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1973年,一架新型的喷气式飞机来到了美国,它被称为“空中客车”,这架飞机较比以前的喷气式飞机更为高效并且技术也更先进。“Well,I think it's very big a improvement you know that the wide-body concept is more comfortable for passengers.”(我认为这架飞机有很大进步,宽体的概念对于乘客来说更舒适),这是一位A300型客机飞行员在完成一次飞行之后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 而为了讨好航空公司,空客公司把这架飞机带到了全球各地进行展示,但是几乎没人对这款飞机抱有希望,欧洲制造的客机以及空客公司自己都是无名之辈。很多人都认为空客公司最多只能撑几年,然后空客公司就会倒闭破产。因为当时造飞机容易,但卖出飞机甚至想打败波音这种航空巨头很难。</p><p> 上世纪50年代,欧洲制造出了全球首架喷气式飞机--彗星客机,但是很快他们在世界航空业的领先优势瞬间荡然无存了。因为50年代末,全世界都在用美国人造的飞机。随着世界对长航线的喷气客机的需求猛增,所以像波音(BOEING),麦道(Mcdonald Douglas)这样的公司势如破竹。到了60年代,美国人制造了世界上80%的客机。而在欧洲,曾经盛极一时的飞机制造公司步履维艰,因为没有一家公司有充足技术和资金以对抗美国人,他们几乎只为本国制造客机。这也意味着欧洲的飞机制造商无法有充足的订单以保持竞争力。</p><p> 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在协和式客机上初现,不是协和式客机本身而是研发协和式客机的办法:合作。协和客机是当时野心最大的客机项目,通过合作,法国和英国人做到了无法凭一己之力做到的事情。不过协和式客机终究是政治主导的产物,它并没有挽救欧洲航空制造业。因为在60年代末,世界上队友客机的要求是经济高效和廉价而不是速度,随着航空旅游业兴起,航空公司更需要载客量更多的短途客机,这种飞机在当时被称作“空中客车”。欧洲的飞机制造商已经为空客公司规划好了蓝图。但没有一家公司有制造宽体客机的经验,所以空客的这次项目充满了风险,而协和的项目也只能通过合作来完成,只是这次的规模是空前的。</p><p> 1967年英法和西德开启了“空客项目”,不久后欧洲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每个国家尽其所能:德国人制造机身,法国人设计驾驶舱和控制系统,英国人负责制造机身,襟翼则由荷兰人负责制造,西班牙人负责制造平尾(水平尾翼)。为了和波音竞争,这家新成立的公司不得不制造真正的下一代客机,它比美国人的飞机更高效更多样化。空客A300能同时运送更多的乘客和货物,这得益于它的宽体设计以及更高的机舱离地高度。超临界机翼能提高效率以及空速,也使得能比其他客机飞行在更高的飞行高度层。A300的设计首次使用了复合材料,同时有最新的控制以及安全系统,但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发动机,A300只有两个引擎,要知道在同时期美国制造的客机都是有三到四个引擎,这说明A300与同时期美国更加节省燃油。</p><p> 1972年9月28日,A300首次亮相,但它面对的挑战不是把飞机造出来,而是如何获得航空公司的青睐。空客之前只零零散散卖过几架飞机,这家新公司以及它的客机都不受待见。没什么地方比美国更对空客抱持怀疑的态度了,波音公司高管甚至抨击A300说这仅仅是典型的政府项目,外国产品不仅难用并且名声也不好。但是空客大胆的尝试说服航空公司,就是让飞机为自己代言。1973年空客派了一架A300去南美展示,在接下来的六周是这架飞机的展示时间,它为数家航空公司一共做了40余次展示飞行。没人不怀疑空客打入美国市场的决心,A300的设计使用英制单位而不是欧洲使用的公制单位,同时它的系统语言也是英语。A300使用的发动机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制造的发动机,事实上这架飞机三分之一的零件全部由美国制造。但即使是全球展示飞行也没能打消航空公司对这架飞机的怀疑。</p><p> 这可能是世界民航史上最划算的一笔交易,空客免费赠送4架A300。1977年美国东方航空获准6个月的免费试用机会,这次举动堪称经典,人们迅速意识到A300可靠并且更易操作,并且比东方航空其他飞机的燃油效率高出20%。A300给航空公司带来的深刻印象让空客新增大量订单,提高了空客的销量,东方航空以3.78亿美元购买了23架A300,这是美国史上最大的一笔购买外国飞机的订单,空客的豪赌成功了,空客A300以其高性能和可靠性闻名。 1977年,A300成为了首架获得FAA许可执飞etop双发航线的客机。</p><p> 80年代,空客接受了百余架订单</p><p> A300的出现影响了世界航空业的发展,他的双引擎设计也成为了现代设计标配。 </p><p> 制作不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