</div> 《绿地黄花》<div>很好的越南电影,好像是第一次认真看越南电影。天性,无论什么样的生活,天性都是不可泯灭的。天性会让孩子保持善良,或者做错事情,但是总比被说教压制住要好很多很多。</div> 《1917》<div>我一直认为这部片子应该拿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当然它没有当年《血战钢锯岭》那么让我震撼,但是从反映战争和普通士兵来看,是一部很好的片子,演员很真实。</div> 《小妇人》<div>觉得日本的海街日记之类的片子,都有小妇人的影子:平凡的家庭,有着自己的问题,性格各异的孩子们在成长中学习,保持有自己的追求。<div><br><div>这是我看过的第二个版本,当然也是今年奥斯卡的热门。查了一下,我看的两个版本之间,至少还有一个版本。说老实话,我更喜欢我看过的第一个版本,因为更朴实。</div></div></div> 《黑水》<div>让我想起老帕演的《The Insider》,相隔二十年,问题是类似的,只不过老帕是记者的身份去揭发,这里是律师去要求赔偿。看着律师从意气风发之年到鬓发染霜老去,实在是感慨。就像看到《The Insider》最后罗素·克劳一无所有地在空房间里喝酒。<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画画</b></h1><div><br></div><div>不多,水彩更少,想把一批说是中粗,实际太细的水彩纸,画钢笔淡彩,顺便也练习造型和准确性。</div> <h3><font color="#010101">以下是淡彩,还不能控制钢笔部分要画到什么程度,是否要像素描一样完整呢?</font></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三月好!希望疫情能尽快过去,让生活进入正轨,虽然对我的影响没有很大。</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给三月一个目标吧:20张淡彩。两本书。若干电影。</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3.1</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