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天,我给一友人发了一个搞笑的小视频,结果友人很快回复道:这老掉牙的视频了。我追问友人:你是什么时候看过这视频的?友人:十天前就看过了。我反驳道:你十天就老掉牙了?友人无言以对。</p><p> 这件事中,不是友人夸张就是我矫情,但却让我对“时间”二字有了一些思考。</p><p> 不觉间,我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看着镜中自己鬓角丝丝的白发、眼角打皱的鱼尾纹,这些岁月留下的印记,难免让我有些沧桑与惆怅。已经经历的岁月该是一种财富,尽管这种财富是以生命力消逝为代价。回想过去种种,能记起的事多半是青春年少时的一些事,经管多数是琐事,但却记忆犹新,越是往后的时光,记忆却是越少,少得几乎是虚无,有些事上午做的,睡了一个午觉就记忆全无。回想坐在办公室的这几年,看似每天都忙忙碌碌,忙碌得甚至要周末去加班,但若让我回忆一下都忙了些啥,我却难以答对,悲哀否?两小时的会议、三页纸的报表、五千字的材料,没有一样能点缀生命的光环。</p><p> 于是,我大胆假设一个论断:人的一生,时间不是均匀流逝的,而是以一个类似于物理学上的加速度向生命的尽头飞逝。基于这一点假设,如果你按照正常的寿命来评估自己的余生,恐怕在时间上要打个折扣了,你认为你还有三十年的余生,但实际上恐怕连二十年也不到了。</p><p> 所以,人越老,越应该懂得惜时、乐观与豁达。</p><p> 清朝石天基先生有诗云:</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随时皆好日,到处是桃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 图文:悬铃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