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可可西里在地理意义上包括可可西里山和周边高原夷平面在内的广大区域,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而更广为人知的“可可西里”主要指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位于青海境内,在昆仑山与可可西里山之间,东边以青藏公路为界,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p> <p>2017年,可可西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遗产地范围在原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向东越过青藏公路,扩展到通天河西侧,核心区加缓冲区面积合计约为6万平方千米。</p> <p>野生动植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p> <p>它声名远播,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并非因为它的美丽打动了世人,而是因为曾经发生在那里的黑暗往事令人震惊。手持冲锋枪的盗猎者、被剥皮的藏羚羊,以及因反盗猎而牺牲的杰桑·索南达杰,这些便是20多年前人们对可可西里的印象。</p><p>自2009年起,可可西里便没有再发生藏羚羊盗猎案件,并在2017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当黑暗散去,是时候更多地了解它在阳光之下的动人之处了。</p> <p>3亿年前,可可西里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海洋。之后的板块运动将海洋关闭,将众多地体拼贴成陆地。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飞速相撞,青藏高原开始剧烈抬升。熔岩从地底喷涌而出,形成大量火山遗迹。地下水也被加热,在海拔5000米处,造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温泉群。</p><p>与此同时,平均海拔为5600~5700米的唐古拉山脉隆升于南侧;拥有多座6000米级山峰的昆仑山脉东段崛起于北侧;可可西里山、风火山、乌兰乌拉山横亘于中央。</p><p>这些大山自西向东平行延伸,山与山之间是宽阔的沉积盆地,峰岭纵横,盆地相间。一片极为广袤的荒野——可可西里,诞生了。</p><p>可可西里横跨青海、西藏、新疆,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与英国国土面积相当。即便只计算世界遗产地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面积,也高达6万平方千米,是瑞士国土面积的1.5倍。</p> <p>海拔超过5500米的高山之上,则形成了巨大的冰川。布喀达坂峰、木孜塔格峰、普若岗日、格拉丹东峰等成为主要的冰川活动中心。许多冰舌从山顶倾泻而下,长度达几十千米。其高大的冰体更是令人望而生畏。行走其中,犹如面对一堵冰墙。</p><p>如此大规模的冰川侵蚀山体的现象,产生了大量堆积物。这些堆积物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经反复冻融,被分解成不同粒级的沙,再加上地表的其他沙土物质,于是聚沙成塔,形成了连绵的高寒沙丘。</p> <p>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不断向可可西里盆地内流淌,盆地内地势平缓、排水不畅,加之永久冻土阻止流水渗入地下,于是积水成湖。可可西里地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千米的湖泊就有7个;一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总面积达3825平方千米,相当于600个西湖;一平方千米以下的湖泊总数更是超过7000个,湖泊分布极为密集。</p><p>这些湖泊大小各异,湖岸或笔直或曲折,加之湖水的深度和矿化度各不相同,使得湖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浅蓝色、蓝绿色、靛青色等。著名的太阳湖,汇聚了布喀达坂峰、马兰山、巍雪山的冰川融水,湖水深达43米,水质清澈。湖岸曲折广阔,犹如海岸。傍晚金光普照,雪峰连绵,湖水如梦如幻。西金乌兰湖中央呈蓝绿色;西侧由近及远,其水色由浅变深;东侧为靛青色;加之盐湖对阳光的折射,湖区上空的云层也被印染成蓝绿色。天光水色浑然成趣,尤为奇异。</p><p>湖泊之外更多的地方,则是沼泽湿地。即便有现代交通工具,进入可可西里也并非易事。</p> <p>多刺绿绒蒿 /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植株被黄褐色或淡黄色的硬刺,多生长于海拔为4200~5400米的高山草甸、石缝或流石滩中,具有耐干旱、贫瘠的特性。</p> <p>簇生柔子草/多年生垫状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常呈球形,多生长于海拔为4300~4600米的高山沼泽、流石滩、岩石缝中,是可可西里地区主要的先锋植物。</p> <p>毛柱黄耆/豆科黄芪属植物,多生长于海拔为4500~5300米的高山砂砾地中。</p> <p>黄芪/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可可西里,其生长季极短,如许多开花植物一样多在傲雪中绽放。</p> <p>矮火绒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3500~5000米的高山上的草滩地、盐湖地和石砾地中,常大片生长。</p> <p>雪地上嬉戏的黑唇鼠兔 </p> <p>黑唇鼠兔/又称高原鼠兔,其上下唇缘为黑褐色,体色为棕黄或沙黄褐色。它们栖息于海拔为3200~52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带。</p> <p>高原兔 / 体毛长而蓬松,毛色灰黄至棕黄,耳尖色深。它们栖息于2700~5200米的高寒草原、高原草甸地带的山岩、灌丛、林缘等处。</p> <p>喜马拉雅旱獭 / 身体粗壮,四肢短而粗。其前爪发达,适于掘土,多栖息于3300~5200米的高寒草原、草甸地带。图中的几只旱獭正立于洞口,向四周张望。</p> <p>白腰雪雀 / 文鸟科雪雀属的鸟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成鸟较之其他雪雀色淡,上背有浓密的杂斑,腰部有白色大块斑,眼先为黑色。它们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草原及荒漠地带,喜欢筑巢于墙洞、废弃鼠洞或地面。</p> <p>黑颈鹤/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鹤类,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头、喉及整个颈部为黑色,仅眼下、眼后有白色斑块,裸露的眼及头顶为红色。它们在青藏高原繁殖,在中国西南部、不丹、印度越冬。</p> <p>盘羊/又称大角羊,雄雌具角,雄性的角粗大,且呈360°的螺旋状弯曲,雌性的角小得多,稍有弯曲。图中左侧为雄性,右侧雌性。</p> <p>白唇鹿 / 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正如它的名字所示,上唇和鼻尖呈白色。身体呈浅黄色、灰棕色或暗棕色,其毛被颜色的变化还与性别、季节及分布地区有关。</p> <p>奔跑的藏原羚/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体形较小,四肢纤细,比较醒目的是臀部有棕黄色边缘的白斑,常呈心形。</p> <p>岩羊 / 拥有低矮结实的身体和强壮的四肢,能够在岩石众多的地带行走。岩羊两性都有角,雄性的角相对粗大,雌性的较小。</p> <p>藏野驴 / 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是最大的一种野驴,毛被呈鲜亮的棕色,身体强壮,四肢有力,擅于奔跑。</p> <p>野牦牛 / 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牦牛为家牦牛祖先,相比于家牦牛,野牦牛体形格外庞大,体形比家牦牛大约一倍,四肢也更为粗壮,同时后颈部有明显的突起。图为一只奔跑的野牦牛,可见其蹄下飞扬的尘土。</p> <p>卓乃湖藏羚羊群 / 卓乃湖是藏羚羊的主要繁殖地,每年夏天都有大量藏羚羊从四周迁徙至卓乃湖边产崽。</p> <p>藏羚羊 / 学名藏羚,偶蹄目牛科藏羚属,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毛被细而短密,背部和体侧呈暗棕色或黑色,吻部宽阔,鼻腔两侧鼓胀,呈半球形。雄性藏羚羊有直而细长的角,它们常因争夺配偶而发生打斗,头上的角就是主要“武器”。上图为藏羚羊幼崽,下左图为打斗中的雄性藏羚羊,右中图、右下图为雄性藏羚羊和雌性藏羚羊在一起的画面。</p> <p>大鵟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可可西里的留鸟,主要以啮齿目动物为食。</p> <p>秃鹫 / 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食用腐肉为生的大型猛禽。</p> <p>胡兀鹫 / 留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喜欢将小型猎物或者较大型猎物的骨头叼起来摔到岩石上,摔碎后进食。</p> <p>猎隼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可可西里的留鸟。猎隼体长可达50厘米,相对于其他隼科猛禽,猎隼的羽色更浅。</p> <p>狼幼崽 / 常成群活动,主要捕食有蹄类动物,也捕食野兔、旱獭等小型动物。图为两只小狼幼崽。</p> <p>捕食成功的藏狐 / 青藏高原特有物种。以捕食啮齿目和兔形目动物及地栖的鸟类为生。</p> <p>藏棕熊 / 青藏高原特有的棕熊地理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图为母熊与幼崽。</p> <p>卓乃湖边,一只雌性藏羚羊兀立于大地之上。</p> <p>2021年2月29日,因新肺疫情防护在拉萨隔离中,室内的格桑花盛开。</p> <p>天空如洗,雪山消融,春天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