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中庸

杨柳岸

<h3> 陆羽的《茶经》言曰:“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由此想聊聊茶性,自以为茶具中庸之道。<br></h3> <h3>  茶之中庸在雅俗共赏。别人问我,你是怎样的女人呢?我的回答很简单:雅俗共赏。是的,我喜欢阳春白雪式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之浪漫,雅致、情调;我更喜欢下里巴人式的油盐柴米酱醋茶的朴实、平凡、温馨。如果懂我,就知道,我其实只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发现茶也如是,都居其中,茶也是雅俗和之。茶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山野村妇,劳作之余,大口喝下,茶可以生津止渴,喝出的是勤劳朴实!茶也是文人雅士的杯中玩物,文人雅士的书桌案几上摆着精致的茶具,精心冲泡,轻闻浅酌,喝出的是儒雅风流!<br></h3> <h3>  茶之中庸在于平易近人。每一个人,总能找到一款自己喜好的茶。亦如平和的心态。喝茶的人何尝又不应该是这样的呢?有的人喜欢喝清茶.....有的人喜欢喝红茶.....有的人喜欢喝乌龙茶.....不管是哪种茶,适合自己的就是好茶。煮一杯茶,看茶叶在壶中翻卷舒展,把大自然的清气带入杯中,口中,朋友一起品茶,品出的是友情;独坐品茶,品出的是人生;情人品茶,品出的是风月;家人品茶,品出的是陪伴.....茶也许能让鸢飞戾天者息心;经纶世务者忘反(返)。<br></h3> <h3>  茶之中庸在于随遇而安。茶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坡度小于30度,海拔1500米以下。我国名茶大多产于高山大川。“高山出好茶”的根据除了高山多云雾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芽叶持嫩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这也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山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地也有产好茶的。它生长于大江南北,四海八荒,杭州有西湖龙井,苏州有碧螺春,黄山有毛峰,安溪有铁观音,云南有普洱,岳阳有君山银针,武夷山有大红袍.....凡此种种,茶亦安然若素!<br></h3> <h3> 茶之中庸在于浓淡相宜。它不如咖啡的浓厚,更没有酒的浓烈,也不似开水的寡淡,在细品之下,我们总能在各种茶品中品尝出或清淡或芬芳或醇厚的滋味,它总是带给我们以平和愉悦,总能让我们浮躁的心越来越越趋于平静,在恬淡中体味岁月静好.......<br></h3> <h3> 茶之中庸还在于谦逊亲和。人们可以把茶和其他许多的食物混搭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口味,不同的营养价值。茶遇见奶变成了奶茶,遇见水果就是果茶,遇见酥油即是酥油茶,遇见花就是花茶,茶还可以入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杯茶,那你是什么茶?我又是什么茶?......</h3> <h3>  茶之中庸还在于平和淡泊。虽《茶经》上说泡茶之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我的体会却是,山泉水泡之灵秀,江水泡之豪气,自来水泡之平凡。泡茶的器具亦如是,名贵的茶具泡的是品味,泡的是地位;廉价的茶具泡的是随性,泡的是生活......各取所需罢了!茶无语,茶不言。<br></h3> <h3> 其实,茶有什么性情貌似只关乎我们喝茶时的心境吧,什么样的心境喝出什么样的茶味,喝出什么样的茶性.......我们经常问,谁在和你喝茶?谁在为你煮茶?谁又是你的茶?你又是谁的茶?.......也许命运早已安排,自己去品罢了!也许,我们也应如茶般平和豁达,宁静致远,淡然人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