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沐大寨山,无尽乡愁在心间。——大寨一日游

传永

<h3> 地聚英贤气</h3><h3> 天悬峭壁台</h3><h3> 绵延苍龙岭 </h3><h3> 守望有大寨</h3><h3>孙长邺老师的题诗,磅礴大气障彰显出了大寨魏峨壮观,气势如虹的英武之气。</h3><h3><br></h3><h3>沿大寨路迄逦前行,两侧山岭迭障纵横。梯田列列,松柏苍翠。仰望大寨南门,斗拱塇顶。立于悬崖峭壁之上,直冲宵汉。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豪然壮气。两侧残垣依稀尝存,尤似巨人长臂,环抱山崖。</h3><h3>立于南门之上,回望七岭峪时,但见岭上苍柏葱笼,岭下梯田层层。西南一山,清秀蔚蓝,尤似凤凰展翅。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有诗为证。</h3><h3><br></h3><h3> 四面绝壁万丈高</h3><h3> 寨门屹立悬崖峭</h3><h3> 风雨苍桑多少世</h3><h3> 岿然不动胆气豪 </h3> <h3>大寨海拔七百六十八米,据《淄博市地名志》所载,清咸丰年间已建村。由于地理条件特殊,村庄于一九八七年,整体搬迁。是博山区整体搬迁最早的村庄之一。</h3><h3>纵观整个大寨,地势四面略高,中间略低,呈斗盆底状。村庄残垣在向阳的北坡呈一线零星分布。东有东寨,西有西寨,村委居中。</h3> <h3>十几年前,我曾来过大寨。那时我的五哥曾住在东寨,独自一人放牧着一群山羊。住在两间破旧的北屋里,自从五哥来到山寨之后,我已经很少见到他了。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里,我终于有一点闲暇的时间,当然不是专程去看望五哥,因为大寨早已久久的在我的心中,我是一定要来大寨看一看的,来看一看悬在高空中的村庄。</h3><h3>远远的望去,有一个人手扶门框,一只手遮住太阳的光线,远远的向我们望着。我想那一定是五哥的,独自一人在这个天寒地冻的世界里,与羊群共舞。我想一定会很寂寞的。但当我再次蹬上大寨的时侯,竞于我十几年前的感受却大不一样。此时在我的眼中,却严然是另一种形象了,那幽静的树林,向阳的山坡,这何尝不是一片世外源呢?我仿佛也能理解五哥为什么会离开那喧啸的村庄,来到这一片清静之地了。这也正是他性格施然所致,一般人也许很难理解罢了。</h3> <h3>昔日五哥的旧居早已坍塌,只有那依稀的两间残垣,隐约的记录者那岁月的痕迹。</h3><h3>那些干缝石墙,薄板岩石,石碾磨盘无不印证着昔日大寨人勤劳朴实的历史。</h3> <h3>据记载,大寨村仅有23户人家,108口人。张,王、李、赵、冯、谢、孟、焦8个姓氏。分散居住在方园五里的山上。村庄搬迁后,由马峪人赵廷海承包,在上面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在我们到达西寨时,可惜主人正巧不在,偶遇麻庄李哥他们四五个人,在老赵的石桌旁短暂休息。</h3> <h3>在去西寨的路上,向南望时,一条峡谷纵贯东西折而向南。深不见底,南侧山峰如鬼斧神工。三峰直立,剑指苍穹。侧柏黄栌点缀其中,与西侧崖璧遥相互应。其宏伟壮观之势,大有广西石林之景观。据说一条小路直道谷底,可惜时已过午,末能尽兴。</h3><h3>相约连翘花开,或霜打红叶时再游大寨山。</h3> <h3>此时此刻,我站在大寨山顶,向北鹿角寨近在咫尺,皮马二峪尽收眼底。</h3><h3>向东黑虎油篓二寨相连,南有皇姑顶西望岳阳山,山山相连。清清的淄水河象一条蓝色的玉带,围绕在它的山脚下。大寨——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我还会再来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