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0年2月28日,依旧阴雨连绵。</h3><h3>外有盔甲,内有软肋,有傲骨,有慈悲。发热五区我们又来啦。</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u><font color="#808080">黄利红护士长带领伍梅芳组上班途中</font></u></h5> <h3>为了防止护目镜起雾,我们每天上班时要用碘伏擦洗护目镜内面,这实际上是表面活性剂在发挥作用,在护目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雾气液化。</h3><h3><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u><font color="#808080">网图</font></u></h5> <h3>黄利红护士长站在白板前为我们梳理交接班流程,交代危重患者重点关注,再次强调心理疏导十分重要,且嘱咐一定做好自我防护。</h3> <h3>我们组内又以AB分组,病房护士配比监护室护士各一,我与神经内科护士谢亚亚互相帮助,互为依靠。</h3><h3>10床的老爷爷是病房里最重的患者了,在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且只能吃流食。交接班时谢亚亚发现留置针有些外渗,在交接完所有患者后,我自告奋勇决定给他重新扎针,评估血管时发现并不好找,尤其是戴着两层厚厚的手套,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这可能是我工作以来扎针最显笨拙的一次,扎针前给老爷爷做了充分的心理护理,喊他爹爹(武汉方言,意为爷爷),为他加油鼓劲。为了给夜班抽血的战友留下清晰可见的血管,我放弃了肘正中静脉,选择了桡静脉,老爹爹很配合,一动不动让我操作,好在一针见血。</h3> <h3>在我下班回来洗漱之间,黄麻麻上下跑了三趟,第一趟过来我在洗澡,敲门没听到,第二趟专程送药给我,生怕我着凉感冒,第三趟又送了饭给我。有她在就是有了莫大的安全感和勇气,攒着拥抱等疫情结束给她。大疫无情,大爱无疆,我们在艰难里酿着甜汤。</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黄麻麻工作日常</font></h5> <h3>2月29日,天空明朗,久违的拨云见日。一打开电视新闻就看到邱海波教授,血液透析,俯卧位通气……作为一名重症人,有一分热就发一份光,我虽不在重症岗位,但时时刻刻要以重症人的剑胆琴心守护每一位患者。对病毒硬核,对战友爱护,对明天期待,等待脱去口罩,满面春风的那一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