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

禾下土农技大讲堂

<h3>噻虫嗪是继噻虫啉之后开发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内吸传导性好,主要用于防治蚜虫、粉虱、飞虱、蓟马等刺吸式害虫。但是,许多用户发现,噻虫嗪杀虫效果并不像产品说明书的那样,喷施后,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并不是药剂有问题,而是我们的使用方法不正确。</h3> <h3>噻虫嗪主要特性</h3><h3>(1)内吸传导性好:噻虫嗪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能被作物根茎叶快速吸收,并传导至作物的各个部位。</h3><h3>(2)速效性差:噻虫嗪主要作用于害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害虫接触到药剂后,主要通过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害虫死亡需要较长的时间。</h3><h3>(3)土壤中稳定性好:噻虫嗪在土壤中非常稳定,不容易流失和降解,能在作物根际周围长时间存在,持续被作物根系吸收。</h3><h3>(4)杀虫谱广:噻虫嗪不但能有效防治蚜虫、蓟马、飞虱、粉虱、叶蝉、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潜叶虫、斑潜蝇等地上害虫,对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地老虎、根结线虫等害虫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h3> <h3>最佳使用方法</h3><h3>(1)土壤处理:在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大蒜、红薯、马铃薯等作物播种前,用2%噻虫嗪颗粒剂3~4公斤,拌15~20公斤腐熟有机肥,均匀撒施、沟施或穴施,药剂在土壤中稳定性好,能长时间被作物根系吸收并传导至作物的地上部分,不但能杀灭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还能有效防治蚜虫、粉虱、飞虱、蓟马、叶蝉等地上害虫,持效期长达80~90天,大大减少了喷药次数。</h3><h3>(2)药剂拌种:在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大蒜、红薯、马铃薯等作物播种前,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照1:400比例进行拌种,将种衣剂均匀包裹在种子表面,晾干后播种,药剂均匀分散在种子和幼苗根际周围,保护种子和幼苗不受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的危害,也可有效防治蚜虫、飞虱、粉虱、蓟马等地上害虫的危害,持效期可达50~60天。</h3> <h3>邯郸市禾下土种业有限公司为您提供农化服务的同时还有好种子、好农药、好化肥。</h3><h3>联系电话:13315081841</h3>

害虫

噻虫嗪

作物

蓟马

蚜虫

药剂

内吸

金针虫

传导性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