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生命起始篇之——动物的繁衍生息

科学教研组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近年来,全球爆发多次疫情,疫情原因都指向人类食用野生动物,令人十分痛心。根据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源于海洋。地球上的动物以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不断进化并繁衍,才有了如今的多样性。</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阳春三月,让我们走进动物的繁衍生息。大多数动物以有性繁殖的方式繁衍后代。具体可以分为胎生,卵生和卵胎生三种。胎生动物的胚胎通过胎盘由母体获得营养,直至出生时为止。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卵生在动物界也很普遍,昆虫、鸟、绝大多数爬行动物和鱼都是卵生的,低等的哺乳动物如鸭嘴兽也是卵生的。而某些鲨鱼和某些毒蛇(如腹蛇)是卵胎生的。还有少数动物可以无性繁殖。其中,胎生和卵生是两种最常见、最重要的繁殖方式。</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大熊猫是胎生哺乳动物,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野生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大熊猫妈妈妊娠期为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每次只能生产一到两个幼崽。而且,妊娠、分娩和育幼等工作由雌性大熊猫独自完成。大熊猫繁育最奇特的一点是它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发育相当的不成熟,体重仅仅是它母亲体重的0.1%,初生幼仔体重很轻,初生重平均为145克左右,约为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最轻的为51克,最重的为225克。照顾孩子对于雌性大熊猫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常历时18个月,有时甚至长达两年,直到她的下一个孩子出生。大熊猫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因此,大熊猫的种群增长十分缓慢。</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信天翁是一种稀有的大型海鸟,是典型的卵生动物。信天翁夫妇通常一年或两年繁殖一次,每次只产一枚卵。产卵后,信天翁父母会轮流孵卵。孵化后,父母也会轮流捕食,然后反刍给小信天翁。父母会一直守护信天翁宝宝,直到长大。信天翁幼雏成长很慢,尤其是大型种类者,幼雏孵出后3-10个月才长齐飞羽。离开父母以后,它们会在海上渡过5-10年。之后,成年信天翁会成群结对的登上远离大陆的海岛,开始继续繁殖哺育下一代。</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也有一些种类的动物以无性繁殖(分裂或出芽)的方式繁衍后代。多见于单细胞动物和低等多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水螅,蜜蜂等。这种方式有利于个体快速扩大种群数量。</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它的几十条触手上都有一种特殊的刺细胞,能释放毒素。海葵里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两种。无性繁殖的海葵由亲体分裂为2个个体;或是在基盘上出芽,然后发育出新的海葵。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属于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水生动物。水母雌雄异体,受精卵发育成幼虫离开母体,在水里游动一会儿后,沉下海底形成幼体,后变成水螅体,水螅体分裂成多个碟状幼体。小水母虽能独立生存,但亲子之间似乎感情深厚,不忍分离,因此小水母都依附在水母身体上。不久之后,小水母生出孙子辈的水母,依然紧密联系在一起。</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野生动物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很多因素都影响着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误食塑料垃圾会让它们因无法消化而死去;意外的狂风暴雨或是接连干旱都可能会让很多动物丧生;森林火灾会让很多动物失去生命,失去家园,甚至于整个种群都难以延续;海水污染会让鱼儿被迫离开栖息地,面临新的生存问题;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很多动物不适应生存环境,无法觅食,走投无路;人为捕杀会使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甚至直接导致种群灭绝,从这个地球永远消失……它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各种考验和威胁。动物们的生存和繁衍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难!我们呼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少一些破坏和杀戮;多一些热爱和保护。</p>