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打从记事时候始,就听民间传说,在怀玉山麓的太阳坑,也即童坊关口村往西约10公里的山坳里,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同志曾战斗驻足过的遗迹,并留下“一架望远镜”于一百姓家中,成为一段永载史册的革命故事,一段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并追思的往事。</p> <p> 带着崇高的敬意与浓浓的索趣,在特殊的隙点,我们一行离开闹区,驱车前往太阳坑,溯洄一段历史从未尘封的往事,寻觅一段耳濡目染的壮烈事迹。当小车在蜿蜒曲折、直上云霄的天路上盘旋十分钟后,我们来到一峭壁林立的山坳边。</p> <p> 太阳坑,太阳坑,熟悉而陌生的名字,现在是怀玉山综合风景区之一小有名气的旅游佳境,其蕴藏的“一架望远镜的故事”,使它充满神秘而凝重的色彩。虽然多次路过此处,但一直未曾造访,车一停息,我们便迫不及待的一觅究竟。</p> <p> 右拐旋入后,山涧琤琮,峡谷幽静,迎坡而上行走不远,前面便有一幢四层高楼镶嵌在峭壁丛林中,但只是一白体框架,并无住户或宾馆经营的迹象,这是那户传说中的畲族雷氏住户吗?不急,再入探寻。</p> <p> 路边山沟的一弘清泉如镜子一般,把涧底的沙石照得油光发亮,一览无余。我的脑海里不时回放着那峥嵘场景,1934年深冬,方志敏同志率领的红十军在八礤、陇首一带遭遇敌军七倍于已的围歼后,伤亡惨重,余下战士已是衣衫褴褛,穿草鞋,啃树皮,还在北风呼啸,雪花纷飞的山林里穿行,与敌作战,或许,曾在此捧泉解渴、寻找生机。</p> <p> 当行至峭岩底下开阔地带时,一幢残破瓦房突然映入眼帘,经询问,正是当年方志敏同志曾在此稍憩寻机的雷姓后代住房。现在主人是雷老师,曾在玉峰小学任教过,现已退休在家。在当年那硝烟弥漫、血沃怀玉的战斗中,偶待方志敏等首领的正是他的父亲、爷爷。</p> <p> 身边的雷大嫂向我们娓娓道来:雷老师的爸爸、爷爷一天傍晚从山上烧碳疲惫回家,在离其家附近的丛林中,见三位穿着军装、扛着枪的军人似在窥视呢喃什么,察觉他们后即隐匿藏身,雷老师父亲一到家便向其母(雷老师奶奶)道明前情,雷奶奶即端了一碗饭出大门(长年在家吃斋的),寻找那几位藏身人,当她辨清对方后,便用家乡特有的善意的手势招呼他们至家吃饭。此时,方志敏率领的主力部队大部伤亡,零散士兵藏在山坳树丛中待命,他与军长刘铸西及其警卫员魏常发三人正葡匐丛林,侦察敌情,寻找突围路线,伺机冲出封锁线,当时已是弹尽粮绝,饥寒交迫,七天七夜未进食……</p> <p> 当方志敏等三人领会雷奶奶的邀请后,方志敏便站在这棵大苦槠树下,用望远镜再次侦察四周,在确证周边无险情后,便把手中的望远镜和一印有五角星的红军袋挂在这树杈上,然后走至雷家。细心的雷奶奶早已知饥寒颤抖、手脚冻裂的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又怕他们吃粗糙的苞谷饭噎着,所以先用开水泡了三大碗红薯粉汤让他们润暖肠胃,然后端上热腾腾的苞谷饭,三人狼吞虎咽,不一会儿,一饭甑子饭便精光……这一事,方在后来的狱中有记载,并称是战斗中最感激最难忘的最后一餐饭。</p> <p> 当晚,在雷氏父子的轮岗保护下,方志敏等三人在其家歇了长时未安的一宿。第二天早上临行前,方志敏对他们说身上未带饷银,就用那挂在树上的望远镜和袋子作为饭钱,并嘱他们坚信红军革命一定会胜利,到时凭此物找组织。之后,雷氏父子俩凭借他们对熟悉的地形又护送他们避开林立岗哨,一直至近葛岭头,方出于他们的安全劝其返家,并再致谢!</p> <p> 一个星期后,雷奶奶打听到在其家稍憩的红军指挥员被捕,并目睹了被敌军绑架沿山坑小道扛下山的方志敏,雷奶奶站在这棵大树下嚎啕大哭……</p> <p> 八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怀玉山与外部都市一样,到处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康健代替了疾苦,智慧代替了愚昧,明媚的花园代替了凄凉的荒地,革命者的预言一一兑现!</p><p> 虽然战争的硝烟己离我们远去,但挂在苦槠树上的那架望远镜永不褪色,透过它永远都能看到千名红军指战员血沃怀玉山,长眠于这块血与火浇铸的土地上,透过它永远都能看到先烈们对党的至诚忠贞与家国大爱,他们的爱国、清贫、创造、奉献是给后人披荆前行永恒的信念与滋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