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些年来,常遇到的提问之一就是所谓的明清老坑翡翠为什么过去就没有见过,现在从哪里来的?明清老坑翡翠比故宫的还要美,怎么可能是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的确,当事物被质疑虚假的时候如果不能说清楚事物的客观存在或来龙去脉就无法消除社会的怀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明清两朝的老坑翡翠到底存在不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回答上述的质疑,首先要在逻辑上确定一个讨论问题的起点——即,老坑翡翠到底仅仅是个传说还是真实的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明晚期的嘉靖年间(嘉靖元年1522年)至清末光绪七年(1881年)约360年间,缅甸雾潞河矿区开采的翡翠是举世公认品质最好的老坑翡翠,其中大多数都以纳贡或官民商业渠道方式收纳于明清两朝了,这是历史的客观存在,不容否认。 几百年间,老坑翡翠陆路沿着古老的茶马古道,海陆经由广州海关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不但有详实的历史记录也有考古的物证,介绍的文章和书籍已经很多了,毋庸赘述。</p> <p class="ql-block">那么,一百多年前沉淀于历史长河里的老坑翡翠必定还存在于世,它们今天在哪里呢?同时又衍生出一个问题,即老坑翡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如何辨识呢?这个问题反而成为了回答上述质疑的起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故宫馆藏的翡翠是不是老坑翡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真正的老坑翡翠肯定是在故宫里。的确,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两岸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物的神圣殿堂,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都被认为是最可信的“标本”——因为“专家们”都这么说!按照这个思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翡翠那就是“皇家”或“清宫”的遗物,就应该是最顶尖级的翡翠了。介绍故宫博物院翡翠藏品的文字资料穷尽了人世间的赞美之词“清代翡翠制品的精华”、“精美奢华”等等,仅仅从文字的描述上就使人浮想联翩——“清宫旧藏翡翠”该是何等的精美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当你看到所谓“清宫旧藏翡翠”的图片时会让人大跌眼镜——即便是被列为“收藏在故宫中价值连城的十大翡翠”的“精品”大部分从玉质上讲实实在在是连中档翡翠都算不上!下面就是“收藏在故宫中价值连城的十大翡翠”的图片。</p> <p>(以上是故宫收藏所谓排名前10位的翡翠)</p><p><br></p><p>看了这些图片,但凡是能够客观地看问题的人都会知道媒体资料中的形容词实在是过度奉承,乃“溢美之辞”,实在是“名不副实”!为了不偏离题目,笔者对此不作任何评价。请接着再看故宫博物院其他的翡翠藏品的图片。</p> <p>(以上是故宫收藏的所谓翡翠精品)</p><p><br></p><p>看了这些故宫博物院翡翠藏品的图片,只要是懂翡翠并且能“实话实说”的人,相信只能做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评价而已!那么,这是为什么呢?</p><p><br></p><p>其实,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了,紫禁城历经明清两代王朝,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即国家”、“国家即朕所有”的帝国理念中,天下宝物几乎都集中在皇权手中,的确“曾几何时”紫禁城的藏品是极其奢华富有的!但是衰败的清王朝在摇摇欲坠的晚期不但经历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又常年被内部(太监、官员、皇族)的盗窃甚至纵火焚烧,再加上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时的“夹带”,其后又经历了北洋政府、冯氏乱军、张氏父子、汪伪政府、维新政府、日本军队走马灯似的政权更迭,紫禁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特别是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国民政府将故宫文物悉数南迁等历次劫难,到了1949年时候的故宫藏品已经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了,留下的只是堆积如山的垃圾而已!</p><p><br></p><p>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80万件藏品大都是1949年以后通过各种渠道从四面八方征集来的,翡翠藏品也不例外。不过翡翠不同于其他文物,它的“珠宝”属性决定了它的“市场价值”,持有者一旦拥有都愿意永久拥有!君不见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豪商富贾,凡遇到兵荒马乱的避难之时谁都会卷起珠宝走人,因为珠宝是财富的金字塔尖,因此,北京故宫博物院没有征集到真正的明清皇家翡翠乃情理之中。</p><p><br></p><p><br></p><p>(三)香港大拍的翡翠是不是老坑翡翠?</p><p><br></p><p>由于上述的历史原因,故宫博物院里现存为数不多的翡翠根本就达不到老坑翡翠标准器物的级别,因此不具备样本意义。于是有人说香港大拍拍出的翡翠是不是明清老坑翡翠呢?笔者认为不但从质地上讲应该是,而且各大拍行都强调自家拍品如何的“传承有序”,源头直指出于清代宫廷,并被某豪族世代传承云云,如此看来,那就是明清老坑种翡翠无疑了,因此具有老坑翡翠的样本意义。请看下图:</p> <p>(以上为香港各大拍行的拍品)</p><p><br></p><p>于是,问题又来了,大拍行那些拍品有鉴定证书吗?有的话,是哪个机构出具的?有谁见过十多年来香港大拍的翡翠鉴定证书?能不能亮出来“晒一晒”?如果有某鉴定机构的A货鉴定证书,能不能再拍张紫外光下的照片——验证看看是否有荧光反应?根据众多藏家们近些年孜孜不倦地调查取证,全部的老坑翡翠都有不同程度的有机物荧光反应,而有有机物荧光反应的翡翠就不能过国商检的“机”,这你知道。那么,那些大拍的老坑翡翠拍品又是怎么过“机”的呢?任何不能公开的事必有难言之隐,难言之隐就是隐私,有隐私才要隐匿,大拍公司的隐匿自家的隐私属于“法无禁止即可为”,所以对于拍卖公司的做法公众只能“雾里看花”。</p><p><br></p><p><br></p><p>(四)民间的翡翠是不是老坑翡翠呢?</p><p><br></p><p>从翡翠玩家的经验来看,十多年来香港大拍拍出的翡翠和民间藏家手中过不了国商检“机”的翡翠同样都是明清时期的老坑翡翠。并且,老坑翡翠的存世量主要在民间。</p> <p>(这些民间的老坑翡翠与故宫的翡翠或香港拍品相比较孰优孰劣?)</p><p><br></p><p>于是,又会有人问:民间的翡翠确实比故宫的美,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翡翠,天然的翡翠哪里有这么美的?肯定是假的!怀疑,是人的天赋权利,不会怀疑就没有智商,但是怀疑需要合理的科学依据。因为太美了就怀疑是假的,这样的质疑能成立吗?这类问题已经成了“老生常谈”了,本文姑且省略之。至于民间的老坑翡翠因为“过于美”而怀疑是假的问题,似乎也没有必要再说了吧,一个人见识的多寡决定了他的眼力,左右了他的思维,佛也是“只渡有缘人”,何况我等凡夫。</p><p><br></p><p>民间的老坑翡翠来源无外乎传世品、回流品以及出土品、窖藏品。而所谓的传世品、回流品因为没有标记佐证,即便是摆在台面上也无法归类证实,本文略去,不必举例。倒是出土品、窖藏品有相应佐证的参照物似乎比较能说明问题。但是,人的见识和知识结构千差万别,人的主观思维五花八门,所以,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网络上收集到部分照片兴许可以帮助人们解开谜团。</p> <h3><font color="#010101"><p>(网络上的出土器照片,是真是假请自行判断)</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网络上的窖藏器照片,是真是假请自行判断)</p></font></h3> <p>(清代官方的镶嵌器,网络照片是真是假请自行判断)</p><p><br></p><p>作为一个成熟的收藏者会奉行一个坚定的观念——“英雄不问出处”。即,面对任何一件藏品,不论是编织有多么令人心动的故事,不论是被供奉在庙堂之上还是被弃于草堂之侧,都能够以清净平常的心态去鉴识——是与不是、好与不好做出客观的评价。明清老坑种翡翠在哪里?它从哪里来?有答案了吗?</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