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合 不相为友

感受四季

<h1><b><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易经》中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之所以能成为朋友,靠的是相同的志趣,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场与观点接近。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乃至目标追求,或者说,朋友应该是同道。相反的情况,古人称之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三观不合,不相为友”。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不合的人是不太可能做朋友的,也是勉强不来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不合,不必强融。</span></b></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br></b></span><b> 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并非容易,观念和对事物的理解才是真正的差异。心胸和格局,方能成就自己的人生,有些人没有原则,做事不明朗,缺少最基本的原则。理解和认识事物,人大都是以自己内心所想为标准,并以此来分析和判断对错。有的人会变得虚荣,这也许是其最缺少的方面,具体表现出来了是自以为是,认不清自己几斤八两,更不晓得天高地厚。</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b>  卢思浩说:“三观不同,一句话都嫌多。人和人之间一定存在童话磁场这回事,并会沿着三观向外辐射。有人说了千句还是拉不近距离,有人坐在对面不说话也不觉得尴尬。你一个眼神,他大概就懂了。三观不同的人,连话都说不到一起。人和人之间的区别,真的是很大。三观不同的人,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找不到破解彼此语言的共同点。</b></h1><h1><b><br></b><b> 有人说,和三观不同的人在一起,要么不说话,要么被气炸。这其实说的跟你就不是一个频道的人。有的人喜欢的那些,并不是自己所追寻的,自感那些虚假的,或是虚荣的东西,都是肤浅单薄的,这完全不值得一提!每一次你在心里原谅对方多次,但对方会依然如故,渐渐就有了转身离开的想法。鬼谷子告诉我们:喜则留,厌则走,多说一句都是多余,道不同不相为谋。</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b>  朋友,没有必要强求,意气相投就真心相处,</b><b>看不惯的就拂袖而去,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朋友并不在多,而在是否能同道,是否能知心。同道则能共行,知心则能互信。当然,同道指的并不是完全一样,而是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人生就像一列行驶的列车,中途陆陆续续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只是擦肩而过,有人会短暂停留,也有人陪你一直到终点。渐行渐远的不是距离,而是三观不合。淡然一笑,无需多言。</b></h1><h1><b><br></b><b> 有人群的地方就是一个社会,在一个交流平台也会有很多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但自己是远离还是自我净化,需要的是理性的选择。朋友可选择,若感觉不爽,可以直接删除,对方发来加好友的信息,可以拒绝也可以同意添加,自由度和选择都由自己决定。</b></h1> <h1><b>  微信群、QQ群等,无不是由“群”组成。一般来说,群里的人大都应为同道之人。人们所理解的“群”是由“君”、“羊”二字组成;君子正直,羊善良;这表明:正直的人和善良的人在一起,就成“群”。群是个集体,是知识的海洋,是心灵的港湾,是欢聚的平台,是彼此心灵共通的港湾,是休闲开心快乐的驿站……</b></h1><h1><b><br></b><b> 有些无奈,只能无语;有些事情,除了自己,也许谁也不懂。一语未尽,已难追忆。聚散无常,雪落已无声。假若,一心向佛,去除世间凡心,让尘埃落定,那一定是得道的度化者,并已经超越了时空的束缚。茫茫世界,更多的时候,是在度己也是在红尘中度人。</b></h1><h1><b><br></b><b> 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决定着一个人所能站立的高度,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层次。阳关道,独木桥,相安便好!</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