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缅甸行摄之因莱湖(上)篇

严子健(姥记者)上海

如果说,在仰光和勃固游览拍摄,由于景点主题突出而显得有些单调,那么相比之下,在我们到达此次缅甸行摄的第三站因莱湖(Inle Lake)后,就明显感觉内容一下子丰富起来,那里风光人文兼备,行程中也高潮迭起,我们玩得可谓不亦乐乎。 <h3><font color="#010101">因莱湖位于缅甸东北部掸邦(Shan State)陶吉区(Taunggyi District )高原的娘瑞(Nyaung Shwe)盆地,为缅甸第二大湖,湖面海拔970多米,总面积约为116平方公里,三面环山,这里有原始的自然韵味和纯朴的乡村气息,也是缅甸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被誉为亚洲大陆最后的净土……</font></h3> 因莱湖周边有很多村子,共约17个部落,居住着7万多人,大多数为因达族人,他们以水为家,靠湖维生,不仅打渔捉虾,还在湖上种粮栽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与自然最和谐生物圈”。 湖面上各种吊脚房子林立,被称为高跷村。村与村之间用船联系,枕水人家各户都有自己的码头,所以到因莱湖旅游,最好是包船乘一趟,才能领略当地人的生活大概。 <h3><font color="#010101">因莱湖是个自北向南延伸的狭长湖泊,形状像一滴倒置的巨大的眼泪。因莱湖向南汇入萨尔温江。湖水清澈,好天阳光直射湖底,日出日落非常美丽。湖中生活着20多种鱼,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娘瑞镇(Nyaung Shwe town)在因莱湖的北头,是因莱湖的门户小镇和游客的主要集散地,酒店餐厅很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游览了大金石后,第二天返回仰光,然后坐当晚的JJ长途夜间班车,大约10个小时到达因莱湖的娘瑞镇。JJ长途客车不错,座位能斜躺下,但一晚上要停好几次,所以其实还是休息不好。另外,所有到因莱湖的游客,只要坐大巴士,就肯定会在车上被要求购买10美金的因莱湖景点门票,7天有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是娘瑞镇一清早的街道。相比较于仰光和曼德勒这样的城市,娘瑞镇这个小地方,乡土气息更浓,甚至土到那地儿的绝大多数酒店餐厅不能刷信用卡,即便是崭新的美元,也很少有用武之地,所以到因莱湖,记得多带缅币现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在因莱湖计划玩三整天,由于坐了一晚上的长途汽车,所以第一天调整,下午睡觉,后两天都是包船游湖。这是当天凌晨到娘瑞镇后,我们上街吃早点,居然能吃到油条,不过没有我喜欢的稀饭,而是冲杯咖啡就油条,那感觉让我想起了在西班牙吃过的特色早点——油条蘸甜可可酱的味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因莱湖最受欢迎的游览内容之一,是逛逛著名的“五天集市(Five-day markets)”。这是一种按五天一个周期轮换举办的乡村农贸集市,轮到赶集日的湖畔村庄,四邻八乡的掸族、因达族,以及周围山上的帕当族、帕欧族、当尤族、德努族村民,都会聚在一起,设摊出售他们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娘瑞镇上的明伽拉集市(Mingalar Market)就是其中之一,是因莱湖地区最大的农贸集市。头天早上吃完早饭,我们就在明伽拉集市玩了好久。那里有嚼着槟榔穿着笼基的男人,脸上涂着特纳卡穿着花裙子的女人,照相机镜头所到之处,都非常有缅甸特色,可以拍到各式风土人情,看到各样的暖心笑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出国旅游我喜欢逛集市,只要有机会,我都不会放过。因为那是了解拍摄当地民风民俗人文纪实最好的场所,有市井烟火,更有人生百态,尤其像因莱湖这样有山有水的高原多民族乡村地区,能拍的人文景观更为多姿多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这个集市里,我发现人们还在使用这种据说发明于古埃及的最老式的天平秤,一头放实物,另一头是砝码,这在我国好像已经找不到了。参观完明伽拉集市后,我们租了自行车,去到娘瑞镇城北两三公里处的瑞云古寺探秘。</font></h3> 守着这么大个因莱湖,明伽拉集市上的湖鲜水产品非常丰富。在娘瑞镇住了三天,我们是天天晚上一顿鱼,餐馆一般的做法类似于浇汁鱼或炖鱼两者之间,鱼先煎了,然后有切成丁的卷心菜、洋葱、胡萝卜、土豆、辣椒等混合蔬菜炒熟,最后放点酱油合在一起出锅,平均价格在10000K左右,合人民币50元,我们两人再要一份米饭,我还能喝点小酒,15000K挺滋润。 <h3><font color="#010101">在家做功课时,我就归纳出因莱湖游览亮点:【1】坐船体验高原湖泊美妙的日出日落,观赏渔夫的单脚划船和舞鱼笼表演;【2】参观高跷上的村庄和漂浮在水上的集市(Floating Market)以及浮田花园(Floating Garden);【3】伊瓦玛村拍摄长颈女子(The long-necked women)以及用传统织布机织造的莲丝丝绸制品;【4】游览因黛村/因生村(Indein/Inthein)时不能错过瑞因黛佛塔群(Shwe Indein Pagoda 或 Shwe Inn Thein Paya);【5】还有娘瑞镇城北的瑞云寺(Shwe Yaunghwe Kyaung )、湖西南的彭都奥佛塔(Phaung Daw Oo Pagoda)和去猫跳寺(Nga Hpe Kyaung)找美妙光影……</font></h3> 其实在缅甸东部因莱湖周边还有不少地方可以探险游,比如在宾德亚(Pindaya)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边的瑞乌敏天然洞穴8000多尊佛塔、金三角腹地景栋(Kyaingtong)的山地部落文化、在格劳(Kalaw)田野乡村间体验徒步旅行,和很可能迷失在格古(Kakku)那一座座由公元前3世纪推行佛教的印度国阿育王修建的2478座佛塔间……但我们只有三天,前面所述这些景点已经足够我们细细品味。 <h3><font color="#010101">缅甸到处都是寺庙、佛塔和僧院,多到有时候真会让你感觉审美疲劳,甚至厌烦。不过在因莱湖娘瑞镇城北两三公里处的大路边,有一座看上去已经摇摇欲坠的柚木古寺,或许你真的不应该错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出城顺着大路一直往北,寺庙就在左手边,进院门就能看到。</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瑞扬比亚寺</font><font color="#010101">(</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Shwe Yan Pyay Monastery / Shwe Yaunghwe Kyaung / Shwe Yaunghwe Monastery),这是一座建于19世纪早期的、专门为该地区贫困家庭的男孩提供教育的寺庙,所以寺庙并没贴金镶银。</span></div> <h3><font color="#010101">瑞扬比亚寺</font>正面朝东,柚木戒堂的向阳一面,开着与众不同的几扇椭圆形大窗户,上百根柚木大柱子支撑着这座真的有点“东倒西歪”的绛红色戒堂,一脚踏上去感觉还会吱吱作响,让人进去不得不蹑手蹑脚。</h3> <h3><font color="#010101">我在国内做功课时就注意到这座古寺,有十来个小沙弥在那里念书,据说中午前的光影特别美。LP有一年的英文版缅甸本封面,就曾选用过一张几个小沙弥,在这个寺庙的独特的椭圆形窗口向外张望的照片,瑞扬比亚寺</font>从此名扬海外,每天都能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去拍照,尤其是欧美游客居多,绝对成了当地被拍照最多的寺庙,没有之一。</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我还想多说一点的是,在缅甸旅游,很多重要景点只有缅文牌子,没有英文的,这使得像我这样的外国人,参观了也很难记忆周全。而且大多数资料即使注明了英文,也是常常使用两种英文,Kyaung 或 Monastery、</font>Pagoda 和 Paya 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h3> <h3><font color="#010101">Kyaung在新英汉词典里找不到,LP的术语表里解释是【缅甸佛教僧院,读作“chown”】。倒是在百度里查到了Kyaung的意思是“奘房”,即通常所说的寺庙,一般特指小乘佛教的寺院……。奘房里最显著的位置供奉着佛像。</font></h3> <h3>百度的注释还说:“奘房的建筑特点鲜明,多为木质结构,除了屋顶上的瓦片外,门、窗、隔板、柱子都是木制的。奘房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当地民众聚会的地方,也担当着学校的角色。”我不知道百度的注释对不对,但至少我对此有了出处。<br></h3> <h3><font color="#010101">不过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这座有200多年历史的古寺,主体戒堂是全柚木结构,但为什么南北方向的四座有双形龙狮神兽护卫的台阶,却完全</font>是砖泥结构的呢?这样的建筑布局,在我看起来,实在不协调。后来我在蒲甘也发现了类似的寺庙结构,但我没找到答案。</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在瑞扬比亚寺</font>探访拍摄了一上午。我们在勃固的佳卡温僧院拍到过小沙弥洗澡和考试的难得画面;在这个瑞云寺,我们又有幸拍到了小沙弥念经和背书的有趣画面,真的很稀罕。</h3> <h3><font color="#010101">小沙弥上午上课的时间分三段,先听老法师讲经,而后学僧们自己念经或相互讨论,最后还要背给老师听。戒堂两边各有一间耳房,戒堂与耳房之间各有一块类似于阳台的空地,小沙弥们喜欢在那里聚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我第一次拍到,小沙弥所披的袈裟里面,居然还穿有一件小红袄,好像还是对襟单坎肩的,非常有意思。恕我无知,我真不知该如何正确称呼小沙弥身上的穿戴,是袈裟还是纳衣抑或海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看着小沙弥蹲在那里给老法师背经,那苦恼和纠结样子,实在令我忍俊不禁。想想自己儿时读书时,经常被老师要求背课文,背不出来就要被“关夜学”。就像这几个小沙弥,蹲在地板上,双手合十,依老法师的要求在背书,背不出来的,肯定走不了,直到完全背通为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孩子总算通过了,老师把课本还给他,该能走了吧,这可把其他孩子眼热坏了。我又想笑,太好玩了。这个瑞扬比亚寺</font>院子里的建筑大概分四部分,除了正面的柚木戒堂,后面两幢房子是僧人师生的生活场所,北侧有一座白色长廊围起来的金塔,塔下四周是千佛洞窟。</h3> <h3><font color="#010101">小沙弥们每天早上还有一件事,就是打扫寺庙另一侧金塔下面的千佛洞窟。有关这个金塔和千佛洞窟的资料很少,估计正是被前院这座“最上相”的柚木古寺所“掩盖”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洞窟好像是呈“回”形状的,中间有块类似天井的小空地。早晨当阳光投进洞窟时,尤其在小沙弥们扫地时,扬尘会把洞窟里的光影装扮得异常迷幻神妙。我喜欢这样的片子,我在国内做功课时就计划好,一定要想办法拍到这样的片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是在拍摄了明伽拉集市后,就骑车去瑞扬比亚寺的。到那里进院锁好车我刚脱了鞋,本来是要直接进椭圆形窗户的戒堂看看的。这时就看见一群小沙弥拿着扫帚呼啦啦地往白墙金塔那边走,我都来不及穿鞋,光脚踩着极其硌脚的沙石,一颠一颠就跟着他们直奔千佛洞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哇喔,真的很美,那应该是一种神秘、神圣的美。光脚身披赤橙袈裟的小沙弥,在绛红色内壁的洞窟里,低头认真扫地;洞窟墙上的一席席佛龛和一尊尊佛像、四周用彩色琉璃拼贴出的各式图案、天庭上还有若隐若现的壁画,加上一束瑞祥瑞丽的天籁之光……遇到如此场景,我的心跳自然而然又突突起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沙弥很乖,很配合,见我在拍照,他知道慢慢地摆动扫帚。因为这地儿是刚刚几个小沙弥一起扫的,所以扬尘很大,光束清晰可见。其他人扫完了呼啦啦都走了,他在作结尾清洁,成就了我想要的好片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在金塔下的主窟里,中央有供奉的佛像。小沙弥们扫完洞窟回廊,都集中到那里打扫擦拭壁龛</font>和佛像,正好有一批游客进来参观,见了一帮洋大妈,小沙弥们也活分了起来。</h3> <h3><font color="#010101">没了扬尘,洞窟里的天籁之光,骤然熄灭。整个洞窟亮堂了起来,四壁的佛龛和佛像,清晰可见。噢,这里原来是这样的啊,我恍如从睡梦中醒来。先前我像旋风一样跟着小沙弥们拍摄,此时已满头大汗,脖子上箍着“百变魔术头巾”,一点儿都没想到拉起来遮遮脸,鼻子里吸进了不知道多少灰,这哪是PM2.5啊,整一个就是PM250。</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戒堂里,突然晃过一个小沙弥的身影,真正的漂亮小子!袈裟是卷的,没穿好,身后还有赤橙蓝绿“四色明灯”!我来不及调整照相机数据,拎起来就摁快门。哇,“色戒”,我不知道脑子里怎么会闪出这个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在因莱湖安排玩三天,由于坐了一晚上的车,所以头天下午我们在酒店休息。傍晚去了因莱湖租船服务处(Inle Boat Station),与船老大商讨包船游览景点的细节。娘瑞镇在因莱湖的北头,城西是一条由镇上通往因莱湖的主航道——南昌运河(Nan Chang Canal),运河最北头是泰南桥(Teik Nan Bridge),下来一点就是上船码头(Boat Landing)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家做功课时,我找到了最新的因莱湖地区“五天集市(Five-day markets)”安排表(见上图)。事先估计到水上集市有可能是我们游览拍摄的一大亮点,其中镇上的明伽拉集市、因黛村的因黛集市(Indein)和伊瓦马村的水上集市(Floating Market)是最热闹、也是最出片的,而赶集日是固定的,其他景点天天有,所以我们的游览安排就围绕这几个集市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三个集市,伊瓦马(Ywama)村的水上集市在最后一天,也是我们此前最寄希望的一个集市,想象中的画面应该是水道上挤满小船和村民们进行着各类交易的热闹景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所以我们安排第二天的包船游览景点和拍摄内容是:因莱湖日出日落、包括渔民的单脚划船和笼罩表演、伊瓦马村的长颈女(long neck women)、南潘村的特色莲丝织布工坊、湖西纳颇村的猫跳寺(Nga Hpe Kyaung)、塔莱村(Tha Ley)的彭都奥佛塔(Phaung Daw Oo Pagoda)等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最后一天是安排拍摄伊瓦马村的水上集市和因黛村的瑞因黛佛塔群。结果也是很戏剧性,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伊瓦马水上集市(Ywama Floating Market),因旱季水少而变得“有市无船”,无奈之下我们“流窜”到了伊瓦马村里寻找东西拍,哈哈,结果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过这是后话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先说第二天一早,我们天不亮就起床。因莱湖的游船是那种船身狭长,吃水轻浅的柴油机动船,据说发动机都是“Made in China”,也有叫长尾摩托艇,最多可坐6个游客,船老大在船尾驾驶。因莱湖水不深,最深处才5米多,长尾摩托艇的螺旋桨很灵活,遇到河道水浅,提起螺旋桨,船靠惯性滑行;回到水深处,再把螺旋桨放入水中,驱动船只向前进。</font></h3> <h3>虽然那个季节的因莱湖白天热的甚至可以穿短袖衫,但早晨日出前在湖面上行舟,还是挺冷的。我们甚至穿了棉袄和秋裤,还冻得把泡沫塑料救生衣紧紧裹在了身上。</h3> <h3><font color="#010101">长尾摩托艇从娘瑞镇出来,沿南昌运河一路南下,河道边有各种标记和灯塔,估计应该是在大雾天能告诉船老大方向。娘瑞镇是通过运河与因莱湖相连的,到运河口就进入大湖区了,水面豁然开朗,晨雾中的两面群山隐约排列,湖水清澈,湖面上飘着朵朵水草,早起的水鸟掠过水面,留下忸怩的欢歌,湖上远远近近,已有不少勤劳的渔民在作业,景色真的诗和远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就是因莱湖最大特色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之一:一叶扁舟之上,渔夫立于船头,高举喇叭筒鱼网,一边单腿夹船桨。在阳光照耀下,那身影成为因莱湖旅游的一张最亮丽的名片。</font></h3> 这三张片子按时间顺序:日出前的朝霞、日出瞬间、日出后湖面水汽蒸腾。无论色彩和渔民表演的动作变化,都很有意思。 <div>因莱湖的日出日落朝雾晚霞都非常美,渔夫的单脚划船、捕鱼、撒网等示范表演(Sunrise and Sunset in the Fisherman</div><div>Demonstration),发展至今已成一个常设的旅游传统项目。</div><div></div> <div>一般来说,只要有游艇过去,渔民的小船就会围拢来。LP曾经在有一年的英文版缅甸本的封面页,专门选用了因莱湖的单脚打鱼人美图。</div> 因莱湖打鱼人的捕鱼方式确实充满生活智慧,他们创造出的单脚划船方式,手脚并用,舞动起来堪称优美的水上芭蕾。尤其在日出日落时分,侧逆光拍摄,碧波粼粼,渔网闪闪发光,非常迷人。 <h3><font color="#010101">这种单脚划船时需要手、腰、脚同时用力,才能驱动渔舟摇摆向前。不划船的手脚,起到了支撑身体重心和保持整体平衡的作用。</font>不过,在仅可容身的一叶扁舟上,不可有太大动静,渔夫既要保持平衡,又要捕鱼作业,不经历长期训练,恐怕很难练就如此绝技。</h3> <h3>因莱湖打渔人为什么用脚而不用手划船?据说有学者认为,他们一辈子生活在水上,从不走路,为了保持四肢发育平衡,才出此绝招。而当地人则坦言,湖里芦苇丛生,人坐在船中只能看到高高的苇叶,唯有站着才能看到芦苇下面的湖水里有没有鱼。另外,用脚划船主要是能腾出手来撒网、抛叉,一个人可以行船捕鱼两不误。我更认同后者的解释。<br></h3> <h3>因莱湖的打鱼人还创造了“笼网罩鱼”的方式。鱼篓的骨架是竹子扎的,无底的鱼篓裹上松松的鱼网,笼口被弯成一个大口子。有大鱼了,渔夫把鱼篓迅速扣进水里,把鱼圈在篓子里,只要鱼儿一扑腾,就被松松的鱼网卷住了。而且据说这种捕鱼方式,只会“捉大放小”,这也是为什么800年来渔民世代捕鱼,因莱湖水依然清澈,鱼儿仍然生生不息。</h3> <h3>常年的捕鱼作业,渔夫们创造出了各种方式和动作,如今都被编成美妙舞姿,成为因莱湖旅游活动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精彩表演,游客们拍照留念,很受欢迎。<br></h3> 在因莱湖旅游,有两个寺庙还值得打卡一游,上图为著名的“猫跳寺”。其实这座坐落在湖西侧畔纳颇村的寺庙本名为纳颇寺(Nga Hpe Kyaung),是一座全木结构寺庙,据说已有155年历史,寺里有古董级金身佛像、精美木雕和几十只猫。 之所以叫跳猫寺,是因为寺里曾有一老僧,喜欢训练猫儿跳圈圈,而且在用猫食引诱之下,猫儿能越跳越高。出名后,寺庙被改叫成了“猫跳寺”(Jumping Cat Monastery),时间长了,寺庙的原名反而被遗忘了。 不幸的是,当2014年该寺庙最后一个僧人去世后,据说训练猫的做法被新的寺庙主持取消了。近年来,猫咪表演的数量也已减少到几乎不存在,但庙里的精美雕刻还值得一看,古寺的青灯光影还非常神奇,所以仍然能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探访。 你看,这些女孩子即便是与几只猫咪逗着玩,也是嗨的可以。 从猫跳寺继续往南,就可以来到坐落于塔莱村(Tha Lay)以南的彭都奥佛塔(Phaung Daw Oo Paya),这是缅甸掸邦最著名的寺庙,也是因莱湖地标之一。但这座内有供奉佛像的寺庙为什么用paya这个词,我还是搞不懂。由于宏大的叠层佛塔里供奉着12世纪的五尊小金佛像,所以这里又叫五佛寺。 彭都奥佛塔里供奉着五尊古代金佛像,据说由于虔诚的佛教信众不断往这几尊佛像上贴金,长年累月之后,现在已被贴成五个金葫芦,佛像的真容反倒难以分辨。每年的九十月,因莱湖区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迎佛节,届时遍体鎏金的凤凰船,载着这五尊金佛游湖,非常热闹。 在因莱湖最南头的因宝昆村,我们偶遇几位缅甸超模在拍广告,于是就蹭了几张,也算过过眼瘾。 因莱湖上的人,出门就是水,所以不论男女老幼,从小就练习划船,一叶扁舟是他们最灵巧也是最方便的交通运输工具,无论是上学、探亲、采购,他们都习惯划着船往来于湖上,就连僧人出门化缘,也是驾着船行路的。 游客乘船遊湖,不时能与这样单脚划船的湖上居民相遇。不过据说在因莱湖,只有男人是用脚划船的,女人则是坐在船上用手划船。所以我有幸拍到的这一张女孩在单脚划船的片子,绝对应该是凤毛麟角的珍贵照片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